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到十思园,错过的不仅是风景

2014-09-10韩丽晴

莫愁·智慧女性 2014年7期
关键词:溧阳王强情怀

韩丽晴

当我们读懂了风景背后的人时,才有可能真正学会欣赏风景。因为,世上最好的风景,不仅仅是视觉盛宴,更是心灵之旅。——采访札记

在网上看过一些写十思园的文章,都说十思园美。美,总是令人向往的。于是,大清早从南京赶高铁,奔着美,我去了溧阳的十思园。

半个多小时的车程,便到了溧阳。在十思园里呆了半天,看到了它的亭台楼阁,一池静水,满山古树,和接待厅里挂在墙壁上的字画、刻在门框上的对联等等。可心里却没有产生预期的欣喜,我奇怪于这种心情,甚至隐隐自责,如此好风景,如果因为我的迟钝而辜负了,简直是不可原谅的过错。

庆幸的是,随着升高的太阳照着薄雾散去,远山的轮廓在眺望中渐渐清晰,陪同讲解的又是对农业观光旅游极为专业的几位朋友,加上我努力从中去发现、理解和感悟,于是,十思园慢慢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意蕴来。

人物

十思园的当家人叫沈祖富,溧阳本地人,1962年出生,乡亲们从小就喊他小名“来富子”。后来,他索性就把十思园出产的产品取名为“富子”牌。既亲切,也有寓意。

这次来没有见到沈当家的,他一是忙,二是为人低调。小陶说,沈总看到记者就慌。

小陶是十思园的办公室主任,十思园的项目是2004年启动,小陶2008年就来了,算是元老,对十思园的发展脉络一清二楚,对这里一草一木的感情也深。只是这种深,不一定会用豪言壮语说出来,但后来有些细节却打动了我。

请他介绍一下当家人的特点,小陶智慧地说,还是用当地老百姓的话来概括吧,老百姓有句口头禅,流传了很多年,说翻身不忘共产党,致富全靠来富子。

陪同的溧阳旅游局蒋一枫副局长和陈卫君科长,都赞同这种说法,纷纷补充,说以前这一片全是荒山,穷得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现在这附近的竹塘村、三胜村都改造得像花园。

最主要的是,十思园带动了乡亲致富。十思园的规划开发面积有5万多亩,经过6年的投资开发,目前已成为集生态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和商务会议活动于一体的农业、旅游、文化创意示范园区。这么大规模的种植、加工业,每年吸收长期劳力600多人,季节性工人5000多人。

说这些数字时,小陶和陈科长纷纷解释,说这些都不是青壮劳力啊,大多数是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平均每人每年在十思园挣3万多元工资。据后来我从资料中发现,十思园每年支付劳务工资达2000多万元,带动了三胜、新村、中西等周边几个村的农民人均增收800多元。

小陶说,以前这些村都饮用河水,十思园帮大家装上了自来水。

小陶说,我们兰庄竹林湾,人不多,十多户人家,住平房,十思园给他们按1 1置换成别墅,还不要个人掏钱补贴。

我相信十思园给予当地老百姓的,应该不仅是这些,小陶跟沈祖富一样,低调了。后来,我与溧阳旅游局局长汤全明有了一小段对话。老汤在当地做了12年的旅游局局长,沟沟坎坎都靠自己的双脚走了个遍。

果然,老汤的讲述,让我非常惊讶。

原来,1996年前,这里没有电,没有路。老百姓分到的山地,长着稀稀落落的柴草。割下来卖了能换钱,但老百姓不去做这个。不是不想换钱,是因为非常穷,穷得没有像样的裤子穿出来见人。进山砍了柴,背不回来。没有路的荒山里,要运柴回来,不仅艰辛,还很可能崴了脚甚至跌断腿。

