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复旦投毒案”剖析大学生社交心理健康

2014-09-10周爽史泽凯

博览群书·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社交心理健康

周爽?史泽凯

摘 要:本文针对具体案件所反映出的大学生社交心理问题,基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的调查与研究,提出了加大高校社交心理教育工作力度,社交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活动相结合,深化改革大学社交心理健康教育体制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字:大学生;社交;心理隐患;教育方法

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到他人投毒,最后不治身亡,而最终此案的凶手竟然是黄洋的室友林浩森。悲剧发生之后,举国震动,公众媒体的目光都聚集在了这件人间惨剧上,一时间,校园、大学生、投毒、心理健康等关键词一度约上各大新闻报纸的头条,可悲剧已然发生,悲剧的背后,我们迫切的需要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教育方案,杜绝此类悲剧的再度发生。于是,对于大学生社交心理方面的一系列探索和研究就成为了时下大学心理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深入剖析案件本身暴露出的大学生社交心理障碍

第一、宿舍集体生活中存在的社交心理隐患。现今大学生的大学生活,除了学习之外,大多数时间都在宿舍里度过,宿舍生活实际上是由各种不同生活理念和不同生活习惯穿插交织而成的,期间难免发生行为和思想上的碰撞,处理不当就会埋下祸患,加上现今我国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本身在与他人沟通上就存在些许障碍,就造成了沟通没有效率,而无效率的沟通必然导致不和谐的行为,加之宿舍是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各个成员的心理问题难以暴露出来,就极易诱发各种暴力冲突事件。

第二、群体交流生活中隐藏的交际障碍。很多大学生都性格内向,而内向的性格也直接导致了他们言辞不畅,与他人交流不和谐,难以融入集体生活,内向的性格又会使他们行事孤僻,长期以往,就会使他们愈发独立,陷入自己建造的心理牢笼里,进而对事物产生认知障碍,对他人的言语不能准确理解,对他人的行为不能正确认识,对他人的一些小的错误和纠纷耿耿于怀,总是以自己过激的思维来衡量他人,单方面为自己树立了潜意识里的敌人,就极易引发日后的祸患。

第三、异性社交中容易形成的情感纠结。嫉妒心理和自卑心理在大学生异性交往的心理障碍中属于常见的情感障碍,大学生处于一个对世界认知还不成熟的微妙阶段,容易在异性交往中产生强烈的嫉妒心理,长期沉浸在妒忌的苦海中,就会使自己产生痛苦、忧伤、攻击性言语和作为等不良现象,最终导致人际关系矛盾和交往心理障碍,比如有的同学在恋爱竞争失败后容易自我消沉、一蹶不振。

二、加强心理教导工作重点破除大学生社交心理问题

第一,重点优化大学生的认知心理。大学生的社交出现障碍和矛盾,最为主要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对社交没有全面良好的认知,没有良好的认知,就对社交中出现的突发情况不能很好处理,不能理解他人的社交行为和语言含义,进而导致严重的误会和冲突。心理工作者要着力于教导在校大学生积极认知事物,培养他们健康的认知模式,重点灌输给他们认识事物“多元化”,认识问题“相对化”,认识矛盾“乐观化”,防止他们消极化的认知和过于绝对化的认知,进而从社交伊始就杜绝心理矛盾的出现,先入为主,有效防止其走入心理的阴暗面。

第二,教导大学生善于经营自身情绪。社交中控制自身情绪极为重要,优良的社交情绪能带给人非同一般的社交体验和社交成就感,但情绪失控就必然导致社交失败,严重者甚至可能做出极具攻击性的行为。大学生的情感处于稳定与波动并存阶段,外显性和内隐性并存,针对其情绪特征,要引导他们对自己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找到社交中自己应处的位置,不过分自卑也不过分高傲,在社交中给自己一个客观公正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有助于社交中良好情绪的形成。

第三,着力培育大学生的耐挫能力。“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这句古语充分表明了意志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优秀的耐挫能力在交往的过程中也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大学生在社交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会轻易的由于社交中遭遇挫折而是自己自尊心严重受伤,不会因为社交挫折而在心中埋下仇恨的种子。日常生活中要灌输给大学生化烦恼为乐趣的理念,教会他们看淡社交中的挫折,形成对社交中挫折的正确态度,不怕社交失败所带来的烦恼,遇到社交困境和打击时,能够不灰心,不悲观的看待社交的失败,摆脱社交失败所带来的心理阴影。

三、着力改革大学生社交心理健康教育体制

深化改革大学生社交心理教育体制可由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开设专项于大学生社交心理健康的选修课程。公选课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一方面,公共选修课程依据学生的自主选择意向而吸纳学生,就能在课程的伊始激发出大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他们对于自身的社交心理做一定的反省和排查,找出自身社交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良心理,自我改善的同时积极向心理老师求助,就能逐步的掌握心理疏导方法,体会更和谐的社交理念,进而消除自身存在的社交心理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专项的社交心理教育课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出一批具有优秀心理疏导能力的学生,这部分同学在经历课程的专项学习后,不僅仅能处理好自己的心理问题,同时也能为自己的朋友、同学等提供排除社交心理障碍的理论指导,教给他们调节自我心理的方法,最终达成大学生和谐社交的终极目标。

第二,通过多种途径为大学生提供社交心理咨询平台。高校中的心理教育工作者数量逐年增加,心理工作者们的专业性也逐年提升,但是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在于,心理咨询的模式依然停留在一对一、面对面的老套谈心模式上,导致了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在校生数量低下,很多学生碍于这种与老师一对一的形式,不想进行心理咨询,就直接导致了一些不易被发现的社交心理问题慢慢转化为严重的社交心理障碍。

第三、将社交心理健康程度列入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测评。新时期的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评测已不能仅仅局限于学习能力、思想品德、身体素质上的简单评比,更多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同样关乎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低,而社交心理健康更是心理健康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对大学生今后的人际关系发展,学术合作交流都有重大的影响。将社交心理的健康程度纳入综合测评指标,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大学生对自己社交心理健康的关注热情,激发大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自身心理发展状况,同时也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程度提供了一个有力依据,有助于促进高校各项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和系统化。

参考文献:

[1]李全彩. 《心理与人生》.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07

[2]蒋 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2.08

作者简介:周爽(1985—),女,吉林四平人,工学硕士,中国矿业大学辅导员,助教。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社交心理健康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社交距离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