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作时代,回归是种改变

2014-09-10本刊编辑部

莫愁·智慧女性 2014年3期
关键词:生命生活

本刊编辑部

《莫愁·智慧女性》语汇新解——回归是另一种改变

“女人的价值,就是给这世界带来美。”这几乎已成为一个共识,而女性群体对这个观点的认知,甚至到达“生活准则”的地步。

没错,一盘美食、一幅刺绣、一曲清歌……甚至是一抹迷人闲淡的剪影、一丝柔软轻快的氛围,男人和这个世界沉迷于女人创造的美里。然而赞颂的背后,似乎还隐藏着另一层意味——听来,女人做的最好事情,就是为世界涂上一层甜蜜的奶油花边,和男性的丰功伟绩相比,是较轻、较软、较次要的。

烹饪、绘画、手工、音乐……如今的女人,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投身于新女红的手作生活。看似微小,貌似琐碎,其实,一股新的回归自我的力量,隐藏其中,伴随着细腻完整的身体感,正如种子隐藏于树木。

这样的回归,不仅仅远离时代的喧嚣与焦虑,不仅仅是个体的自我疗愈,更是对生活的重塑,对自我的审视、接纳与解放,进而从日常的细碎中,发现更多的美、更大的快乐、更广阔的创造力,以及更有意义的存在的价值。

回归是另一种改变。让身体属于自然,属于生活,属于爱,由此释放自我,获得灵性的自由,像枝叶丰满的植物那样,自在舒展,坦然面对四季,面对人生。

【焦虑、狂热、欲望、名利……很多很多东西,都会使一个人忘记自己是谁、底线在哪里。等到一时的满足过去,被空虚、痛苦、无奈、失落裹挟时,才发现,黑暗面一直都在,只是不愿面对而已。

私人生活,却给出一种契机,让我们在最放松柔软的时候,在最猝不及防的时候,与内心真实的声音撞个正着。】

静,在面包香中听到内心发声

格格

“我真后悔生了你,早知如此,当初就该把你掐死。”温温的、软软的面团握在手里,母亲的话忽然响在耳边。

一瞬间,我忽然明白了自己为什么那么惧怕生孩子。因为害怕面对一个小生命时,也会像曾经的母亲那样,变得歇斯底里。爱的时候,恨不得把她抱在怀里融化;气愤至极的时候,又恨不得把她捏碎。我害怕那样的分裂。

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恐惧。

母亲是一个除了做饭、洗衣、操持家务以外,并无多大能力的人。她渴望得到认可,但一辈子都没能在父亲的眼里看到自己。为了找到自己、彰显自己在这个家庭里的重要性,她一再掀起波澜:稍有不顺心,便哭诉这些年为家庭所做的牺牲,指责父亲对她的漠视和粗鲁。她甚至一再扬言说:“我要离家出走,让他一个人过试试。”

孩提时代,母亲哭,我会跟着她一起哭,长大以后,便对她的所有反应置若罔闻。也因此,她开始拿着放大镜挑我的毛病:戴护袖时缝线不能朝上,你不适合穿黑丝袜,你的鞋子怎么是这个颜色真难看……她试图从我这里得到认同和归顺。

我们吵架,和好,再吵架。我们不吵闹时,我便看着她和父亲冷战、挖苦、指责。她无能为力,又不甘于命运;想获得认同,又不懂得用合适的方式。我开始同情她,甚至怜悯她,渐渐地,心里有个声音告诉我:我要挣脱她对我的影响,我不要成为她。

我把她所有的表现、痛苦归结于无法自立——希望婚姻可以改变命运,无果;希望可以获得丈夫的关注,却适得其反。因此,我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似乎这样,自己就可以真的强大起来,不用再谄媚谁、依靠谁。我也一再告诫自己,婚姻只是个人生活的一种形式,即使没人爱,一个人也可以活得漂亮。

也正因为如此,我对自己很苛刻,要漂亮,要得体,要适时住嘴,要努力勤奋……但是我不要小孩,以免我也会像她曾经对着我吼一样,去吼我的孩子。我不要。

如此多的声音,整天在脑海里回响,推着我忙忙碌碌,在人生的路上往前奔跑。我觉得自己奔去的方向没有错,却常常被突然而至的烦闷、痛苦、慌张、无助击中。我怀疑对母亲、对自己的生活还有些不甚清晰、了解的地方,却害怕将过往不堪的画面,一个个掰碎了去探察。这样的纷乱,一直持续到我爱上烘焙。

