APP下载

华裔女杰赵小兰:漫漫人生找对伴侣最重要

2014-09-10京韵莞尔

妇女生活 2014年2期
关键词:劳工部亚裔白宫

京韵 莞尔

赵小兰是一位杰出的华裔女性。当年,她放弃银行副总裁职位,从5.5万人中脱颖而出,成为美国13名“白宫实习生”中的一员,从此步入政坛。此后,她5年内完成“三级跳”,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内阁的华裔女性、二战以来任期最久的劳工部长、小布什政府中唯一任满8年的阁员,被小布什盛赞为“危机管理能手”。近日,她陪父亲到新疆、甘肃等地考察后,在北京短暂停留,并参加了一个大型青年励志演讲活动。活动结束后,笔者近距离接触到这位传奇女性,有幸走进她那耀眼光环背后不为人知的情感世界……

从不识“ABC”到哈佛硕士,

为理想弃高薪竞选“白宫实习生”

记者(以下简称记):据说当年您和您母亲赴美定居的旅程特别艰辛?

赵小兰(以下简称赵):那次可怕的旅程我至今记忆犹新。8岁那年,我母亲带着我和妹妹投奔先行到美国的父亲。我们以难民的身份乘坐一条破旧的货轮,在海上颠簸了一个多月才到达美国本土。在脏兮兮的货轮上,只有母亲一个成年妇女,还带着两个孩子,身边都是形形色色的男人,吵骂、斗殴的事情每天都有。更让人焦灼的是,我妹妹不合时宜地生病了。船上没有医生,妈妈每天抱着我妹妹流泪,我们只能乞求早一天到达美国。好在我妹妹命大,吃了随身带的药以后,硬撑了一周,病居然慢慢好了。可以说,一个多月的旅程,我们每天都是在煎熬中度过。直到货船驶进纽约港,我们才觉得安全了。见到父亲的那一刻,我母亲竟虚脱晕倒了。在船上,为了我们姐妹的安全,母亲每天提心吊胆,担惊受怕,见到亲人,她才完全放松下来。没想到这一放松竟失去了知觉。

记:旅程艰辛,新移民的生活更不轻松吧?

赵:在美国,华裔美国人这个概念似乎总意味着忙碌的生活。初到纽约,我们一家住在纽约皇后区的一个一居室里。全家除了已来美国三年的父亲,没有一个人会说英语。为了养家,父亲同时做三份工,还要帮助我们姐妹学英语。刚到美国,我只能选择开支比较小的公立学校读书。插班上三年级时,我一个英文单词都不会,无论老师讲什么,对我来说都像是在听天书。我只能把黑板上的所有内容抄下来,晚上回家由父亲把这些内容翻译成中文,我再学习。那时,我们家特别穷,我是姐妹中的老大,各方面都要带好头。在外面的花费,不论多少,我都会拿收据回家向母亲报账。后来,父亲的生意渐渐好转,家里的日子才好过了一些。即便家里富裕了,我也尽可能地不要家里的钱。上大学时,我向政府申请了贷款,然后利用暑假打工挣钱还贷款。

记:除了生活艰辛,与当地社会的融合也是个不小的问题吧?

赵:是的。在这方面,曾有一个有趣的经历。美国每年10月31日都有一个传统,小朋友会把自己装扮成小精灵、小魔鬼,挨家挨户要糖果。我们到美国的时候是7月,三个月后的一天,我们正在家里学习,门铃突然响了。那时候,我们在当地根本不认识什么人,也没有什么朋友,所以我们很奇怪谁会摁响我们家的门铃。我打开门一看,一群小精灵嘴里念念有词,说“不给糖就捣蛋”。我们不懂他们说的什么,以为他们是强盗,要打劫,心里很害怕,就把糖果、面包还有其他食物都给了他们。了解到这个传统以后,第二年我们也装扮成小精灵,挨家挨户要糖果。结果我们成了那一片最有名的小捣蛋,要的糖果也最多。美国是一个宽容的社会,我们也学着通过多种方式,慢慢走出孤立的状态,逐渐了解当地的主流文化。

记:您聪明勤奋,投身金融领域后表现非常出色,为什么想到去做“白宫实习生”呢?

