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上你不知道的健康小秘密
2014-09-10李纯
李纯
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喝酒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碍于面子,推拖不得,碍于健康,但又喝得心不甘情不愿的。饮酒,是门学问,得学!
过量饮酒 健康杀手
经常喝酒的人一般胃和肝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胃部要吸收一定的酒精,过量饮酒会增加吸收的酒精量,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胃溃疡,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胃穿孔。肝脏是酒精的代谢器官,生活中喝酒伤肝的例子经常发生,过量饮酒同样对肝脏的损伤也比较大。刚开始可能只是酒精性脂肪肝,严重者就会是肝硬化甚至肝癌。
另外,在精神方面,酒精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损伤,导致神经麻痹、反应迟钝、注意力分散等现象,容易出事故。从营养学的角度,酒精不仅本身对身体有不良影响,同时高剂量饮酒会影响B族维生素、铁、锌等营养素的吸收,造成酒精性营养不良。
关于喝酒的传说
喝酒脸红的人更能喝吗
蜂蜜是一种高渗剂,服后能使血液渗透压升高,以吸收眼内水分,降低眼压。“中国健康网”建议急性青光眼病人每天喝80毫升蜂蜜,一天分三次服完;慢性青光眼、眼压持续偏高者,服用50毫升蜂蜜,几天就能缓解症状。
蜂蜜能解酒吗
喝蜂蜜也能解酒?流传的说法是蜂蜜中的果糖能够加速酒精的代谢,从而缩短酒精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将伤害降到最低。看着挺有道理,但实际上,蜂蜜解酒是建立在酒精和果糖等量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如果你喝了2两50度的二锅头,大约有80g左右的酒精,需要吃80g的果糖(蜂蜜中含有约40%的果糖,如此说来需要的蜂蜜为200g,差不多是一罐易拉罐装的饮料的份量)才能帮助解酒。
对于正常人来说,对果糖的吸收能力有很大差异,一般是5~50g不等。如果超量食用,会造成渗透性腹泻。另外,并不是只有蜂蜜里面才含有果糖,果糖也广泛存在于很多水果中,像橘子、苹果、香蕉等。
浓茶解酒靠谱吗
喝酒之后再喝浓茶会感到清醒了许多。实际上是因为浓茶里面的咖啡可以帮助兴奋神经,但与此同时浓茶会使喝酒所导致的脱水现象更加严重。因此,靠浓茶来解酒——不靠谱。
饮酒攻略 助你健康
知道喝酒危害大,尽量控制自己不喝是一方面,但面对亲朋好友聚会、领导在席、同事敬酒,尤其是豪爽的北方汉子们,如何能不喝呢?估计少喝也困难吧,在这样一些社交场合,掌握饮酒攻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喝酒前2小时,吃一片复合B族维生素片,帮助能量代谢
酒精能产生能量,而且同样重量的酒精比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产能都要高。能量代谢需要消耗B族维生素,饮酒过多会造成B族维生素的短暂缺乏,使能量代谢受阻,容易导致其他产能营养素的堆积,带来能量过剩。另外,如果缺乏B族维生素,会出现食欲减退、上火等表现,因此饭前2小时补充一片复合B族维生素片吧!
来杯酸奶保胃吧
酒精在胃部就会被吸收一部分,因此经常酗酒会增加胃病的风险。喝酸奶可以在胃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延缓酒精的吸收,给酒精更多的时间去代谢。因此,喝酒前来杯酸奶也是对身体的一种爱护哦!
先吃主食后喝酒
主食中主要含有的是碳水化合物,它有一个生理作用:解毒。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经过某个途径的代谢,生成的葡萄糖醛酸能够结合酒精,加速其代谢。另外,吃了食物之后就能减少饮酒量,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喝酒前先吃点主食,有利于解酒。
喝酒时多喝水
喝酒后往往伴随着口渴的感觉,没错,您身体缺水了。喝酒时多喝水的好处:一是可以防止脱水。二则可以加速酒精的代谢速度,减小对身体的伤害。
如饮酒应限量
每天喝多少不伤身?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男士每天饮用酒精量不超过25g,例如10度一瓶的红酒,每天最高饮酒量为250ml(差不多一袋牛奶的量);女士酒精的最高摄入量为15g,那么同样10度的红酒最多饮用150ml。但各类酒的浓度各异,教你一个简单的计算方法:男性=2500酒精度数(ml);女性=1500酒精度数(ml)。
这些人不能喝酒哦,你中枪了吗
1.特殊生理期的人群。例如未成年人、孕妇、乳母、备孕的夫妻等。孕妇饮酒会造成胎儿的大脑损伤,导致不可逆性的大脑功能缺陷或流产。
儿童因为处于生长发育期,各个脏器发育还不完全,酒精对其伤害比成年人要大得多。同时,酒精有抑制神经中枢的作用,儿童饮酒后会嗜睡、注意力下降等,严重影响学习。
备孕的夫妻为了保证良好的遗传物质,需在计划怀孕的前半年戒烟戒酒。如一方饮酒,会增加不健全宝宝出生的风险。
2.患有由酒精引起或受酒精影响疾病的患者。例如酒精性脂肪肝、消化系统疾病、高血压、心脏病、眼部疾病、痛风等。
3.酒精过敏的人群。喝酒会导致皮肤瘙痒,起红点。酒精作为过敏原,如果饮用会导致免疫反应过强,攻击自身的免疫系统,严重的甚至会致命。
4.需要集中精力工作的人。这类人群主要是司机、操纵机器的工人等等,工作不得有半点疏忽。酒精会降低人的注意力,酒后驾车或工作可能造成人身安全和工作事故。
5.服用药物的人群。研究表明,半数以上的药物与酒同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酒精轻则改变药效和药物的作用时间,重则会与药物发生反应,导致血压升高或降低、头痛、胃出血等不良反应。
(摘自《健康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