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创业培训优化分析
2014-09-10裴潇黄玲汪发元
裴潇+黄玲+汪发元
摘要:随着中国农村经济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以农业创业培训作为切入点支持产业发展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已势在必行。本研究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对长江大学农业创业培训进行调研,了解农业创业培训的现状,分析目前农业创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为优化农业创业培训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业;创业培训;优化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1-2725-04
Optimizating Rural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Taking the training of Rural Entrepreneurship in Yangze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PEI Xiao,HUANG Ling,WANG Fa-yuan
(School of Management,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434023,Hubei,China)
Abstract: As rural economy of China has entered a new transformation stage, it is imperative to set agricultural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as an entry point to support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rural areas as an opportunity, a survey of Yangtze University agricultural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was conducted. The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were analyzed. Some advices on optimizing rural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optimization
基金项目:湖北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农民创业培训模式及绩效考核研究”(项目编号:2013LK001)
农业创业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农业创业培训是以提升农民创业理念,增强创业意识为重点,提高农民创业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培训形式[1]。目标是激发培训者的创业意识,使其掌握创办农业企业的基本技能,通过提供政策、融资、信息咨询等综合服务,使培训者实现自主创业,并努力形成以培训促产业、以创业兴产业、以产业促增收的良性循环[2]。目前,中国农村经济已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以农业创业培训作为切入点支持农业产业发展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已势在必行。近几年,中国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已取得显著成效,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难度较大、学习效果有待提高等。因此,优化农业创业培训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促进中国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水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长江大学举办农业创业培训班,旨在通过农业创业培训,使学员树立经营理念、增强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巧、提高创业能力,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研究通过对长江大学举办的农业创业培训班进行调研,分析农业创业培训现状,发现农业创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
1农业创业培训现状
长江大学受湖北省农业厅委托,从2008年开始举办农业创业培训班,迄今为止已培训1 800余人,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对2013年举办的农业创业培训班学员发放问卷,从创业培训的了解途径、需求、内容以及管理等方面对农业创业培训的现状进行调查。
1.1农民对创业认知程度的分析
六年来,长江大学举办的农业创业培训班学员逐年增加,农民的创业培训意识逐步提高,但农民对创业培训的认知程度仍然缺乏。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农民对创业培训的主要了解途径包括媒体宣传、乡镇干部宣传等(表1)。其中通过垄上手机报了解创业培训的占38.30%,通过荆州人民广播电台的“三农热线”了解的占29.80%;通过乡干部宣传了解的占15.96%。
1.2创业培训需求
创业培训包括创业课程和技术课程。通过对学员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发现农民对创业技巧、创业理念与方法等课程也有迫切需求。因为许多农村经营主体对其所经营的产品技术已有一定的了解,需要进一步指导。最缺乏的是创业的理念、技巧及创业方法(表2)。
1.3创业培训内容
创业培训包括水产经营与管理、畜牧业经营与管理、种植业经营与管理、理事长和家庭农场主管理等内容。在培训课程体系的设计上,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主要包括创业的理念、技巧和方法。其中理论课程占80%,技术课程占20%。
