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导游专业“实践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4-09-10张建宏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义乌导游旅游

张建宏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义乌 322000)

高职导游专业是行业导向性和应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一直是教学的侧重点,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导游人才的关键[1]。但是,尽管大多数导游专业教师都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却因为受到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维模式及缺乏实训场地的影响,现有的教学模式依然是以教室里“填鸭式”的教师讲授为主。所谓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大都是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代替了传统的“一支粉笔”而已。

1 “实践周”教学模式的提出

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环境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2]。前教育部部长周济也曾指出,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3]。由此可见,只有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建构知识,才易于形成个体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的能力和习惯[4]。据此,笔者认为,导游专业的教学要以“情境式教学法”为主。所谓“情境式教学法”,就是通过设置紧贴导游工作内容的“虚拟情境”及“真实情境”来开展教学,使“学校学习”与“职场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技能教学目标;而实施“情境式教学法”的一个良好平台就是浙江省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所创设的“实践周”。

“实践周”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业已实施了十多年。其具体实施方法就是在每学期都专门安排一到两周的时间,进行列入教学计划的“纯实践”教学活动;每到“实践周”,该学院各专业都要开展一些紧贴教学需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且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周”的这些活动大都以“情境”为中心,学生学到的知识是“真实情境”中的知识,是按照职业体系自身序列排列的知识,这能起到缩短学生就业“磨合期”的作用[5]。“实践周”的教学方法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是能够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的,具有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情感、兴趣和需求,以行动为导向,结合职业情境等一系列特征,如考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分组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6]。

在“实践周”活动中,学生们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为他们今后更好地融入专业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其实践效果也得到了各实习景区、各大实习旅游企业以及众多学生家长的肯定,中国旅游业界第一媒体——《中国旅游报》以及义乌本地的《义乌商报》《浙中新报》均多次对“实践周”教学活动作过相关报道,对这种教学模式给予充分肯定。

2 “实践周”教学模式的实施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教学实践,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导游专业“实践周”的教学模式基本成型,现正进一步深化,已制定出操作手册,以便向更多院校的导游专业推广。目前该教学模式大体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学校层面,学校建有先进的模拟导游实训室,可进行模拟的导游技能训练;二是景区层面,在浙江省及周边省份著名景区中选择了若干个实习点,进行认识性导游服务实习和模拟导游服务实习;三是校企合作层面,与学校所在地义乌的旅行社开展有效的校企合作,进行认识性和生产性导游服务实习。各“实践周”的具体训练项目安排如表1所示:

表1 导游专业“实践周”训练项目

在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大学一年级新生一般都安排在9月中旬入学,在经过军训以及国庆长假后不久,在10月中旬迎来他们大学生涯的第一个“实践周”。在这第一个“实践周”内,进行“体验旅游”项目、“旅行社见习”项目及“校园导游”项目的教学。本“实践周”教师首先安排学生前往省内著名旅游景点进行认知实习,让学生走出校园,融入大自然,这为相对单调的学校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除了指导教师外,带领学生出游的导游往往是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在“学姐、学长”的示范引领下去旅游,起到了良好的“传、帮、带”作用。在旅游车上,进行自我介绍、致欢迎辞、介绍家乡、才艺表演、互动游戏等导游技能具体科目的训练,学生们的轮番“表演”,不仅仅使他们的导游技能得到了训练,同时也促进了彼此间的了解,还使他们能充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旅游景区,通过观赏美景以及聆听当地优秀导游和指导教师的解说,让学生深刻体验大自然的瑰丽与神奇,体会文化的魅力和差异,以使他们对祖国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良好的专业前景形成一个很好的共识。“体验旅游”项目结束后,安排学生到本地规模较大的旅行社进行见习活动,以使他们在系统地学习专业课程之前,对导游专业所涉及的领域有较为深入的感性认识,增加学生对未来工作情景和内容的了解。值得指出的是,到旅行社考察,需要得到相关旅行社的支持,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有较好的社会资源。本“实践周“还安排“校园导游”项目的训练,此时的新生已在校生活一段时间,对学校有一定的了解,但并未熟悉。进行这个项目的训练时,教师先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学校相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充分挖掘校园的文化底蕴,再独立编写出校园导游词,然后进行校园讲解的训练。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使学生对校园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次年4月中旬,学生们迎来第二个“实践周”,这个“实践周”进行“沿途导游”和“模拟导游”项目的训练。由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导游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大多从事全陪导游工作,他们的解说并不仅限在景区,而主要在沿途,所以安排这一项目的训练非常重要。在课堂上进行全陪导游欢迎与欢送词练习时,很多学生像在背书,所讲的内容缺少感情色彩,呆板无趣。而当把这个练习放在旅游车上时,学生们往往能结合情境,与同学所扮演的游客有了更多的互动,不再机械地背诵所准备的讲解内容。通过沿途模仿与锻炼,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更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另外,课前的准备工作,也提高了学生们收集资料与信息处理能力。“模拟导游”训练项目安排在虚拟的场景中,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一座山水园林式学校,学校的鸡鸣山是当地的一座文化名山,山上花草繁茂,山旁建有一个大公园;校园内还有群英湖,以及几幢建筑风格独特的教学楼;这些都能模拟出很多贴近景区的场景来。另外,学院拥有先进的模拟导游实训室,可以营造出景区景点、旅游途中的导游环境氛围,从而能对学生进行图文、声像并茂的仿真实境教学。在“模拟导游”项目训练过程中,角色扮演教学法是比较频繁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使学生在事先设定的情境和限定的时间范围内,通过角色扮演,尝试性地和游戏性地接受所扮演角色的行为方式、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以及决策和行为模式,并通过这样的扮演,与其他的扮演者合作,展开互动。结合专业领域的角色扮演法,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与职业技能的领悟,更加扎实地掌握职业技能,今后更好地服务于企业。[7]

