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锁具研究设计研究

2014-09-09徐文静

艺术科技 2014年8期
关键词:视觉设计结构

徐文静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古锁早已淡出人们的生活,现大多用于收藏。但是在过去悠久的历史中,古锁在安全保障和民俗文化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文中将以“吉”字开口两开老铜锁为例,使用现代计算机建模的形式更加直观准确地展示锁具的结构并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其使用方式、视觉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古人在锁具设计和制作中的考量。

关键词:古锁;结构;使用方式;视觉设计

1 古锁的概述

古锁的起源众说纷纭,虽无从考证,但锁是伴随着私有观念而产生的,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因为生产力的逐步提高使得人类开始有了少量剩余财产并不断加以积累,正是私有制的产生,人类才会想要保护个人财产,进而开始了对锁具的探索和应用。[1]从原始社会带有“锁”之意义的绳结,到考古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木锁,到西周时期出现的青铜锁,再到东汉普遍生产和使用金属锁具,至明清时期已经发展到一个极为鼎盛的时期,直到20世纪50年代国外成本较低的弹子锁进入我国市场,传统锁具才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漫长的历史中,锁具种类繁多,装饰纹样丰富多彩,这些带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和文字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祈福辟邪的吉祥观念。那些流传至今的做工精巧、形态各异的古代锁具,无一不向世人展示了那个时代丰富且深厚的文化底蕴。

表1 不同锁具简介

2 古锁案例分析

(1)案例概述。本案例是古代一把清晚期的“吉”字开口两开老铜锁(图1),为横式广锁,由锁壳、锁梁、锁芯和钥匙组成。锁壳正面呈凹字状,似枕状,端面像铅笔头,开“吉”形钥匙孔。这把锁的外观与一般广锁差异不大,锁芯结构也相似,有四叶簧片,一端被固定在锁芯上,另一端张开。唯一不同的是簧片的长度不一样,这也造就这把锁的奇特之处,需要两把钥匙才能打开,其中一把钥匙端面呈“凹”形,另一把弯头呈半“工”形。

图1 清代“吉”字开口两开老铜锁(镇江古玩市场的商铺拍摄)

(2)锁具结构分析。此案例清代“吉”字开口两开老铜锁由锁壳、锁梁锁芯和钥匙组成。(表2)

表2 清代“吉”字开口两开老铜锁各部分尺寸表(自绘)

锁壳:整个锁的主体部分,正面呈凹字状,形似枕状,这与明代的密码锁有相似之处,密码锁除了形状呈柱体外,两端的立柱和插入式的锁梁都和两开广锁很相似(图2是明代的密码锁)。锁壳长84mm,高30mm;端面高16mm,宽18mm,上部呈三角形、下部呈斜方形,形似铅笔头,用于插入锁梁和锁芯。(表格2 a)锁壳的体量感很足,给人一种坚固结实的感觉,让心术不正的人有一种错觉:这把锁很结实,很难打开的。由此可见,古代锁具种类虽多,也有一些共通之处的。

图2 明代密码锁(福佑门锁的网站)

锁头、锁梁、锁芯:是插入锁壳达到锁住物体目的的关键部位,起连接作用。左侧为锁头,上面是锁梁,总长78mm,插入锁壳两端立柱其固定作用;下面为锁芯,长57mm,有四片簧片,两片长55mm,另外两片长50mm。簧片一端固定在锁芯上,另一端向外张开,钥匙卡住两片簧片,向前推进,使得张开的簧片并拢,从锁壳中取出。(表格2b)钥匙:钥匙是两个长铜片,长度70mm,中间有旋钮固定,一把锁宽7mm,另一把锁宽10mm,厚度1mm。旋转连接的宽度为5mm,可以穿绳之后挂在腰间。钥匙展开后总长135mm,使用时便于抓握;旋叠在一起便于携带。(表格2c)

