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蚕多丝量品种宛黄一号、宛黄二号的选育
2014-09-10段卫平汪增超
段卫平,汪增超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河南南阳473000)
柞蚕放养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较多的丝物质。柞蚕茧丝物质的多少,常用茧层量、茧层率来表示[1]。茧层量对环境条件的影响十分敏感,不同年份、不同饲料、不同群体或同群体内不同个体间波动幅度较大。但茧层量与全茧量的比值——茧层率则相对稳定,且茧层量与全茧量之间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现行柞蚕品种的茧层率多在10%~12%之间[2]。为了提高茧层率,增加产茧量,培养出柞蚕多丝量品种,南阳农业职业学院经过近30 a的努力,通过系统选育[3]的方法,培育出了柞蚕新品种宛黄一号、宛黄二号,其茧层率多年稳定在16%以上,同时具有高抗病性、高抗逆性、高产好养等特点,深受蚕农欢迎。
1 选育材料和方法
1.1 选育材料
1982年冬,在河南省南召县南河店、云阳、镇平柳泉铺蚕场及湖北随州蚕场等处收集三三、三九及不明品种的种茧4 100多粒作为初期选育材料,以后每年选优除劣,连续选择继代。
1.2 选育方法
所有种茧先行手触目选,入选个体全部剖茧分♀,♂,并用1%感量天平逐粒选择茧层率♀在12%以上、♂在14%以上的个体共164粒;1983年隔离暖茧制种,分档同级交配,制种64蛾卵,共94 g。同年混合饲育,收茧5 000多粒。
1984年对上年所收种茧全部剖茧进行个体称量选择,留茧层率♀在13%以上、♂在16%以上、茧层量在1 g以上(以后每年选留1 g以上)的蚕茧。继续隔离暖茧,分档同级交配,制种670多蛾卵,并分为甲、乙两大区,分别混合放养,当年收茧5万多粒。
1985年暖茧前,仍以1984年的方法从5万多粒种茧中选出茧层率♀在14%以上、♂在18%以上个体134粒(其余的淘汰作普通种繁育),隔离暖种,分档同级交配,单蛾区放养[4]。与往年不同的是:在单蛾选育区中,蚕蛾体色出现了褐色、黄色、中间色3种类型的分离。同年,将黄蛾定为A型、褐蛾定为B型、中间色蛾定为C型。当年同型交配,优良个体单蛾饲育,在南召县南河店燕岭沟和云阳2处放养。该年单蛾饲育中有5个饲育区较好,共收茧626粒。C型饲育区适当保留了一部分,其余均纳入大群作普通种繁育。
1986年暖茧前对单蛾饲育所收的626粒种茧,分区剖茧选择,其中,A型的2号、5号区和B型的6号区表现较好,全部留种,其余单蛾区混入大群体。C型各区也以同法选择。挂种时,A,B,C型入选茧分别隔离穿挂,分档同级交配。与1985年不同的是:A,B型大部分蛾色与亲代相同,少部分则是不同程度的中间型,即C型。C型中仍出现了黄蛾、褐蛾、褐黄中间型分离。1987年又重复试验了一次,结果与前2 a观察到的情况基本相同,因此,判定C型是杂合体,遂将C型淘汰。1988年A,B型留种区进行单蛾饲育,其他均实行大区混放,并将A型定名为宛黄一号,B型定名为宛黄二号。
1989年暖茧前,对A型和B型种茧分别进行选择。以后每年均按下列方法选择:(1)分区剖茧鉴别♀,♂,用1%感量天平逐粒称量选择;(2)选择茧层率♀在14%以上、♂在18%以上、茧层量在1g以上蚕茧留种,其余淘汰作普通种;(3)隔离暖茧;(4)分档同级交配,单蛾产卵;(5)同一茧层率档次中选择产卵量多的蛾区留种;(6)根据育种需要和当年条件采用单蛾或定蛾区混育,A,B型分别放养;(7)自交2~3代后进行同系异蛾区交配复壮,以利优秀个体保存。
2 中间试验[5]情况
1990—1992 年,每年分别制宛黄一号、宛黄二号普通种各30 kg,分别在南召县板山坪、寺河、南河店、张罗坟、云阳实习点、红宇厂柞坡、鲁山县分水岭、桐柏程湾等处放养,蚕民普遍反映蚕种很好。本研究调查统计了其中镇平柳泉铺、南召太山庙的放养情况,以同蚕坡放养的三三作为对照(表1)。
表1 宛黄一号、宛黄二号中间试验情况汇总
从表1可以看出,宛黄一号、宛黄二号与对照三三相比,龄期经过、孵化率和结茧率相差不大,而收茧量和茧层率相差明显,宛黄一号和宛黄二号的收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7.96,33.00 kg,分别提高了10.7%,9.3%。宛黄一号和宛黄二号的茧层率分别比对照提高3.95,4.57百分点,分别提高了34.5%和39.9%。
3 生产试验情况
宛黄一号、宛黄二号定型后,从1993年起连续在南召县、鲁山县等地分别对2个品种进行生产推广,并以三三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宛黄一号、宛黄二号蚕壮、茧大、茧层率高,增产效果明显(表2)。
由表2可知,宛黄一号、宛黄二号的千克卵收茧量、千粒质量、茧层率均比三三高。其中,宛黄一号平均千克卵收茧量为381.9 kg,比三三平均千克卵收茧量高出34.1 kg,平均增产9.80%;平均千粒质量为10.71 kg,比对照增加1.65 kg,增加了18.2%;茧层率平均为16.10%,比对照增加5.01百分点,增加了45.2%。宛黄二号平均千克卵收茧量为381.7 kg,比三三平均千克卵收茧量高33.9 kg,平均增产9.75%;平均千粒质量为11.27 kg,比对照三三增加2.21 kg,增加了24.4%;平均茧层率为16.17%,比三三提高5.08百分点,增加了45.8%。说明宛黄一号、宛黄二号比对照三三的千克卵收茧量、千粒质量、茧层率有明显的增加,增产效果显著。
表2 宛黄一号、宛黄二号近年来生产试验情况调查
4 宛黄一号、宛黄二号经济性状与形态特征
