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座城市的来龙与去脉

2014-09-09郭霞

商周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感念大门红利

郭霞

如今我们纪念1984,致敬1984,除了感念改革开放为这座城市带来的红利,更多地在于重拾改革开放的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怀揣创新的勇气继续启程。

认清明日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对于青岛来说,1984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这座城市被划为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从此打开了飞速发展的闸门。

如果将1984年看作是青岛发生质变的一个节点,实际上,在此之前,量变已经在悄然孕育:1978年至1984年间,青岛从兴办“三来一补”项目和外国政府贷款项目起步,合同和实际利用外资达到900万美元左右,利用劳动力廉价的成本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改革开放30余年,青岛“质变”的轨迹清晰可见,1978年,青岛市GDP仅为38.43亿元,而到2007年已经跃升至3786.52亿元。如果按现价计算,青岛经济总量30年扩大了97.5倍。如果扣除价格变动因素,按可比价格计算,青岛经济总量30年扩大了29.4倍。1987年,GDP突破100亿元,达到111.75亿元;1991年突破200亿元,达到205.65亿元。此后,也就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以后,青岛经济开始了快速提升。1993年,提前实现了“世纪末翻两番”的目标。2000年,GDP突破1000亿元,达到1150.07亿元。2004年,突破2000亿元,达到2163.8亿元。2013年,GDP突破8000亿元,达到8006.6亿元。

人们赞叹这座城市的美丽与繁华,却不能忘记,眼前的盛景来自30年前那个开放的决定。从突破百亿,到突破千亿,再到突破八千亿,青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小城市发展成8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黄岛由一个以打渔为生的小渔村,成为了青岛最大的港口和经济开发区。东部从一个人口稀少、种田打渔的落后村庄群体,一跃成了全国闻名居住、饮食、旅游的胜地。

30年弹指一挥,如今1984年的青岛,我们只能在发黄的照片上去寻觅,眼前的这座城市,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帆船比赛,成功申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海洋的世纪,正在打造中国蓝色硅谷,助推海洋强国战略。还有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国际国内会议在这里举行,青岛,已经走向世界。

“展开近几十年来青岛的城市发展画卷,对外开放的每一次骐骥一跃,都引领着这座城市驶入一个新的纪元。”青岛市委书记李群的这番话,是青岛开放红利的最好注脚。而在一次次跨越之间,青岛人埋头苦干,积累着增量,为质变做准备。

改革是一个动词,好的设计不会自动实现;开放也是一个动词,不是打开了大门就万事俱备了。质变从来不是凭空出现,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也不能缺少质的提升。如今我们纪念1984,致敬1984,除了感念改革开放为这座城市带来的红利,更多地在于重拾改革开放的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怀揣创新的勇气继续启程。

今天,与30年前最大的不同,在于既有的发展模式已经很难持续,如果没有质的转变,量的提升已经变得几乎不可能。近年来,青岛乃至全国经济增速的下降便说明了这一点。而“凤凰涅榘”、“腾笼换鸟”等词汇,成为决策者们屡屡提及的思路,今天的改革与开放,将打开未来30年发展的大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如今,青岛人站在了新的开放起点之上,做好了凤凰涅槃的准备。过去打开大门“引进来”就能发展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未来的青岛,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走过痛苦的转型期,力图打造一个以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化工业港口城市和幸福宜居的国际化城市。endprint

猜你喜欢

感念大门红利
推进充分就业 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人民感念毛泽东
——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
轻叩诗歌大门
雁归来
感念
富硒红利一触即发
牌照红利之后的直销未来
勿忘初心 终怀感念——文正邦教授荣获“中国宪法学发展特殊贡献奖”之专访
春天的大门
让东方文明打开西方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