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蓓茗,清气自溢
2014-09-10韩丽晴
韩丽晴
一枚叶子,滋润万千情怀;一片庄园,致富一方百姓。再看茶树,非茶树,它已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希望。
——采访扎记
溧阳有两百多家农庄,规模不同,大小各异,精彩纷呈。每个农庄的庄园主各有各的经营之道,各有各的故事。今天要说的是蓓茗山庄,但在说蓓茗之前,得先说说别的两家。
先说深山水寨。作为农庄来说,它的自然资源非常好,农庄面临的水源是天目湖源头,微波荡漾;四面环山,清风和畅。饭桌上的清炒鸡蛋,黄得像四月的油菜花。女主人抱着刚挖的鲜笋,从山上迎面而来;园主的儿子和儿媳,带着人围在厨房前,收拾着春韭、雁来蕈。这些典型的农家日常生活的画面,让看到的人从心里感到安逸。而园主老葛,见一面便难忘记,勤劳憨厚,尽管已做上了看起来时尚的“旅游产业”,但黝黑的脸庞上纵横的沟壑,显示着他仍是这片土地上传统而忠诚的耕耘者。
再说白露山庄。白露山庄的亮点是种植业,园主余庆贵比老葛年轻。他厚道,思路灵活,既坚守土地,又努力与社会保持同一前进步伐。他以种蓝莓起家,心怀理想,除了已将蓝莓做成了饮料、酒水和果汁以外,还想将蓝莓皮做成胶囊,蓝莓肉做成胶囊粉。很有想象力。采访余庆贵时,有个很深的印象,他两个手机不停地响,两句话没说完,手机就响了,他短促有力地回上三两句溧阳话,便又匆匆忙忙与我们交谈几句,看得出来,他事事亲力亲为。陪同采访的溧阳旅游局陈卫君科长说,现在企业还小,老余舍不得请太多人手,除了技术性的活用专业人才外,有些事自己尽力做。吃饭时,端菜的女子活泼漂亮,老余看着她笑笑,说一两句溧阳话交流一下,原来是他夫人,很和谐。相比较深山水寨的老葛而言,余庆贵现代性更强,既立足于他的白露山庄,又将眼光放之四海。
蓓茗山庄的老芮和以上两位都不一样。老芮为人低调,话少,他对市场的敏感和把握,以及对外界社会的兴趣点,与老葛和余庆贵明显不同。聊天时,老芮总是以三言两语作答,简洁到不能再简洁。陪同采访的溧阳旅游局的蒋一枫副局长,非常尽责地帮助提示和补充。只有问起将来山庄的发展时,老芮非常有感情地描绘起了他的想法。
老芮说,我们的特色就是茶、茶树、茶叶,蓓茗如果能把茶文化做足,也就不愁发展了。
蓓茗的前身是一家茶厂,老芮接手后,把它一步步经营成现在的规模。老芮说得很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茶树自然有发展,关键是要把“茶”的内涵做透。
目前,老芮已将茶叶引入了蓓茗的农家菜肴,推出了自己的特色菜,如白茶鱼头、白茶虾等等。将来蓓茗还要将茶的概念做到极致,做出溧阳有特色的温泉,比如茶叶温泉等等。
茶树四季常绿,是天然的景观植株。老芮就以茶树来丰富园区的绿化,一年四季,清气四溢,恰恰应了宋诗中的意境:小园茶树有几行,尽管没有流岚气象,但一脉清香也会滋润人的灵感。
茶树本就是且灵且美的植株,且不论老芮满山满坡的600亩茶园,即使只是房前屋后种几株,推窗开门即有清香自来,如同人间胜境。如果说文化人居须有竹,那么君子相交之道便如茶,蓓茗现有客房300多间,是天目湖边上客房数量最多的农庄。若是游客居住在这里,肯细细品味其中意趣,也自能悟得君子相处之道。
以上还仅仅是茶的外在形态,若论起茶的文化内涵,那就更加丰富,老芮如果在这方面把功夫下足,将会给蓓茗带来不可估量的发展新机遇。老芮目前当务之急的,是如何借力距离天目湖很近的地理位置优势,将蓓茗做大,做出影响力来。在這方面,蓓茗有天然的地理优势,距离天目湖山水园只有5分钟车程,节假日天目湖人流量大,拥挤不堪,自驾游的客人们干脆直接将车开到蓓茗来,这里吃饭、住宿、品茗、体验式旅游一条龙服务,既方便,也自在。
作为假日中家庭出行的目的地,乡村旅游纷纷在转型升级,所以很多旅游项目是针对家庭和团队出游而设计的。旅游的体验很重要,好的口碑完全是靠游客的体验建立起来的,蓓茗在这方面动足了脑筋。
比如他们有亲情农场,有亲子采摘游,有团队篝火烧烤晚会。特别是磨豆腐的项目,游客全程参与,从磨浆到筛浆,到豆腐成型,需要两个小时。捧着自己做成的热气腾腾的豆腐,成就感相当足。最主要的是,家人之间,平时因为学习和工作而忽略了的亲情交流、协作能力,或者得到强化,或者重新回归。收费只要30元一个人,而充满亲情的光阴却是多少钱都买不回来的。作为个人来说,我特别赞成这种体验式的家庭出游,它真正让亲情回归亲人,让劳动回归生活,让人回归自然。