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学校制定了创业培训实施方案,科学设置创业培训课程体系,使课程实现模块化设置,分为创业能力基础、创业专业技能、创业实践实训、创业参观交流四大模块(图1)。创业能力基础模块主要培养创业人员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理念,提升创业人员必备的基本创业能力,增加基础创业知识,主要课程包括创业理论与实践、创业计划书撰写、创业法律法规实务、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3];创业专业技能模块是为了增加创业人员在不同领域创业所必备的专业知识,提升专门技能及解决创业中遇到的专业难题的水平;创业专业技能模块按专业进行课程设置,主要课程包括不同创业领域的专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动态和新方法;创业实践实训模块是为了强化学员创业的动手能力,掌握创业所从事专业的具体操作技巧和创业所需要的管理知识,提升相关管理能力。主要课程包括到实验室进行创业模拟,到“孵化基地”进行跟班实践,到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创业参观交流模块是为了让学员现场了解创业成功人士所创办企业的模式、方法和经验,相互取长补短,从而增强对创业的感性认识,提高创业的成功率。主要课程包括市场考察,参观相关创业园、公司、合作社和示范基地等,与成功创业人士进行深入的交流探讨。
1.4创业培训管理
农民创业培训按照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农民需求的多样性设置粮油种植、蔬菜种植、果树与花卉种植、畜牧养殖、淡水养殖、农产品储运与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等7个产业,分别开班。采用集中培训方式进行,每个班培训时间为15 d。
对于农业创业培训,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管理:组织管理、教学管理以及师资管理[4]。
1)在组织管理方面,创业培训基地有着健全的组织机构,建立了独立的人、财、物管理制度,设置主任1名,副主任2名。农业创业培训基地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主要负责规划制定、建设决策、组织协调、经费筹措、项目实施与考核验收等事务;副主任由具有培训管理经验的专家担任[5],具体负责创业培训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每届任期4年,采取“1+3”考核管理模式,即创业培训基地主任受聘1年后,由长江大学对创业培训基地的业绩和主任工作进行试用考核,考核合格后续聘3年。培训基地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办公室、培训管理部、科技管理部、跟踪服务部等相关部门,具体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以及工作协调与组织实施。对于开设的每个创业培训班,实行班主任负责制[6],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培训教师做好教学工作,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负责日常考勤及记录等日常管理工作。
2)在教学管理方面,农民创业培训应按照教学方案和课程计划要求,组织实施教学活动,使用统一的创业培训教材,严格按规定课时培训。在保证理论知识授课课时的基础上,邀请专业人员讲解创业政策,创业成功者介绍创业经验[7]。同时建立教学质量反馈制度,培训教师完成授课任务后,学员需填写《创业培训教师授课信息反馈表》,反馈教学质量。
3)在师资管理方面,实行教师考评与激励机制。建立单独的创业培训教师考核与评价体系,对创业培训教师进行单独考核与评价,将其在培训工作中所作的贡献视同教学科技成果对待,与本人奖酬金分配、荣誉表彰和职称晋升直接挂钩[8]。同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大力支持培训授课教师做好成果转化工作,建立创业培训教师科技成果转化奖励专项资金,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奖励力度,促进新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对有突出贡献者给予宣传表彰和物质奖励。
2农业创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1)农民工作的零散性与培训学习的集中性相矛盾,导致管理难度加大。农民从事畜牧养殖、粮棉油种植等各种不同的农业生产工作,具有明显的零散性,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农民集中一段时间进行系统学习。由于受到教学资源等限制,农业创业培训只能在某段时间内集中进行,具有明显的集中性。在培训过程中,农民工作的零散性与培训学习的集中性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尽管将培训工作安排在冬季等农闲时节,但还是有一部分农民因为工作的零散性,不得不请假回家处理相关紧急事宜,有的甚至因此中断培训学习,这些都导致管理难度加大。
2)创业领域的分散性与集中授课的统一性相矛盾,导致学习效果下降。参训学员来自各地区、各产业,其创业领域涉及到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诸多产业,甚至有的领域极少有人涉足,其分散性特点相当突出。针对参训学员创业领域的分散性,农业创业需要进行特色培训、个别指导和专人服务等,一定程度上与集中授课的统一性相矛盾。尽管集中统一授课具有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促进学员之间交流等优势,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不能满足学员创业特色化、差异性和分散性的实际需要,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更大发挥。
