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课群设置的包装设计课程体系研究

2014-09-09陈莹燕

艺术科技 2014年8期
关键词:课程群包装设计整体

摘 要:传统的包装设计教学中存在着诸多与社会需求不对应的问题。包装设计课程群以“大包装”的概念建立课程体系,通过整合教学资源,重新梳理和重构包装设计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构建更为整体性系统性的课程体系,使包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师队伍、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能从整体上得到优化。

关键词:包装设计;课程群;整体;改革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包装设计领域不断涌现出新技术和新方法,呈现出更加多元变化的趋势。由此,包装设计也延伸出新的设计内涵。现代包装设计需要有整体设计的概念,需要在诸多元素整合的基础上进行思考:设计师、业务负责人和市场人员的整合;产品包装与企业品牌的整合;包装设计与媒体传播的整合;包装设计与企业其他活动的整合等等,只有在整合的基础上才能达成系统的整体设计,才能体现包装设计的完整效果。

包装设计的发展使得现代包装设计教育的内容发生巨大变化。现代包装设计更加注重新观念、新思维和新方法地融入;注重对环境及包装外围环境的思考;注重与品牌和整体市场情况的对接;注重包装设计的整体战略;注重对包装文化的建设和研究;注重与国际的沟通与交流等等。市场的变化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培养创新型的包装设计人才的新要求。我们清晰地认识到现有包装设计教学模式和内容难以适应市场对包装设计人才的需求。因此,改革课程体系,建立包装设计课程群势在必行。

1 包装设计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改革与建设缺少整体意识

传统的包装课程主要有:包装设计基础、容器设计、包装结构设计、印刷工艺、品牌包装设计等,这些课程之间事封闭而独立的,授课教师各自为阵,按个人的思路来组织教学内容,常常因缺乏沟通产生重复的教学内容,这些重复内容占去大量课时,该深入研究的知识点却没有落实,在后续课程中还需要花时间进行弥补,这样就又影响后续课程本身的计划和目标。教师缺少整体意识,每个课程也没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学生为了作业而作业,没有问题意识,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只在课堂上走过场。有责任心的老师大多着力于对单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而这种局部优化并不能对提升教学质量起到明显效果。

1.2 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老套

很多教师习惯完全依据教材授课,没有新内容地融入。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学生能够轻易获得大量资讯,没有新意的教学内容只会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由于教师没有投身社会实践项目,导致教学内容与市场脱轨。课程内容没有体现综合性和整体性,课程设置划分过窄,学生知识结构单一,思维受限,进入实战环节常常无所适从,毫无竞争力。教学方法上没有创新,缺少教学探讨和互动,不重视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向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浅显、实践操作生疏、没有创新意识。

1.3 课程设置僵化,教学主体单一

包装设计课程主要由包装造型基础、包装技术和包装策略与传播三部分内容构成,传统的包装设计课程中的这三部分内容各自分离,课程间没有贯通。包装设计是个庞大而综合的知识体系,授课教师都是艺术设计背景出身,在涉及包装技术和市场传播的内容时草草带过,只选择自己擅长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在进行实题训练时,学生也只能在教师的能力范围内进行作业,不能体现学科交叉,创新也无从谈起。

2 构建包装设计课群的意义

包装设计不仅是一个决策过程,也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理清包装设计与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对于包装的整体策划和系统性实施设计十分关键。课程群是对与包装设计相关的课程进行整合,从整体框架进行规划与设计,将包装设计建设成具有集约化、系统开放性,成员团队化、连环互动性等特点的课程体系。[1]构建包装设计课群的目的在于打破过去单一型的包装设计思维,改变包装视觉设计、包装技术与市场推广相分离的现状。让学生通过学习能从整体上进行思考,掌握更全面,更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强调将视觉艺术与包装技术、商业意识相结合,培养能够胜任从包装的整体策划到包装的造型设计、包装的结构设计、包装的视觉设计以及到包装的防护技术等综合性设计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群建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应该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持续学习的参与者,教学改革能推动教师参与社会设计实践,通过锻炼深入了解设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趋势和新问题,在团队的交流与合作中寻求新方法解决新问题。课群的建立还能够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调动更多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围绕课群形成团队集体参与,既责任到人,又互为补充。经过系统整合的包装课群有着清晰明确的目标,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课程间的综合效益。建设课程群对建立有序的专业课程体系和促进专业建设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2]

3 装设计课程群的构建

3.1 以“大包装”概念建立课程体系

(1)建立“大包装”课程概念,从单门课程建设转变到集群化的课程建设,使包装设计从内涵和外延更具交叉和整合性。以课程整体优化为目的,明确课程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在课程学时总量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质量。课程群的每个部分的教学手段都应该有机结合,能适应不同层次的需求并能明确的解决目标问题,这些目标问题在整体的框架结构上又是有联系的。要围绕“大包装”进行科学的课程结构设计,既凸显主干课程又兼顾辅助课程,通过课程间的关联与交叉,解决包装设计课程中平面到立体、静态到动态、技术与艺术、局部与整体的融合问题,删去重复内容,强化内容更新,体现课程间关系的有序性,协调其他课程群为总体目标的实现发挥最大效应。

