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生稻头季机收留桩高度试验初报

2014-09-07刘秀斌刘正忠罗美玉

福建农业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苗数再生稻中稻

刘秀斌,刘正忠,罗美玉

(福建省闽清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350800)



再生稻头季机收留桩高度试验初报

刘秀斌,刘正忠,罗美玉

(福建省闽清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350800)

选择适宜的留桩高度是机收再生稻的关键技术之一,以内优航148水稻为试验材料,设计留桩高度5cm、15cm、25cm、35cm 4个处理,进行机收再生稻留桩高度试验,结果表明:留桩高度为25cm时,最高苗数、有效穗数多,穗粒结构合理,每667m2产量达372.4 kg,比留桩高度5cm、15cm、35cm分别增加71.7kg、53.6kg、26.8 kg;留桩高度25cm及以下处理,碾压区与无碾压区的再生季可以调节至同一时间收获。

再生稻;头季稻;机收;留桩高度;产量

传统的再生稻种植是通过蓄留高位芽再生的,头季由人工收割。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这种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收割方式,已成为再生稻生产的主要障碍。为实现再生稻的可持续发展,2013年福建省农业厅设立了再生稻头季机械收获的试验课题,闽清县承担机收再生稻品种筛选和关键技术试验,其中留桩高度是关键技术试验项目之一。以当地主推品种进行中稻再生稻头季机收不同留桩高度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闽清县塔庄镇坂尾村,海拔120m,稻田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灰黄泥田,肥力中等且均匀,面积910m2。

1.2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为内优航148,是当地主栽中稻品种,生育期适中,米质较优[1],产量较高,再生力强。

1.3试验设计

1.3.1留桩高度设计 设4个处理:处理A 35cm,处理B 25cm,处理C 15cm,处理D 5cm。随机区组设计,3个重复,共12个小区。小区长15m、宽3 m,面积为45m2。

1.3.2插植规格与调查取样设计 插植规格为25.0cm×18.5cm,丛插2粒谷秧,每小区插植12丛×81丛=972丛,每667m2种植1.44万丛。

再生季调查取样方法:每小区按上中下3个位置横向选取3行,从左到右全部稻桩作为调查丛,每小区调查36丛,使各小区调查丛中包含的碾压丛和无碾压丛的丛数相等。调查苗数消长、成穗率、再生率和产量结构。生育期按碾压丛和无碾压丛分别进行观察。各小区产量以碾压区成熟时进行收获。统计分析采用DPS统计软件进行,多重比较采用LSD法。

1.3.3收割方法设计 为使每个小区碾压程度一致,12个小区“一”字形纵向排列,按局部控制原则,重复1~3按顺序排列,重复内小区随机排列,试验小区两头设3 m宽的收割机转头区,试验田两边设2m宽的保护行,头季收割时分小区纵向收割,每小区均为2个割幅,每个割幅1.4 m,各小区碾压区和无碾压区面积一致。

1.3.4栽培管理水平 湿润育秧,3月13日浸种,3月16日播种,4月13日插秧,秧龄28 d。施肥水平每667m2施N 11 kg、P2O54.4 kg、K2O 7.7kg,N∶P2O5∶K2O=1∶0.4∶0.7。氮肥的基、蘖、穗肥比例为5∶4∶1,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的基、穗肥比例为6∶4。

再生季保芽肥于头季齐穗后15d每667m2施尿素12.5kg;齐苗肥分2次施,第1次于头季收割后3 d每667m2施尿素12.5kg,第2次于割后13 d施尿素5kg,保芽肥和齐苗肥用量合计30kg。

水管掌握“寸水返青,浅水促蘖,够苗即烤,多次搁田”,烤田程度达到适宜机收硬度要求,湿润孕穗,水层扬花,灌浆至收割前保持浅水促芽状态,确保芽的活力。

综合防治病虫害,及时科学用药,重点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

本试验各处理头季栽培管理一致,长势长相平衡,统一于8月8日收割,全生育期145d,每667m2头季产量595.6kg。

2 结果与分析

2.1再生季的产量与经济性状

不同留桩高度处理的再生季收割按成熟迟早分别收获,每667m2实割产量在300.7~372.4 kg之间。产量最高的是处理B,每667m2(下同)产量为372.4 kg,比处理D增产71.7kg,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比处理C增产53.6kg,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比处理A增产26.8 kg,产量差异不显著(表1)。

按试验设计的调查取样方法进行经济性状考察,各处理经济性状表现如下(表1)。有效穗:不同留桩高度每667m2的有效穗为17.92万~21.35万穗,随着留桩高度的降低而减少,最高的是处理A,比处理B、处理C、处理D分别增加0.78万、2.59万、3.43万穗。穗总粒数:各处理变幅为64.6~80.1粒,随着留桩高度的降低而增加,最多的是处理D,为80.1粒,比处理C、处理B、处理A分别增加3.3粒、9.2粒、15.5粒。结实率:各处理变幅为78.2%~91.3%,处理B结实率最高,为91.3%,比处理A、处理C、处理D分别提高2.3、8.6、13.1个百分点。千粒重:各处理在27.7~28.2g之间,处理A千粒重最重,为28.2g,比处理B、处理C、处理D分别重0.1 g、0.4 g、0.5g,随着留桩高度的降低逐渐减轻。

