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想赢得彩云飞
2014-09-09徐静
徐静
〔关键词〕惯性思维;创新;教育
“不是锤的击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河中的鹅卵石致于圆熟。”
这是发生在我家的一段对白:
女儿神秘地问:“爸爸,你知道什么老鼠两条腿走路吗?”
老公想了半天,没自信地说:“站着的老鼠。”
女儿白了一眼:“不对。是米老鼠。那你知道什么样的鸭子两条腿走路吗?”
老公不假思索地张口就来:“唐老鸭。”
女儿哈哈大笑着喊:“所有的鸭子都是两条腿走路的。”
笑过之后,我不由想了很多。老公之所以上当,归根究底是女儿巧妙地利用了人的惯性思维。由米老鼠联想到唐老鸭,是惯性思维使然。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一天的行为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95%是习惯性的,在惯性思维的控制下,接受新事物会受到制约。
一、“惯性”就在身边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摄影记者带着家人到海边度假,看到一位老渔夫每次费力地将一网活蹦乱跳的鱼拖到岸上之后,总是将网里的大鱼扔回海里,而只留下一些很小的鱼带回去。记者便问老渔夫这样做的原因,老渔夫说他家的锅太小了,大个的鱼根本没法下锅。让他换口大点的锅,老渔夫说锅是和灶相配套的。让他重新垒一个灶,再换一口大一点的锅,老渔夫说灶和锅是他爷爷留给他父亲,他父亲又留给他的,他只知道如何靠这副锅灶来煮饭、吃饭,却从不知道怎样垒一个新灶、换一口大锅;即使有人帮他换一个锅灶,他也不知道如何用新的锅灶做饭,因为父亲当年没教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人的思维陈旧时,不可能立刻换上一种新思维,人的头脑往往会被习惯性的思考方式给锁住。
女作家三毛小时候,数学成绩一直很差,让她苦恼的是,尽管她非常努力,但是她的数学成绩就是提不上去,她多么希望自己能考一个100分让数学老师喜欢她!后来,她发现了一个规律:每次数学测验所用的题目都是老师从课本后面的练习题里摘抄的。于是她在每次测验之前,就下很大功夫努力地把课本后面的题目答案全部背下来,结果用这种方法她连续考了七个100分。这件事情不但没有让数学老师高兴,反而引起了数学老师的怀疑,年幼的三毛被老师请到了办公室,老师略施小计就识破了三毛的小技巧——她拿了一张初中生的数学卷子让三毛做,结果三毛一道题也不会。“胜利了”的老师一脸得意地把三毛带回教室,当着全班学生的面,一边嘲笑她一边用蘸满了墨汁的毛笔在三毛脸上画了两个又黑又大的熊猫眼,然后命令三毛在讲台上站了一节课。下课后,又命令三毛带着熊猫眼在全校的走廊里走了一圈。可怜的三毛面对老师的权威毫无反抗之力,连基本的反抗意识也没有,老老实实地在众人的围观中绕走廊走了一圈 。以后她再也没有去学校,因为她患了自闭症,不但再也没有勇气踏进学校,而且也丧失了与人、与社会交往的能力。
这位老师之所以如此深地伤害了一个孩子,酿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究其原因是他存在着严重的惯性思维,认为差生永远是差生,而忽略了三毛那份想得到老师喜欢的渴望。如果那位老师换一个角度来看三毛的行为,她会发现三毛的勤奋,如果她能抓住这一契机对三毛进行表扬、奖励,给予三毛热情的鼓励,事情也许会是另一番样子:三毛的成长之路或许会是幸福的,那位老师或许会成为三毛一生的贵人,而不会留下永久的遗憾。可惜,这位老师在心里已经为三毛贴了“差生”这一标签,抱以不信任的态度,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无独有偶,“名嘴”崔永元在自传《不过如此》里面所描写的经历也与之相似:老师的不同态度让崔永元从一个数学尖子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差生”。毕淑敏小时候因为参加合唱时老师要求假唱,从此唱歌再也发不出声音,等等。
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教师是决定性因素,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情绪直接左右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决定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当我们一脸阳光地走进教室时,学生们的心情就会很舒展、很轻松;当我们在课堂上以热情的语气肯定学生,以赞赏的眼光激励学生时,他们的心里会充满幸福与喜悦。身为教师,只有克服惯性思维,才能让学生生活得愉快,才能启发学生的灵感,才能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克服惯性求创新
惯性思维就像物理学中的惯性无法控制一样,会暂时地封闭其他的思考方向,使人们的思维沿以前的思考路径以线性方式延伸。它必然使创作者的思维限制在狭窄的思维空间内,沿着既定的模式发展下去。“三毛事件”时时提醒着我,教育学生要克服“从小看到大,三岁看到老”的惯性思维,才会发现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会进步的。
学生小翔早晨在教室里打架,我马上想到以前小翔去网吧玩游戏、作业经常不写、不按时值日、经常惹是生非等种种劣迹,但我还是压下了心中的怒火。经过仔细询问,了解到原来小翔不小心碰掉了小帅的铅笔盒,小帅先开口骂了他。在我的引导下,小翔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不对。从此小翔“安分”了,作业能认真完成了,集体的事情也积极参加了。
