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笔下的谜语智慧

2014-09-10段奇清

做人与处世 2014年23期
关键词:谜语鲁迅

段奇清

古诗曰:“怕文章泄漏风光,谜语到难开口处。”谜语自古和文章就有着密切关联。

“那时偶或来谈的是一个老朋友金心异,将手提的大皮夹放在破桌上,脱下长衫,对面坐下了,因为怕狗,似乎心房还在怦怦的跳动。”这是鲁迅《呐喊自序》中的一段话,其中“金心异”就是一条谜语,使用的是“分扣法”:金扣钱,心扣玄,异扣同,“金心异”即“钱玄同”。说到钱玄同,不禁想起另外一则谜语。

一次鲁迅给钱玄同写信,其中有“鲜苍载”,并且在三个字外面加了书名号,显然这是一本书,但谁也没有听说过。后来人们编辑《鲁迅全集》时,有人问: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可没有一人说得明白。还是一位编辑从金心异这个名字中受到启发,在绞尽脑汁后终于破译了这个秘密:这也是鲁迅运用“分扣法”制作的一条谜语:“鲜”扣“新”,“苍”扣“青”,“载”扣“年”。《鲜苍载》者,《新青年》也。

鲁迅与谜语结缘,源于幼时就处于浓郁的谜语文化氛围中。在三岁多时,父亲便常常将他带到私塾“三味书屋”,以让他受到一些文化熏陶,引起读书兴趣。而当时让小鲁迅最具兴味的是“三味书屋”匾额下方的一幅画: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一棵很古朴的松树下。这是中国画的经典题材“松下伏鹿”图,正是这幅画在鲁迅幼小的心灵种下了谜语文化的种子。因为这幅画是以谜语的形式创作的:松为不老松,即扣长寿;伏鹿取其谐音,扣“福禄”二字。

谜语文化飘荡于水村的每一角落,鲁迅曾在《自言自语》一文中深情回忆:“水村的夏夜,摇着大芭蕉扇,在大树下乘凉,是一件极舒服的事。男女都谈些闲天,说些故事。孩子是唱歌的唱歌,猜谜语的猜谜语”。儿时的鲁迅不大爱唱歌,多是和孩子们一道猜谜语。

深厚浓郁的谜语文化氛围,加之多闻强记,使得儿时的鲁迅在猜谜上尤具智慧。他曾在小说《长命灯》里把儿时猜谜的乐事描绘了一番,并留下了儿时有记载的唯一一条谜语:“白篷船,红划楫,摇到对岸歇一歇,点心吃一些,戏文唱一出。”当别的孩子猜不出的时候,他想到了骆宾王的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个谜面不过将这首诗口语化罢了,小迅哥儿很快就猜出谜底是“鹅”。

将谜语运用在文学作品中,他抑或是受到清人张南庄的影响。1926年5月26日,鲁迅为张南庄著的《何典》作题记、校点,并说:“《何典》是一部多用俗谚写成的讽刺性滑稽体章回小说,其中谚语、谜语和笑话的运用恰到好处,不愧为一部反映民众生活的上乘之作。”而鲁迅从小就爱读《何典》,这让他知道谜语也可以是文学作品的极好元素。

鲁迅步入文坛后,对谜语的运用让作品充满文化底蕴,且趣味横生。说到鲁迅的作品,先谈谈他的笔名,其不少就是用谜语的形式取的,生动深刻,令人击掌称绝。如“华圉”,“华”指中国,“圉”是监狱,即“中国是个大监狱”,以此抨击黑暗的旧中国。又如“莫朕”,“莫”通“暮”,“朕”是“朕兆”,连在一起隐喻当时社会的“黑暗之兆”。1930年,当局把鲁迅诬蔑为“堕落文人”,对此鲁迅针锋相对,用灯谜的形式取了笔名“隋洛文”、“洛文”和“乐雯”等,来嘲讽腐败的当局。

鲁迅还有“宴之敖者”这样一个奇怪的笔名,它源于:1919年底,鲁迅全家搬进了北京的一个大院子,要和母亲、兄弟同享天伦之乐。然而弟弟周作人的日本妻子治家时挥霍无度,月月亏空,家庭间的矛盾日益激烈。最后,鲁迅在家里只得自备饭菜。鲁迅解释说:“宴从宀(家),从日,从女;敖从出,从放;即我是被家里的日本女人赶出来的。”

创作或写信中,鲁迅对谜语的运用往往信手拈来。1933年6月20日夜,鲁迅在致林语堂的信中写道:“不准人开一开口,则《论语》虽专谈虫二,恐亦难,盖虫二亦有谈得讨厌与否之别也。”这里的“虫二”就是一则有趣的谜语。相传,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饱览了西湖美景之后,信笔题上“虫二”两个大字,暗隐“ 風月无边”,鲁迅借谜语“虫二——風月无边”,来讽刺《论语》里只有谈风月的无聊小品文。

杂文集《热风》的内容多是反对封建宗法制度和旧礼教、旧文化,对社会一些弊病和一切不合理现象,予以激烈、深刻的批叛和讽刺。但是,时弊并没消除,他“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我自说我的话”,所以反而自称之为《热风》,乃热讽也。

脍炙人口的还有《且介亭杂文》这本书的名字,该书所收的文章是鲁迅1934年至1936年撰写的,当时鲁迅住在上海四川路的亭子间,此地被称作“半租界”,鲁迅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得“且介”二字。书名取“且介亭”,一是暗喻写作地点,二是对半封建半殖民地黑暗社会的抨击。

小说《药》中的主人公“华老栓”和“夏瑜”,取“华”“夏”二姓,暗示都是“华夏”子孙。“夏瑜”隐指鉴湖女侠秋瑾,“夏”对隐“秋”,将“瑜”会意隐“瑾”(三国时周瑜表字公瑾)。用这种隐讳的手法,体现出鲁迅在血雨腥风中的战斗智慧。

1912年写了《哭范爱侬》一诗,诗中“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用的就是隐射手法,因为鲁迅在那时已经看出袁世凯要玩把戏了。

他为瞿秋白所编《海上述林》译文集,以“诸夏怀霜社”的名义出版。“霜”是秋白的原名,“诸夏怀霜”用的是灯谜会意的手法,意即全中国都怀念瞿秋白。而没想到的是,这则广告竟成为鲁迅一生中最后看过的文字。第二天(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鲁迅不幸与世长辞。

鲁迅被誉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谜语在其文学作品中巧妙的运用,让他的笔下平添许多智慧的光芒。

(编辑/袁恒雷)

猜你喜欢

谜语鲁迅
谜语三则
谜语四则
谜语三则
谜语四则
谜语四则
谜语四则
鲁迅《自嘲》句
鲁迅的真诚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早期受控之鲁迅的翻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