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达:文化转型进行时
2014-09-09卢甲甲
卢甲甲
诞生于1984年的亨达股份,发展到今天恰好30年。30年来,企业经营环境、经销商合作模式、消费者购物方式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亨达股份在时代变迁大背景下的转型与发展,有着民营企业发展的样本意义。
1978年对中国而言是个极其重要的年份,在这一年,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而对于众多中国现代企业而言,1984年的意义,丝毫不逊于1978年。这一年,被很多人亲切地称之为中国现代企业的起点;这一年,小平同志南巡开启了国民的经商热潮;这一年,青岛和另外13个沿海城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这一年,也诞生了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优秀企业,亨达股份是这些优秀企业中的一员。
诞生于1984年的亨达股份,发展到今天恰好30年。30年来,企业经营环境、经销商合作模式、消费者购物方式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在这种巨变中不进则退,更何况还要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其难度可想而知。
亨达股份在时代变迁大背景下的转型与发展,有着民营企业发展的样本意义。本刊将系列解读亨达现象,以期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方式方法。
把文化转型作为突破口,以道驭术
当众多企业在开放的大潮中,眼光移向外界,用西方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谋求企业自身的转型时,亨达股份却反其道而行之,吸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并摸索出了一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的路子。
曾有不少人揶揄王吉万,认为在人人讲求人生钱、钱生钱、一切向“钱”看的时候,他却搞传统文化、开办德孝学堂,甚至自己掏钱举办传统文化夏令营,把钱都打了水漂,真是“沽名钓誉”,是“傻子”。但在这位亨达股份董事长看来,传统文化是现代企业转型的必经之路,是趋势所在。
“刚开始宣传传统文化,是发心发愿去做的,只是希望得到福报。慢慢做下来,才觉得传统文化有很大魅力。”通过学习、弘扬、践行中华传统文化,王吉万越发认识到传统文化在企业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亨达股份在一系列转型过程中认识到,企业转型无非三个层面:一是产品转型,二是品牌转型,三是文化转型。通过好的产品,可以吸引消费者、增加溢价能力;通过好的品牌,可以提高消费者忠诚度,“形成消费者内心无法忘记的那座山峰”。但不管是产品和品牌,都需要由“人”来创造和实现,都需要回归到“人”上。“人教好了,企业自然而然就好了。”要把人教好,就必须做好培训,做好文化转型。
亨达股份的这位掌舵人认为,产品与品牌转型很重要,但都是“术”,只有文化转型才是“道”,以道御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招胜有招。这种观点已经在亨达人心中形成了共识,他们积极响应董事长的号召,认真做好“6个1”:渎好一本书——《弟子规》;学好一个字——“孝”字;做好一件事——孝敬父母;唱好一首歌——《跪羊图》;践行一句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得到一个“福”报——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参加传统文化大讲堂、背诵《弟子规》、为父母洗脚、吟唱《跪羊图》成了亨达员工的必修课。目前,“6个1”已成为亨达股份学习、弘扬、践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推广“6个1”的同时,亨达更注重搭建“家文化”,其内涵突出了一个“家”字,体现的是“仁爱”和“互助”的关系。在亨达,“家人”,是同事之间最亲切的称谓。建立在“家文化”基础上的亨达企业文化,其核心是传统的德孝文化,秉承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性化管理”。这种“家文化”的外延具有三个层面:员工幸福之家、企业和谐之家、祖国昌盛之家,表达了亨达“和乐人生、和睦家庭、和谐企业”的文化建设目标。
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每年在众多企业纷纷出现用工荒的时候,亨达股份的职工返厂率始终遥遥领先,高达99.3%以上,为众多企业所艳羡。
亨达股份将中华传统文化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受到了海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
2013年2月17-18日,日本《读卖新闻》记者栗原守一行3人,现场采访并刊发了“节后工人返厂,董事长率高管鞠躬欢迎”的图片新闻,并重点报道了人本化管理的“亨达家文化”。
亨达用中华传统文化经营企业的新闻报道、“新春到、开工忙”等为主题的新闻图片,先后被国内外重要媒体转载报道。
著名营销学专家、北京大学客座教授葛树荣,对“亨达家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研究后,做成了教学案例,带到了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BA教学班,引起了国内外许多企业家和专家的关注。北京大学EMBA外企教学班,已把亨达作为其重点的学习考察对象。2014年4月19日,26位日本企业家,组团到亨达学习,考察和谐劳动关系的经验,研究如何将文化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他们表示,亨达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有机结合,探索出的以人本化管理为核心的“亨达家文化”,具有全球意义。