来富子高中毕业后,外出做公路,开拖拉机运石头。工地上虽然辛苦,但可以吃饱饭。到这时,他才第一次知道,吃饱饭是什么感觉。以前,就连红薯土豆什么的都没吃饱过。

打工挣了钱,来富子承包建设工程,做苗木绿化,开工厂,事业越来越大。富起来了的来富子,心里始终惦记着老家。他回乡承包荒山野地,开山修路,栽树种菜。今天看到的山丘树木葱茏,那是先从外面买了土,在怪石嶙峋的荒山上堆了两米厚的一层土之后,栽下的。

他流转农民承包的荒地,都是一次性预付20年的租金。很多农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的钱。拿着土地租金,还在老沈的农业园里做事,做拿工资的农业工人。当地的百姓富了,盖新房的时候贴对联:翻身不忘共产党,致富要谢来富子。那是发自肺腑的心声。

老汤的讲述让我沉思良久。沈当家的给予当地老百姓的不仅是从没有过的富裕生活,更重要的是,他让人体验到了体面、有尊严的感觉。这才是老百姓真正感激他的原因。十思园哪里仅仅是风景,它是山村的传奇,是人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以后,努力回报自然和社会的再次创造。

茶谱

和小陶聊天时,服务员给泡壶茶上来。陈科长说,十思园的白茶是顶级的。

我问怎么个好法。小陶说,我们是有机茶,不施化肥,不打农药。

我以前去过一些茶庄,也听茶研所的专家亲自跟我说过“没有茶树不打农药”的话,所以我对小陶的表达笑而不答。

可能他看出了我的想法,非常认真地说,我们真不打农药,白茶采摘时间短,只有4月份的二十几天,在这之前,虫子都冻着没醒呢。等到天暖和了,虫子醒来了,这时确实是需要喷药治虫的,但在来年新叶长出来之前,已经剪枝了,所以我们真不可能喷农药。

小陶急急地继续说,我们灌溉茶树用的水源、山上的空气、种植的土壤,每年都要经过国家农业部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来检查,数据达不到指标,要挨批评的。

这时,我不忍心怀疑小陶说的话了,因为他的眼神单纯,他对十思园获得的荣誉如数家珍,他是跟十思园同时成长起来的山区新一代年轻人,他爱护十思园的一切。

说起4月的新茶和5月的茶有什么区别时,小陶指着杯中茶叶讲给我们听,但又生怕讲不清楚,干脆从杯口捞出一枚湿湿的茶叶,放在指间,对我们说,你看这就是5月的茶,不算好,它的芽和叶差不多长度,都是细瘦的,4月的新茶相比较起来,芽更肥厚饱满,芽尖更圆润。

看着他举着一枚泡过的茶叶,聚精会神讲述的样子,我觉得十思园满山的茶树是幸福的,因为它们的主人是如此珍爱它们的种种好。不仅是小陶,那些种茶、采茶、制茶的人,同样如此钟爱自己的产品。如此浸透着人们许多感情的茶叶,它们怎么可能不是好茶叶呢?有情感的茶叶,是好茶叶,茶的语言就是爱的语言。爱,这是茶谱中最有生命力的一道元素。

据资料显示,现在十思园开发种植白茶经济林近3000亩、绿茶经济林600亩。“富子”牌天目湖白茶,成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特供茶、2010年上海世博会“十大名茶”之一。园区年接待游客达60万人次,实现年营业收入超亿元。

先前做过当地文联主席的蒋一枫,满腹经纶,他说,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就取得成功。

确实是这样,仅仅有勤劳和勇敢并不一定就能成功,我想成功更取决于一个人的文化取向和价值理念,沈祖富的成功除此因素之外,还有来自于对这片土地的眷念。陈卫君说,山上种了这么多树,卖了就是钱,但沈总不砍,舍不得,就长着。

我相信沈祖富是这样的人。光从十思园的名字上,就能看到他的追求。十思园最早出自于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用意在于启迪后人了解天地自然间的盈损之理、为人处事中的张弛之道。

茶叶本就凝结了天地之精华,聚万物之灵气,再加上“十思”的文化内涵,怎可能不是茶中精品?比茶更美的,是种茶人的用心,是品茶人的出世又入世的淡然心情。在十思园,从一杯清水中的几枚叶子,便可领略到一叶尽显乾坤、万芽共绽芬芳的人生意境之美。

情怀

王强3月份才到十思园,在这之前他是天目湖规划分局副局长。所以王强谈起十思园的前景时,非常专业。

他说,沈总纯粹是出于对土地的眷念和感情才会往这里投钱,换了别人谁干?!