(3)设计原理分析。广锁则是我国古代家庭中的使用最为广泛的,可以用来锁门、箱、厨、柜等,有一百多种。普通广锁在使用时,将锁梁、锁芯插入锁壳,弹簧片会撑开抵住锁壳内壁,使机构闭合;钥匙插入锁孔进入锁体与弹簧片接触,会挤压钳制撑开的弹簧片使其合拢,从而将锁梁和锁芯顶开,锁具方可开启。[2]“吉”字开口两开老铜锁作为广锁的一种,锁壳形似枕头,所以也叫“枕头锁”,加上锁头、锁梁、锁芯和钥匙就实现了锁的基本功能——封闭和开启。它在普通广锁基础上使簧片长度不同,要先用宽的钥匙开上部锁孔,再换另一把钥匙插入下半部,顶开即可。(图3)

图3 开锁示意图(自绘)

影响“吉”字开口两开老铜锁保险功效的因素往往有以下几个方面:锁芯的设置。广锁的簧片一般2~6片,对称排布,两片簧片的广锁最易打开。而这把“吉”字开口两开老铜锁不仅有四片簧片,且长度不一样,钥匙插入之后不能一下子就使两组簧片全部夹紧而脱开锁壳,所以开锁的难度便增加了。锁芯的长度。锁壳中空,所以锁芯长度一定程度也决定了它与钥匙的配合,若锁芯太短,离锁孔太远,钥匙就不易卡住簧片。这把锁的锁芯长78mm,锁壳长84mm,长度适中。锁孔的设置。锁孔位置决定了钥匙插入的位置,如果锁孔位置偏差较大,钥匙就不能水平夹住簧片,也就不能顺利打开了。因为需要先用宽一些的钥匙开上部锁孔,打开约5mm,再换另一把钥匙插入下半部将锁顶开,所以至少需要两个锁孔。古人在两个锁孔之见增开一些,使得锁孔正好呈现“吉”字,不仅寓意“吉祥如意”,且不常使用的人就很难一下子就找到正确的锁孔,安全性也得到增强。钥匙的制作。这两把钥匙长约70mm,一般都如图放置在一起,有一环可以固定和悬挂。人手抓握物体最舒适的长度一般为30mm,如果只有一把钥匙的话,如果插入锁壳之中,人手就不方便抓握了。所以将两把钥匙展开约有135mm,人手抓握物体最舒适的长度一般为100~125mm,正好可以兼顾开锁和抓握,设计巧妙。使用时,人们一般左手捏住锁壳,右手拿钥匙插入锁孔中,所以锁壳体量也会影响用户的操作,锁壳过大或过小都不方便拿捏。从人机工程学角度来说,人手抓握物体最舒适的长度一般为100~125mm。这把两开铜锁长84mm,宽18mm,高30mm,很接近人机尺度。(图4)

图4 使用者抓握锁的示意图(自绘)

(4)视觉设计分析。广锁是人们生活中常接触到的实用锁具。因此,广锁更加注重内在的结构和机关的设计,外面的装饰则简约大方,给人以庄重朴素之感,不易引人注目。[2]明代广锁的端面下部为斜方形,而这把清末的两开铜锁的关键改进之处是将不规则的斜方形变成正方形,使得端面也对称起来,不仅更加稳定,而且在视觉上更有美感。(图5a)广锁造型大同小异,差异体现在钥匙孔上。钥匙孔形状一般为字形,繁简皆有,拥有别具一格钥匙孔甚至是地位等级的象征。例如,“一、∟、○”等为无权无势的庶民百姓使用,说明他们没什么财产值得特殊保护;稍复杂些的有“上、士、古、山”,达官贵人多用这类;最复杂的当属帝王将相所用锁孔,为“而、正、吉、尚、王”。[3](图5b)由此可见,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器具,不但发挥着它的实用功能,而且还兼具象征功能,承担了彰显古代社会文化制度的作用。透过一把锁,我们不但可以了解过去人们的生活习俗、规章制度,还可了解当时社会的财产分布和人们的生存状态。[4]