面在手心里旋转,暖暖的,柔柔的,像婴儿般细嫩幼滑。那一刻,它是有生命的,如同跟我的生命,也有了某种链接,与我对话、谈心。而我生命中的暗结,也在此刻一一打开。没有恐惧,没有惊慌,这是一种彼此间的信任。生命与生命间的交流互动。

曾经困扰良久的事,一幕幕展开来,我忽然间就看清了自己执拗的根源,明白了为何总想去掌控一切的原因。那些曾让自己无法放下的、捆绑自己的绳索自行断裂。

我曾试图逃避、拒绝去想的问题,在与面团的互动中,不用言语,自行纾解开来,让我不得不去承认、正视、接纳——

我对自己苛刻的同时,也对身边的人苛刻。我几乎从来没有夸奖过老公。我对他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挑剔。他做菜,我埋怨他油盐放太多;他拖地,我指责他拖得不干净,盯着他拖两遍、三遍,直到看不到一根头发为止;他因为没有用对擦碗布,我跳着脚吼他……

有一次跟朋友吃饭,他再次把菜掉在衣服上,第一时间不是拿纸擦衣服,而是迅速看了我一眼,看我的表情。之后整顿饭时间,他都在小心翼翼地注意我。他知道,如果在家,看到这番情景,我肯定又会暴跳如雷,指着他骂:你为什么每次都把菜掉衣服上?你是3岁小孩吗?一千多元的衣服穿在你身上就是十块钱的价!

我为什么做不到对他耐心?为什么看不到他做丈夫之后的进步?为什么不能试着夸奖他、鼓励他?凌晨两点的静谧中,独自坐在烤箱边,等待蛋糕一点点膨胀起来的时候,我忽然问自己。

与此同时,母亲满是怨气的脸也呈现在我面前:10岁,看到同伴们都穿着五颜六色的脚蹬裤,我也想要,乞求母亲给我买一条。她不同意,指着我的腿说:“你腿不直好不好,不适合穿!”我想获得她的赞美,努力学习,奖状贴满了墙,但她从未夸奖过我。读初中了,爱美的我喜欢在镜子前换衣服,她会厉声戾气地说:“别在我眼前晃,晃得我眼晕。”

一个从未在爱的人那里获得过认可、夸奖的人,也已经不会夸奖人了。

在做烘焙的过程中,在把面包、蛋糕送进烤箱的步骤里,我看到了那个真实、懦弱的自己:母亲严厉指责下苦苦挣扎的瘦弱女孩;朋友眼里温婉可亲的女子;爱情里怀疑、自卑又故作强大的决绝姑娘;工作上努力勤奋的员工。无论哪一种,都在努力挣扎着,力图获得母亲的认可、朋友的喜欢、恋人的理解、上司的赞扬。

似乎只有这样,我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强大,更能抵御一切伤害,变成一个不需要认同、不需要赞扬,就可以完全生活得很好的人。

想到这里,我不禁长舒一口气。

越来越多的过去,就在令人心安又温暖的烘焙的香气中,浮现出来,那些不敢面对的人、未能解决的事,也全都在心里翻滚。就像把缠成死结的一堆毛线,一根根捋直一样,我开始一边梳理自己,一边反思。

最初学做烘焙,是想缓解自己的浮躁,没想到,会在其中,遇到另外一个自己。那是属于一个人的安静,在这种安静里,我听到了内心的声音。

其实,不管你做什么、通过什么方式,关键在于,你在这个静默的过程里,忽然发现了自己,找到生命中的那些暗疾所在,不再逃避,不再躲闪,正视它,接纳它。

半年来,几乎所有的空暇,我都在做与烘焙有关的事,挑战各种口味的蛋糕和面包,每学会一种,就像又多了一种生存技能。同时,我也变得热爱分享,把蛋糕和面包带给朋友和同事,获得无数赞扬。从前那个习惯缄默的姑娘,学会了在别人的称赞里微笑,学会了自己给自己力量。

