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传统”的新风潮

2014-09-09武天

艺术科技 2014年8期
关键词:回归传统

武天

摘 要:纵观中国近现代本土艺术的发展,历经艰辛坎坷,中国传统艺术及精神一度被中国人所唾弃。新时期,对传统的回归,对古典的追求是对当代生活和对人本身的关注,更是对艺术本体的探究。关注人,关注艺术本身的风潮正在席卷神州大地,必将慢慢发酵、酝酿成为一股传承本土艺术精神,开创时代之美的大思潮。这股洪流,才应是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前进的源动力。

关键词:回归;传统;新风潮

纵观中国近现代本土艺术的发展,历经艰辛坎坷,中国传统艺术及精神一度被中国人所唾弃,甚至中国艺术的支柱——中国画一度险遭“灭顶之灾”。这一切,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分不开的,但中国本土传统艺术凭借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和包容力,随着时代的步伐,凭借深厚的文化土壤和一批又一批具有强烈民族精神与远见卓识,始终坚守“传统”阵地的学者和艺术家的不断开拓创新,中国本土艺术不断冲破自身桎梏,绽放时代之美。

特别是在当代。新中国建立,随着改革开放各项事业的不断深入,新中国日益强盛,民族自豪感不断攀升,中国在经济上处于强势的同时,国民亦期望本土文化在世界能有自己真正的地位。在文艺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下,潜藏着一股对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及精神的广泛而全面的重新认识与研究探索,关注人,关注艺术本身的风潮。

人们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艺术及精神的重视、研究、探索、创新和弘扬是形成新局面的必要条件。在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的现实条件下,经历了许久的民族虚无主义,经历了以西方当代艺术为代表的、以金钱为导向的“文化入侵”后,中国的一些学者和艺术家警醒并疾呼“在西方‘保护人的‘保护下,靠着‘国际主义与‘社会进化论的流行理论支撑,以‘先进、‘革命美术的假象”为诱饵的西方当代艺术是不能决定我们的民族艺术的走向的,是不能帮助我们的民族艺术得到发展的,更不能“枕着外国的文化做中国的大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民族文化的复兴。对传统艺术和艺术传统的重新认识与研究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学者们与艺术家们肯真正静下心来,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挖掘其背后的中国艺术精神,并以此为出发点开展艺术活动,艺术各界、大江南北齐齐发力。在中国画界,独立的民族精神,民族形式与民族风格焕发生机,倡导继承、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化学会的成立;以重视传统接续的《从传统走来》系列展览,每两年举办一次,迄今已举办七届,成为中国画界特别是山水画界的重要标杆;在四川美术学院举办的《黄源奖学金中国画展》也将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放在了首要位置……在油画界,“油画民族化”的命题得以接续,“意向”直接作用于这一外来艺术形式,逐步形成中国本土油画的新面貌,王以石、张大林、李江峰、洪凌等等老中青油画家不断由此开拓出新的艺术面貌并引领油画界的新潮流……以“革命美术”身份进入中国的版画也积极地吸收中华大地的养分,不断出现适应中国本土文化、反映时代之美的好作品,徐仲偶的《土地》,蔡丽辉《包谷镇的秘密》,李永刚《高原春秋》,徐冰《天书》……这些艺术活动,无不以新的视角,新的形式继承、展现、发展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其后是大量艺术工作者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艺术及精神的重视、研究、探索和创新。

对世界各民族艺术的认真学习与批判接受,充实中国传统艺术也是成就这股新风的重要条件。新的美感是艺术作品的一贯追求,改革开放后国门大开,世界各民族的艺术纷至沓来,各种新的艺术形式给国人带来了新的美感和感官刺激。本土艺术家们充分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艺术精神,批判地接受各种新的艺术语言,在形式、材料等方面与个体艺术语言有机结合,创造出一大批“古而不古”的好作品。且看那乡野之景,现在的中国油画家更追求表现其中含蓄、悠远的况味,甚至是淡淡的禅味,既不是纯粹写实一流,也不是流于几何的分割,更不是“西方当代艺术”对自然和艺术的消解,更具中国传统的诗化的表达;且看中国画中以何家英作品为代表的既有西方写实效果,更具东方审美情趣的工笔画;再看李文信的山水画,几千年来的中国画哪有以树木成通篇的,极具表现精神,却又深深地表现出平淡天真的东方意味。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的包容性,深深根植于每一位艺术家的基因里,表达在其作品中。

拨开这股新风潮的表象,对传统的回归,对古典的追求是对当代生活和对人本身的关注,更是对艺术本体的探究。旧中国“自视阶段落后的社会进化论和文化界的民族虚无主义大行其道”,人们一切看西方,甚至一切看美国,彻底忽视对自身,对民族艺术的实践与探索,认为这些是发展与进步的羁绊,而忽略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拿别人的文化与现实套用在自己身上,还力图以此对自身进行剖析与研究,这是丧失自我的行为。而艺术却是自我意识的极端表达,是最具个人主义的活动。在文化艺术领域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国家日益强大,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是国民自我意识依附于此的觉醒和思辨,实践。艺术家们开始真正重视个体生活经历所带来的感受,重视自己的视觉听觉,不需为创作背负担,不需为负担而创作。他们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关注艺理等多方面需求,还通过纹饰图案等展现文化特色,这对于现今古代文化研究和产品设计具有很强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谢玮.明清古锁的文化意蕴及其象征符号表达[J].扬州大学,2009.

[2] 徐瑛姑.中国古代锁具文化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所,2011.

[3] 姜洪.民用锁具造型艺术研究[J].吉林大学,2009.

[4] 孙爱娟.论中华古锁的设计思想及其教育意义[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

[5] 陈邦仁.中华古锁[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6] 高渔.锁侠[M].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徐文静(1989—),女,江苏南京人,江苏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工程。endprint

猜你喜欢

回归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亚岁送鞋的传统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竹”的传统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