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爱我、最理解我、最珍惜我的女人
2014-09-10金大中
1962年5月10日,我娶了李姬镐为妻。她是我一生的同伴,毕业于汉城大学师范学院。
我与她相识于釜山。朝鲜战争结束之后,她就远赴美国留学了。归国后,她在汉城的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联合会担任总务。在我生活最宽裕的时候,我们在釜山相识;在我最困苦的时候,我们在汉城牵手。
1959年夏末,我们在汉城钟路大街上偶然相遇。再度重逢让我们彼此都十分高兴,于是就到茶座里一起喝茶。她并没有什么大变化。我们互相问候之后便又分道扬镳了。我身处政治圈,而她则活跃于女性运动中,所以,我们对彼此的近况都比较了解。虽然那天我们的相遇纯属偶然,但也许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后来每每下班时,我为了见她,经常去她工作的地方。我们见面非常频繁,公园、中餐馆、西餐厅都是我们常去的地方。因为我当时并不宽裕,所以开销基本上都是由她出的。我当时是一无所有的失业青年,终日无事可做,就经常在钟路和信百货店的五层电影院看电影。那个电影院十分老旧,每次只上映两部电影。有时同朋友,有时同后辈,也有时自己一个人看两部电影,一天就过去了。曾经因为没有钱坐公交车而手足无措,也曾经因为没有生活费而借大学生后辈的学费来花,而且后来那个后辈因为我的原因甚至休了学,这成了我一辈子的悔恨。我因为《政治净化法》的规定不能再从政,前途渺茫。但是李姬镐一直深深理解并支持着我,她把我的窘境当成自己的事一样,一直给予我极大的鼓励。
李姬镐有一种似有若无的魅力,相处的时间越久就越吸引我。她既理性又活泼,而且不骄不躁。她虽然是前途一片光明的女性领导人,而且从小生长在不愁吃穿的富裕家庭,但她一直谦虚有礼。虽然坚持主张,但她也敞开胸怀,虚心接受别人的见解。更为重要的是,她拥有进步的思想和洞察时局的眼光。
我们每次见面谈的都是时事,尤其是政治圈的事。记忆里,当时我们几乎没有聊过哪些有趣的琐碎小事。不知是不是因为彼此都到了一定的年纪,我们的关系与其说是甜蜜的热恋,不如说是同志间的友谊。感情虽称不上热烈,但我们十分了解彼此。我渐渐产生了要与她共同实现政治理想的想法。彼此在一起感觉很舒服,这就是爱吧。
我们的爱情之花渐开,我却变得越来越消极。因为当时的我实在是一无是处,而对方却越来越主动。虽然我读出了她看我时眼神里的爱意,但我还是犹豫不决。1962年3月的某天晚上,在寒意尚存的塔公园,我终于向她求婚了。
我们要结婚的消息一公布,她周围的人——亲戚、朋友、同事都大吃一惊并坚决反对,她的家人自然更不用说。但她还是坚持自己的决定,甚至与我走得更近了。当时的我真的很穷困,甚至连房子也是跟我母亲、我妹妹一起住的。婆婆身体不好,小姑子有心脏病,她丈夫还有两个儿子。这样看来,周围的人劝她不要同我结婚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她对周围的人说:“金大中很优秀,是我一定要帮助的人。”
我们最终还是举行了婚礼。婚礼场地选在了她舅舅李元淳在体府洞的住宅。在韩屋那宽阔的木质厅堂前,在赵香禄牧师的主持下,我们彼此宣誓要相守一生。虽然我们没有广发请柬,但是依然有百余名人士前来见证了我们的婚礼。
李姬镐来到了我身边,成为这世上最爱我、最理解我、最珍惜我的女人。
(余娟摘自《金大中自传》)(责编 子衿)
金大中(1924—2009年),韩国政治家;韩国民主斗士的象征,被誉为“亚洲的曼德拉”;在韩国独裁的李承晚、朴正熙、全斗焕政权期间数度入狱,从未放弃民主斗争;1998年当选韩国总统,并在2000年因促成朝、韩两国首脑的首次会谈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李姬镐是金大中的第二位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