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国学经典诗文益处多
2014-09-10李宗川
李宗川
中华经典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内涵,是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之一。它能引导我们的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有益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古诗词的平仄韵律特点非常适宜于青少年诵读,通过诵读数量的积累和逐步的理解,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熏陶、引导,这对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乃至对青少年的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
一、诵读国学经典诗文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上好语文课,我经常带领学生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诵读经典美文,甚至把语文课留一部分时间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且书声琅琅,营造出了课堂上应有的文学气氛,也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同时,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们在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中激发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让老师也能更加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例如,利用晨读和晚读的时间要求学生朗诵《弟子规》,我则利用课前與课余时间加强朗诵指导,在诵读过程中让学生领会了意境,引起了他们的学习欲望,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让学生积累古文诗句素材,能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中华经典诗文与现代文的阅读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诵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诗句可为学生写作和言语表达引经据典提供丰富的更具文化内涵的内容。中学时代是记忆的最佳时期,让学生多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诗句,不仅能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而且还能让他们感受文字的节奏、音乐性和灵敏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好文章如果诵读得多,其中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明,不知不觉中都会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中经常会引用一些经典诗句来给自己的文章润色,拓宽了写作思路。经典教育除了能为学生写作提供大量的引经据典的丰富内容之外,还可以学习到古人的逻辑思维和写作的基本知识,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程度。
三、用诵读国学经典诗文弥补课文内容的不足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将中华经典诗文融入其中,设计生动的诵读课堂,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和语文能力。
“语文水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不仅反映了学习的方法,还反映了学习内容的广泛性。我经常利用经典同课文在内容上的联系,适时引入教学环节作为课文的补充,以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实施语文教学时很好地补充了课文内容,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诵读国学经典诗文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现在有些学生受不良文化影响太深,崇尚暴力,缺乏爱心,远离善良,违法犯罪时有发生。开展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诗句就是要培养学生养成传统美德,具有良好的人格操守。让学生背诵最有价值的中华经典诗文诗句,让他们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品质,中华经典诗文诗句将随伴其人生的成长。长期的诵读薰习,还可提高他们阅读古文的能力。如学生诵读的经典作品《弟子规》,它要求学生在与人相处时要做到互相尊重,做到“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在言行举止上要做到“凡出言,信为先”,“步从容,立端正”;在穿戴上要做到“衣贵洁,不贵华”,“袜与履,俱紧切”等等。学生们在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诗句时会发现经典诗文与生活时时同在,就会自觉按圣贤的要求约束自己。
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在祖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