图5 锁头形态分析

(5)设计评价。“吉”字开口两开老铜锁造型简洁端庄,设计上颇具心思,既考虑到锁的功能,希望以其厚重感给用户安全感,给小偷以威吓感,同时考虑到锁的使用,使得整体重量较轻,方便携带。锁的结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了使用安全性和开锁便捷性,以及使用时抓握的舒适度。这把两开锁由手工打制而成,手工的一丝粗糙感觉依稀可见,经过岁月的洗练,锁的表面有些磨损,呈现黑色的斑块和缺损,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它的美观和功能,我们依然能看到金属的光泽和它在岁月磨蚀过程中承载的文化韵味。

3 结语

中国古代锁具自诞生起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作为民间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器具之一,不仅有实用性,也是文化的载体,代表了不同时期的制造技术、人类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诉求。研究通过计算机建模展示出古锁的内部结构并进行设计原理等分析,指出在技术条件非常有限的社会环境中,前人锁制作的锁具不仅兼顾造型、用户心学版),2009(04).

[3] 吴腾.浅谈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情感体验[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2).

[4] 张乐意.从音乐审美心理角度对45篇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案例的分析报告[D].中央音乐学院,2011.

[5] 崔珊妹.浅谈音乐课如何运用课堂语言创设情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7).

[6] 陶月兰.音乐欣赏课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9).

[7] 俞晓云.从差异出发寻找兴趣点拓展音乐欣赏空间[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04).

[8] 上海音乐出版社.音乐欣赏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endprint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古锁早已淡出人们的生活,现大多用于收藏。但是在过去悠久的历史中,古锁在安全保障和民俗文化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文中将以“吉”字开口两开老铜锁为例,使用现代计算机建模的形式更加直观准确地展示锁具的结构并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其使用方式、视觉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古人在锁具设计和制作中的考量。

关键词:古锁;结构;使用方式;视觉设计

1 古锁的概述

古锁的起源众说纷纭,虽无从考证,但锁是伴随着私有观念而产生的,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因为生产力的逐步提高使得人类开始有了少量剩余财产并不断加以积累,正是私有制的产生,人类才会想要保护个人财产,进而开始了对锁具的探索和应用。[1]从原始社会带有“锁”之意义的绳结,到考古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木锁,到西周时期出现的青铜锁,再到东汉普遍生产和使用金属锁具,至明清时期已经发展到一个极为鼎盛的时期,直到20世纪50年代国外成本较低的弹子锁进入我国市场,传统锁具才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漫长的历史中,锁具种类繁多,装饰纹样丰富多彩,这些带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和文字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祈福辟邪的吉祥观念。那些流传至今的做工精巧、形态各异的古代锁具,无一不向世人展示了那个时代丰富且深厚的文化底蕴。

表1 不同锁具简介

2 古锁案例分析

(1)案例概述。本案例是古代一把清晚期的“吉”字开口两开老铜锁(图1),为横式广锁,由锁壳、锁梁、锁芯和钥匙组成。锁壳正面呈凹字状,似枕状,端面像铅笔头,开“吉”形钥匙孔。这把锁的外观与一般广锁差异不大,锁芯结构也相似,有四叶簧片,一端被固定在锁芯上,另一端张开。唯一不同的是簧片的长度不一样,这也造就这把锁的奇特之处,需要两把钥匙才能打开,其中一把钥匙端面呈“凹”形,另一把弯头呈半“工”形。

图1 清代“吉”字开口两开老铜锁(镇江古玩市场的商铺拍摄)

(2)锁具结构分析。此案例清代“吉”字开口两开老铜锁由锁壳、锁梁锁芯和钥匙组成。(表2)

表2 清代“吉”字开口两开老铜锁各部分尺寸表(自绘)

锁壳:整个锁的主体部分,正面呈凹字状,形似枕状,这与明代的密码锁有相似之处,密码锁除了形状呈柱体外,两端的立柱和插入式的锁梁都和两开广锁很相似(图2是明代的密码锁)。锁壳长84mm,高30mm;端面高16mm,宽18mm,上部呈三角形、下部呈斜方形,形似铅笔头,用于插入锁梁和锁芯。(表格2 a)锁壳的体量感很足,给人一种坚固结实的感觉,让心术不正的人有一种错觉:这把锁很结实,很难打开的。由此可见,古代锁具种类虽多,也有一些共通之处的。