赵:大学毕业后,我进入我父亲的公司实习了两年,对海上运输、保险及管理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后,觉得自己的知识还远远不够,就考取了哈佛大学商学院财政管理专业。硕士毕业后,我成了纽约一家知名银行的职员。当时我对美国联邦政府非常好奇,因为并不是所有亚裔美国人都有机会在美国联邦政府里工作。我了解到美国政府有一个“白宫实习生”计划,那是一个培养领袖人物的计划。这个计划始于1964年,美国总统每年从大量来自社会各阶层的自愿申请者中选出1~13名青年进入白宫工作一年,担任内阁成员的助手或总统高级顾问,并接受各种领导素质的培养。我认为这是加入联邦政府的一个好机会。1983年,我已经是一家商业银行的副总裁,总裁夫人得知我有参选“白宫实习生”的想法,就鼓励我大胆试一试。后来,在花旗银行总裁、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纽约圣诺望大学校长以及陈香梅女士等5位社会知名人士的共同推荐下,我参与了当年“白宫实习生”的竞选,并以高分从5.5万人中脱颖而出。后来,我辞去了银行高管职务,放弃了几十万美元的年薪,投身美国政坛。曾有朋友劝我:“亚裔能谋得一份稳定高收入的工作实属不易,你将一生的事业投入美国政坛显然是一种冒险,可要三思啊!”经过慎重思考,我还是选择了冒险。

步入政坛五年实现“三级跳”,

任劳工部长八年不辱使命

记:从您进入白宫起,五年内实现“三级跳”,最值得您骄傲的事情能分享一下吗?

赵:当时,我在里根总统的内阁当一名职位很低的职员。但这个职位给我提供了一个与内阁成员和其他政府高级官员共事的机会。我是女性,又是华裔,而且很年轻,这是我面对的三大障碍。我在内心不断鼓励自己:我来白宫最重要的是体验这个世界有多大,体验我从没见过的政府有多大,它每天都向我打开一扇新的大门,我一定要把握住机会。正是这一年,我的干练、自信、智慧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两年后,我重新进入白宫,在总统幕僚中做交通运输及贸易方面的工作。一次,里根总统在国会要做有关当前美国经济问题的演讲,我受命草拟演讲稿,我觉得这是一个发挥才能的机会。为了那篇演讲稿,我做了很多功课。结果那天里根总统的演讲获得了一致好评。不久,我就被总统任命为交通部海运署副署长,两年后又升任联邦海事委员会主席,直接对总统及国会负责。当时,海事委员会的5位委员中,其他4位不是海军中将,就是参议员转任,年纪都超过了60岁,我当年才35岁。其他几位资深同僚对我的能力表示怀疑,但我很快用事实征服了他们。

记:您人生最辉煌的一笔是担任了8年的美国劳工部长,当年布什总统为何选中了您?

赵:能进入布什总统的内阁,得益于老布什先生的举荐。老布什在位时,我曾接受他的任命,担任交通部副部长一职。他对我的能力以及敬业精神非常认可。布什总统宣誓就职后,劳工部长提名人选意外退出了,布什总统就邀请我出任劳工部长一职。我清楚这一职位对美国人民的重要性,深怕自己难以胜任,就再三婉拒了。2001年1月11日上午,老布什给我打来电话,劝说我接受劳工部长的提名。我说出内心的顾虑,老布什鼓励我说:“当初你在美国和平工作团当团长,不也没有经验吗?可你表现得比任何人都好。像美国联合慈善基金会那样的一池子污水你都能澄清,你的能力我比谁都清楚,我们对你有信心!”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我不能再推辞了。下午,布什总统就宣读了对我的任命,并为我鼓掌。那天,整个美国都在为我鼓掌,美国亚裔社会给了我更加热烈的支持和拥护,让我有些受宠若惊。

记:美国是个多种族国家,劳工部主管全国劳工事务,各方利益平衡起来很费劲吧?

赵:作为劳工部长,我主管着数百亿美元的年度预算,管理着数千万的劳动工人,意味着我要付出更多的辛劳。在我任职期间,我领导的部门创造了一个历史,那就是劳工部50%的高级官员都是女性,这些女性所担任的都不是普通职员的职位,她们主要负责劳工部的执行部门,我以她们为荣。我还倡导了亚裔美国人入主美国主流社会的计划。我希望那些还处在美国主流社会之外的人群,知道他们面临的机遇,因为我自己也是这样过来的。所以,我希望为他们取得成功铺平道路。我在任时,美国劳工部成为亚裔社区反歧视的坚强后盾,劳工部每年都向在职场中受到歧视的亚裔受害人提供几千万美元的财政帮助。从2006年开始,劳工部还在全美31家大公司成立“天花板监督小组”,为少数族裔特别是亚裔有才华之士扫清升迁障碍。在纽约、休斯敦、新泽西等移民聚集地区,劳工部的触角已深入到亚裔社区,帮助新移民了解他们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记:您在任期内出台了多部有影响的法规,还被布什总统誉为“危机管理能手”,能讲一下吗?

赵:在我第一个任期内,劳工部在《公平劳动标准法令》的指导下,更新了白领超时工作规定。这个规定让亿万低收入劳动者的加班劳动有了更好的保护措施。在我的主持下,劳工部还完成了多年对工会财政公开制度的完善,让普通劳动者更清楚自己辛苦挣来的钱是如何花出去的。劳工部还对美国对公共基金培训劳动者技能的项目进行了改革,更好地服务了残疾人和失业人员。第二个任期内,在我和同仁们的努力下,布什总统签署了《养老金改革法案》,这个法案保护了4400万从私营企业那里获取养老金的劳动者的权益,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企业对雇员的养老计划承担更多的责任。除了制定法规外,我还处置过几次重大事件。泛美航空公司飞机被恐怖分子炸毁后,我迅速组织制订了多项善后和补救措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油轮触礁漏油后,我参与控制局面并展开污渍清理工作;旧金山大地震中,我有效主持并完成了修复公路的工作。我在任期内算是不辱使命,也让那些质疑我的人心服口服。

事业辉煌得益于良好家教,

40岁才找到人生最爱

记:据说老布什曾向您父母请教过育儿经,您的成功是否得益于良好的家教?