3)培训教师的兼职性与跟踪服务的常态性相矛盾,导致服务效果欠佳。农业创业培训具有短期性和集中性的特点,加之受当前教学资源的局限,大部分培训教师均有本职工作,特别是高校的专任教师每年有教学和科研任务,培训教师的兼职性较为突出。而农业创业培训除了培训工作本身之外,还要进行后续跟踪服务。同时,这种跟踪服务具有常态性的突出特点,创业学员在创业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难题,需要有常态化的跟踪服务予以支持。具体实践发现,培训教师的兼职性与跟踪服务的常态性之间矛盾较为明显,不利于服务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3农业创业培训优化建议
3.1加强政策宣传,转变农民观念,调动创业者的主动性
农业创业培训是近年来推出的惠农新工程,由于农村信息较闭塞,农民接受信息渠道有限,思想观念较落后,导致农民对该项工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其影响力和作用尚待进一步增强和发挥。相关工作人员应不断创新宣传方式,综合运用多种宣传形式,借助现代宣传媒介,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9],让更多农民朋友全面了解农业创业培训的政策和重要作用,转变农民创业观念,充分调动其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踊跃参与到农业创业培训之中,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真正从培训中学到知识技能,提升创业能力,确保创业成功。
3.2加强需求调查,变换培训方式,调动创业者的能动性
为了增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立足于充分的农民培训需求调查,全面系统地了解农民创业者的真实需求,为培训内容的设置提供有效参考,确保培训内容科学实用。同时培训实践也发现,多样化和科学化的培训方式有利于调动学员的能动性,大大增强培训实效。为此需要转换培训方式,将课堂教学、课后讨论、实地参观、基地实习等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做好培训教学工作,充分调动创业者的能动性,让学员真正参与进来,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3.3加强协调力度,实行上下联动,形成全省统一的规范机制
农业创业培训的成功,离不开各部门的紧密配合、上下联动,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了进一步规范农业创业培训,大力提高创业培训实效,相关工作者必须加强协调力度,形成全省统一的规范机制。首先,省农业厅应站在全省的高度,进行农业创业培训工作的整体规划和部署,建立全省统一的规范机制。在进行全省统一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确保所做规划的可行性。其次,遴选优秀教材在全省推广。目前,各农业创业培训单位自备教材,良莠不齐,存在培训效果有限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业创业培训的持续发展。为此,应该做好培训教材的遴选工作,选择观念先进、技术实用、分析全面、视角独特、阐述简洁的优秀培训教材进行全省推广,提高教材质量。再次,搞好教师调配工作,确保培训师资。全省进行统一规划,有效协调,通过“短期借调”的方式将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扎实、讲解深入浅出的优秀教师进行统一调配,提高各地的师资水平。此外,还应该进行规范的课程设计,确保其科学性和针对性,并将科学实用的课程设计进行全省试验和推广。
3.4加强实践教学,做好跟踪服务,形成理论实践结合机制
农业创业培训工作所针对的对象具有特殊性,他们往往科学文化水平较低,知识理解接受能力有限,思想观念较为落后等。面对这些特殊情况,农业创业培训工作者应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方式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做好跟踪服务,形成理论实践相结合机制,以增强培训效果。一是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培训实用性。调查发现,多数农民希望技术类课程的学习更务实,能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关。为此,加强实践教学,调动农民培训的积极性已刻不容缓。培训中可以适当增加实用技术和实习实践课程的比重,给农民传授真正的实用技术。二是在不偏废的基础上适当减少理论教学[10]。理论教学具有理解难度较大、相对较枯燥等特点,一些农民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限,若安排过多的理论教学,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但理论教学也必不可少,它是理论基础,具有不容低估的作用,关键是要恰当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做到二者相互兼顾,相互促进。三是做好跟踪服务工作,确保农业创业成功。可以通过组织专家定期给创业者提供咨询指导服务,让专家与其进行面对面交流。还可以搭建信息技术交流平台,让创业者及时与专家进行沟通互动,掌握新技术和新观念等。
3.5加强扶持力度,建立创业引导基金,形成农民创业孵化基地
农民创业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加强农业创业的扶持力度,形成农业创业孵化基地,对带动区域经济、促进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为此,应该加强支持力度,做好扶持工作,特别是资金上的扶持。首先,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方案,明确扶持金额、对象及范围;其次,建立创业引导基金,严格遵循基金申报、审批、发放程序,确保资金用到实处;最后,扶持资金由专人进行全程跟踪、监督,确保专款专用。通过对创业基础好、创业愿望强烈、创业能力强的学员进行强有力的扶持,促使其快速发展壮大,逐步建成农民创业孵化基地,充分发挥其孵化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焦晓波,关璞.创业型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农民创业问题理论研究动态[J].经济体制改革,2012(1):29-33.
[2] 汪发元,邓娜,陈险峰,等.农民创业培训需求调查分析——以湖北省江汉平原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34):71-74.
