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现代雕塑与现代城市共享空间

2014-09-09李敏

艺术科技 2014年8期
关键词:共享空间

李敏

摘 要:雕塑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步入到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代各种艺术思潮皆对雕塑造成了重大的影响。雕塑艺术拓展了更丰富的主题,在运用雕塑语言渲染主题上,抽象意识、立体主义等艺术元素为现代雕塑提供了养分。现代雕塑本身作为一个空间形体,是材料质感、雕塑体积等的共享形式,加上雕塑材料的不断变化,雕塑的空间意识逐渐地在雕塑活动中显现出来,从而为现代雕塑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使这项艺术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现代性越发明显。本文从多个角度尝试讨论现代雕塑的空间意识以及与其的关系。

关键词:现代雕塑;共享;空间

雕塑艺术是一个将自然物质通过发挥想象等能力进行改造,将材质空间发生形变的有意识的活动,其本身是对人自我的高度肯定,具有审美价值。雕塑艺术由来已久,漫长的历史与实践积淀了大量的雕塑语汇,不同手法的运用能够丰富表达,造成独特的风格。现代雕塑在雕塑家的不断努力下,对表达个性等方法加以突出,对雕塑空间的处理做出了现代的阐释,使其在材料等的组合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带来了雕塑新的特征,使其内涵得到拓展,现代雕塑的外延也不断地扩大。

1 传统雕塑形式的自足空间和隔绝空间意识

传统雕塑形式的特征在于空间的自足性,以及浓重的雕塑空间隔绝意识,这一点同样是传统雕塑形式的价值所在。[1]雕塑是利用不同材料的自然属性,诸如可塑性等,通过人工的手法将其转化为具有空间的形象化实体。换言之,立体性效果是雕塑的空间维度,而其通过形象化的实现来加以表达情感,雕塑是人为改造自然的一个方式,且这种方式具有艺术特征,附加了人类自身的审美情趣,它是一个人类发挥想象的具体创造过程。长期以来,雕塑主要围绕人体展开,充分肯定人自身的美感。因此,其空间形式的转换必然具有单一性。雕塑家在塑造过程中,寻求的是单个形象协调性的转换,通过整体容积的精心裁剪,达到雕塑艺术的完美。这种雕塑形式的协调性转换成了雕塑艺术上的经典范式,为雕塑艺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方向,同样在某种程度上限定了雕塑活动的空间。

雕塑注重空间感的打造,通过对材质的打磨,对自然物象按照雕塑家的理解与情感实行模仿,在有限的空间形式上重现物象,借以表达新的内涵。[2]在这个环节中,有限的物质形体经过雕塑家的再现,其所蕴含的精神内质就得到了无限的延伸,将人的注意力集中到雕塑精心的组合上,引起某种心灵体验的重叠,达到共鸣的效果。断臂维纳斯正体现了这一点,单个形象的塑造,其整体价值的显现,来自于精神力量在形体中的注入。完整健全的维纳斯之所以不能达到雕塑的艺术境界,正在于其手臂过于突出,遮盖了整体的艺术价值,因而降低了整体的价值效应,通过裁剪手臂,人的形体得以显现,美感聚焦在人的身体上,精神内质也从其中呈出,具有更高的欣赏性。对自然物象的模仿体现了传统雕塑形式的自足,真实的形象重现封闭了抽象等空间的思维运用,使雕塑难以生发更广阔的联系,这本身也是一种状态的隔绝。尽管这种隔绝与自足造成了雕塑空间的距离感,形成强大的感受力场,这种效应使人形成敬仰,契合了宗教的精神预期。但是,传统雕塑的这种形式,面对着现代社会体系的冲击,难以适应新的空间格局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活质量的提高,科学领域在现代不断地拓展,使传统雕塑形式的隔绝与自足无法适应当代人的审美要求。

在现代元素的交融下,传统雕塑面临巨大的挑战,科技的发展,使得神秘色彩逐渐消淡,距离感逐渐缩短,雕塑形成的与人的敬仰距离也在缩小。事实上,雕塑空间与社会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了同构,两者空间处于一种共享的状态,这也是现代雕塑在转换空间的一个立论点,对现代人复杂的思维流动,行为思想等形成一个共同的载体,现代空间意识的呈现,真是现代雕塑得以更新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能使传统雕塑形式从自足性与隔绝性中走出来,与新时代相适应。[3]