【往往,你对得到的东西不满意,是因为得到以前,并不非常明确想要的。不明确,则是因为很多时候,不肯花时间看顾心灵,只是一味追求外在形式、表面条件。

自己糊涂,宇宙给你的东西自然也糊涂。因为我们的世界就是内心的反射。

有趣的是,在生活的零头碎脑之处,比如观观花、绘绘画、拍拍照……我们反而能不带杂念,坦诚显露由衷的热爱。如果,够深入,那么,沿着这些小情小调,或许可以从另一种角度,抵达生命的本质与核心。】

寻,一笔一画填满无奈虚空

豆瓣绿

读林奕华旧作《等待香港》,他批判当下年轻人恋爱的普遍心态:坐等一个人首先付出,符合期待了,才去接纳一份感情。然而他说,唯有一个人通过知识的追寻,发掘到自己的兴趣,建立起可以被喜欢、被信任、被委托的自己,他的世界才容得下爱情,或者他才会成为可供爱情种子开花结果的土壤。读来心有戚戚。

不能否认,这几年对自己的敦促,大多源于爱情缺失引发的苦痛。并不认为自己很差,可为何爱情迟迟不来?一天,青岛的朋友皮皮转发了一条微博,“I must have done something right to deserve you in my life(我定是做了福报之事,才能在生命中与你相伴)。”于是,心下为自己开解,那么,我定是需要再做点什么,才能在生命中与你相遇吧。

我想我是还没有稳稳地确立自己,仍然在寻找一个依傍,来共同支撑人生,以为生命的困扰因另一个人的出现就会迎刃而解。

反思看似丰富多彩的生活,背后仍有一份深深的焦虑,不论做什么,心都不在此处。意识到这一点,趁着2011年和末日之年的交替,我给自己列了一长串新年计划,史无前例的琐碎,当然它们有一个核心:更踏实地生活。心安住,不游离,无论身边是否有人相伴,都可以不急不躁地生活。

接下来,生活状态发生了小小转变。我开始更多地把那些浮游的念头落到实处,把以前 “想做”又放过的事情,变成切实的行动。

喜欢花花草草,就更多地去认识它们,通过实地观察、拍摄、查询资料,甚至绘画的方式,真正与它们发生连结。2012年一整年,认识的花草比前三十年认识的都要多。

春天夜游玄武湖,紫堇一片片开在高高的城墙上,墙脚高大的泡桐树花开正是欢畅,湖边柳絮迎风如雪飘扬,晚樱浓墨重彩层层叠叠,背阴处的二月兰脚步有点慢,仍然占领着墙边的小土坡,鸢尾也三三两两点缀起来,鹅掌楸酷似郁金香的花朵正蓄势待发,还有,稀疏的星光……我可以轻松地说出身边植物的名字了,虽然忍不住带着炫耀,但更多的,是人生体验的丰富。之前,在我眼中,仅仅有一个笼统的“绿色世界”,而今,这世界变得更加清晰,各种具体名目的植物,张扬着不同的姿态,参与进来。我对周遭环境的感知,也大大改变,我更熟悉、了解和信赖自然。

每个人生阶段接触的事物,都是小小的伏笔,等到准备真正了解自我、发现自我的那一天,它会浮出水面,告诉我们,过去的经验就是自我存在的一部分。大学上摄影课用过胶片相机,所以一直对老照片有一份情结。那阵子,心血来潮,把尘封老家的相机找出来,擦拭干净,找修鞋师傅把角落翘起的牛皮粘好,于是它又恢复了生命力,等待新的绽放。这部海鸥老相机是过世的叔叔当年送给我的,轻轻摩挲着厚重冷硬的外壳,它变得意味深长起来。

买了胶卷和底片扫描仪,自己装胶卷,拍摄完了花草植物,就把胶卷拿去照相馆冲洗成底片,回来再把一张张底片扫描成数码照片。有时胶卷被我笨拙地卷死在相机里,会跟着照相馆的师傅进暗房,有时他们忙得顾不上,就让我自己动手。在黑咕隆咚的暗房里,片刻间,与大学的摄影课不期相逢。在最后数码照片生成的那一刻,会有尘埃落定的欣喜。

这些精神上的享受,属于仰望星空的部分,我还需要柴米油盐的那部分。

一个人生活,想要好好地吃饭,不管从技术上还是心态上,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下班后,会有一种无依无着的虚空,难以静下心为自己做顿饭;其次,分量也很难掌控;再者,花一两小时辛劳,做好后十几分钟就吃完了,连共同享受成果的人都没有。这些都成了在外面随便对付自己的借口。