图2 明代密码锁(福佑门锁的网站)

锁头、锁梁、锁芯:是插入锁壳达到锁住物体目的的关键部位,起连接作用。左侧为锁头,上面是锁梁,总长78mm,插入锁壳两端立柱其固定作用;下面为锁芯,长57mm,有四片簧片,两片长55mm,另外两片长50mm。簧片一端固定在锁芯上,另一端向外张开,钥匙卡住两片簧片,向前推进,使得张开的簧片并拢,从锁壳中取出。(表格2b)钥匙:钥匙是两个长铜片,长度70mm,中间有旋钮固定,一把锁宽7mm,另一把锁宽10mm,厚度1mm。旋转连接的宽度为5mm,可以穿绳之后挂在腰间。钥匙展开后总长135mm,使用时便于抓握;旋叠在一起便于携带。(表格2c)

(3)设计原理分析。广锁则是我国古代家庭中的使用最为广泛的,可以用来锁门、箱、厨、柜等,有一百多种。普通广锁在使用时,将锁梁、锁芯插入锁壳,弹簧片会撑开抵住锁壳内壁,使机构闭合;钥匙插入锁孔进入锁体与弹簧片接触,会挤压钳制撑开的弹簧片使其合拢,从而将锁梁和锁芯顶开,锁具方可开启。[2]“吉”字开口两开老铜锁作为广锁的一种,锁壳形似枕头,所以也叫“枕头锁”,加上锁头、锁梁、锁芯和钥匙就实现了锁的基本功能——封闭和开启。它在普通广锁基础上使簧片长度不同,要先用宽的钥匙开上部锁孔,再换另一把钥匙插入下半部,顶开即可。(图3)

图3 开锁示意图(自绘)

影响“吉”字开口两开老铜锁保险功效的因素往往有以下几个方面:锁芯的设置。广锁的簧片一般2~6片,对称排布,两片簧片的广锁最易打开。而这把“吉”字开口两开老铜锁不仅有四片簧片,且长度不一样,钥匙插入之后不能一下子就使两组簧片全部夹紧而脱开锁壳,所以开锁的难度便增加了。锁芯的长度。锁壳中空,所以锁芯长度一定程度也决定了它与钥匙的配合,若锁芯太短,离锁孔太远,钥匙就不易卡住簧片。这把锁的锁芯长78mm,锁壳长84mm,长度适中。锁孔的设置。锁孔位置决定了钥匙插入的位置,如果锁孔位置偏差较大,钥匙就不能水平夹住簧片,也就不能顺利打开了。因为需要先用宽一些的钥匙开上部锁孔,打开约5mm,再换另一把钥匙插入下半部将锁顶开,所以至少需要两个锁孔。古人在两个锁孔之见增开一些,使得锁孔正好呈现“吉”字,不仅寓意“吉祥如意”,且不常使用的人就很难一下子就找到正确的锁孔,安全性也得到增强。钥匙的制作。这两把钥匙长约70mm,一般都如图放置在一起,有一环可以固定和悬挂。人手抓握物体最舒适的长度一般为30mm,如果只有一把钥匙的话,如果插入锁壳之中,人手就不方便抓握了。所以将两把钥匙展开约有135mm,人手抓握物体最舒适的长度一般为100~125mm,正好可以兼顾开锁和抓握,设计巧妙。使用时,人们一般左手捏住锁壳,右手拿钥匙插入锁孔中,所以锁壳体量也会影响用户的操作,锁壳过大或过小都不方便拿捏。从人机工程学角度来说,人手抓握物体最舒适的长度一般为100~125mm。这把两开铜锁长84mm,宽18mm,高30mm,很接近人机尺度。(图4)

图4 使用者抓握锁的示意图(自绘)