[3] 赵晓燕,何炬.湖北省农民创业培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以2009年创业培训实施情况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6):399-402.
[4] 魏江,徐蕾,朱西湖,等.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创业培训体系构建——基于甘南、甘孜的调查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7):104-108.
[5] 曹慧芳,夏海鹰.“1+3”农民创业培训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3):157-159.
[6] 王晶.对农民创业培训的思考:以河南省为例[J].农业经济,2011(9):57-58.
[7] 张广花.优化农民培训模式的实践与对策——以徐州市农民创业培训重点班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88-193.
[8] 罗军,张叶平.农民创业培训、创业选择与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2):197-201.
[9] 唐艳红,曹康.农民创业培训博弈分析——基于长株潭地区农民创业培训调查[J].继续教育研究,2012(8):28-30.
[10] 张晓东.农民创业培训的实践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机化,2010(1):114-116.
2)在教学管理方面,农民创业培训应按照教学方案和课程计划要求,组织实施教学活动,使用统一的创业培训教材,严格按规定课时培训。在保证理论知识授课课时的基础上,邀请专业人员讲解创业政策,创业成功者介绍创业经验[7]。同时建立教学质量反馈制度,培训教师完成授课任务后,学员需填写《创业培训教师授课信息反馈表》,反馈教学质量。
3)在师资管理方面,实行教师考评与激励机制。建立单独的创业培训教师考核与评价体系,对创业培训教师进行单独考核与评价,将其在培训工作中所作的贡献视同教学科技成果对待,与本人奖酬金分配、荣誉表彰和职称晋升直接挂钩[8]。同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大力支持培训授课教师做好成果转化工作,建立创业培训教师科技成果转化奖励专项资金,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奖励力度,促进新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对有突出贡献者给予宣传表彰和物质奖励。
2农业创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1)农民工作的零散性与培训学习的集中性相矛盾,导致管理难度加大。农民从事畜牧养殖、粮棉油种植等各种不同的农业生产工作,具有明显的零散性,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农民集中一段时间进行系统学习。由于受到教学资源等限制,农业创业培训只能在某段时间内集中进行,具有明显的集中性。在培训过程中,农民工作的零散性与培训学习的集中性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尽管将培训工作安排在冬季等农闲时节,但还是有一部分农民因为工作的零散性,不得不请假回家处理相关紧急事宜,有的甚至因此中断培训学习,这些都导致管理难度加大。
2)创业领域的分散性与集中授课的统一性相矛盾,导致学习效果下降。参训学员来自各地区、各产业,其创业领域涉及到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诸多产业,甚至有的领域极少有人涉足,其分散性特点相当突出。针对参训学员创业领域的分散性,农业创业需要进行特色培训、个别指导和专人服务等,一定程度上与集中授课的统一性相矛盾。尽管集中统一授课具有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促进学员之间交流等优势,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不能满足学员创业特色化、差异性和分散性的实际需要,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更大发挥。
3)培训教师的兼职性与跟踪服务的常态性相矛盾,导致服务效果欠佳。农业创业培训具有短期性和集中性的特点,加之受当前教学资源的局限,大部分培训教师均有本职工作,特别是高校的专任教师每年有教学和科研任务,培训教师的兼职性较为突出。而农业创业培训除了培训工作本身之外,还要进行后续跟踪服务。同时,这种跟踪服务具有常态性的突出特点,创业学员在创业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难题,需要有常态化的跟踪服务予以支持。具体实践发现,培训教师的兼职性与跟踪服务的常态性之间矛盾较为明显,不利于服务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3农业创业培训优化建议
3.1加强政策宣传,转变农民观念,调动创业者的主动性
农业创业培训是近年来推出的惠农新工程,由于农村信息较闭塞,农民接受信息渠道有限,思想观念较落后,导致农民对该项工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其影响力和作用尚待进一步增强和发挥。相关工作人员应不断创新宣传方式,综合运用多种宣传形式,借助现代宣传媒介,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9],让更多农民朋友全面了解农业创业培训的政策和重要作用,转变农民创业观念,充分调动其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踊跃参与到农业创业培训之中,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真正从培训中学到知识技能,提升创业能力,确保创业成功。
3.2加强需求调查,变换培训方式,调动创业者的能动性
