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初中历史课堂三维教学的方略

2014-09-10王凯燕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年11期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学习效果语文

王凯燕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将教育心理学中动机理论、激励理论和语文教学学科的生动活泼和鲜活的语言等方法技巧运用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让历史课堂教学立体——三维起来,让历史课堂“鲜活”起来,从而改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历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 语文 三维历史教学 学习效果

由于历史中考难度不断增加,现在有不少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了恐惧感,丧失了信心。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学习特点和个性差异征,找出他们在学习中所犯各种错误的原因。深入研究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历史方法策略,结合历史教学问题对症下药,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帮助学生从容渡过历史的“河流”,实现学业和人生的梦想。

首先,改革传统课堂构架,再创历史教学新模式。

根据新的历史教学大纲要求,传统的串讲构造模式的历史课堂教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今天历史教学和教育的新要求了。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教育心理学,将教育心理学的有关原理运用于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消除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文史一家”,作为历史老师,把语文课的活泼鲜活性和语言艺术的高妙性引进历史教学课堂,让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历史课堂上鲜活生动起来……这些都是构建全新的初中历史课堂有力的后盾和支撑。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是穿梭在历史长河中的航标,而让学生以教材上丰富的史料为航船,用想象和联想为舟楫在课堂上漫溯。让他们处身设地的去感触历史的真实,去梳理复杂纷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我经常会在教授某一段历史的时候,让他们自主查阅各种资料,和教材相对照、辨析,合理想象和联想,这样慢慢就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浓烈兴趣,进而让学生达到学习中去伪存真,能触摸到鲜活的真实历史的立体式效果。

其次,建立良好的课堂师生关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焦虑情绪。

真正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绝不仅仅是停滞在老师的备教材上,历史老师更需要备学情、备学生的心理和个体差异,备教育心理学……

近年来,随着历史中考难度不断增加,对历史学习能力的要求也再不断提高。有不少学生学习历史会产生恐惧感、打退堂鼓、丧失信心。教师要善于观察和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需要、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找出他们在学习中所犯各种错误的原因。

比如,在教学中,要能正确对待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错误,不要动不动就批评,应该给学生犯错误的机会和给他们自省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发现错误,自我纠正,在不断的犯错,不断的纠错中,学生自然会慢慢进步。每当学生稍有进步,就鼓励表扬,让他们有成功的感受和认可,从而慢慢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和潜能。例如:在课堂上,当我们的学生有一次精彩的发言时,告诉他:“你的回答有道理,能紧扣所学的历史知识去分析历史现象!”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对他说:“你的思维很活跃,但是答的不够全面,如能换一个思路再来考虑一下,相信你所做的答案会完美的。”

再次,锤炼历史课堂语言,让历史“鲜活”起来。

历史教学与语文教学一样,同样是一门要讲究语言艺术的学科。语文教学的处理方法和语言艺术同样可以给历史教学以有益的启示。

众所周知,历史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对历史老师的教学语言提出了高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都精心的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一个句子如何表述得深入浅出,一个句子怎么抛出惊天动地,一个人物何以能给予学生最深刻的印象……这些备课语言的精心推敲和课堂内容的千锤百炼的高要求同样需要历史老师努力做到。力争在有限的课堂上,让学生能对课堂内容有教深刻甚至听闻过永不忘记的奇效。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或动因。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作为其先决条件,是以增强行为的方式促进学习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历史课上,老师精美的课堂内容构建和高超的语言技巧和艺术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更愿意揭开历史华美的外衣,进而走进历史生动鲜活的内在世界的有效途径。甚至,可以利用一些耳熟能详的民谣、歌曲甚至网络语言等串联历史事件和人物等,从而真正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主动求索。

学习目的是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包括个人目的与社会目的。当学生能够把学习的个人意义和社会意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社会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时,就能推动学生自觉地学习,进而让所学的历史知识“鲜活”。不再是呆板僵直的“死”了的历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意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需要的教育。例如:在讲授初二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时,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独立自主,奉行的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日本想要争夺我国的钓鱼岛,我国政府应该采取何种措施解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中国应该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要坚决维护领土主权。实践证明,把当前的学习与祖国的需要和未来的事业发展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激发学习动机。

第四,构建沟通社会的桥梁,让历史照进现实。

一切脱离现实的教学活动都是没有意义的活动。历史教学更是如此。架起历史与现实的桥梁,让历史成为“明鉴”照进现实,为今所用,才能真正实现历史应有的使命和价值。

例如:在讲授中国古代的瓷器这一课,为了避免枯燥,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去了市博物馆了解一些瓷器知识并且拍摄一些图片,做好课件,提前叫学生预习课文并且告诉学生市博物馆里有许多唐朝、明朝、清朝的瓷器,叫学生们去看,最好拍摄下来,上课时讨论。下一节上历史课时许多学生告诉我他们去看了,一脸的兴奋,我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了,接下来通过精心准备,再充分锤炼课堂语言,从容把握课堂时间,最大可能地满足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强烈求知欲,也使得学生多了一次认识历史和现实的机会。

在学习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应尽量提供与这个知识点相关的可以理解的背景材料,如一个故事,或一段视频,或一些生活常识,更有利于学生穿越历史的时空隧道走进现实。例如在讲《改革开放》时,我会展示改革开放前的人们的服饰,饮食和住房,然后展示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服饰,饮食和住房,叫学生总结不同,然后理解是改革开放使中国富起来。

最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历史课亦在思辨中前进。

教学的最终目的无疑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多思,善问。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接近历史真实,还原历史本真面目。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说明我们的先贤们很注重学习中的提问和思考,注重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克服困难创造性地学习。例如,在一节初三复习课上,我讲到了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并引导学生总结出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是先从经济再到政治最后到思想文化,然后要求学生思考西方近代化的过程与中国有何不同,许多学生在苦思冥想后仍迷惑。于是我先引导学生说出西方近代化经历了哪些大事,学生总结出西方的近代化经历了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的思想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等,然后叫学生讨论西方近代化有何特点,学生讨论总结出西方的近代化过程是先从思想文化再到政治最后到经济,然后叫学生再思考中外近代化的不同,学生很容易就总结出中国与西方的近代化过程正好相反,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历史教学和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将教育心理学中动机理论、激励理论和语文教学学科的生动活泼和鲜活的语言等方法技巧运用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让历史课堂教学立体起来,让历史课堂“鲜活”起来,从而改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态度,能供增强他们历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浓烈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猜你喜欢

教育心理学学习效果语文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述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教育心理学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