4.1 茧层率、茧层量
从1983年起,宛黄一号、宛黄二号经13代认真选择,除茧层量外,茧层率在1986年后基本稳定。宛黄一号茧层率连续6 a稳定在16%以上,宛黄二号在15.8%~16.3%之间。2005年后宛黄二号也提高到16%以上。2006—2010年2个品种均保持在16%以上。
4.2 蚕、茧(蛹)、蛾、卵特征[6]
宛黄一号蚕体杏黄色、个头稍大;茧淡土黄色,茧衣稍松;蛾香蕉黄或麦秆黄色;卵粒稍大,克卵数109~112粒,孵化率较高,通常在95%左右,全龄经过48~51 d。宛黄二号蚕体杏黄色、个头中等;茧土黄色,微带褐,茧衣紧固,有卷曲感;蛾褐色、卵粒大小中等,克卵数112~115粒,孵化率较高,通常在93%~95%,全龄经过47~50 d。
特别要指出的是,宛黄一号、宛黄二号因蚕蛾颜色差别较大,宛黄一号成虫呈香蕉黄或麦秆黄,宛黄二号呈褐色,可以做为与其他品种相区别的标志。即使是蚕期、茧期有混淆,待发蛾时还能轻易、准确地区分开来,为繁育真正的一代杂交种、保证种间彻底杂交提供了容易鉴别的特征。
5 蚕种繁育
5.1 原种繁育
其可用目选、手感(勉强捏动),选留优质原茧挂种,种内自交,其他与一般原种繁育相同[7]。
5.2 一代杂种繁育[8]
宛黄一号、宛黄二号形态性状差异较大,健康好养,而且茧皮厚、茧层率特高。2009年利用宛黄一号、宛黄二号落选个体试制杂交种139 g,在南召县四棵树蚕场试养,试养结果列于表3。
表3 杂交种生产试验情况汇总
由表3可知,饲养成绩超出预料,收茧11489粒,质量122.6kg,千粒质量10.6kg以上,茧层率达16%以上,千克卵收茧量达374 kg以上。由于是选用落选的宛黄一号、宛黄二号个体杂交,杂交优势与宛黄一号、二号相比效果不明显,但与三三相比,收茧量、结茧率、茧层率、千粒质量均有明显提高,其中茧层率提高最多,分别提高53.13%和46.23%,千克卵收茧量分别提高19.5%和22.7%,增产效果显著。
大量配制杂交种时,可将二者的种茧以目测、手感或♀,♂分离机将♀,♂分开,准确率达80%即可,暖茧时将宛黄一号♀与宛黄二号♂同挂一室,宛黄二号♀与宛黄一号♂同挂一室,制种杂交率达80%~90%以上。镜检后杂交种卵则不必分室保存。
6 应用前景分析
从近些年统计情况看,宛黄一号、宛黄二号2个蚕种千粒质量都在10~11 kg之间,比其他品种千粒质量高20%左右;千克卵收茧量平均在380 kg以上,比其他品种平均增产9.5%以上;茧层率在16%以上,比其他品种高出46%,效果显著。
河南省常年放养柞蚕卵1.3万~1.5万kg,产茧约5 000 t[9]。按2010年千克茧价为30元计算,总收益可达1.5亿元。饲养宛黄一号、宛黄二号的杂交种较其他种增产16%以上,这就意味着在不增加放养量和投资的基础上可增产蚕茧800 t以上,每吨按现价3万元计算,可增收2 400万元。即使在2012—2013年遭遇不利天气的情况下[10],宛黄一号、宛黄二号仍能保持骄人的饲养成绩。
7 小结
本研究只是初步利用宛黄一号、宛黄二号落选个体杂交制种,没有过多重复,其杂交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值得进一步研究。宛黄一号、宛黄二号为一化性柞蚕品种,茧大、千粒质量高,单粒蛹应该比其他品种蛹重,是否可以利用二者培养出大蛹新品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志谢:在进行本试验过程中,得到南阳农业职业学院高级讲师龚玉成的大力指导和帮助,并提供了详实的早期试验材料,在此表示感谢。
[1]刘佩锋,徐亮.柞蚕高饲料效率品种8821×9906及(8821.981)×(8822.9906)的育成[J].中国蚕业,2004(2):93-94.
[2]姜义仁,秦玉艳,石生林,等.柞蚕大型茧黄蚕新品种“沈黄1号”的选育[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2(4):472-477.
[3]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家蚕遗传和育种学 [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4]秦利,王洪岩,姜义仁.我国柞蚕(Antheraea pernyi)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5):677-682.
[5]河北师范大学,新乡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学院,等.遗传学[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6]王德生.柞蚕杂交种多元多丝1号及其放养技术 [J].特种经济动植物,1999(3):21.
[7]潘传荣,李逢春,董官廷,等.柞蚕多丝量品种方山黄选育报告[J].蚕业科学,1990,16(3):152-157.
[8]韩凤英,王富贵,王瑞莲,等.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巴单998的选育[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9):29-32.
[9]翟红本.河南省柞蚕品种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北方蚕业,2000(4):4-5.
[10]王西成,赵虹,曹廷杰,等.2012—2013年度河南省气候特点及小麦品种利用建议[J].河南农业科学,2013,42(9):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