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
2014-09-09潘宁
潘宁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已走进课堂,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刺激,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能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落实起到积极的作用。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高效,这是因为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个好的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从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矛盾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这是现代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本文仅就实验教学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导入环节中的实验教学
课堂导入,是指在课堂教学开始的5分钟内,教师和学生的所有教学活动的统称。课程导入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并把认知结构调整到最有利于学习当前的课程信息的状态。一般而言,教师要先找一些跟课程相关的资料,而且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进而过渡到课程内容的教学上,大多数教师会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课堂导入。其实有些时候,教学环节不一定非要追求模式化,可以灵活编排,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为目的。
[教学实例]
在导入“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课时,作者事先准备了甲、乙两个广口瓶,里面各放有一块大小相同的苹果块,边向学生展示,边描述实验的过程:将甲放在无菌条件下,乙放在自然条件下即暴露在空气中,观察两瓶中苹果块的变化。实验过程中,有的学生观察后,认为应该先将甲进行灭菌处理,所以作者用高压灭菌锅对甲进行灭菌,再将甲放在处理过的无菌条件下,乙则仍暴露在空气中;可是生物组的另一教师又建议作者应该将甲、乙都进行灭菌处理后,将甲放在无菌条件下,乙应该人为地接触细菌和真菌,于是作者用接种环将腐烂苹果的汁液放到乙瓶的苹果块上,然后将乙也放到无菌条件下。作者的学生以及生物组教师的实验方案,都是在研究同一个问题,那么这个问题是什么?哪个方案更能说明问题,为什么?带着这些问题作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交流,评价总结。之后,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细菌和真菌对苹果有分解作用的结论,最后引导学生分析细菌和真菌分解有机物对自身有什么意义?它们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从而引出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学生通过复习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控制单一变量、避免偶然性(多做几组实验、实验对象数目多)以及设计对照实验。教师要使学生理解探究实验的过程,学会评价实验方案,同时也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虽然这一过程用时长达10分钟,但它的教学效果要远远好于模式化的5分钟导入,并且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新授环节中的实验教学
新授环节就是在导入环节之后,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教师和学生所有教学活动的统称。生物学科有很多教学目标是需要通过实验来完成,作为生物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生物实验,并在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充分搞好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作者发现教材中有些实验所选用的实验材料并不适合本地区的学生,这时就需要对实验进行及时的调整。
[教学实例]
在讲授“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一节时,学生需要探究一种动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教材选用菜青虫作为实验材料,但本地区很难找到这种昆虫。为了能让学生亲自体验到探究动物行为的过程,作者选择了本地区常见的昆虫——果蝇的幼虫。
果蝇很容易捉到,但学生并不熟悉它。对此作者设计了一些背景资料,请学生猜测这是哪种动物。
(1)它是一种小型蝇类,成虫身长只有0.6厘米,如同米粒般大小,比普通苍蝇小得多。
(2)它不像家蝇那样携带了很多病菌,在实验室它的生活条件也是非常干净和优越的。
(3)许多遗传学家以它作为实验材料,这种生物可称为现代遗传学的功臣。
(4)它的幼虫喜欢取食腐烂发酵的水果,所以,它常常在腐烂的水果和发酵物的周围飞舞。
(5)果蝇图片
随后教师让学生找出在背景资料里果蝇的动物行为,并提出问题:果蝇的幼虫喜欢取食腐烂发酵的水果,这是它的一种什么行为?
