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检验合格令台湾哗然
2014-09-10
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林 曦台湾地沟油事件仍在持续发酵。“卫生福利部食药署”8日公布涉案的强冠“全统香猪油”上下游产品5份检验报告,发现竟然完全合乎标准,这令岛内舆论一片哗然。与此同时,台湾一些县市进一步调查发现,由地沟油制成的香蒜吐司已外销流入大陆市场。据台湾《中国时报》9日报道,“食药署”8日公布强冠“全统香猪油”上下游产品5份检验报告,共检验黄曲毒素、动物成分等6项指标,其中在市面贩卖的“全统香猪油”完全合乎标准。由于皮革油疑似流入废弃回收油,因此当局加强检验重金属砷、铅和汞等,尤其是铬,但检验结果发现,强冠原料油虽然检出砷,但未超出标准,其他重金属均未检出。调查报告同时发现,涉案的胡信德工厂产品的指标超出标准。“食药署”强调,尽管“全统香猪油”的检验数据均呈现正常,但按照“食管法”规定,任何回收油都不能作为食用油的原料,因此强冠仍然违法,用“全统香猪油”所制成的相关产品必须下架。9日,屏东地检署扩大搜查,追查其他涉案厂商。同一天,从强冠进货最多、购入4611桶地沟油的工研整合营销公司赴高雄地检署控告强冠诈欺。工研整合营销公司委托强冠代工“合将香猪油”,影响的下游厂商达400多家。该公司副总李淑铃称,合约清楚写明强冠若要更改香猪油配方,必须通知工研整合,但强冠却未通知。强冠是岛内知名的油品公司,年营业额达13亿元新台币。有舆论称,该公司除向嫌犯郭烈成购买油品外,一定还有其他油品来源,只是还未曝光。强冠公司则低调表示,虽然对成品检验结果很有信心,但原料来源有问题是事实,强冠“难辞其咎”,未来会配合主管机关,更严谨挑选供料厂商。强冠公司副课长吴素慧说,当初采购人员为求谨慎,购油前曾跟郭烈成提出参观工厂,没想到他故意带到别人的工厂参观,后来看电视才知道被骗。台湾《联合报》9日透露,强冠油品继被爆大量进入港澳地区后,桃园县卫生局8日追查又发现,使用地沟油的溢旺贸易生产的香蒜吐司已外销流入大陆市场。香港南华早报网9日还称,针对民进党“立委”蔡煌琅怀疑强冠公司进口的是经由香港中转的大陆劣质油,台当局证实强冠确实曾从香港进口两批共87吨猪油,但未查到从大陆进货的资料。台港目前已就该事件展开调查。地沟油的检验报告竟然合格,在岛内引发强烈质疑。新竹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消基会检验委员会委员凌永健认为,“这份检验报告一点意义都没有”,地沟油贩卖长达半年,且工厂买来的原料不见得会立即使用,抽检样品无法确认检体和民众吃下肚的地沟油之间的关联,无法确认民众暴露的健康风险,“反而可能让不肖业者在法庭上,可以馊水油对健康危害不大为由要求减轻刑责”。林口长庚临床毒物科主任颜宗海称,官方的检验样本明显代表性不足,一些未知毒素并没有检验。董氏基金会营养组主任许惠玉也说,有毒物质只要经过稀释,毒性成分的浓度就会降低,但民众长期吃下肚还是会增加患癌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屎都验不出来的政府,这样的检验结果一点也不意外”。《联合报》9日的社论称,当局的食品管理,近年虽连续历经假油及塑化剂风暴的震荡,仍然处于“打一下,动一下”的消极状态。以这次将地沟油制成“全统香猪油”的强冠公司为例,“食药署”去年至今曾六度前往该厂,却未发现任何问题,反而认定该公司符合“食品良好卫生规范”,误导民间食品厂纷纷采购其产品,“这种形式主义的官僚作风,又如何主动发掘问题、督促改善?”与此同时,一些糕饼铺不幸误信当局标章,还要面对退货及声誉的双重损失,确属无辜;但另一类企业如味全,生产的食品品项繁多,年营业额上百亿元,却每次油品风暴都中招,“如此缺乏谨慎、不认真看待消费者的大企业,则必须受到舆论谴责”。 文章直言,食品安全的把关没有任何快捷方式可循,而行政部门的形式主义和应付作风正是培养黑心商人的温床,“无论如何,不能让出事的大厂双手一摊自称是受害者,就逃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