为了增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立足于充分的农民培训需求调查,全面系统地了解农民创业者的真实需求,为培训内容的设置提供有效参考,确保培训内容科学实用。同时培训实践也发现,多样化和科学化的培训方式有利于调动学员的能动性,大大增强培训实效。为此需要转换培训方式,将课堂教学、课后讨论、实地参观、基地实习等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做好培训教学工作,充分调动创业者的能动性,让学员真正参与进来,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3.3加强协调力度,实行上下联动,形成全省统一的规范机制
农业创业培训的成功,离不开各部门的紧密配合、上下联动,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了进一步规范农业创业培训,大力提高创业培训实效,相关工作者必须加强协调力度,形成全省统一的规范机制。首先,省农业厅应站在全省的高度,进行农业创业培训工作的整体规划和部署,建立全省统一的规范机制。在进行全省统一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确保所做规划的可行性。其次,遴选优秀教材在全省推广。目前,各农业创业培训单位自备教材,良莠不齐,存在培训效果有限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业创业培训的持续发展。为此,应该做好培训教材的遴选工作,选择观念先进、技术实用、分析全面、视角独特、阐述简洁的优秀培训教材进行全省推广,提高教材质量。再次,搞好教师调配工作,确保培训师资。全省进行统一规划,有效协调,通过“短期借调”的方式将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扎实、讲解深入浅出的优秀教师进行统一调配,提高各地的师资水平。此外,还应该进行规范的课程设计,确保其科学性和针对性,并将科学实用的课程设计进行全省试验和推广。
3.4加强实践教学,做好跟踪服务,形成理论实践结合机制
农业创业培训工作所针对的对象具有特殊性,他们往往科学文化水平较低,知识理解接受能力有限,思想观念较为落后等。面对这些特殊情况,农业创业培训工作者应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方式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做好跟踪服务,形成理论实践相结合机制,以增强培训效果。一是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培训实用性。调查发现,多数农民希望技术类课程的学习更务实,能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关。为此,加强实践教学,调动农民培训的积极性已刻不容缓。培训中可以适当增加实用技术和实习实践课程的比重,给农民传授真正的实用技术。二是在不偏废的基础上适当减少理论教学[10]。理论教学具有理解难度较大、相对较枯燥等特点,一些农民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限,若安排过多的理论教学,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但理论教学也必不可少,它是理论基础,具有不容低估的作用,关键是要恰当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做到二者相互兼顾,相互促进。三是做好跟踪服务工作,确保农业创业成功。可以通过组织专家定期给创业者提供咨询指导服务,让专家与其进行面对面交流。还可以搭建信息技术交流平台,让创业者及时与专家进行沟通互动,掌握新技术和新观念等。
3.5加强扶持力度,建立创业引导基金,形成农民创业孵化基地
农民创业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加强农业创业的扶持力度,形成农业创业孵化基地,对带动区域经济、促进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为此,应该加强支持力度,做好扶持工作,特别是资金上的扶持。首先,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方案,明确扶持金额、对象及范围;其次,建立创业引导基金,严格遵循基金申报、审批、发放程序,确保资金用到实处;最后,扶持资金由专人进行全程跟踪、监督,确保专款专用。通过对创业基础好、创业愿望强烈、创业能力强的学员进行强有力的扶持,促使其快速发展壮大,逐步建成农民创业孵化基地,充分发挥其孵化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焦晓波,关璞.创业型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农民创业问题理论研究动态[J].经济体制改革,2012(1):29-33.
[2] 汪发元,邓娜,陈险峰,等.农民创业培训需求调查分析——以湖北省江汉平原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34):71-74.
[3] 赵晓燕,何炬.湖北省农民创业培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以2009年创业培训实施情况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6):399-402.
[4] 魏江,徐蕾,朱西湖,等.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创业培训体系构建——基于甘南、甘孜的调查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7):104-108.
[5] 曹慧芳,夏海鹰.“1+3”农民创业培训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3):157-159.
[6] 王晶.对农民创业培训的思考:以河南省为例[J].农业经济,2011(9):57-58.
