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族:养老压力下的理财出口
2014-09-10潘章云
潘章云
在一次沙龙上,我与十几对丁克家庭探讨了很多关于理财方面的想法。最终发现,养老问题是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在无子女的情况下,丁克家庭知道,养老到位不到位,需要自己“动手”,但是很多家庭并不知道从现在开始怎样为养老做足准备工作。如何能够及早通过系统、理性的理财,实现对养老初衷的有力补充,成为丁克族需要“恶补”的内容。
家庭资产合理配置
“若想不缺钱,唯有钱生钱”,这是坊间关于投资理财的玩笑之语,却道出了投资理财对于资金累积的重要性。首先,安排好家庭的紧急备用资金。按照家庭平均月支出的4~6倍(根据与丁克族的接触了解到,一般为2~3万元),购买货币基金或是办理银行活期存款。其次,谨慎选择稳健型的投资方向。可将一定比例的资产用于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等。目前包括银行、大型第三方财富机构等均有中高收益、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对于丁克家庭来说,合理配置后带来的收益率不容小视。考虑到目前股市行情较为动荡,个人进行股票投资难度较大,丁克族可委托专业机构进行。
专家提示
上述投资方式重在长期坚持。除却股票投资的收益无法预估外,包括稳定性高的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的保值增值预期基本能做到一目了然。但资金的使用一定要掌握分寸,千万不要做盲目激进派,更不要做追求金钱滚滚的冲动派。丁克族必须明确一个出发点:我们不是为了一味追求高回报而去投资,而是通过重稳健、轻风险的方式来实现细水长流的资金累积,采取分散投资方式“将鸡蛋放到不同篮子里”,将风险控制在最低,从而确保养老钱匣子越来越充实。对于风险控制能力较强的丁克家庭,建议在可用于投资的款项中,将30%用于投资本币理财、30%用于投资债券、40%用于股票及基金;对于投资能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弱家庭,建议在可用于投资的款项中,将30%用于本币理财、50%投资债券、20%投资股票及基金。
商业保险担当要任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企事业单位绝大多数能为员工办理基本养老保险,但是考虑到未来的通胀压力、养老基金缺口等因素影响,建议在基本养老保险之余,要给自己多一份保险,诸如增加一些养老型的商业保险或养老型的基金定投计划,同时附加重大疾病险和意外医疗险从而获得多重保障。就丁克一族家庭来说,经济条件往往不至于过度拮据,如果平时有奖金或年终奖等收入,可利用这些“额外”收入来购买养老保险,并逐渐积少成多。同时,对于家庭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城市丁克家庭来说,如能每月进行1000元的基金定投计划,适当分散投资风险,在享受时间复利效应的同时,将为自己与爱人的退休后生活增添一笔较为丰厚的养老金,值得尝试。
专家提示
此招数尤其适宜于对养老生活颇为担忧、对做投资非常不自信且对投资渠道认识较模糊的丁克家庭。笔者在与部分丁克家庭的沟通中获悉,大部分家庭对于商业保险的认知较模糊,更有人停留在“保险公司靠谱吗?”这种阶段。其实就目前的保险市场环境来看,竞争之下的产品,服务能级提升很快,如能货比三家,选择投保期限合理、投保条件合理、资金返还给力的大公司产品,一般能让丁克家庭做到安枕无忧,再辅以小额度的稳妥型基金定投,基本可以实现提前规划养老资金的双保险。
坐不动产“顺风车”
丁克家庭一旦进入中年期,多数会成为家底优厚的“殷实派”。即便是这样的家庭,对于养老和疾病的恐惧同样不会减弱,除了混搭投资、商业险之余,部分家庭还需要“额外保障”。以一家上海王氏丁克家庭为例,夫妻双方均在大型企业就职,男方47岁,女方45岁,家庭月收入近3万元,家庭存款已有200余万元,原有住房一套,工作充實且生活安逸。两人的养老金也不菲,按理而言应当压力较小,但仍有通胀等压力搅扰,最终于2年前在政策允许期间贷款添购了一套市场价160万元的商品房。由于夫妻双方均有住房公积金,最终确定首付50%贷款50%,还款额来自银行的剩余存款利息,对目前的新增收入未造成影响。据了解,以房养老正在成为城市居民的一大共识,丁克家庭在财力较为充实、具备较强风险承担能力的前提下,可适当选择购置较具性价比的商品房。
专家提示
房产投资是当今城市家庭投资的一项热点内容。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不要让购房压力影响日常生活,合理抉择是否贷款。一般来讲,月还贷额度应当小于家庭月收入的1/2,还款期限应当相对较短(建议以15~20年为上限)。第二,所选房产最好是品牌房企所建,应在具备未来升值潜力的区域,如经济规划区、重点交通沿线、生态环境区域等,从而最大程度确保保值增值。第三,了解当地房地产最新政策,确保二套房能够顺利购置、贷款。
(摘自《大众理财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