所以,回归,应该是家庭农庄游的魅力之一。
总经理宗辉对蓓茗的介绍非常专业,他说我们还有个制陶项目,也很有趣。我请他慢慢道来,原来是游客自己动手摔、捏、揉、烘陶土,陶品做好后,签上名,可以寄存在蓓茗,蓓茗特地开辟出一个区域,展示游客的手工陶作品。无形之中,走了的人还想着再来蓓茗,哪怕只是来看看自己放在这儿的“作品”,这是一份念想。旅游能做到这一步,让人走了还念念不忘,这就证明有价值了。
溧阳农庄多,蓓茗只是其中之一,诚如蓓茗的名字所喻意的那样,虽还是没有完全绽放的茶树花朵,仍有清香逶迤而来。人亦情同此理,只要一直在努力,自然会散发出挡不住的魅力。老芮说,溧阳山水好,空气好,土壤好,没有谁敢说自家的茶叶是最好的,但大家都努力想做到更好。
我很欣赏他的这种态度,这既是依靠土地生存的人的质朴,也是经营者的胸襟。这也几乎是溧阳农庄经营者共同的一种品质。我非常关心地问起一个问题,这是我跟每一个庄园主都会提到的问题,我说你的农庄对周边农民的生活提高有什么帮助吗?其实这个问题,即使不问,我也清楚,但我更希望能从这些庄园主口中听到答案,每听一次这样的回答,我就为这片土地骄傲一次。
老芮说,蓓茗每年付给当地村民的工资,约有300万元左右。
宗辉补充说,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如果人均提高7000元收入,其中1000元是蓓茗付的。
老芮又说,其余的是其他农庄发的工资。
老芮是当地白埂村人,曾经当过村支部书记。像他这样带领周边村民共同致富的例子,在溧阳比比皆是。几乎每一个当地老板的背后,都站着周边众多的农民家庭。这种模式非常让人感动,大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旅游业将当地人共同的生存利益拴成了一条非常人性化的产业链。
记得有一次,与溧阳旅游局汤全明局长闲聊时,他说溧阳野猪多,小动物也多,但没有凶禽猛兽。我感兴趣地问他这是何故。他说,这是自然界的物种生存环境决定的。我认同他的说法。但我还认为,这也跟溧阳崇文尚美的人文环境有关联,这样温和的山水美景,自然也就蕴育出灵性温和的小动物。溧阳人自古以来崇尚文化,古风甚厚,人与人之间礼数周到,讲究章法,民风淳朴,乡邻之间相帮相扶,和气之中裹着侠气。以上诸种良好品性,也都在农庄经营者身上体现得很充分。
在写蓓茗之前,为什么要先说老葛和余庆贵呢?是因为加上老芮,他们三人呈现出了溧阳农庄不同的三种态势,种种都令人感怀。
我感怀老葛的不易,他的经营理念如土地一样质朴和实在,用足了心劲在做农庄。但我不知,他的这种举全家之力,全心全意扑在土地上的经营模式,何时才可以还他一个丰足轻盈的庄园式生活?
我感怀余庆贵的智慧,他视野开阔,经营品种多样化,经营品质高,他已不是一个传统的种植型农民了,他具有踏实的开拓精神,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他,我觉得他是那种贴着土地飞翔的新一代农庄经营者。
我感怀老芮的从容,老葛和余庆贵的日常生活我大体上能想象得出来,但老芮的日常生活我想象不出来,但可能正因为想象不出来,他发展和腾飞的空间才更大,可以超出常规范围。更有意趣的是,老芮的蓓茗山庄,还是中华芮氏宗亲总会的总部联络处。采访结束时,老芮拜托说,以后如果遇到芮姓的人,给我们介绍认识噢。我很欣赏他能在繁忙的商务之余,做一点寻根访祖的跟文化有关的事。这也体现出一个人的情怀。
但不管怎么說,老葛、余庆贵和老芮他们三人,都已完成了从传统种植业走向观光农业的过程,甚至会走向更为灿烂的观光农业旅游。这是溧阳之幸,是土地之幸,是游客之幸。
土地是美的,当它们用来种植而不是建筑高楼时,更具灵性之美。
旅游是美的,当它们成为凝结人与人之间、人与万物之间的感情纽带时,更具人性之美。
人是美的,当他们沉醉于自然之间,脱离了利益的束缚之时,更具高贵之美。
如此说来,每一次去溧阳看不同的旅游农庄,都是一趟美的出行,值得期待呢。
(本文图片由陈卫君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