2 现代雕塑形式的大空间意识

现代雕塑的发展必然受到科学的影响,原有的空间意识也会在现代社会环境中发生转变,这也是大空间意识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现代雕塑的空间意识中不再单独将空间独立开来,时间因素的参与,使得形态在无限可能的状态下实现转换,将固定有序的空间打乱,重组,组成新的雕塑结构。在这种变化中,传统雕塑的自足与隔绝状态被完全打破,经过变异构造,重新确定形象内在结构,使雕塑作品在不同的角度下,呈现出不同的欣赏效果,时间、背景的转换交叠,增强了雕塑的震撼力。现代雕塑更加注重其与自然、建筑等方面的联系,将社会环境与雕塑等置于一个共同的空间当中,并且这个空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组合的整体,通过人们聚焦点的转换,点暑假能够运用不同的点数手法进行处理,形成多元化的雕塑形式。在加强与各方面要素的彼此维系的同时,雕塑形式与环境形成了一个“大空间”,这个空间处于动态之中,根据实际需要能够实施有针对性的调节,从而形成感受效应,在有限空间中寻求无限的精神扩大,为现代人提供精神层面的享受。多元化的发展是雕塑必然的走向,社会的复杂联系也要求在大空间的模式中超越局限,生发各种可能,力求与所处环境达到和谐状态。[4]

雕塑是有限的形体,通过开阔的视野,比如将草原、蓝天等作为背景置于雕塑当中,宏阔的场景能够将有限的空间向无限空间延伸,从而烘托崇高、激越、昂扬等情感,将抽象的因素经由具象的雕塑转化出来。此外,现代雕塑通过对自然的模仿,置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当中,强烈的雕塑感能够在不经意间勾起人们的联想,实际的形体与联想抽象的形体的重叠使空间延伸开来,超出人所处的实际空间,不断地扩大。它将雕塑与人的距离消除了,有别于传统雕塑只能在其外部欣赏的形式,而是将人安排在雕塑中间,形成与周围环境的交融,不同角度会呈现不同的心理体验。甚至现代雕塑不再是传统雕塑的固定形态,移动的设置使其在运动中发生虚拟形变,空间的折转造成雕塑不同的状态,,给人们带来迥异的审美效果,而且,这种形变的发生是无限性的,随着运动轨迹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增强了雕塑表达效果的协调。[5]

空间意识的转变是雕塑脱离了“真实性”,在虚拟上丰富了作品本身的表达语言,简约的形式激发了观看者的再创造,雕塑家与观看者之间形成了某种联系,共同完成了雕塑作品的成型。因而,雕塑不再以某种形象作为主体,而是在不断地解构中加以对艺术进行重组,赋予了雕塑在空间环境中的灵活变化的能力。大空间形式实现了雕塑的空间共享,打破单一形象,将各个要素加以整合渗透,承载人类精神内涵的同时,也对环境起到了优化作用。

3 现代雕塑共享空间结构对特定环境空间的优性调节

在人们的思维当中,空间是一个先行的感受要素,经由具象的呈现,思维方式进而展开形成观念,与人们的生活相连,艺术多元化的形成是在空间观念具体运用到创作当中而实现的。[6]现代雕塑通过新材料的处理,包括切割形体、重组等操作,使物质形式富于变化,产生令人生发联想的空间结构。雕塑的共享空间在于这种结构变化中搭建的依存联系,因而,雕塑的审美价值的发生,审美效果的发生不单单是雕塑作品本身的作用,与整个环境也有莫大的关系。雕塑与周围环境的空间共享,利用多元化的手法,达到某种协调,使人的感受能够在其中真切地酝酿,这也是现代雕塑的一个主要要求。通过雕塑的巧妙建构,将其放置于具体的环境当中,题材的新鲜感等方面给人们带来陌生感,这种体验在雕塑高度的概括语言中转化为具体的感受形式,时间在空间中的效应,形成一种无以伦比的动态美感。雕塑与环境对立因素的呈现,强烈的视觉碰撞与心理感受,构成了空间的协调统一,制定合乎现代意识的共享空间结构。

