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2014-09-10安宁
安宁
在你我的周围,有多少人对这样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我怎么会那么不快乐?”更不要奢谈幸福。想一下当今社会的关键词,或许就是:钱、车、房。已经以车代步、继而想着车的更新换代;已经有了一套、两套房,还想着第三套、第四套,要的是更大、更靓、更时尚;为了钱,更是有人整容、易容……为了钱,天下又有多少父子反目成仇、兄弟对簿公堂?让我们试问一句:“大家怎么了?为什么衣食无忧、谋取了更多的钱、更好的车、更大的房之后,我们还是不快乐,还是不幸福?”
早在几千年前,亚里士多德就对类似的现象给出了解释。借助亚里士多德的智慧,或许可以说:“要在内心树立起对‘幸福’的追求。”“幸福”自给自足、是终极的善。有了它,人就什么都不缺了,从而生活圆满。那幸福又如何取得呢?让我们从头说起吧。
人和植物一样,都有生命;人和动物一样,都能察觉事物;那人的独特之处在哪里?根据古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用泥捏成了人形,雅典娜朝着这人吹了一口气,人就活了。在古希腊语中由“气”(breath)这个词派生出“精神”(spirit)、“灵魂”(soul)等其他的词。因此,人的身体来自泥土,但他的生命和心灵是神赋予的;他的精神以及可以思考判断的能力是他身上最好、最高贵的部分,因为来自神、具备神性。由此看来,肉体与理性的思维是每个人都具备的,那什么样的人又是高贵的、有美德的人呢?
这个问题可以这样来看:每一件事物或技艺的优点都是在这件东西或技能发生作用的时候体现出来的。比如,一个吹笛手吹笛子的时候,我们才知道他笛子吹得好;一个雕塑家做雕塑的时候,我们才知道他是个好的雕塑家;那人呢,也只有在他做自己特有的事情的时候,我们才能知道他是否是个高贵的人。人所特有的活动就是人能够运用理性进行思考,人的心灵从事活动的时候。任何一种事物或才艺表现出超出一般的好,就可以被稱作“出众”(excellence),即希腊语中的“美德”(virtue)一词。因此,一个有美德的人,是一个运用自己的心智、灵魂运用得好的人。
有人把幸福等同于享乐,亚里士多德说那是猪狗的生活;有人把幸福等同于荣誉,亚里士多德认为荣誉是别人给的、也可以被别人剥夺,不是人本身固有的,算不得幸福;有人把幸福比作财富,亚里士多德洞悉财富只是获取其他目的或结果的手段,它本身不构成幸福。幸福应该是一个有美德的人时时刻刻去思考、去做好的、高贵的事情,并从这样的活动中获取无限的乐趣,从而终日生活在幸福感中。
如果说只有具备美德的人才可能幸福,那谁又能拥有美德呢?美德是天赐的、习得的,还是机遇给?亚氏认为,只要勤学苦练,每个人都能获取美德,因为每个人都有神赋予的理性(或许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慧根吧),但前提是,人一定要行动起来,积极运用心智的力量。一个让思考的能力闲置不用的人谈不上美德,也不可能获取幸福。
但是,再幸福、再有美德的人也会经历生活的起伏,甚至在不幸中被剥夺一切,这样的人还会是幸福的吗?我们这样来看:生活中的不幸,如果挺过去了,就会变做装点生活的宝石;如果太深重,它会让幸福受损,但不会改变幸福的本质。一个真正有智慧的好人,他的品格的高贵,会穿越苦难散发出光芒。对于生活中的磨砺他会坦然面对,不是感觉不到痛,而是用心灵的伟大和高贵来承受,往最好的方面努力,保持生活幸福的本质。
在消费盛行的今日,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比如,钱不是坏事,重要的是怎么去用它。我们今天的中国,有钱的人很多,关键也许需要去琢磨在钱之外、在钱之上还有什么?李嘉诚很会赚钱,但他赚钱的目的是获取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李嘉诚很擅长经营地产,但他开发的楼盘是一个宜人居住的完善社区,其中贯穿着他对于幸福生活的理念,比如香港的嘉湖山庄。有钱了,不选择烧钱,而是试着去实现自我,美化社区,建设家、国,这样,钱的用处就大了、就有意思了。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其积极意义还在于,只要每个人努力学习和运用,都可以具备美德、拥有幸福,这督促你我迅速行动起来运用自己的心智去思考、从事善的行为和举动,让自己生活在自我实现的幸福感中。另外,他还教给我们如何面对苦难,苦难不可怕,重要的是保持我们品格的高贵来穿越它,让幸福的光芒照耀它!
(王世全摘自《中华读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