近年来,上海申通快递、日本百利达商贸有限公司、广东省东莞企业家代表团等200多家国内外单位,8万余人次先后慕名来到亨达股份参观、学习和交流。唐山市施尔德食品有限公司甚至主动与亨达结成了对子,借鉴亨达经验,用孝亲文化教人育人,劳动关系大变样,企业面貌焕然一新。
发愿做好两件事
30年来,亨达股份已经由一家籍籍无名的小作坊,发展成为中国大型的民营企业集团,创建了亨达、动力足、阿迪丽娜、克劳迪、奈奢、孝亲鞋等众多品牌。在这些众多品牌中,王吉万最“偏爱”的无疑是亨达·孝亲鞋。
他毫不避讳地说,其他品牌是正常的商业模式的产物,背后缺乏传统文化作支撑,而孝亲鞋,却是亨达股份践行传统文化的产物,也是弘扬孝亲文化的载体。
亨达人认为,悠悠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主要是儒释道文化,儒释道文化的核心就是孝亲文化。在亨达,“孝”被视为亨达家人之根、亨达家人之魂、亨达家人传家宝、亨达家人的本分。用王吉万的话说,孝敬爸妈就是敬天,一个不孝敬自己爹娘的人,去孝敬别人的爹娘,去对别人低三下四,这人肯定是个虚伪的人,而虚伪的人不可能做好事。endprint
在亨达,孝亲文化最有力的践行者当属亨达股份副总经理单玉萍。多年来,她发心发愿做好人生两件事:一是为天下父母做好孝亲鞋,二是弘扬传播中华传统德孝文化。
自2011年以来,单玉萍结合自己的家庭、企业的发展,应邀义务到祖国大江南北讲授道德文化,其授课题目有《笃行中华传统文化构建精神文明家园》、《敦伦尽分家和业兴》、《修好女德和谐家庭》、《人生第一课伟大的母爱》等。其授课足迹北到黑龙江的漠河市、南到广西的北仑港。先后在云南省政府举办的道德大讲堂、辽宁省海城法院系统、吉林省梅河口市女德班上授过课,累计200余场,听众达20余万人。
自2012年开始,她又在即墨市亨达老厂区内,组织专业队伍,成立了亨达德孝学堂,并亲任校长,每年面向社会,利用学生暑假先后举办了4期、每期7-10天的全封闭、免费的暑假少儿传统文化夏令营,先后有近400名学生参加了培训学习。她先后聘请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田秀英母子、全国十大孝子王凯兄弟、当代孝子王春来警官等全国著名大德老师来到亨达授课,组织亨达和社会义工前来服务,个人累计捐款捐物10余万元投入到德孝学堂。她说,不能让孩子们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首先不能让孩子输在人生道德的起跑线上。
为此,单玉萍经常是嗓子嘶哑了,还要讲课;感冒打着吊瓶,也不失约。她不遗余力地宣传着孝亲文化,严重的时候嗓子几乎不能发声。作为孝亲文化的载体——孝亲鞋,更是倾注了她的心血。
孝亲鞋的LOGO,是一幅孝女给慈母洗脚的抽象图案,以朱红色的心形中国印构图。这个感动了无数人的LOGO,就是以单玉萍与亨达股份的创始人、单玉萍的母亲泮瑞兰为原型的。
看到母亲由于常年十几个小时的站立劳作,身体每况愈下,最后病情恶化到置换人工膝关节的地步,单玉萍内心充满了愧疚和自责。她发愿要为妈妈和天下父母研发制造出一款安全、防滑、减震、轻便、舒适的鞋子,让母亲和天下的父母亲不再因鞋滑、鞋硬而导致身体受伤。
她带领着亨达的研发团队,倾尽自己33年做鞋的经验和智慧,经过充分研究,终于研制出了全国独创、中国首款,具有8层底材、8种功能的孝亲鞋。
采用“善缘营销”的微利模式,鞋盒中给父母的一封信、爱心卡,赠送的鞋垫、鞋拔子……在这些细微之处,我们看到的是企业担当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2014年5月4日,经过专家评委的认真评审和科学认定,孝亲鞋申报的传统制作工艺项目,凭借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被成功评定为即墨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工艺范畴,开启了孝亲鞋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新里程。
在很多消费者眼中,孝亲鞋已不仅仅是一件制作精良的商品,更是孝敬爸妈最好的礼物,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递者。自去年5月份成功面世以来,孝亲鞋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股孝亲之风。
王吉万预言,孝亲鞋很快会超过亨达其他品牌的总规模,在做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接下来的一到两年,孝亲鞋的销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但他表示,亨达宣传孝亲鞋,不是为了销售而销售,不是为了销售数字,“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个载体,向全社会宣扬孝亲文化。孝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核心。”
然而,亨达领导层也认识到,持之以恒地践行传统文化并不是件简单的事。一方面很多人不理解、不认可传统文化,还有一方面是在践行过程中,员工又往往达不到他们要求的标准,效果不甚理想。
分享心得体会是亨达多年来的“保留项目”,王吉万要求他们分享时不能夸夸其谈地讲理论,必须谈出切身体会。但有的员工说不出体会,只能对着讲稿干瘪地念,缺乏感情。这时,他会问员工一个问题,你回家给不给父母洗脚?他希望通过这样的具体行动,让员工把孝亲文化落到实处。“不能只喊口号,必须落地。”
摸索中他认为,学习、弘扬、践行传统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长期熏修。要做好传统文化,必须坚持把传统文化大讲堂与办培训相结合,企业培训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领导带头和员工要求相结合,工作与生活相结合。
做任何事情都有困难,亨达股份的文化转型也不例外。对这家30年企业而言,文化转型也只是近些年的事情,还处在进行时,还有许多传统文化的精华需要梳理和完善。然而,既然找到了传统文化这一企业之“道”,王吉万和亨达人就会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不仅把它用在企业经营之中,也会做出更多更好的像孝亲鞋那样的文化产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