(2)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用包装设计基础、包装系统设计、包装传播与推广课群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包装设计基础课群整合了产品包装设计、容器设计、包装结构设计、印刷工艺等课程,注重在视觉设计中融入包装技术的知识,此课程群按专题式、课题型进行整合,侧重技能型教学。包装系统设计课群整合了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广告策略与创意、品牌包装设计三门课程,针对包装品牌策划与定位的学习,根据产品的不同生长周期提出有针对地包装策略,此课程群侧重在设计理论的基础上展开研究和探讨,以探讨式教学为主。包装传播与推广课群整合了网页设计、市场营销、影视广告三门课程,侧重综合型的项目教学。这三个课程群的构建改变了过去过于狭窄的课程分工,通过系统化和跨界式的构建方式体现专业知识的渐进性、连贯性和综合性。endprint

(3)包装设计课群教学内容的改革。课程群不是课程名称的简单组合,而是需要在“大包装”的概念下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合更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在掌握学科前沿信息、发展趋势以及区域特点和学科背景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形成层次分明,彼此渗透的课程内容:从二维向多维空间拓展;从静态视觉形式向动态的多媒体的信息传播延伸;在传统的实物包装设计上扩充虚拟包装设计;从单一媒介跨越到多媒介;从单纯的技能传授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上过渡;从割裂式的学习转向主动融入市场经济的综合性学习等。不同的课程群好比是“大包装”课程的不同章节,在整体的教学内容中把握相关知识点,强调核心能力的培养,实现课程在“大包装”课程中的整体性功能,由过去追求单门课程的完整性转为追求“大包装”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2 打造交融互补的教学团队

课程群建设需要改变传统的以教研室为单位的模式,按教学内容的需要建立融所需学科于一体的集成教学团队。在这个团队中,课程群的负责人是构架者,必须具有很强的整合和管理能力。他不单能管理好学生和课堂,还要能够管理好老师,组织好各种会议和研讨活动。[3]教师间的组合有主次,所以需要注意层次和梯队,合理考虑年龄、经验和学科背景等因素,合理搭配才能促进高效。为了保证课程内容的完整性,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全面的知识,有些课程可以由两位或两位以上的教师来担任,如此,也有利于教师间为课程建设和发展达成更多的共识,为探寻新方法创造可能。例如,在包装设计基础课群组的专题设计中,可以由艺术方向的教师与工科方向的教师组队;在包装品牌策略的课群中由艺术和管理方向和广告学方向的教师组队,这种学科交叉的模式可以自然形成教学的交流与沟通,既符合专业的要求,也更利于推动特色专业的建设。

3.3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

如果没有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跟进,建设课程群只能流于形式。在教学方法上要推行探讨式和课题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形成师生和生生互动。教师在授课时与学生一起开展对问题的探讨过程,这个过程既有教师对学生研究的内容、行为的影响,也有学生对教师研究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影响,通过探讨式教学可以将学习引向深入,扩展研究知识领域,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在课堂上展开集体讨论,可以促进学生相互的学习和交流,形成研究的氛围。[4]教师还可以借此用课上带动课下,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调查和实验,强化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掌握。将课题或项目训练带入课程教学,以此贯穿群内相关课程,使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紧密相连,更能体现设计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准确评估课程群的整体建设质量十分重要,在教学检查和评估方式上多样化才能对教学改革形成可靠的指导。既要关注课程群的整体设计与实施又重视对各课程的单元评价,先修课程要关照与后续课程的链接,后续课程要对先修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反馈。除了要有阶段性的作品展示,最终课程考核还需实行公开展示,集体评价的方式。课程群负责人、授课相关教师和学生全体参加,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课程群的实际效果。综合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分也有学生之间的评分,还有学生对教师的评分,这样对教师和学生都进行了考核,才能体现评价的综合和公平性。

4 结语

包装设计课程群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专业课程自身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通过包装设计课程群的构建,可以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打造优质的教学团队,更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包装设计课程群改革反映了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张续东.设计课程群构建与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J].艺术教育,2011(06):75.

[2] 金慧建.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群的教学研究[J].艺术设计研究,2009(04):108.

[3] 朱伟斌.企业形象设计课程群建设初探[J].艺术教育,2011(05):177.

[4] 欧阳丽莎.德国艺术设计教育“探讨式”教学模式的启示[J].教育研究与试验,2011(02):56.

作者简介:陈莹燕(1973—),女,湖北武汉人,硕士,武汉轻工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品牌包装的教学及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群包装设计整体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基础医学显微形态学实验课程群的构建及意义张雪莉
“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分析及医学方法学课程群构建
软件工程专业编程语言课程群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九嶷山瑶族文化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创意研究
关于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思考
基于绿色设计理念下的包装设计研究
基于现代消费心理下的趣味性包装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