这话的潜台词非常明显,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的模式,还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农副产品价格低,投入高。尽管十思园做的是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但价格上和普通食品的区别并不大,所以光走农业这条路,并不是长久之计。十思园要发展,必须从科学规划入手,将现代农业和旅游市场对接。

而王强所要做的,就是让现有资源再生、增值,变成资本。

资源转化为资本,是个非常艰难的过程。王强为人低调,但现代观念很强,对十思园的前景分析到位。他说,目前十思园的体验农业、特色餐饮都有局限性,加上一周只有两天的人流量,基本上靠的是假日经济,这给十思园的经营带来了困惑。

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王强说,只有把观光农业的低产出跟旅游市场相对接了,才可能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他算了一笔账,说溧阳从来不缺人气,光今年清明节一天就接待了10万次游客,我们只缺好的旅游项目。

说这话时,尽管淡定,但王强眉宇间仍有股掩不住的骄傲,是为溧阳旅游资源骄傲,也是为十思园的明天骄傲。他有理由骄傲,光是听到他下面的设想,我也被感染得憧憬起那个叫“伍员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的明天来了。

王强的叙述非常感性,不由得人不浮想联翩。他站起来指着远处的山说,一河之隔的是伍员山,安徽境内的,下午就签合作意向书了,大片的原始林子啊,生态环境极好,总规划面积差不多有55平方公里。

他说,里面还有两米多宽的古跑马道,历史上这里是伍子胥囤兵的地方。我们要把这里建成旅游小镇,生态是亮点,历史文化是亮点,还有个蓄能电站,也是亮点。

不仅是文学艺术需要想象,任何一切创造性的事物,都需要想象力。特别是旅游项目的开拓,同样离不开想象。王强说,我们还计划开发一些主题酒店,做温泉谷,把我们溧阳的温泉文化做到极至,每家酒店配一种特色温泉,比如松树下的温泉、山顶上的温泉、葡萄架下的温泉等等。

王强说,旅游一定要有特色,要注重客人入住时有种体验式的享受。

我忘记问王强是不是曾经写过诗。他对十思园前景的描述,既理性,又蕴含着诗意美。

其实不管他曾经是不是诗人都不重要,旅游业的设计者、从业者和管理者,都少不了诗人的情怀。诗人的情怀,既是浪漫的,也是济世的,诚如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杜甫,诗中表达的“只要天下人有屋居住,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大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的情怀,这是诗歌的情怀,也是现实的理想。试想一下,实践中如果没有这样的情怀,如何能做成事,能做成大事,能做成好事。

聊天结束时,王强说,今天可能看似很平庸,但将来一定很伟大。我觉得他说的既是十思园,也适用一切怀着济世情怀去创造的人们。

来去匆忙,我没有闲暇在十思园的风景前停足。但我已感受到了风景背后的风景,这背后风景的主角,是一个个溧阳人,是一代代溧阳人,这块土地厚苍生,这块土地上的人有情有义。这是十思园最重要的美。

如果你也来了十思园,不妨停一停,在一株树前,在一条田埂边上,与相遇到的某一个笑脸,慢慢交流一下,这片山水无论细语还是有怀必吐,都是大地苍生最质朴的语言。

十思园,一片厚朴的土地。

(编辑 小俭 )

猜你喜欢

溧阳王强情怀
花钱请人帮忙“自杀” 对方拿钱后跑了
Tricks of the Trad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溧阳有个“苏南第一方”
溧阳全域旅游:乘春日东风,澎湃前行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少女情怀总是诗
黑白情怀
初恋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