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音乐欣赏能力的探索
2014-09-09卢春茹
卢春茹
摘 要:本文主要是对音乐欣赏者欣赏能力的探索,在培养学生欣赏力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欣赏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了解音乐背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为学生创造音乐欣赏意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音乐欣赏能力;探索
音乐欣赏是一种心理情感体验的过程,但因为欣赏的人员的不同对感知音乐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其实很多的时候音乐声都会传入我们的耳中,如街上各个商店播放的音乐,手机或者电话的铃声,饭店、咖啡店柔美的轻音乐……有专门的感知和无意识的音乐浏览。但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欣赏就不一样了,它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活动,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反复过程。如果简单的放一下音乐欣赏录音带或者教师弹琴让学生简单的听听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师不能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即使听两三遍学生也不能完全地理解音乐的特点和所要表达的感情,不能对音乐理解并产生共鸣,也就闹个热热闹闹,那也就背离了音乐欣赏感受美的目的。在音乐课上,我们在引导学生欣赏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对音乐有自己的感受,并对所欣赏的音乐要产生一定程度的共鸣,充分感觉到乐曲的悲壮、婉转、低沉……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审美要求。
音乐是一门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不仅是观众体验到音乐的情感内涵的过程,而且是他们的情感和音乐欣赏的情感相互交融,共鸣的过程。但是如果学生不产生兴趣,没有音乐欣赏能力,那么他就不能理解音乐的美感,音乐课也就索然无味,音乐的教学也就处于失败的境地,作为一名音乐教学工作者,我们必须重视音乐课中音乐欣赏,它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我认为:在音乐教学中,不是简单的教会学生会唱几首歌,懂几个歌唱的技巧,掌握一点基本技能。我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1 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材
好的音乐作品能感染人,能让人和曲合一,人的感情全部融入曲中,有欣赏能力的同学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以后还能创造出美。乐曲《金蛇狂舞》是三段体结构,旋律始终具有鲜明的节奏特点。第一段:乐曲一开始,当一声锣响后就以明亮上扬的音调不断地呈现出欢乐、昂扬、奔放的情绪,让人耳目一新。第二段:由两小节打击乐器音响引出的更加热情昂扬而且流畅明快的旋律,令人感到充满生机而富有生命之活力。第三段:作者巧妙地借鉴了民间锣鼓点中“螺丝结顶”的结构形式。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速度逐渐加快,加之锣、鼓、钹、木鱼等打击乐器的节奏烘托,使情绪逐层高涨,直至欢腾红火的顶点,生动地再现了民间喜庆时巨龙舞动、锣鼓喧天的欢乐场面,洋溢出鲜明的民族性格特色和生活气息。全曲以激越的锣鼓伴奏,更渲染了热烈欢腾、昂扬激奋的气氛。这个乐曲高年级比较容易理解。因为他们熟悉或者能够使用某种乐器,他们就愿意自己在欣赏后,跃跃欲试,在初步理解乐曲的基础上,就尝试自己演奏《金蛇狂舞》,还能够自己改编,因为曲子开始全体成员注意力未集中,乐曲开始前他们就用镲、小锣,加个前奏,效果很好,很是成功。再如《过新年》一课,因为同学们都熟悉过年的情景,我们在课上欣赏歌曲前请同学讲述过年时候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同学很快就能告诉你很多的答案。例如,吃饺子、放鞭炮、穿新衣、戴新帽、踩高跷、扭秧歌、还要我们给村里的长辈拜年……通过欣赏歌曲,学生很快就能通过歌词:鞭炮声声锣鼓响,唱歌跳舞多欢畅,把人们欢天喜地过新年的景象呈现在脑海中,更适合低年级欣赏和学习。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对象来区别对待,因为不同人的音乐素养和音乐知识是不同的。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是特别重要的。
2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力前提,是要充分了解音乐的背景
要正确地欣赏音乐,要有一个熟悉音乐作品的过程,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情感内涵。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含的客观感情相吻合的过程。名曲《二泉映月》,意境凄美,音乐起伏,旋律抑扬顿挫而委婉深沉,扣人心弦,仿佛是作者月夜在泉边追忆往事倾诉他心酸痛苦的一生和内心的悲愤。欣赏此曲,教师必须对作者阿炳的不幸遭遇先做一个简单介绍,否则学生没有阿炳那样的生活体验,就不可能在感情上和作者产生共鸣,难以把握领会乐曲的思想感情,也就难以去发挥形象体会乐曲的意境。《梁祝》取材于我国流传了上千年的爱情故事,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乐曲鼓点如雨,锣钹齐鸣,充分表达出英台哭坟、投坟的雷电交加、人神共愤的悲愤情景。欣赏前,教师要先讲梁祝为反抗封建迫害,追求婚姻自由而双双殉情化蝶的优美的爱情故事,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领会乐曲的思想内容。
3 培养欣赏力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所要欣赏作品的浓厚兴趣。例如,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童话,该曲虽以儿童为对象,但同时也使成人们产生很大兴趣。由作者本人所构思的情节和撰写的朗诵词,具有生动活泼而又深刻的教育意义。作者用不同的乐器代表故事中不同的角色,无疑可以帮助同学们从固定的乐器音色去寻找相应的角色及其活动,从而更好地听懂这音乐故事的内容。例如,长笛以高音区的明亮的音色,吹出快速、频繁、旋转般的旋律来表示小鸟的主题音乐;双簧管的音色,和鸭子的叫声很像以此来表示鸭子的主题音乐;用单簧管吹出的轻快活泼的跳跃性音调,显示出小猫的诙谐和活泼的性格;用定音鼓表示猎人开枪的主题音乐;最后乐队以弦乐奏出明快、进行性地音乐,生动地表达了活泼、勇敢的小朋友彼得的机智形象。
