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园地:“尼康奖”读者园地摄影月赛入选作品
2014-09-10孙健敏
孙健敏
时光
高鹏(江西)
点评:极简而隽永的构图,黑白调的方片,将一排一边倒的树和它们的影子放在画面中央。透过树,我们看见了风。时光或许就是这样消散在风中。
日落时分
夏斌(湖北)
点评:蒲公英无疑是最能让我们联想到风的植物,摄影师利用一个简洁而大胆的构图,将正在被风吹散的蒲公英放在画面最边缘处,并让它和背景的夕阳形成对应。于是我们看到了太阳,也看见了风。
我的沙漠
李玉山(内蒙古)
点评:从标题看,摄影师显然对沙漠更感兴趣一些。这样宏大的构图,难在如何找到机位和角度,而摄影师将这任务完成得很出色。简单的画面充满了丰富的细节,光影的明暗变化,沙漠的纹理,更有前景处那借助扬沙而显露真容的风。
风“韵”
段长林(黑龙江)
点评:在这样雪后的旷野中展现风,显然有难度,即使现场有雪沫飞舞的景象,但要在照片中呈现这微小并几乎透明的颗粒,并非易事,摄影师选取了逆光拍摄的角度,借着光的助力,呈现出雪沫被风驱动的动感。那些露出地面的残枝,恰如风的化石,让人很容易联想到风对此地积年累月的侵蚀。
清风
梁向荣(广东)
点评:清风在这里显然是个双关,既指那阵掠过荷叶和莲花的轻风,也指这个瞬间所构成的意境,看着这虚幻和美丽的景象,难道你没有一种清风拂面的感觉吗?
烟熏日落
王家成(重庆)
点评:剪影用得恰到好处,感觉摄影师应该在色调上做过处理,将暖色的日落时分处理成了冷色调,让阴影中的工厂和烟囱拥有了隐喻的色彩。而那两条冲天而上的黑烟柱,是否是风在说:我们不要这样被污染的天空。
相思成灰
Amay(四川)
点评:相思是什么样子的?摄影师用这样一个虚无飘渺的构图,展现了自己的感受,点燃的香,粘稠得就像绸布一样的烟。而通常看到了烟也就看到了风,摄影师是否想说,相思就像风,看不见,摸不着,然而却又那样真实?
雪原风车
柳耀强(黑龙江)
点评:第一眼看见这照片,一定会被那丰富却搭配匀称的色彩所吸引,但作为一个作品,真正支撑起构图的无疑是前景左侧的孤树、中景右侧的茅屋以及后景正中顶天立地的风车,整个画面因此有了层次和依托。当然,如果看见风车在转,我们肯定会说,当时一定在刮风。
空谷
黄琦(四川)
点评:这样一个微风的清晨,这样一片空旷的山野中,如何表现风,确实是个问题。我们的摄影师为此用了15秒的曝光时间,终于让那片淡薄的雾气有了动起来的感觉,加上中间那个静止的建筑作衬托,无形的微风终于变得清晰可见。
昆仑山脉龙卷风
李志国(广东)
点评:好构图。虽然龙卷风是主题,但摄影师捕捉的风依然保持了优雅的美感。若是没有前景的黄土蓝天白塔,那黑沉沉乌云一样的龙卷风或许并不值得一看。
风起云涌
冯安安(广东)
点评:黑白调子定得好,让波浪的纹理和峥嵘的云被突出了,风便借着两个可见的事物呼之欲出。那呈现为直线的岸在画面中位置颇佳,既是水天的分割线,又破除画面单调的感觉。
风吹礼花当空舞
孙善明(北京)
点评:摄影师将飞舞的礼花当作风的媒介,让我们看见了夜晚的风。前景的礼花和中后景的灯映衬在一起,这有风的夜晚因此有了灿烂而温暖的感觉。
风速
袁成彦(辽宁)
点评:拍摄过程中,摄影师应该是故意让相机跟随骑自行车的女孩快速移动,因此运动中的对象反而相对清晰,背景上静止的人和物却虚幻不实,通过这样的反差表现了运动,为女孩在照片中虚拟了风一样的速度。
摇曳
高山(江苏)
点评:摇曳是属于风的感觉,但这作品中,摇曳的感觉却是属于光的,显然这是照相术的奇迹。
乘风而去
赵碧海(四川)
点评:我们都知道风,然而谁又亲眼看见过风?更何况还要将这无色透明的事物捕捉到镜头中。因此这类照片中,摄影师创作的重心是如何借助可见的事物去“看见”不可见的风。在这幅地面景物几乎静止的作品中,摄影师用一个气球和呈射线状的云,向我们展现了风的存在。构图漂亮,油菜田呈小斜线占据前景,为后景偏冷的蓝和白增添了暖意。
器材推荐
尼康D610
尼康D610是一款轻巧紧凑的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能够满足风景到静态人像等多种场景的拍摄要求,图质清晰。它拥有2426万像素的全画幅传感器,高速EXPEED 3图像处理器,ISO范围由100到6400,并具有全高清动画录制功能。
实用技巧
你知道么?使用三脚架拍摄时,镜头的防抖功能需要关闭。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某些相机或者镜头的用户手册上有类似的语句“照相机稳固安装于三脚架时请关闭减震。”如果使用三脚架的同时开启减震或者防抖功能,不仅达不到防抖的效果,反而对画质有所影响。因为镜头的防抖系统在工作时,会产生抖动,如果这时镜头是装在稳定的三脚架上,那么这样的抖动不仅起不到应有的防抖效果,反而会影响最终呈现的画质。而且在有三脚架保证稳定的前提下,关闭防抖功能,可以减少耗电量,延长电池续航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