现代雕塑的主要目的无疑是作为人类情感的载体形成出现,在时空的秩序结构中造成认为的变化,形成使人惊异的氛围、意境等,从而唤起人的情感。这个过程打破了时空序列,进行了结构重组,使其发生无限的序列变化,以达到人心灵的结合,产生共鸣。现代雕塑的空间处于特定的环境,其现代性的构建决定了雕塑空间的开放性特征,作品与观赏者处于同一活动空间当中,位置、关系的自由化融洽了空间环境,便于对其的优性调节。[7]与此同时,人与雕塑的距离感缩减了,可以通过多种接触方式增强空间的共享性,这与传统雕塑是有天壤之别的,它将人与雕塑的鸿沟抹平,剔除自足与隔绝,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现代雕塑从传统雕塑观念中转换出来,改变了构建的思维方式,形成雕塑与环境的共享空间,加强了人与雕塑,自然与雕塑等的联系,各项相关要素的彼此渗透强化了关系的密切性,造成了共享空间结构的优化,科学的表现形式对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在特定环境中调节着人们的生活空间。现代雕塑正是要遵照当代人所需,确立空间意识,从而创造出高水准的雕塑作品,为人们提供精神服务。

4 现代雕塑承负当代城市建设公共艺术的重要角色

当前,城市的建设已经处于新的阶段,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各项要求在也不断地提高。现代雕塑作为艺术的一个重要形式,在经过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为现代人提供精神服务,增强对现代社会环境的塑造协调成为其重要的任务。现代雕塑无疑在城市公共艺术中具有重要的建设作用,扮演者不可或缺角色。尤其是其空间意识的构建,脱离传统雕塑隔绝状态与自足意识,对环境的协调融入能力有了质的提升,将其恰当地运用到城市的建设当中,更能发挥其艺术效应。因而,雕塑家要有意识地结合现代城市建设的具体情况,将现代元素融入雕塑创作当中,确立为现代人服务的理念,并将其作为使命去加以实现。

现代社会的发展为雕塑艺术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焕发了雕塑的生机,使其从传统的局限中突破出来,形成新的生命力。所以,现代雕塑的活动的开展应当紧密与社会相连,拓展其共享空间,将现代空间、时间观念融入雕塑当中,运用开放性的模式,切合时代主题,承载当代人的精神内质,将雕塑艺术有机融合到城市建设公共艺术当中。同时,要摸清现代人的心理特征,加强雕塑的社会参与,宏观与微观相互结合,构建共享空间,将社会、自然环境等有机联系起来,实现对城市环境的优性调节,为城市建设公共艺术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只有将现代雕塑的角色扮演好,才能在展示雕塑魅力的过程中,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完成其艺术使命。

5 结语

雕塑艺术经历了又简单到复杂,有粗糙到精炼的发展过程,清晰的脉络表现了雕塑在呈现视觉效果上的漫长努力。传统雕塑形式由于特定历史环境等的影响,不能将艺术与环境等构建出空间的共享,割断了雕塑与人、自然等的联系。现代雕塑在科学的影响下,转化艺术思维方式,加强了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将各种相关因素有机整合形成空间整体,强化了空间的共享,为雕塑的发展焕发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了应有的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雕塑艺术仍会面临挑战,所以要加强艺术转换能力,使雕塑艺术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振华,王令中.雕塑文化论:精神与情感——中西雕塑的文化内涵[J].杭州:浙江美术学院杂志,2012,26(15):46-48.

[2] 张良皋.生命、神抵、时空:建筑化的雕塑、雕塑化的建筑和中国建筑[J].现代雕塑,2012,58(16):22-25.

[3] 王向荣,林管.西方现代雕塑设计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美术大观,2013,15(45):16-18.

[4] 李大鹏,吴魁.论现代雕塑的艺术语言——雕塑空间[J].德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6(48):122-123.

[5] 李东江.关于现代雕塑材料语言运用的分析研究[J].美术研究,2013,45(26):45-46.

[6] 刘博.试论现代雕塑和后现代雕塑中对共享空间的把握和运用[J].美术指导与实践,2013,48(28):13-17.

[7] 吕品田.自由空间的向往——西方现代雕塑[J].美与时代教育,2012,75(46):84-87.

猜你喜欢

共享空间
创享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创享空间
谈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褪色的“共享”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