打游击式的晚餐,与地沟油狭路相逢,是虚空的结果又促成新的虚空。所以后来我决定,尽可能在家做饭。炖猪脚汤、冻豆腐烧肉、番茄意面、清蒸鲈鱼、红烧黄鳝,家常菜的版图不断扩充。从来没想过,自己也能做出这些菜来,跟朋友说起,她们也会惊讶。一个人吃得少,就少做点,有时做一样,最多做两样,工作日挑快手菜,周末就慢慢炖菜煲汤。行动犹如跨门槛,进门前观望觉得遥不可及,一只脚跨进去后,熟悉了屋里环境,慢慢适应了,一切都变得自然而然,也不觉得困难了。

春天,把久不整理的屋子好好收拾一番,厨房、杂物柜、书橱从头到尾重新梳理一遍,灰尘拭去,心的角落也得到关照。添置一些家居用品,不能因为一个人住,就随便对付自己,不讲究品质。这些和画画一样,都需要沉静和专注。在安住的情绪里呆久了,人也愈加平和。起初是为了练专注力,去学画画。没有绘画功底,跟一个自小学画的朋友学了一阵子素描,可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画画处于入门而停滞的状态。

2012年一个春寒的阴天,久盼南理工的二月兰花开而不得的3月初,我躲进一家咖啡馆,从网上找来一张二月兰的图片,照着画下来,以满足自己的小心愿。画完之后,突然找到了画画的感觉,那就是挑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画。

于是,绘画这个过往意识中高高在上的艺术,跟我有了真正的关系。后来画了一些花草,渐渐地又画生活的点滴,旅行途中的一棵柚子树、夏天吃的东山杨梅、新买的帆布鞋子、复古自行车、保温水杯,等等。

本来浮于生活表面的物件,因一笔一笔的刻画,仔仔细细的观察,更深地融入到生命中来。于是,我之所以为我,不再总是需要外在东西来标榜了,我做的事情,更稳固地确立了我的存在感。在沉静专注的时光中,注意力与内心,合二为一了。

我开始远离微博,慢慢摆脱了长期以来在社交网络上塑造理想自我的状态。塑造外部形象的努力,会加剧对真实自我的疏离。那么,泡沫般的热闹消散后,用什么来填补内心?虚无感是人生的普遍困境,怎样才能减少一点呢?

我用行动的方式,去体验,去经历。新的一年做了很多寻找存在感的事。6月里跟着朋友去山里采药,南京中医药大学的老先生教我们辨认沿路发现的草药,讲解草药的性状、药用价值。幽深的老山,藏匿在山顶狮子岭的兜率寺,都因为我们的停留、观察、辨识,变得更加真切。夏天跟着朋友们去山上露营,晚上寻找幼时记忆里的萤火虫,清晨看人们在紫霞湖边游泳。清新的空气,葱茏的绿树,热腾腾的生活气息,会把城市高楼间的喧闹荡涤,从庞杂资讯和物欲声浪的漩涡里跳脱,回到自身。有时周末,我还会独自去泡山,带上野餐垫,还有书籍,在紫金山上晃荡一天,走走看看,拒绝在电视机前做沙发土豆。

这一年10月底,我还去苏州西园寺参加了七日禅。七天时间,止语、打坐,跟外界完全不联系,只能面对自己。在百无聊赖的环境中,很多平常被挤压到心灵角落的念头冒出来,丰富且充满创造性,令自己惊讶。还有压抑的情绪、外在表达下的深层心理,都一一浮出水面,我更多地看到了真实的自己,而非纷扰外界。终于可以回到自身,身心合一地面对世界,不再用力攀附,不再时刻想要逃跑。

后来对的人出现了。奇怪的是,他的到来几乎没有改变我的生活,他对我生活的好奇引发出许多讨论。我带他去我常去的地方,一起看感兴趣的展览,做饭也不过是多出一人份……有些是我们的共同爱好,有些是他乐于参与。他只是加入我的生活,丰富已然搭稳的生活架构,顺当而自然。原来真是这样,唯有搭建起稳固踏实、丰富独立的自我,爱情、婚姻、家庭的种子才拥有开花结果的土壤。

(编辑 赵莹 zhaoyingno.1@163.com)

猜你喜欢

生命生活
从地里冒出来的生命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
震撼瞬间:怒放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