[7] 张广花.优化农民培训模式的实践与对策——以徐州市农民创业培训重点班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88-193.
[8] 罗军,张叶平.农民创业培训、创业选择与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2):197-201.
[9] 唐艳红,曹康.农民创业培训博弈分析——基于长株潭地区农民创业培训调查[J].继续教育研究,2012(8):28-30.
[10] 张晓东.农民创业培训的实践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机化,2010(1):114-116.
2)在教学管理方面,农民创业培训应按照教学方案和课程计划要求,组织实施教学活动,使用统一的创业培训教材,严格按规定课时培训。在保证理论知识授课课时的基础上,邀请专业人员讲解创业政策,创业成功者介绍创业经验[7]。同时建立教学质量反馈制度,培训教师完成授课任务后,学员需填写《创业培训教师授课信息反馈表》,反馈教学质量。
3)在师资管理方面,实行教师考评与激励机制。建立单独的创业培训教师考核与评价体系,对创业培训教师进行单独考核与评价,将其在培训工作中所作的贡献视同教学科技成果对待,与本人奖酬金分配、荣誉表彰和职称晋升直接挂钩[8]。同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大力支持培训授课教师做好成果转化工作,建立创业培训教师科技成果转化奖励专项资金,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奖励力度,促进新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对有突出贡献者给予宣传表彰和物质奖励。
2农业创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1)农民工作的零散性与培训学习的集中性相矛盾,导致管理难度加大。农民从事畜牧养殖、粮棉油种植等各种不同的农业生产工作,具有明显的零散性,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农民集中一段时间进行系统学习。由于受到教学资源等限制,农业创业培训只能在某段时间内集中进行,具有明显的集中性。在培训过程中,农民工作的零散性与培训学习的集中性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尽管将培训工作安排在冬季等农闲时节,但还是有一部分农民因为工作的零散性,不得不请假回家处理相关紧急事宜,有的甚至因此中断培训学习,这些都导致管理难度加大。
2)创业领域的分散性与集中授课的统一性相矛盾,导致学习效果下降。参训学员来自各地区、各产业,其创业领域涉及到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诸多产业,甚至有的领域极少有人涉足,其分散性特点相当突出。针对参训学员创业领域的分散性,农业创业需要进行特色培训、个别指导和专人服务等,一定程度上与集中授课的统一性相矛盾。尽管集中统一授课具有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促进学员之间交流等优势,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不能满足学员创业特色化、差异性和分散性的实际需要,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更大发挥。
3)培训教师的兼职性与跟踪服务的常态性相矛盾,导致服务效果欠佳。农业创业培训具有短期性和集中性的特点,加之受当前教学资源的局限,大部分培训教师均有本职工作,特别是高校的专任教师每年有教学和科研任务,培训教师的兼职性较为突出。而农业创业培训除了培训工作本身之外,还要进行后续跟踪服务。同时,这种跟踪服务具有常态性的突出特点,创业学员在创业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难题,需要有常态化的跟踪服务予以支持。具体实践发现,培训教师的兼职性与跟踪服务的常态性之间矛盾较为明显,不利于服务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3农业创业培训优化建议
3.1加强政策宣传,转变农民观念,调动创业者的主动性
农业创业培训是近年来推出的惠农新工程,由于农村信息较闭塞,农民接受信息渠道有限,思想观念较落后,导致农民对该项工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其影响力和作用尚待进一步增强和发挥。相关工作人员应不断创新宣传方式,综合运用多种宣传形式,借助现代宣传媒介,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9],让更多农民朋友全面了解农业创业培训的政策和重要作用,转变农民创业观念,充分调动其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踊跃参与到农业创业培训之中,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真正从培训中学到知识技能,提升创业能力,确保创业成功。
3.2加强需求调查,变换培训方式,调动创业者的能动性
为了增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立足于充分的农民培训需求调查,全面系统地了解农民创业者的真实需求,为培训内容的设置提供有效参考,确保培训内容科学实用。同时培训实践也发现,多样化和科学化的培训方式有利于调动学员的能动性,大大增强培训实效。为此需要转换培训方式,将课堂教学、课后讨论、实地参观、基地实习等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做好培训教学工作,充分调动创业者的能动性,让学员真正参与进来,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3.3加强协调力度,实行上下联动,形成全省统一的规范机制