(4)视觉设计分析。广锁是人们生活中常接触到的实用锁具。因此,广锁更加注重内在的结构和机关的设计,外面的装饰则简约大方,给人以庄重朴素之感,不易引人注目。[2]明代广锁的端面下部为斜方形,而这把清末的两开铜锁的关键改进之处是将不规则的斜方形变成正方形,使得端面也对称起来,不仅更加稳定,而且在视觉上更有美感。(图5a)广锁造型大同小异,差异体现在钥匙孔上。钥匙孔形状一般为字形,繁简皆有,拥有别具一格钥匙孔甚至是地位等级的象征。例如,“一、∟、○”等为无权无势的庶民百姓使用,说明他们没什么财产值得特殊保护;稍复杂些的有“上、士、古、山”,达官贵人多用这类;最复杂的当属帝王将相所用锁孔,为“而、正、吉、尚、王”。[3](图5b)由此可见,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器具,不但发挥着它的实用功能,而且还兼具象征功能,承担了彰显古代社会文化制度的作用。透过一把锁,我们不但可以了解过去人们的生活习俗、规章制度,还可了解当时社会的财产分布和人们的生存状态。[4]

图5 锁头形态分析

(5)设计评价。“吉”字开口两开老铜锁造型简洁端庄,设计上颇具心思,既考虑到锁的功能,希望以其厚重感给用户安全感,给小偷以威吓感,同时考虑到锁的使用,使得整体重量较轻,方便携带。锁的结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了使用安全性和开锁便捷性,以及使用时抓握的舒适度。这把两开锁由手工打制而成,手工的一丝粗糙感觉依稀可见,经过岁月的洗练,锁的表面有些磨损,呈现黑色的斑块和缺损,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它的美观和功能,我们依然能看到金属的光泽和它在岁月磨蚀过程中承载的文化韵味。

3 结语

中国古代锁具自诞生起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作为民间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器具之一,不仅有实用性,也是文化的载体,代表了不同时期的制造技术、人类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诉求。研究通过计算机建模展示出古锁的内部结构并进行设计原理等分析,指出在技术条件非常有限的社会环境中,前人锁制作的锁具不仅兼顾造型、用户心学版),2009(04).

[3] 吴腾.浅谈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情感体验[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2).

[4] 张乐意.从音乐审美心理角度对45篇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案例的分析报告[D].中央音乐学院,2011.

[5] 崔珊妹.浅谈音乐课如何运用课堂语言创设情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7).

[6] 陶月兰.音乐欣赏课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9).

[7] 俞晓云.从差异出发寻找兴趣点拓展音乐欣赏空间[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04).

[8] 上海音乐出版社.音乐欣赏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endprint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古锁早已淡出人们的生活,现大多用于收藏。但是在过去悠久的历史中,古锁在安全保障和民俗文化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文中将以“吉”字开口两开老铜锁为例,使用现代计算机建模的形式更加直观准确地展示锁具的结构并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其使用方式、视觉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古人在锁具设计和制作中的考量。

关键词:古锁;结构;使用方式;视觉设计

1 古锁的概述

古锁的起源众说纷纭,虽无从考证,但锁是伴随着私有观念而产生的,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因为生产力的逐步提高使得人类开始有了少量剩余财产并不断加以积累,正是私有制的产生,人类才会想要保护个人财产,进而开始了对锁具的探索和应用。[1]从原始社会带有“锁”之意义的绳结,到考古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木锁,到西周时期出现的青铜锁,再到东汉普遍生产和使用金属锁具,至明清时期已经发展到一个极为鼎盛的时期,直到20世纪50年代国外成本较低的弹子锁进入我国市场,传统锁具才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漫长的历史中,锁具种类繁多,装饰纹样丰富多彩,这些带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和文字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祈福辟邪的吉祥观念。那些流传至今的做工精巧、形态各异的古代锁具,无一不向世人展示了那个时代丰富且深厚的文化底蕴。

