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来入侵种薇甘菊在惠州的分布与危害

2014-09-07巫添辉杨丽华李运龙

吉林林业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甘菊惠州市危害

巫添辉,杨丽华,李运龙

(广东省惠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东 惠州 516001)

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Kunth),又称小花蔓泽兰或小花假泽兰,为菊科多年生草质或木质藤本植物。薇甘菊原产于南美洲和中美洲,现已广泛传播到亚洲热带地区,如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尼泊尔、菲律宾,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印度洋圣诞岛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包括斐济、西萨摩亚、澳大利亚北昆士兰地区),成为当今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危害最严重的杂草之一。薇甘菊大约在1919年入侵我国的香港地区,1984年入侵深圳,2008年后已普遍入侵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薇甘菊已被列入世界上最有害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也被中国列入首批外来入侵物种。为了控制薇甘菊的危害,作者采用植物样方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惠州地区的薇甘菊入侵及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旨在为薇甘菊的治理提供参考。

1 薇甘菊的特性

1.1 繁殖特性

1.1.1 有性繁殖

在广东南部地区,薇甘菊的花果期是每年的8月至第二年的2月份,而且花期特别短,自现蕾到开花一共需要30 d,然而花蕾的生长期可长达25 d,但是盛花期仅5 d左右,在开花后的5 d内完成受精,然后再经过5~7 d种子成熟,随即散布开来。薇甘菊的开花数量特别大,在0.25 m2的范围内,小花可以多达13~20万余朵[1~2]。

薇甘菊的种子很细小[3],千粒重约0.09 g,在其顶端有一圈冠毛,能够借助风力进行远距离传播。薇甘菊种子是需光种子,在光照下萌发,但在黑暗中会被抑制。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种子在第2天萌发,在第3天出现萌发高峰期,萌发率可达77%,大约在6~8 d完全萌发,总萌发率可以达到95%以上。

1.1.2 无性繁殖

薇甘菊的茎节处能够生长出许多不定根,在接触土壤以后能够生长成新的植株,雨季人工清除后,砍断的茎杆若不曝晒,在遇到水土以后,每段茎节都能够生长成新的个体。

薇甘菊开花数目多、结实量大、无性繁殖快等特性是其快速蔓延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生长特性

一般情况下,薇甘菊在3月份开始生长[4],7~8月生长最快,平均每星期能够生长90 cm,在11月份开花而且花量很大,接着营养生长停止。花期一般2~3个月,到第二年2月进入结实期,开花以后部分花枝会枯萎。薇甘菊入侵爆发并且危害其它植物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营养生长迅速。

1.3 生态特性

薇甘菊喜光、喜湿、喜肥沃的土壤,生长地区的年平均温度在20℃以上。薇甘菊生长旺盛的地方,均具有较强的光照和较好的水肥条件(沼泽或其它湿润环境);在光照较差的林内、干旱贫瘠的土壤上,一般会生长不良[5~7]。

2 薇甘菊的分布与危害

2.1 薇甘菊在广东的逸生与分布

薇甘菊在20世纪20年代入侵到中国香港,在80年代开始扩散、蔓延至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深圳、东莞等,然后向周边扩展,并且在某些地区爆发成灾,对当地生物物种以及生态环境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

我国的广东省是受薇甘菊侵害最为严重的省份,尤以珠江三角洲地区危害非常严重,每年造成的生态损失多达数亿元以上。2008年,广东省林业用地侵害面积约1.09万hm2,主要包括深圳、广州、珠海、佛山、惠州、汕尾、阳江、东莞、中山、揭阳等10市33县(市、区);防治面积约0.82万hm2,并取得一定防治效果。但总体来看,薇甘菊有进一步扩散蔓延的趋势。

表1 惠州市林业用地薇甘菊发生及防治面积(2008年)

据相关普查[8,9],2009年1月广东省薇甘菊发生面积约3.27万hm2,林业用地发生面积约2.23万hm2,涉及13个市的49个县级行政区,具体包括广州市天河、白云、黄埔、番禺、花都、南沙、萝岗、增城、从化等9个区;深圳市罗湖、福田、南山、宝安、龙岗、盐田、光明等7区;珠海市香洲、斗门、金湾、万山、高新等5区;佛山市南海、顺德、高明等3区;江门市江海、新会、台山、开平、鹤山等5区;湛江市吴川;茂名市茂港区;惠州市惠城、惠阳(含大亚湾)、博罗、惠东、龙门等5县(区);梅州市丰顺县;汕尾市城区、海丰县;阳江市江城区、阳西县、阳春市;潮州市饶平县;揭阳市榕城区、揭东县、揭西县、惠来县、普宁市;东莞市;中山市。

2008年、2009年惠州市薇甘菊危害情况见表1、表2。

表2 惠州市薇甘菊发生面积(2009年)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惠州市2008年薇甘菊的入侵面积为1 847 hm2,2009年就达到了18 553 hm2,仅1 a的时间,入侵面积增加了10倍之多,入侵的县(市、区)也从4个增加到5个,入侵速度十分惊人。说明薇甘菊是重大的外来入侵性有害生物,入侵速度快、危害巨大,严重威胁入侵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农林业生产安全。所以,对薇甘菊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防治,否则会使原有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对森林、园林植物、经济作物造成巨大损失。

