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亨达:文化转型进行时

2014-09-09卢甲甲

商周刊 2014年13期
关键词:孝亲中华转型

卢甲甲

诞生于1984年的亨达股份,发展到今天恰好30年。30年来,企业经营环境、经销商合作模式、消费者购物方式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亨达股份在时代变迁大背景下的转型与发展,有着民营企业发展的样本意义。

1978年对中国而言是个极其重要的年份,在这一年,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而对于众多中国现代企业而言,1984年的意义,丝毫不逊于1978年。这一年,被很多人亲切地称之为中国现代企业的起点;这一年,小平同志南巡开启了国民的经商热潮;这一年,青岛和另外13个沿海城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这一年,也诞生了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优秀企业,亨达股份是这些优秀企业中的一员。

诞生于1984年的亨达股份,发展到今天恰好30年。30年来,企业经营环境、经销商合作模式、消费者购物方式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在这种巨变中不进则退,更何况还要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其难度可想而知。

亨达股份在时代变迁大背景下的转型与发展,有着民营企业发展的样本意义。本刊将系列解读亨达现象,以期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方式方法。

把文化转型作为突破口,以道驭术

当众多企业在开放的大潮中,眼光移向外界,用西方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谋求企业自身的转型时,亨达股份却反其道而行之,吸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并摸索出了一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的路子。

曾有不少人揶揄王吉万,认为在人人讲求人生钱、钱生钱、一切向“钱”看的时候,他却搞传统文化、开办德孝学堂,甚至自己掏钱举办传统文化夏令营,把钱都打了水漂,真是“沽名钓誉”,是“傻子”。但在这位亨达股份董事长看来,传统文化是现代企业转型的必经之路,是趋势所在。

“刚开始宣传传统文化,是发心发愿去做的,只是希望得到福报。慢慢做下来,才觉得传统文化有很大魅力。”通过学习、弘扬、践行中华传统文化,王吉万越发认识到传统文化在企业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亨达股份在一系列转型过程中认识到,企业转型无非三个层面:一是产品转型,二是品牌转型,三是文化转型。通过好的产品,可以吸引消费者、增加溢价能力;通过好的品牌,可以提高消费者忠诚度,“形成消费者内心无法忘记的那座山峰”。但不管是产品和品牌,都需要由“人”来创造和实现,都需要回归到“人”上。“人教好了,企业自然而然就好了。”要把人教好,就必须做好培训,做好文化转型。

亨达股份的这位掌舵人认为,产品与品牌转型很重要,但都是“术”,只有文化转型才是“道”,以道御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招胜有招。这种观点已经在亨达人心中形成了共识,他们积极响应董事长的号召,认真做好“6个1”:渎好一本书——《弟子规》;学好一个字——“孝”字;做好一件事——孝敬父母;唱好一首歌——《跪羊图》;践行一句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得到一个“福”报——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参加传统文化大讲堂、背诵《弟子规》、为父母洗脚、吟唱《跪羊图》成了亨达员工的必修课。目前,“6个1”已成为亨达股份学习、弘扬、践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推广“6个1”的同时,亨达更注重搭建“家文化”,其内涵突出了一个“家”字,体现的是“仁爱”和“互助”的关系。在亨达,“家人”,是同事之间最亲切的称谓。建立在“家文化”基础上的亨达企业文化,其核心是传统的德孝文化,秉承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性化管理”。这种“家文化”的外延具有三个层面:员工幸福之家、企业和谐之家、祖国昌盛之家,表达了亨达“和乐人生、和睦家庭、和谐企业”的文化建设目标。

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每年在众多企业纷纷出现用工荒的时候,亨达股份的职工返厂率始终遥遥领先,高达99.3%以上,为众多企业所艳羡。

亨达股份将中华传统文化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受到了海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

2013年2月17-18日,日本《读卖新闻》记者栗原守一行3人,现场采访并刊发了“节后工人返厂,董事长率高管鞠躬欢迎”的图片新闻,并重点报道了人本化管理的“亨达家文化”。

亨达用中华传统文化经营企业的新闻报道、“新春到、开工忙”等为主题的新闻图片,先后被国内外重要媒体转载报道。

著名营销学专家、北京大学客座教授葛树荣,对“亨达家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研究后,做成了教学案例,带到了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BA教学班,引起了国内外许多企业家和专家的关注。北京大学EMBA外企教学班,已把亨达作为其重点的学习考察对象。2014年4月19日,26位日本企业家,组团到亨达学习,考察和谐劳动关系的经验,研究如何将文化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他们表示,亨达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有机结合,探索出的以人本化管理为核心的“亨达家文化”,具有全球意义。

近年来,上海申通快递、日本百利达商贸有限公司、广东省东莞企业家代表团等200多家国内外单位,8万余人次先后慕名来到亨达股份参观、学习和交流。唐山市施尔德食品有限公司甚至主动与亨达结成了对子,借鉴亨达经验,用孝亲文化教人育人,劳动关系大变样,企业面貌焕然一新。

发愿做好两件事

30年来,亨达股份已经由一家籍籍无名的小作坊,发展成为中国大型的民营企业集团,创建了亨达、动力足、阿迪丽娜、克劳迪、奈奢、孝亲鞋等众多品牌。在这些众多品牌中,王吉万最“偏爱”的无疑是亨达·孝亲鞋。