农业创业培训的成功,离不开各部门的紧密配合、上下联动,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了进一步规范农业创业培训,大力提高创业培训实效,相关工作者必须加强协调力度,形成全省统一的规范机制。首先,省农业厅应站在全省的高度,进行农业创业培训工作的整体规划和部署,建立全省统一的规范机制。在进行全省统一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确保所做规划的可行性。其次,遴选优秀教材在全省推广。目前,各农业创业培训单位自备教材,良莠不齐,存在培训效果有限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业创业培训的持续发展。为此,应该做好培训教材的遴选工作,选择观念先进、技术实用、分析全面、视角独特、阐述简洁的优秀培训教材进行全省推广,提高教材质量。再次,搞好教师调配工作,确保培训师资。全省进行统一规划,有效协调,通过“短期借调”的方式将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扎实、讲解深入浅出的优秀教师进行统一调配,提高各地的师资水平。此外,还应该进行规范的课程设计,确保其科学性和针对性,并将科学实用的课程设计进行全省试验和推广。
3.4加强实践教学,做好跟踪服务,形成理论实践结合机制
农业创业培训工作所针对的对象具有特殊性,他们往往科学文化水平较低,知识理解接受能力有限,思想观念较为落后等。面对这些特殊情况,农业创业培训工作者应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方式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做好跟踪服务,形成理论实践相结合机制,以增强培训效果。一是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培训实用性。调查发现,多数农民希望技术类课程的学习更务实,能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关。为此,加强实践教学,调动农民培训的积极性已刻不容缓。培训中可以适当增加实用技术和实习实践课程的比重,给农民传授真正的实用技术。二是在不偏废的基础上适当减少理论教学[10]。理论教学具有理解难度较大、相对较枯燥等特点,一些农民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限,若安排过多的理论教学,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但理论教学也必不可少,它是理论基础,具有不容低估的作用,关键是要恰当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做到二者相互兼顾,相互促进。三是做好跟踪服务工作,确保农业创业成功。可以通过组织专家定期给创业者提供咨询指导服务,让专家与其进行面对面交流。还可以搭建信息技术交流平台,让创业者及时与专家进行沟通互动,掌握新技术和新观念等。
3.5加强扶持力度,建立创业引导基金,形成农民创业孵化基地
农民创业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加强农业创业的扶持力度,形成农业创业孵化基地,对带动区域经济、促进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为此,应该加强支持力度,做好扶持工作,特别是资金上的扶持。首先,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方案,明确扶持金额、对象及范围;其次,建立创业引导基金,严格遵循基金申报、审批、发放程序,确保资金用到实处;最后,扶持资金由专人进行全程跟踪、监督,确保专款专用。通过对创业基础好、创业愿望强烈、创业能力强的学员进行强有力的扶持,促使其快速发展壮大,逐步建成农民创业孵化基地,充分发挥其孵化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焦晓波,关璞.创业型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农民创业问题理论研究动态[J].经济体制改革,2012(1):29-33.
[2] 汪发元,邓娜,陈险峰,等.农民创业培训需求调查分析——以湖北省江汉平原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34):71-74.
[3] 赵晓燕,何炬.湖北省农民创业培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以2009年创业培训实施情况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6):399-402.
[4] 魏江,徐蕾,朱西湖,等.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创业培训体系构建——基于甘南、甘孜的调查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7):104-108.
[5] 曹慧芳,夏海鹰.“1+3”农民创业培训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3):157-159.
[6] 王晶.对农民创业培训的思考:以河南省为例[J].农业经济,2011(9):57-58.
[7] 张广花.优化农民培训模式的实践与对策——以徐州市农民创业培训重点班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88-193.
[8] 罗军,张叶平.农民创业培训、创业选择与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2):197-201.
[9] 唐艳红,曹康.农民创业培训博弈分析——基于长株潭地区农民创业培训调查[J].继续教育研究,2012(8):28-30.
[10] 张晓东.农民创业培训的实践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机化,2010(1):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