表1 不同锁具简介

2 古锁案例分析

(1)案例概述。本案例是古代一把清晚期的“吉”字开口两开老铜锁(图1),为横式广锁,由锁壳、锁梁、锁芯和钥匙组成。锁壳正面呈凹字状,似枕状,端面像铅笔头,开“吉”形钥匙孔。这把锁的外观与一般广锁差异不大,锁芯结构也相似,有四叶簧片,一端被固定在锁芯上,另一端张开。唯一不同的是簧片的长度不一样,这也造就这把锁的奇特之处,需要两把钥匙才能打开,其中一把钥匙端面呈“凹”形,另一把弯头呈半“工”形。

图1 清代“吉”字开口两开老铜锁(镇江古玩市场的商铺拍摄)

(2)锁具结构分析。此案例清代“吉”字开口两开老铜锁由锁壳、锁梁锁芯和钥匙组成。(表2)

表2 清代“吉”字开口两开老铜锁各部分尺寸表(自绘)

锁壳:整个锁的主体部分,正面呈凹字状,形似枕状,这与明代的密码锁有相似之处,密码锁除了形状呈柱体外,两端的立柱和插入式的锁梁都和两开广锁很相似(图2是明代的密码锁)。锁壳长84mm,高30mm;端面高16mm,宽18mm,上部呈三角形、下部呈斜方形,形似铅笔头,用于插入锁梁和锁芯。(表格2 a)锁壳的体量感很足,给人一种坚固结实的感觉,让心术不正的人有一种错觉:这把锁很结实,很难打开的。由此可见,古代锁具种类虽多,也有一些共通之处的。

图2 明代密码锁(福佑门锁的网站)

锁头、锁梁、锁芯:是插入锁壳达到锁住物体目的的关键部位,起连接作用。左侧为锁头,上面是锁梁,总长78mm,插入锁壳两端立柱其固定作用;下面为锁芯,长57mm,有四片簧片,两片长55mm,另外两片长50mm。簧片一端固定在锁芯上,另一端向外张开,钥匙卡住两片簧片,向前推进,使得张开的簧片并拢,从锁壳中取出。(表格2b)钥匙:钥匙是两个长铜片,长度70mm,中间有旋钮固定,一把锁宽7mm,另一把锁宽10mm,厚度1mm。旋转连接的宽度为5mm,可以穿绳之后挂在腰间。钥匙展开后总长135mm,使用时便于抓握;旋叠在一起便于携带。(表格2c)

(3)设计原理分析。广锁则是我国古代家庭中的使用最为广泛的,可以用来锁门、箱、厨、柜等,有一百多种。普通广锁在使用时,将锁梁、锁芯插入锁壳,弹簧片会撑开抵住锁壳内壁,使机构闭合;钥匙插入锁孔进入锁体与弹簧片接触,会挤压钳制撑开的弹簧片使其合拢,从而将锁梁和锁芯顶开,锁具方可开启。[2]“吉”字开口两开老铜锁作为广锁的一种,锁壳形似枕头,所以也叫“枕头锁”,加上锁头、锁梁、锁芯和钥匙就实现了锁的基本功能——封闭和开启。它在普通广锁基础上使簧片长度不同,要先用宽的钥匙开上部锁孔,再换另一把钥匙插入下半部,顶开即可。(图3)

图3 开锁示意图(自绘)

影响“吉”字开口两开老铜锁保险功效的因素往往有以下几个方面:锁芯的设置。广锁的簧片一般2~6片,对称排布,两片簧片的广锁最易打开。而这把“吉”字开口两开老铜锁不仅有四片簧片,且长度不一样,钥匙插入之后不能一下子就使两组簧片全部夹紧而脱开锁壳,所以开锁的难度便增加了。锁芯的长度。锁壳中空,所以锁芯长度一定程度也决定了它与钥匙的配合,若锁芯太短,离锁孔太远,钥匙就不易卡住簧片。这把锁的锁芯长78mm,锁壳长84mm,长度适中。锁孔的设置。锁孔位置决定了钥匙插入的位置,如果锁孔位置偏差较大,钥匙就不能水平夹住簧片,也就不能顺利打开了。因为需要先用宽一些的钥匙开上部锁孔,打开约5mm,再换另一把钥匙插入下半部将锁顶开,所以至少需要两个锁孔。古人在两个锁孔之见增开一些,使得锁孔正好呈现“吉”字,不仅寓意“吉祥如意”,且不常使用的人就很难一下子就找到正确的锁孔,安全性也得到增强。钥匙的制作。这两把钥匙长约70mm,一般都如图放置在一起,有一环可以固定和悬挂。人手抓握物体最舒适的长度一般为30mm,如果只有一把钥匙的话,如果插入锁壳之中,人手就不方便抓握了。所以将两把钥匙展开约有135mm,人手抓握物体最舒适的长度一般为100~125mm,正好可以兼顾开锁和抓握,设计巧妙。使用时,人们一般左手捏住锁壳,右手拿钥匙插入锁孔中,所以锁壳体量也会影响用户的操作,锁壳过大或过小都不方便拿捏。从人机工程学角度来说,人手抓握物体最舒适的长度一般为100~125mm。这把两开铜锁长84mm,宽18mm,高30mm,很接近人机尺度。(图4)