他毫不避讳地说,其他品牌是正常的商业模式的产物,背后缺乏传统文化作支撑,而孝亲鞋,却是亨达股份践行传统文化的产物,也是弘扬孝亲文化的载体。

亨达人认为,悠悠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主要是儒释道文化,儒释道文化的核心就是孝亲文化。在亨达,“孝”被视为亨达家人之根、亨达家人之魂、亨达家人传家宝、亨达家人的本分。用王吉万的话说,孝敬爸妈就是敬天,一个不孝敬自己爹娘的人,去孝敬别人的爹娘,去对别人低三下四,这人肯定是个虚伪的人,而虚伪的人不可能做好事。endprint

在亨达,孝亲文化最有力的践行者当属亨达股份副总经理单玉萍。多年来,她发心发愿做好人生两件事:一是为天下父母做好孝亲鞋,二是弘扬传播中华传统德孝文化。

自2011年以来,单玉萍结合自己的家庭、企业的发展,应邀义务到祖国大江南北讲授道德文化,其授课题目有《笃行中华传统文化构建精神文明家园》、《敦伦尽分家和业兴》、《修好女德和谐家庭》、《人生第一课伟大的母爱》等。其授课足迹北到黑龙江的漠河市、南到广西的北仑港。先后在云南省政府举办的道德大讲堂、辽宁省海城法院系统、吉林省梅河口市女德班上授过课,累计200余场,听众达20余万人。

自2012年开始,她又在即墨市亨达老厂区内,组织专业队伍,成立了亨达德孝学堂,并亲任校长,每年面向社会,利用学生暑假先后举办了4期、每期7-10天的全封闭、免费的暑假少儿传统文化夏令营,先后有近400名学生参加了培训学习。她先后聘请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田秀英母子、全国十大孝子王凯兄弟、当代孝子王春来警官等全国著名大德老师来到亨达授课,组织亨达和社会义工前来服务,个人累计捐款捐物10余万元投入到德孝学堂。她说,不能让孩子们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首先不能让孩子输在人生道德的起跑线上。

为此,单玉萍经常是嗓子嘶哑了,还要讲课;感冒打着吊瓶,也不失约。她不遗余力地宣传着孝亲文化,严重的时候嗓子几乎不能发声。作为孝亲文化的载体——孝亲鞋,更是倾注了她的心血。

孝亲鞋的LOGO,是一幅孝女给慈母洗脚的抽象图案,以朱红色的心形中国印构图。这个感动了无数人的LOGO,就是以单玉萍与亨达股份的创始人、单玉萍的母亲泮瑞兰为原型的。

看到母亲由于常年十几个小时的站立劳作,身体每况愈下,最后病情恶化到置换人工膝关节的地步,单玉萍内心充满了愧疚和自责。她发愿要为妈妈和天下父母研发制造出一款安全、防滑、减震、轻便、舒适的鞋子,让母亲和天下的父母亲不再因鞋滑、鞋硬而导致身体受伤。

她带领着亨达的研发团队,倾尽自己33年做鞋的经验和智慧,经过充分研究,终于研制出了全国独创、中国首款,具有8层底材、8种功能的孝亲鞋。

采用“善缘营销”的微利模式,鞋盒中给父母的一封信、爱心卡,赠送的鞋垫、鞋拔子……在这些细微之处,我们看到的是企业担当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2014年5月4日,经过专家评委的认真评审和科学认定,孝亲鞋申报的传统制作工艺项目,凭借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被成功评定为即墨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工艺范畴,开启了孝亲鞋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新里程。

在很多消费者眼中,孝亲鞋已不仅仅是一件制作精良的商品,更是孝敬爸妈最好的礼物,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递者。自去年5月份成功面世以来,孝亲鞋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股孝亲之风。

王吉万预言,孝亲鞋很快会超过亨达其他品牌的总规模,在做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接下来的一到两年,孝亲鞋的销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但他表示,亨达宣传孝亲鞋,不是为了销售而销售,不是为了销售数字,“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个载体,向全社会宣扬孝亲文化。孝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核心。”

然而,亨达领导层也认识到,持之以恒地践行传统文化并不是件简单的事。一方面很多人不理解、不认可传统文化,还有一方面是在践行过程中,员工又往往达不到他们要求的标准,效果不甚理想。

分享心得体会是亨达多年来的“保留项目”,王吉万要求他们分享时不能夸夸其谈地讲理论,必须谈出切身体会。但有的员工说不出体会,只能对着讲稿干瘪地念,缺乏感情。这时,他会问员工一个问题,你回家给不给父母洗脚?他希望通过这样的具体行动,让员工把孝亲文化落到实处。“不能只喊口号,必须落地。”

摸索中他认为,学习、弘扬、践行传统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长期熏修。要做好传统文化,必须坚持把传统文化大讲堂与办培训相结合,企业培训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领导带头和员工要求相结合,工作与生活相结合。

做任何事情都有困难,亨达股份的文化转型也不例外。对这家30年企业而言,文化转型也只是近些年的事情,还处在进行时,还有许多传统文化的精华需要梳理和完善。然而,既然找到了传统文化这一企业之“道”,王吉万和亨达人就会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不仅把它用在企业经营之中,也会做出更多更好的像孝亲鞋那样的文化产品。endprint

猜你喜欢

孝亲中华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沣芝转型记
在厦金胞张爱华孝亲牵起两岸情
赡养孤老不为钱孝亲奉献整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