童话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少先队员彼得与他的小朋友小鸟儿一起玩耍,家中的小鸭在池塘嬉游,与小鸟争吵。小猫趁机要捕捉小鸟,被彼得阻拦。爷爷后来吓唬他们说狼要来了,把彼得带回家。不久,狼真来了,吃掉了小鸭,还躲在树后要捉小鸟和小猫。彼得不顾个人安危,在小鸟的帮助下捉住狼尾巴,将它拴在树上,爷爷和猎人赶来把狼抓进了动物园。故事寓意深刻,表现了儿童彼得以勇敢和机智战胜了凶恶的狼。在听之前,让学生熟悉这几种乐器的音色,然后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同学们怀着急切的心情,随着的故事情节,了解是什么乐器发出的音响,从而加深对整个交响童话的印象。当同学们对这个交响童话有深刻的印象后,我请同学们分角色表演,通过自己的表演表现乐曲当时的情景,感受小鸭、小鸟争吵时的互不相让,小鸟要被猫捕捉时的危险境地,以及爷爷用自己的方式把彼得带回家,还有狼真的来了以后,所有的动物都很紧张,想办法逃脱,但鸭子没有能逃脱被吞吃的厄运,当彼得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战胜恶狼后,成功后的喜悦心情被孩子们表现得淋漓尽致,效果非常好。然后复听《彼得与狼》,这时候孩子们已经能通过刚才自己的表演,更深刻地了解乐曲中不同乐器的表现效果,很轻松地就了解到故事中谁来了?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当时故事中各个角色的心情。endprint
4 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要为学生创造音乐欣赏意境
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并形成一定的意境。例如,小学音乐教学《小瓜棚》我们在欣赏本歌曲的时候,让写生想象小瓜棚搭在哪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瓜棚四周怎么样?结果孩子们发挥想象:我们躺在瓜棚里看到太阳、蓝天、白云。我们瓜棚的周围都是绿油油的瓜秧,长满了西瓜,好像是绿色的海。我们还能听见鸟的叫声,闻得到花草的芳香,感觉得到蜜蜂嗡嗡地叫着在忙碌的采着花蜜。我们还能感受到凉爽的风从身上刮过……作为教师,在我预设好问题的提问下一副美丽的图画在孩子脑海中形成了。欣赏歌曲,学习歌曲特轻松。再如,我们欣赏草原歌曲的时候,通过平时的积累和课件中的图片,把草原直观地为孩子展示,孩子马上就联想到,天空湛蓝湛蓝的,飘着朵朵白云,草地上有成群的牛羊,随风摆动的野草,弯弯的河流。近处是低头吃草的牛羊,拿着皮鞭躺在草地上,嘴角叼着一根野草的牧羊人,牧羊犬在羊群中窜来窜去,或者是牧羊犬趴在地上,伸着舌头不时四处警惕的张望,多美的场景,不光是本节课,即使再涉及草原的有关乐曲,美景在孩子脑海中立马呈现。所以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给学生留下足够大的想象与参与空间。
5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音乐是声音语言,而舞蹈则是形体语言。歌舞表演是低年级学生乐于参加的一种音乐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一种很好的形式,我们可以借助舞蹈来让学生很快融入音乐当中。例如,在欣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时,我编排了一段蒙古族舞蹈,我随着歌曲翩翩起舞,这时候学生也动起来了,有的同学闭眼摇头,有的同学边跳边唱,他们感受到了蓝天、白云、马儿跑、羊儿跳的草原美景。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也充分表达了人民热爱家乡、热爱和平、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
利用鲜艳色彩、生动图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音乐过程中去。比如欣赏《秋天多么美》我先给同学们布置作业,在课前去寻找秋天,通过各种形式搜集有关秋天的图片。上课的时候,先请同学们说说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说到什么我就通过多媒体或者课件等影像把金色秋天的美丽景象展现给同学们。例如,露出牙齿的玉米,咧开小嘴的棉花,红着脸的高粱,缀着很多豆角的大豆,迎风摆动的沉甸甸谷穗……其中歌词中的景物尽量呈现单独画面,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因此,音乐中所表现的感情既不是一种与人的思想没有什么联系的神秘莫测的东西,也不是没有生活基础的主观自生的东西。相反,音乐中的感情内涵是由一定的社会生活所引起,并且是和一定的思想相联系的。当然,我们这里是指对那些的确表现了深刻的感情内涵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而言。而我们之所以对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提出这种进一步的要求,是因为音乐中所表现的感情既不是一种与人的思想没有什么联系的神秘莫测的东西,也不是没有生活基础的主观自生的东西。相反,音乐中的感情内涵是由一定的社会生活所引起,并且是和一定的思想相联系的。音乐表现手段的特殊性,使得它在表现感情的同时,却不能把感情所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同样明确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欣赏者在对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凭借感性进行体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理解因素,深入体验乐曲感情表现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朱旭娟.小学生不同年段音乐欣赏能力培养的有效探索[J].大众文艺,2011(14).
[2] 刘怡彤.让学生学会从音乐中聆听到美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音乐[J].新课程(小(下转第104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