赵:我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很用心,他们的家教方式融合了中国的优秀传统和西方的先进管理方法。我父母对我们的教育准则是“爱而不娇,严不守旧”。为了给我们姐妹六人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晚饭后,我们家极少开电视,母亲陪我们一起读书,父亲则处理公务。每到星期天,我们家就会举行一次家庭会议,孩子说出自己新的想法、收获并提出计划。假期,父母总会安排一次全家旅游,行程中的一切事务都要我们自己负责。父母在教育我们爱学习的同时,还要求我们爱劳动。平时母亲经常教导我们:“家园,家园,这个园就是一家人的,每个人都有责任!”虽然家里有管家,但父母要求我们自己洗衣服和整理房间。闲暇时,还要承担家务琐事,每天上学前,都要检查游泳池的设备,捞取水中的脏物。周末,我们要把院子里的杂草拔掉。我家门前的柏油路面,都是我们姐妹一点一点铺成的。

记:父母对您的影响还有哪些?

赵:我父亲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知识就是力量。我和妹妹在外花销不论大小,回家都要报账。但父母又明确规定:只要是学习上用的东西,绝对不能省。父母还非常支持我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我的学业和各种兴趣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哈佛大学毕业后,我父亲本想让我进他的公司工作,将来接管他的事业。可我的志向不在于此,想到外面闯荡。他毫不犹豫地支持我。可以说,我的成功离不开父母的支持。因为我家都是女孩,周围的人经常给我父母泼冷水,说我和我的妹妹们会让我的父母花掉一大笔嫁妆钱。所以,我和妹妹们长大后,总是将自己当女勇士看待,就像花木兰一样。我们姐妹六人有四个毕业于哈佛大学,另外两个读的也是名校,事业上都不逊于男人。

记:您天生丽质,又事业有成,为何40岁才结婚?现在的丈夫是怎样一个人?

赵:在婚姻方面,我努力在找一个中国男人,但是我位置太高了,让许多中国男人望而却步。我活跃在美国主流社会,政界、商界、文化界都有我的追求者,有的还拥有几千亩的私人庄园,每周都开着私人飞机来看我,可我总感觉不来电。我现在的丈夫麦康诺先生是一位国会议员,他有过一次婚姻。遇到我之后,他决定结束25年的单身生活。虽然他不富有,但他人格健全,跟他在一起我感到很快乐。

记:您家人接受麦康诺先生吗?当年你们的婚礼是中式还是西式的?

赵:当初,我对麦康诺说:“你要和我结婚,就必须当着我家人的面向我求婚!”他欣然同意了。那天,他去拜访我的家人,我父亲坐在桌子的一头,母亲坐在另一头,我和我的朋友坐在父亲旁边,其他姐妹也在场。麦康诺经历过无数大场面,按说对这样的阵势应该不会怯场,没想到那天他一直面红耳赤,几次欲言又止。我的姐妹们都替他着急。直到晚餐后,他才鼓足勇气开口向我父母提求婚的事。我俩在华盛顿国会山小教堂举行的婚礼,参加婚礼的只有双方家人。我父亲很重视中国的传统,总觉得我的终身大事不够隆重,很多亲友都没机会与新人见面。于是,婚后我们又在纽约市的希尔顿饭店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喜宴,有170多名来宾,中国驻美大使李道豫先生也来了。

记:中国家庭一般是“女主内、男主外”,在您家里是怎样的呢?

赵:在我家,恰恰是他负责家务,我负责外面的事情。我丈夫是个很讲原则、也很诚实的人,对我非常尊重。在家里,他自己的衣服都是自己洗,饭也是他来做,从来没有中国人所说的大男子主义。平时在家里,我们和一般夫妻没什么两样,上上网,发发推特(微博),关于时事也经常交流看法,但绝不会争吵。受父母和中国文化的影响,我身上保留了很多中国的生活习惯。在这方面,他很尊重我的感受,和我一起过中国的春节。我们在一起,几乎没有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彼此都很愉快。我对婚姻的感悟就是:漫漫人生路,找对伴侣最重要。

〔编辑:刘波〕

猜你喜欢

劳工部亚裔白宫
纽约仇恨犯罪肆虐 亚裔老人怕出门
白宫附近
过去一年美国发生6000多起针对亚裔仇恨事件
招工难
画中有话
“逛”白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