图4 使用者抓握锁的示意图(自绘)

(4)视觉设计分析。广锁是人们生活中常接触到的实用锁具。因此,广锁更加注重内在的结构和机关的设计,外面的装饰则简约大方,给人以庄重朴素之感,不易引人注目。[2]明代广锁的端面下部为斜方形,而这把清末的两开铜锁的关键改进之处是将不规则的斜方形变成正方形,使得端面也对称起来,不仅更加稳定,而且在视觉上更有美感。(图5a)广锁造型大同小异,差异体现在钥匙孔上。钥匙孔形状一般为字形,繁简皆有,拥有别具一格钥匙孔甚至是地位等级的象征。例如,“一、∟、○”等为无权无势的庶民百姓使用,说明他们没什么财产值得特殊保护;稍复杂些的有“上、士、古、山”,达官贵人多用这类;最复杂的当属帝王将相所用锁孔,为“而、正、吉、尚、王”。[3](图5b)由此可见,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器具,不但发挥着它的实用功能,而且还兼具象征功能,承担了彰显古代社会文化制度的作用。透过一把锁,我们不但可以了解过去人们的生活习俗、规章制度,还可了解当时社会的财产分布和人们的生存状态。[4]

图5 锁头形态分析

(5)设计评价。“吉”字开口两开老铜锁造型简洁端庄,设计上颇具心思,既考虑到锁的功能,希望以其厚重感给用户安全感,给小偷以威吓感,同时考虑到锁的使用,使得整体重量较轻,方便携带。锁的结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了使用安全性和开锁便捷性,以及使用时抓握的舒适度。这把两开锁由手工打制而成,手工的一丝粗糙感觉依稀可见,经过岁月的洗练,锁的表面有些磨损,呈现黑色的斑块和缺损,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它的美观和功能,我们依然能看到金属的光泽和它在岁月磨蚀过程中承载的文化韵味。

3 结语

中国古代锁具自诞生起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作为民间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器具之一,不仅有实用性,也是文化的载体,代表了不同时期的制造技术、人类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诉求。研究通过计算机建模展示出古锁的内部结构并进行设计原理等分析,指出在技术条件非常有限的社会环境中,前人锁制作的锁具不仅兼顾造型、用户心学版),2009(04).

[3] 吴腾.浅谈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情感体验[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2).

[4] 张乐意.从音乐审美心理角度对45篇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案例的分析报告[D].中央音乐学院,2011.

[5] 崔珊妹.浅谈音乐课如何运用课堂语言创设情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7).

[6] 陶月兰.音乐欣赏课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9).

[7] 俞晓云.从差异出发寻找兴趣点拓展音乐欣赏空间[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04).

[8] 上海音乐出版社.音乐欣赏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endprint

猜你喜欢

视觉设计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论结构
新型平衡块结构的应用
互联网背景下用户界面图标品牌化视觉设计研究
蚌埠市双墩遗址对视觉符号的传承与影响
基于新媒体的视觉设计研究
论《日出》的结构
电子商务网站视觉设计的策略
线上品牌视觉设计研究
论空间视角下平面设计的视觉延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