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玉有道
2014-09-10刘芳
刘芳
白居易有诗云:“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神玉艺术馆地处北三环中路,朴实无华的楼体外观,使人很难想到这里是一处精致典雅、蕴含着深厚传统文化的游览与体验胜地。从进入一层的“神玉生活馆”开始,简洁的明式书房展现着浓郁的文人气息,定义着这一场不平凡的文化之旅。
在神玉艺术馆四层,我们见到了馆长王伟斌先生。他一身休闲装束,腰间佩有一块美玉,使人想起那句对古代君子的赞颂:“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王伟斌向我们介绍说,玉被誉为大地的舍利,是中国的国石。八千年来,玉与中华文明一脉承传、水乳交融,是中华的民族之魂、文明之根。他建议每一位参观者,都能够静下心来,去仔细品读每件藏品背后的历史、文化、思想、智慧,从中获得对当下幸福生活的启示与开悟。
在神玉艺术馆的上千件馆藏玉器中,不乏历代皇家珍品、重器,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一件清代翡翠摆件“雪中送炭”。这件由一整块翡翠雕琢而成的玉器珍品,展示着一位老者驾着炭车在风雪中奋力前行的场景,车身装满木炭,上覆一层厚厚的积雪,拉车的黄牛肌肉紧绷,赶车的老者目光坚定,人物、动物、炭车浑然一体。“雪中送炭”所用的翡翠并非上等好料,有多处绺裂与脏色,但古代玉雕工匠不但没有“挖脏遮绺”,反而顺势而为,将绺裂和脏色处理成车路纹理、柱状冰凌和雪压木炭,效果逼真。将战国时期楚怀王“居庙堂而怀天下”、“推己及人雪中送炭”的故事和道德情怀刻画得惟妙惟肖。
展厅里最大的特点,是按照历史的轨迹将藏品进行陈列,诠释着“一部玉文化史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史”的理念。还有一些藏品的特色组合,向参观者揭示着东方文明独有的长寿、圆满、智慧等人生奥秘。灯光、布局和每一处装饰细节都让人感到设计者的精细用心。
中国人自古便有佩玉的习惯,《礼记》曰:“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关于这一点,王伟斌解释说,古人云“君子比德于玉”,君子佩玉的目的是警醒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反观现代社会,人们面对的选择与诱惑越来越多,往往会陷入不知所措、迷失自我的负面状态。他深有感触地说:“部分国人身上表现出来的过分追求名利、价值迷失等问题,背后暴露的是道德问题,信仰缺失。”
在神玉艺术馆玉佛堂内,供奉着一座墨白玉观音坐像,那是王伟斌的第一件收藏品。玉观音安然自在的神情带给他的感动一直持续至今。“从古至今,玉所承载的艺术、文明、道德、修养等等,已远远超出了其本身的材质、工艺之美好,玉体现了中国人对君子风范孜孜不倦的追求。”随着王伟斌玉石研究的功底日益深厚,以及收藏品的不断增加,神玉艺术馆的诞生可谓是水到渠成。
“玉,作为中华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有形载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神玉艺术馆秉承弘扬中华文明、推动民族复兴的时代精神,将‘以玉载道、以道立德、以德养心、以心明人’作为宗旨,以文化推动民族复兴。”王伟斌说,这是神玉艺术馆、也是今天所有文化产业的当代价值和历史使命。
坐在神玉艺术馆茶室,一边观赏一袭绿衣的“神玉天使”展示茶艺,一边听王伟斌讲述与玉有关的种种话题。王伟斌向我们描述了中国古代贵族的生活方式。古代中国,品茗、闻香、插花、挂画并称为“四般闲事”,代表了当时贵族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现代人的生活相对远离了闻香、插花、挂画的习惯,而对品茗的钟爱依旧。玉与茶是中国文化中密不可分的两个内容,向来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喜好,同时,“禅茶一味”又将茶文化与佛教文化紧密连接在一起。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往往令人心神难宁,于是人们开始借鉴古人的智慧,尝试放慢脚步,回归一种更有益身心健康的“慢生活”。其实,参禅品茗也好,焚香赏玉也好,已经不单纯是享受事物本身,而是通过这些载体,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目的。
走进神玉艺术馆的“悟道中心”,地上整齐摆放着几十张坐垫,工作人员说,这里会定期举办公益性质的体验活动,其所倡导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哲学,正在影响越来越多的人。
如今神玉艺术馆已经走过5个年头,关于未来的发展,王伟斌有很多想法,他说,神玉艺术馆是一个课题,值得不断探索下去。
这件“和合二仙”黄玉摆件用整块黄玉雕成,十分罕见。藏品雕工精湛,玉质湿润,工艺更是独具匠心,藏品中二位仙人分别手持荷花、手捧圆盒。荷花是并蒂莲的意思,盒子是象征“好合”的意思,意为“和谐、合好”。和合二字更是寓意深远。和:和谐,和平,包容。合:合作,共享,兼容。“和而不同,天下大同”,其和谐理念正是参与文化的精髓,和玉精神的内涵之一。“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极高的文化内涵、稀缺的黄玉质地、鬼斧神工的琢玉技艺、皇家的盛世收藏,给这件藏品注入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件不可多得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