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汀 心灵之约

2014-09-09建新

绿色中国 2014年1期
关键词:长汀城墙凤凰

建新

读完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后,2008年冬,我百千转去了凤凰,青绿山水浸透了我的心脾。在沱江边的酒肆里我了解到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80多年前曾说 :中国最美的两个小城一个是湖南的凤凰另一个是福建的长汀,我的心便又插上了翅膀。

五年之后,我怀揣梦想从北京飞厦门然后一路向西经漳州、龙岩到了长汀。初冬的长汀咋寒还暖,我沿319国道自东向西穿越长汀,古朴而雄伟的太平廊桥伸开双臂迎接我,这是映入我眼帘的长汀第一座“古迹”,像彩虹一样飞跨在汀江之上。我的心放下了,长汀确实很美,我就从这座桥走起。

长汀古时叫汀州,位于闽赣两省交界,在4000多年前,闽越人就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从盛唐到清末这里就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有“客家大本营”和“客家首府”之称,绕城而过的汀江更被喻为客家人的母亲河。由于是冬季,汀江的水位不高,也不湍急,这和凤凰的沱江很相似。

长汀令我向往的,一是她的古城,二是她的美食。我在这座古城里呆了三晚四天,转遍了古汀州的大街小巷。给我留下最深感受的就是一江两岸,山青水绿,古朴祥和。

所谓一江两岸就是由北向南流淌的汀江和江东繁华的商业街和汀江西岸的十里古城及城里的古街民宅。始建于唐朝的古城墙,沿汀江而筑,自北向南呈弧形,东西两端沿卧龙山两旁的山脊筑到山顶,把半个卧龙山圈进了城内,使整个城池前有汀江天堑、后有卧龙山为屏,成为能攻能守的“高城固壁”。可以想象昔日,远远望去,古城墙宛如一串佛珠挂在山上,其虎踞龙盘之势可想而知。为此,我三天来大部分时间是沿古城行走,不断地了解她认识她,往往中午不进食,以至于忽略了长汀的小吃。

古城横亘在汀江西岸, 共有六个城门沿江分布,分别是朝天门、济川门、五通门、惠古门和富有门,另外还有一座宝珠门面对溪河。在长汀城里来来往往,总要经过这里。城门里是弯弯曲曲的小街、小巷,摇摇欲坠的老房子不少是宋明时期的客家民居,它继承了中原的府第式建筑风格,我一个外来人在这里行走真有穿越时空的感觉。更何况这里除了居民和我,再没有别的游客,居民们对我的造访似乎视而不见,任由我拍摄甚至走进居民的堂屋也无所谓。

长汀的古城最精彩的就是沿汀江而建的五华里陡峭雄伟的砖石混搭的城墙。城墙的根部起始于汀江的岸边,离江水也就四米甚至更窄。由鹅卵石和花岗岩做墙基,三四米之上才是砖结构。此城建的也很亲民,城上有宽五米的甬道可走行人车辆,甚至还有居民住家,而城墙也有不少地段是穿居民居住区而过。城墙还设有几个利于穿行的门洞,其实是为了排泄城中洪涝的,起名叫金涌。古城最神秘而迷人的部分当属蜿蜒于长汀北侧卧龙山上的城墙。从长汀城西的城隍庙起,沿阶而上,你会随古城一起消失在古树参天的林海里。这一段城墙没有城门,只有两座名曰“西倚听松”和“东驰舒啸”的烽火台东西相望。显然,这里没有汀江做屏障有些易攻难守,所以没有门洞。卧龙山之巅是建于唐朝的金沙寺。古城与古寺无缝相连,寺北侧陡峭高耸,难以攀登。卧龙山中确实景色不俗,我沿城墙登临卧龙山,呼吸着湿润而清新的空气,四周静溢,只能听到鸟叫和远处金沙寺传来的诵经声。这里四季并不分明,虽是初冬,但落下来的只是梧桐树叶,放眼望去,山上山下茂林修竹,层林尽染。石阶上铺满了黄中泛红的树叶,使我想起“落叶满阶红不扫”的名句。

在长汀的日子里,我总在想,当初,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是怎样感受长汀的,为什么得出这里是中国最美的小城的结论,他在中国生活了60年,难道没有去过更美的地方?在离开长汀的那一天,距开车还有几个小时,我像被这句话施了魔咒,再次来到汀江边,登上城墙无目的地行走着,时间在脚下流逝,那些镌刻在卧龙山碑文上的诗句在我脑海中翻涌。“搜尽人间绝妙词,难写汀州赞美诗。名城风韵方咏罢,又逢盛世展新姿。唐风宋雨写春秋,红土金瓯几运筹。盛誉中华客家府,千年古郡话风流”。是啊,在汀江边,在古城下,在横岗岭,在店头街,在寻觅长汀的日子里我仿佛听到了她诉说远古的岁月和文明,也仿佛接听到了70多年前“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号角。今天,走在太平廊桥那遮风避雨的松木廊下,眺望汀江悠悠南去的碧水,多少也领会了路易·艾黎先生发自肺腑的溢美之词。“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一个是凤凰,一个是长汀”。

猜你喜欢

长汀城墙凤凰
凤凰飞
城墙边做游戏
馆藏苏区时期长汀公营工业系列文物赏析
绿色青山就是财富金山
让历史课堂折射生活之光
城墙外边
祠堂文化特色及其保护研究
残破的城墙
在城墙上画画
凤凰精选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