大学二年级上学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导游专业安排有一些旅游文化类的课程,这些知识如果能在实地授课,效果无疑会更好,如在苏州园林中,介绍“导游基础”课程中的园林鉴赏知识。因此,本学期的“实践周”,教师们往往将课堂直接搬到景区,进行“实地教学”活动,旨在将书本上抽象、概括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生动的自身体验。实习活动前,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再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各组的景点讲解任务。学生们接到任务后,通过查阅互联网、图书馆资料,对本组所抽到的景点进行充分了解。在实地教学活动中,学生以导游员的身份出现,为其它同学进行景点讲解。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实地教学就是把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8];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检验理论知识的学习水平,学习专业技能。在实地教学活动中,学生们通过景点考察和观摩、尝试导游员的业务操作,能丰富旅游方面的感性认识,强化旅游服务中一些基本技能,进而切实领悟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能知天下事”的真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都是带着任务去实习,之后还要将实习过程和实习结果形成小组工作成果,在全班进行展示,这需要并锻炼了学生运用方法的能力。教师要对考察活动的结果进行点评,强调、扩展、巩固相应知识。由于很多训练都要分组进行,这还会提高学生们团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在往返景区的途中,仍然进行“沿途导游”项目的训练,重点放在沿途解说的训练上,此外还进行导游规范知识的抢答活动。

大二下学期的实践周,安排“旅游节庆”活动项目,“旅游节庆”活动集专业特色、文化建设、教学实践、思想教育为一体,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旅游节庆”活动面向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全体学生,但主要由该院导游专业二年级学生建立项目团队,负责活动的组织,这培养了他们的组织策划能力,开发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旅游节庆”的教学实践活动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如“旅游知识竞赛”“特色旅游路线设计大赛”“导游风采大赛”等。按照“赛学结合”的教学新理念,通过各类活动与竞赛,以赛促学,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以及对技能的训练。在各类竞赛活动中,教师及时发现拔尖人才,并为他们选派专门的指导教师,进行重点培养。

大学三年级上学期,不少学生已经取得了初级导游资格证书,本学期的“实践周”安排他们进行“顶岗实习”项目的训练,通过到旅行社导游岗位上的实际工作,以完成知识到实践的真实运用,加深对旅游行业、导游岗位的全面熟悉。在学生出团前,旅行社都会先派优秀导游到学校进行培训,把与旅游线路的相关资料以及带团的一些技能详细地告知学生,让学生预先对带团任务有一个初步了解。按照预先的教学设计,学生一般应先跟随有经验的导游,熟悉带团的每一个环节,即从认真阅读接待计划、落实接待事宜,到接团、带团直至送站,然后再独立带团。但从具体实践来看,由于这段时间的义乌旅游市场非常火爆,人手紧缺,因此很多学生到用人单位的当天就独立带团了。由于他们在学校学到了比较扎实的理论知识,掌握了比较扎实的导游操作技能,所以学生尽管首次上岗,但都表现良好,广受游客和用人单位的认可。浙江省及周边华东各省市都活跃着实习学生的身影,甚至有学生带团到了北京、云南。值得指出的是,学生们大都是“带薪”实习。通过这个项目的训练,学生接触到了真正的客人,得到了真正的锻炼,缩短了学生从学校到实际工作岗位的适应期。这个项目训练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把实际带团过程遇见的各种问题整理成实习案例,在总结课上,教师选取优秀案例进行讨论与点评。本实践周还进行“创办旅行社”项目的训练,教师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创办一个“模拟旅行社”,并进行“试运行”。另外,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在校内旅行社进行完全真实的经营活动。

