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
2014-09-10王昭俊
王昭俊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其价值取向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即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的教育,因此新课改要求物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面向每一位学生,着力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依赖于主体的不断活动,激发其内在驱动力。新课程课程改革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各种途径,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以期达到在物理课堂中发展学生的综合智能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这一目标。
一、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了解课标的要求和内容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活动,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认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以学生为根本,以教学观念为先导,落实在教学实际中。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理解新课改的理念,提炼教学内容中某些方法要素,有计划地在教学设计中予以渗透,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方法的运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为了适应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习题改成了探究性的“问题”。这些探究性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还联系广泛的现实背景,这对教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应花大气力钻研教材,对教材作“探究”的探索。要对教材涉及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相关资料。要弄清所给的问题可向哪些方面探究,能较恰当地预测有关探究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精神等达到怎样的效果。总之,只有教师对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探究。
二、精心组织引导学生探究,培养探究能力
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讲授知识,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传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而是主动地去探索。
学生主动地、独立地探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的,要经历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独立的逐步转化的过程。而这种转化,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所以,积极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中心任务。
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学习“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时,首先引导学生回想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然后再来观察用弹簧测力计匀速直线拉动木块运动时示数的情况,引导学生如何找到摩擦力的大小,最后按照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并得出实验结论。
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中真正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课堂教学中物理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结论并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去探究。这样既克服了学生对于实验的盲目性,又及时的引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还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自我构建并优化认知结构。
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物理。物理教师要尊重学生有不同的感受和思考方向,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感知的基础上,物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整个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同时还要能够将其转化为相应的理论,让学生感受体验物理,在动手动脑实践中获得不同的体验。
三、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需要和兴趣,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之中。应充分利用实验和多媒体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