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理解作出不同的假设。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制订实验计划。教师针对其中一组学生的实验计划进行指导,着重在隔离饲养、设计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避免偶然性这几方面进行指导。
学生完善实验计划以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这个实验的现象很明显,果蝇的幼虫大多数爬到了带有腐烂水果汁的滤纸上,取食腐烂的水果汁。从而得出结论:果蝇的幼虫取食腐烂发酵的水果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下面作者就将详细阐述一下培养果蝇幼虫的过程,因为这对实验的实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
作者先在一个瓶子里放入几块腐烂发酵的苹果,接着再放入几片滤纸,滤纸上会吸收一些腐烂的苹果汁,之后等待果蝇进入繁殖。当瓶内既有成虫又有幼虫时,就将滤纸取出放入另一个瓶中,将瓶口遮盖住,这样就可以做到隔离饲养了。也许有的滤纸上没有卵,所以实验前最好多放些滤纸。卵孵化很快,只要1天时间就可以孵化成幼虫。
在本节课中,学生们表现出了很强的求知欲望,积极地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对动物行为的形成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亲自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掌握了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形成了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些都是单一的阅读、分析教材所不能实现的。
总之,生物实验教学,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必须坚持客观、严谨、认真、扎实的作风,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教好,学生才能学好,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已走进课堂,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刺激,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能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落实起到积极的作用。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高效,这是因为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个好的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从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矛盾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这是现代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本文仅就实验教学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导入环节中的实验教学
课堂导入,是指在课堂教学开始的5分钟内,教师和学生的所有教学活动的统称。课程导入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并把认知结构调整到最有利于学习当前的课程信息的状态。一般而言,教师要先找一些跟课程相关的资料,而且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进而过渡到课程内容的教学上,大多数教师会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课堂导入。其实有些时候,教学环节不一定非要追求模式化,可以灵活编排,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为目的。
[教学实例]
在导入“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课时,作者事先准备了甲、乙两个广口瓶,里面各放有一块大小相同的苹果块,边向学生展示,边描述实验的过程:将甲放在无菌条件下,乙放在自然条件下即暴露在空气中,观察两瓶中苹果块的变化。实验过程中,有的学生观察后,认为应该先将甲进行灭菌处理,所以作者用高压灭菌锅对甲进行灭菌,再将甲放在处理过的无菌条件下,乙则仍暴露在空气中;可是生物组的另一教师又建议作者应该将甲、乙都进行灭菌处理后,将甲放在无菌条件下,乙应该人为地接触细菌和真菌,于是作者用接种环将腐烂苹果的汁液放到乙瓶的苹果块上,然后将乙也放到无菌条件下。作者的学生以及生物组教师的实验方案,都是在研究同一个问题,那么这个问题是什么?哪个方案更能说明问题,为什么?带着这些问题作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交流,评价总结。之后,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细菌和真菌对苹果有分解作用的结论,最后引导学生分析细菌和真菌分解有机物对自身有什么意义?它们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从而引出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学生通过复习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控制单一变量、避免偶然性(多做几组实验、实验对象数目多)以及设计对照实验。教师要使学生理解探究实验的过程,学会评价实验方案,同时也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虽然这一过程用时长达10分钟,但它的教学效果要远远好于模式化的5分钟导入,并且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新授环节中的实验教学
新授环节就是在导入环节之后,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教师和学生所有教学活动的统称。生物学科有很多教学目标是需要通过实验来完成,作为生物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生物实验,并在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充分搞好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作者发现教材中有些实验所选用的实验材料并不适合本地区的学生,这时就需要对实验进行及时的调整。
[教学实例]
在讲授“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一节时,学生需要探究一种动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教材选用菜青虫作为实验材料,但本地区很难找到这种昆虫。为了能让学生亲自体验到探究动物行为的过程,作者选择了本地区常见的昆虫——果蝇的幼虫。
果蝇很容易捉到,但学生并不熟悉它。对此作者设计了一些背景资料,请学生猜测这是哪种动物。
(1)它是一种小型蝇类,成虫身长只有0.6厘米,如同米粒般大小,比普通苍蝇小得多。
(2)它不像家蝇那样携带了很多病菌,在实验室它的生活条件也是非常干净和优越的。
(3)许多遗传学家以它作为实验材料,这种生物可称为现代遗传学的功臣。
(4)它的幼虫喜欢取食腐烂发酵的水果,所以,它常常在腐烂的水果和发酵物的周围飞舞。
(5)果蝇图片
随后教师让学生找出在背景资料里果蝇的动物行为,并提出问题:果蝇的幼虫喜欢取食腐烂发酵的水果,这是它的一种什么行为?