小涵没有完成母亲节“为母亲献爱心并写成日记”的作业,我没有一味地大声批评教育,而是委婉地询问原因,才知道小涵的父母在她一岁时就已离异,她从来没得到过母爱,如何能写得出这份作业?于是我引导她去写自己的奶奶,从而收获了另一番精彩。
面对学生经常忘戴红领巾这一现象,我没有强制“镇压”,而是在了解原因的基础上让学生动脑筋想办法,最后采用了小光的“每人每天带两条红领巾”的办法,一条戴在脖子上,一条放在书包里备用。从此班级不仅不再因为红领巾被扣分,还调动了学生管理班级的积极性;面对学生乱花零用钱的现象,我启动了班级“金点子”奖,引发了“班级小银行”的诞生。
我们要克服惯性思维,改变思路,即面对一个事物、一个问题,不仅要客观地多视角地去观察它,更重要的是将信息选择、加工、重组,而且在信息的处理过程中不能受制于现成套路、生搬硬套,而要灵活机动,左右寻源,找出一个最合理的“重排”方式,学人所长,弃己所短,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输出。任何语言,都是为了思想的表达;任何材料,都是为了观点的立足,因此积累材料、分析材料、灵活思辨、为我所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创新谱写新乐章
教师是成年人,经过长期大量的经验积累已形成了对事物认识的惯性思维。如果我们过分依赖它,就会导致思想上的懒惰、不假思考、人云亦云,就会习惯于模仿,照猫画虎,照单全收。我们的教学就无法创新,我们的教学方式就会一日一日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课堂一日又一日地上演着昨天的电影,学生每天的学习就味同嚼蜡。
传统的语文教育就其本质来说是以教材为本的物本教育,它往往表现为:重单向灌输,轻多向交流;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定性结论,轻主体发挥;重英才教育,轻面向全体,很少顾及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个性特点、长远利益及未来社会对人的需求。真正的学习,只有当人进入人的状态时才能进行,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和创造性。在此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他人、认识社会、认识世界,从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我们要彻底改变一张讲桌与几十张书桌的“对峙”状态,从放大的“教”字里走出来,把阅读、品味、思考、感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帮助他们摆脱“唯师”“唯书”的桎梏,把语文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生命个体的精神漫游。要真正实现这样的状态,教师应在克服惯性思维、在“放”与“诱”上下功夫。
在学习“推敲”一课时,面对学生提出的“推”与“敲”哪个字更好的问题,我没有一味地灌输,而是让大家自主探究,查阅相关资料,通过课堂上的讨论交流,不仅使大家了解了“这两个字各有妙处,强说其中一字胜于另一字有失公允。‘敲字从声形合一的方面确如韩愈所说胜过‘推字。从音韵学的角度看,‘推字要比‘敲字读起来悦耳些。而且如朱光潜所说,‘推字更合当时静谧的气氛。所以两者都可以”的观点,还让他们懂得了应坚持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
学完“三顾茅庐”一课,面对学生提出的“诸葛亮是‘真睡还是‘假睡”的问题,我也兴趣大增,引导学生去探究、去辩论,不仅使问题得到了解决,还在班上掀起了通读《三国》、续写《三国》经典故事、评《三国》人物的读书高潮。
学习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当评析后两句时,“小能人”崔哲源认为“不应该用‘遥招手,应该用‘遥摇手。因为当时小孩子一心想着要钓鱼,看到有人远远地问路,就早早地摇手,表示不知道,一是怕自己出声,二是怕那过路人走近,把鱼儿给惊跑了,干脆不回答,自己专心钓鱼。”我没有按照“标准答案”批评他的“旁逸斜出”,而是引导学生们自主探究,通过“想象—入境、表演—入情、讨论—入神”三部曲,使大家形成了共识:用“招手”更好,说明小儿并没有完全拒绝答话,只是请路人再靠近些,他会轻声作答的。这样把小儿的神态写得十分传神,令读者不得不爱上这个有礼貌的可爱的孩子。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需要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爱因斯坦这句名言表明,创新思维的实质就是突破自我、打破常规,毅然对惯性思维
说“不”。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让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的快乐。”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孩子,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努力克服惯性思维造成的障碍,遇到问题不再以惯性思维立即作出判断,而采用反向思维或多向思维得出结论,通过慢慢锻炼,提高自己的多角度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不能习惯于站在学生的前面,领着学生向我们希望的方向前进,而应该学会站在学生的后面,让他们自己走,只在关键的时候扶他们一把。这样才能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