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男女,都是这样欢喜
2014-09-10韩松落
韩松落
这样的书和这样的主题博客越来越多了:作者是年轻女子,以自己和爱人的生活为框架,每天提供一个菜谱给读者,有做法、有心得、有图片,另外配点生活中的小趣事。
我非常喜欢看这类的书和博客,觉得它们像早年的那类四格漫画,画面简单明快,场景直爽平白,人物关系温情脉脉,小小的房子,宽宽的窗子,外面总悬着一个简单的月亮。饭桌上,饭菜热气腾腾,没有人事纠葛,也没有焦虑绝望,即便有烦恼,也不过是高悬着的月亮下的烦恼,是“豆豆,怎么又没洗手就吃饭了”那样的烦恼。
真希望世界就这样一直简单,一直简单下去,简化到只有四格,简化到只要在人物的眉心画上几道竖纹,就可以表示他生气了,不管是在生活里,还是在一本书里,或者一个主题博客里。
这类书和博客可以当情书看,也可以当食谱看,它不只比情书多点人间烟火气,也比食谱书多点人间烟火气。情书里,一向是只有玫瑰花没有葱花,隐隐地让人觉得不妥,不知道公主和王子结婚后,会不会也成了一个“绝望的主妇”。食谱书里,美味佳肴都落实不到人头上,好像和生活没有关系,只具备绚丽的图案美,反而感觉更疏远了。而这些女子是把情书当食谱写,把食谱用情书的方式来表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重视感情的在里面读出“情”,重视美味的在里面读出“食”,饮食搭台,男女唱戏,“人”的氣味呼之欲出。
她们都用简单的笔触写作,类似四格漫画,都是朴素的白描,余音袅袅,所以更耐看了。写她和爱人生活点滴的部分,让人心酸眼热;写做菜的部分,耐心细致地告诉你,可以怎样偷工减料,怎样寻找替代品,贴心贴肺。我就想起当年,手工织毛衣的时代,我妈妈从不买《上海毛衣编织》一类的书,她的理论是:“织毛衣,要跟人学才学得快,要看着书学呀,连领口你都封不上!”而看她们的书和博客,就等于享受她们手把手地教我做菜,而且,我学到的还不只是做菜而已,也学习到了她怎么享受爱,怎么和爱人相处,怎么制造小小的波澜,和一点点微微的喜悦。我要学习她,给上班的爱人带一点水果;学习他,在大小节日给爱人送上礼物,不因为钓到了鱼就再不下饵;学习她,在婚姻生活中只讲奉献,不讲索取;学习他主动认错,多讲甜言蜜语;更要学习她勤俭持家,树立起浪费食物可耻的观念,为创建节约型社会做贡献。
但也有一种说法,觉得以她们那样高的学历,专心于做饭,津津乐道于饮食,是大材小用,是对女性的不尊重。然而我又想起大学时候,我们生活幸福的师母谈论她认识的一位女教授:“家里锅冷灶凉,饭桌子上全是土,只有放手臂的地方有一个‘八’字形。”我想,管他男人女人,首要是生活好,硕士博士,首要是生活好,人,首先最重要的是生活好。
亦舒小说里,有人问女人:“要很爱很爱一个男人,才会为他生孩子的吧。”得到的回答是:“要很爱很爱孩子,才会生孩子。”每次看这些书,我都想,要很爱很爱一个人,才肯为他做饭的吧,后来一想,也不对,要很爱很爱生活,才肯这样精心地、津津乐道地做饭吧。即便天使在人间,田螺姑娘出了水,大概也不过是个喜滋滋的主妇,在那里花样百出地煮着菜,不只是因为她爱那个男人,更因为生活是这样绵长欢喜,除了饮食男女,实在没有更好的方式可以表达这欢喜。
(摘自《中国青年报》)(责编 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