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理解作出不同的假设。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制订实验计划。教师针对其中一组学生的实验计划进行指导,着重在隔离饲养、设计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避免偶然性这几方面进行指导。
学生完善实验计划以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这个实验的现象很明显,果蝇的幼虫大多数爬到了带有腐烂水果汁的滤纸上,取食腐烂的水果汁。从而得出结论:果蝇的幼虫取食腐烂发酵的水果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下面作者就将详细阐述一下培养果蝇幼虫的过程,因为这对实验的实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
作者先在一个瓶子里放入几块腐烂发酵的苹果,接着再放入几片滤纸,滤纸上会吸收一些腐烂的苹果汁,之后等待果蝇进入繁殖。当瓶内既有成虫又有幼虫时,就将滤纸取出放入另一个瓶中,将瓶口遮盖住,这样就可以做到隔离饲养了。也许有的滤纸上没有卵,所以实验前最好多放些滤纸。卵孵化很快,只要1天时间就可以孵化成幼虫。
在本节课中,学生们表现出了很强的求知欲望,积极地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对动物行为的形成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亲自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掌握了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形成了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些都是单一的阅读、分析教材所不能实现的。
总之,生物实验教学,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必须坚持客观、严谨、认真、扎实的作风,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教好,学生才能学好,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已走进课堂,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刺激,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能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落实起到积极的作用。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高效,这是因为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个好的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从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矛盾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这是现代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本文仅就实验教学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导入环节中的实验教学
课堂导入,是指在课堂教学开始的5分钟内,教师和学生的所有教学活动的统称。课程导入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并把认知结构调整到最有利于学习当前的课程信息的状态。一般而言,教师要先找一些跟课程相关的资料,而且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进而过渡到课程内容的教学上,大多数教师会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课堂导入。其实有些时候,教学环节不一定非要追求模式化,可以灵活编排,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为目的。
[教学实例]
在导入“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课时,作者事先准备了甲、乙两个广口瓶,里面各放有一块大小相同的苹果块,边向学生展示,边描述实验的过程:将甲放在无菌条件下,乙放在自然条件下即暴露在空气中,观察两瓶中苹果块的变化。实验过程中,有的学生观察后,认为应该先将甲进行灭菌处理,所以作者用高压灭菌锅对甲进行灭菌,再将甲放在处理过的无菌条件下,乙则仍暴露在空气中;可是生物组的另一教师又建议作者应该将甲、乙都进行灭菌处理后,将甲放在无菌条件下,乙应该人为地接触细菌和真菌,于是作者用接种环将腐烂苹果的汁液放到乙瓶的苹果块上,然后将乙也放到无菌条件下。作者的学生以及生物组教师的实验方案,都是在研究同一个问题,那么这个问题是什么?哪个方案更能说明问题,为什么?带着这些问题作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交流,评价总结。之后,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细菌和真菌对苹果有分解作用的结论,最后引导学生分析细菌和真菌分解有机物对自身有什么意义?它们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从而引出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学生通过复习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控制单一变量、避免偶然性(多做几组实验、实验对象数目多)以及设计对照实验。教师要使学生理解探究实验的过程,学会评价实验方案,同时也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虽然这一过程用时长达10分钟,但它的教学效果要远远好于模式化的5分钟导入,并且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新授环节中的实验教学
新授环节就是在导入环节之后,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教师和学生所有教学活动的统称。生物学科有很多教学目标是需要通过实验来完成,作为生物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生物实验,并在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充分搞好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作者发现教材中有些实验所选用的实验材料并不适合本地区的学生,这时就需要对实验进行及时的调整。
[教学实例]
在讲授“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一节时,学生需要探究一种动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教材选用菜青虫作为实验材料,但本地区很难找到这种昆虫。为了能让学生亲自体验到探究动物行为的过程,作者选择了本地区常见的昆虫——果蝇的幼虫。
果蝇很容易捉到,但学生并不熟悉它。对此作者设计了一些背景资料,请学生猜测这是哪种动物。
(1)它是一种小型蝇类,成虫身长只有0.6厘米,如同米粒般大小,比普通苍蝇小得多。
(2)它不像家蝇那样携带了很多病菌,在实验室它的生活条件也是非常干净和优越的。
(3)许多遗传学家以它作为实验材料,这种生物可称为现代遗传学的功臣。
(4)它的幼虫喜欢取食腐烂发酵的水果,所以,它常常在腐烂的水果和发酵物的周围飞舞。
(5)果蝇图片
随后教师让学生找出在背景资料里果蝇的动物行为,并提出问题:果蝇的幼虫喜欢取食腐烂发酵的水果,这是它的一种什么行为?
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理解作出不同的假设。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制订实验计划。教师针对其中一组学生的实验计划进行指导,着重在隔离饲养、设计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避免偶然性这几方面进行指导。
学生完善实验计划以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这个实验的现象很明显,果蝇的幼虫大多数爬到了带有腐烂水果汁的滤纸上,取食腐烂的水果汁。从而得出结论:果蝇的幼虫取食腐烂发酵的水果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下面作者就将详细阐述一下培养果蝇幼虫的过程,因为这对实验的实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
作者先在一个瓶子里放入几块腐烂发酵的苹果,接着再放入几片滤纸,滤纸上会吸收一些腐烂的苹果汁,之后等待果蝇进入繁殖。当瓶内既有成虫又有幼虫时,就将滤纸取出放入另一个瓶中,将瓶口遮盖住,这样就可以做到隔离饲养了。也许有的滤纸上没有卵,所以实验前最好多放些滤纸。卵孵化很快,只要1天时间就可以孵化成幼虫。
在本节课中,学生们表现出了很强的求知欲望,积极地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对动物行为的形成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亲自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掌握了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形成了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些都是单一的阅读、分析教材所不能实现的。
总之,生物实验教学,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必须坚持客观、严谨、认真、扎实的作风,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教好,学生才能学好,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