表1 不同留桩高度再生季产量与经济性状

2.2再生季的茎蘖消长

不同留桩高度的再生季茎蘖消长动态存在差异,按试验设计的调查取样方法进行观察,无碾压区的高留桩处理再生苗萌发速率比低留桩处理快[2],但碾压区各处理再生苗萌发速率差异不大。每隔5d观察1次,收割25d后观察到最高苗数。每667m2最高苗数的变幅在27.4万~30.3万之间,最多的是处理A,为30.3万,其余为处理B>处理C>处理D;不同处理成穗率变幅在65.4%~70.5%之间,处理A成穗率最高,达70.5%,其余为处理B>处理C>处理D;用再生季每667m2有效穗数与头季每667m2有效穗数的比值表示穗再生率,穗再生率变幅在109.9%~131.0%之间,穗再生率随着留桩高度的降低而降低,最高的是处理A,为131.0%,其余为处理B>处理C>处理D(表2)。

2.3再生季的生育期

机收再生稻由于存在碾压区和无碾压区的差别,再生季的生育期表现为相应的两个层次,留桩高度对再生季生育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无碾压区的生育期变化,碾压区的再生苗多是从稻桩基部的分蘖节上发生的,生育期基本一致。由表3可知,无碾压区的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均随着头季留桩高度的降低而推迟,各处理生育期在65~80d之间,随着留桩高度的降低生育期逐渐延长[3],每降低10cm留桩高度,生育期推迟4~6d;碾压区的再生苗叶片数较多,生育期比无碾压区长,达85~87d,同一处理中碾压区与无碾压区比较,碾压区比无碾区延长7~20d(表3)。田间观察表明,留桩高度25cm及以下处理,碾压区和无碾压区的再生季可以调整至同一时间收割,而留桩高度达35cm时,由于碾压区和无碾压区的成熟期差距太大,当碾压区成熟时,无碾压区常发生过熟和折秆现象,不利收割。

表2 不同留桩高度再生季茎蘖动态

表3 不同留桩高度的再生季生育期

3 小结与讨论

在中稻—机收再生稻栽培模式下,再生季分为碾压区和无碾压区两部分,碾压区稻桩受碾后从田面处折裂,其再生苗都从地下分蘖节上发生,不同留桩高度对碾压区生育期的影响一致,而无碾压区的生育期差距较大,低桩长于高桩;从最高苗数、每667m2有效穗数变动分析,高桩大于低桩,表明中稻—机收再生稻既要利用母茎腋芽,又要利用基部分蘖芽,才能培育成高产群体;但留高桩35cm时,碾压区和无碾压区收割期难以调整一致,产量受影响;留桩高度在15cm及以下时,母茎优势腋芽被割去,靠基部分蘖芽造成每667m2苗数与有效穗数较少,产量也不高;当留桩高度为25cm时,既保留部分母茎腋芽,又能利用基部分蘖芽,使群体有效穗数、穗粒数、生育期处在较佳范围,产量最高。本试验结果表明,中熟品种作中稻—机收再生稻栽培,以留中桩为宜,适宜的留桩高度为25cm。

本试验只讨论中稻—再生稻中熟品种的留桩高度,对于早熟品种和迟熟品种适宜的留桩高度,以及早稻—再生稻的适宜留桩高度,有待于进一步试验探讨。

[1]董练飞,游晴如,董瑞霞,等.杂交香稻新品种内优航148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12(9):22-24.

[2]蒋廷杰,易镇邪,屠乃美,等.留桩高度对培矮64S/E32再生特性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4):359-363.

[3]李伟,屠乃美.再生稻生育特性和栽培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作物研究,2002(5):235-239.

(责任编辑:林德梓)

Primarytrialreportonmachinery-harvestedstubbleheightofratoonriceatthefirstcroppingseason

LIU Xiu-bin, LIU Zheng-zhong, LUO Mei-yu

(MinqingAgriculturalTechniqueExtensionStation,FujianProvince350800)

Selecting suitable stubble height is one of the key techniques for machinery-harvested ratoon rice. By using rice cultivar “Neiyouhang148” as test material, and designing four treatments of stubble heights, i.e. 5cm, 15cm, 25cm and 35cm, the test on machinery-harvested stubble height of ratoon rice at the first cropping season were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stubble height was 25cm, the treatment had the maximum tillers number, more effective panicle number and rational panicle-spikelet structure, the yield reached to 372.4 kg/667m2, and the yield increased by 71.7kg/667m2(1075.5kg/hm2), 53.6kg/667m2(804.0kg/hm2) and 26.8 kg/667m2(402.0kg/hm2) to compare with the treatments of 5cm, 15cm and 35cm respectively; the treatments with stubble height 25cm and lower, the harvesting time could be adjusted to the same time in rolling area and no-rolling area.

Ratoon rice; first cropping season rice; mechanism harvesting; stubble height; yield

2014-03-20

刘秀斌,女,1974年生,农艺师。

猜你喜欢

苗数再生稻中稻
“稻+再生稻+马铃薯”种植模式适用栽培技术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不同硅肥用量与栽插苗数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不同栽插苗数和密度对华航31 号群体分蘖动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2016年湘审中稻品种(上)
穴苗数对龙粳31穗部性状及稻谷产量的影响
内蒙古自治区2015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江西省2014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下)
2015年湘审中稻品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