大学三年级下学期的实践周,是学生们在校的最后一个“实践周”,给学生们安排的是“毕业旅行”与“毕业汇报演出”活动项目。毕业旅行活动让学生负责与旅行社联系,参与线路选择、费用谈判、组织安排等工作,并且充当全陪导游,既节省一部分费用,又锻炼他们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在毕业旅游过程中,学生们重点了解旅游地的风土人情,熟悉旅行社、景区市场营销手段,以便为毕业论文的撰写积累良好的素材。毕业旅行归来,即将离开校园的毕业生们在“旅游节庆”活动上进行“毕业汇报演出”,充分展示他们的职业素养和青春风采,进一步促进师生的交流,并留下对母校的美好回忆。

进行“实践周”活动,还有三点是特别需要注意的:一是离校进行考察活动,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这就要求教师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选择安全系数高的旅游景点,并在考察前进行细致的准备和计划,准备好各种“应急预案”,监控好整个考察过程。二是景点的选择不能以学生或教师的喜好来决定,一切要以教学目的为依据,景点内容的安排上要做到自然、人文、社会资源的合理设计和搭配,让学生在旅游中体验美好,感悟人生。还有一个问题是“实践周”活动经费的筹措问题,旅游活动经费对学生来说金额比较大,因此需要学校、专业以及学生个人的积极筹措。学校应通过各种渠道,如增加实习经费比例、通过校企合作争取赞助等方式,增加专业收入,从而增加实习经费数额,加大对“实践周”活动的支持[9]。

3 “实践周”教学模式的经验总结

实践证明,在“实践周”里,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导游专业学生去知名旅游景点实地授课,演示导游讲解技巧,让更多的学生模拟带团、跟团、带团,举办旅游节活动,以及参与旅游企业服务,为现代旅游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导游人才架起了一座从课堂教学到导游实践工作的桥梁[10]。此种教学模式把“以做为中心”贯穿在导游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学做到“实教、实训、实战”,使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促进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全程化、全面化[11]。其主要优势有:一是有利于构建职业教育“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打破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学科化教学模式,改变学习与工作二元割裂状况[12]。二是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与形象性,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更牢固地掌握导游工作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学习效果。三是有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导游实际工作情境的经验[13],这些经历与锻炼将使学生的导游职业能力大为提高,有助于增强其导游服务意识,促进其工作态度、职业价值观等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完善,还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王喜雪,陈万本.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循环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8(9):115-116.

[2]宋桂敏.对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特征的分析[J].文教资料,2009(13):128-129.

[3]李海英,张贵杰.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与实践[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41-142.

[4]石伟平,徐国庆.世界职业教育体系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1):18-21.

[5]稂艳玲.谈“情境”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以导游业务课程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07(14):85-86.

[6]石美珊.公关礼仪专业教学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7]沈文馥.海西旅游产业发展与高职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8]张建宏.先当游客,再当导游——义乌工商学院旅游系专业实践周旅游实习纪实[N].中国旅游报,2008-06-09(11).

[9]肖曾艳.论以毕业旅游为形式的旅管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和实施——以广东肇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教育与探索,2008(10):16-18.

[10]张建宏.专业实践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载体[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64-66.

[11]毕明生.高职“教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14):49-50.

[12]常明,马朝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J].职业通讯,2011(14):52-53.

[13]傅琴琴.高职导游专业“实境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2):42-44.

猜你喜欢

义乌导游旅游
义乌展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浙江义乌: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
旅游
网约导游
为义乌试点聘任公务员制叫好
“英语导游资格考试”目标引领下的“导游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印度鼓动本国商人远离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