2.2 薇甘菊的危害特点

薇甘菊的生长力与繁殖力极强,扩散及蔓延速度快。薇甘菊易于在林缘、果园、溪河岸、公路和铁路沿线、低洼潮湿的空旷地区和城镇的绿化地生长,对6~8 m以下的天然次生林、人工林、灌木林、经济林、风景林,特别是对郁闭度小的次生林、风景林中的树木危害最为严重[6],会导致树木连片枯萎甚至死亡,从而形成薇甘菊单优势群落,排斥其它植物生存,最终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植物的分布格局和整个群落的景观,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

薇甘菊危害特点是遇草覆盖、遇树攀援,导致被攀援的灌木、小乔木和十多米高的大树被严密覆盖,造成被覆盖的植物因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最终窒息而死亡,所以被称为“植物杀手”。有些受侵害的林木被薇甘菊绞杀,使乔、灌木死亡,林地退化为草地,林内出现许多大面积的天窗。

3 薇甘菊的治理方法

3.1 人工清除

①对于薇甘菊散生型发生地区,即新入侵和已实施除治的再发生地区,薇甘菊单株相对独立生长,在春季和夏初,将薇甘菊藤蔓连根拔除,并进行集中烧毁或深埋,连续3~4次。

②对于薇甘菊覆盖率比较大的地区,即不适宜采用除草剂除治的地区,可以在薇甘菊的营养生长期、夏季到种子成熟之前(通常是4~9月份),用刀、枝剪等把上树的薇甘菊藤蔓在距离地面0.5 m处割断,然后用铲或锄挖出其根部,再进行集中烧毁或深埋。清理干净后的地区再次入侵薇甘菊时,还可以按照①的方法进行多次拔根除治。

薇甘菊人工清除方法主要包括三个环节:第一是清除时间,一般在每年4~9月份;第二是因为薇甘菊的根、茎折断后遇到土或者水都能复生为新的个体,所以要连续进行清除,每年3次以上,否则会导致再生或者扩展;第三是要连根拔起,清除根部,而且清除后要将茎、根进行集中处理,不能随便堆放,以防止传播。

3.2 化学防除

主要是用内吸性的除草剂,一般可选择70%嘧磺隆(商品名为森草净)、18%2.4-滴微乳剂(商品名为灭薇净),能够将薇甘菊的根、茎以及叶部都杀灭。森草净的水溶性粉剂用药量为0.1 g·m-2,用水稀释成2 500倍后(每公顷用495~2 310 g,加水1 500~2 400 kg)进行喷施;或者采用粘土颗粒剂10 500 g·hm-2,下小雨或者傍晚将其直接撒施在薇甘菊的滋生地段;灭薇净乳剂,加水配成400~1 200倍药液(675~900 g·hm-2)喷洒。

采用化学防除法进行除治时,要考虑对其它植物和水生动物的安全性。用森草净防除时要避免敏感植物,而且禁止在农田地及周围、湖泊及流溪和池塘周围使用,避免药害。灭薇净乳剂1 000倍药液对蔬菜以及水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3.3 生物防除

林地、陡坡地、丢荒地及经过化学防除以后植被恢复困难的地段,可以采用生物防除法进行除治,即引入田野菟丝子,使其寄生在薇甘菊植株上,它具有吸收薇甘菊营养的特性,能够抑制其生长并致死。

具体方法:第一步,调查清楚薇甘菊危害的地段是否向阳,是否适宜田野菟丝子生长,尤其是向阳且光照好的菜地及靠近水源周边的坡地。第二步,购买田野菟丝子营养袋苗,在天气晴朗的清晨或者傍晚按每3~5 m2放置一袋,将菟丝子的丝缠绕到薇甘菊的叶、茎上,助其寄生。第三步,在菟丝子寄生失败的地方,重新种植营养袋苗,并人工帮助其进行缠绕。种植以后要维护管理一年半[10]。

3.4 生态防除

连片的薇甘菊除治以后的空地上,可以种植速生高大乔木,如幌伞枫、血桐、阴香等,株行距为2~3 m×2~3 m,加强抚育管理,使其快速郁闭,很快占据原有的生态位,以遏制薇甘菊的生长和繁殖。

3.5 天敌防除

大规模防治薇甘菊一般采用上述四种方法,有时也可以开发利用取食薇甘菊根、茎、叶、花和果实的天敌进行防治。

4 结语

惠州市2008年薇甘菊的入侵面积为1 847 hm2,2009年就达到了18 553 hm2,仅1 a的时间,入侵面积增加了10倍之多,入侵的县(市、区)也从4个增加到5个,入侵速度十分惊人;薇甘菊侵害的最大群落是灌木林、人工林和果树林,易于在林缘、果园、溪河岸、公路和铁路沿线、低洼潮湿的空旷地区和城镇的绿化地生长,而且生长迅速。薇甘菊的危害特点是遇草覆盖、遇树攀援,导致被攀援的灌木、小乔木和十多米高的大树被严密覆盖,最终因无法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而窒息死亡。可采用人工防除、化学防除、生物防除、生态防除、天敌防除等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治理。

广东省是受到薇甘菊侵害比较严重的省份,而惠州地区也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到薇甘菊的入侵。薇甘菊是重大的外来入侵性有害生物,入侵速度快、危害巨大,严重威胁入侵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农林业生产安全。所以,各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薇甘菊的入侵与危害,林业、农业、园林、水利等部门要联合行动,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法对薇甘菊进行全面彻底的除治,方能根除薇甘菊的入侵危害。

[1]王世岩,杨永兴,杨波.珠江三角区土壤温度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地理研究,2003,22(3):389-396.

[2]高洪娜,高瑞馨. 气象因子对树木生长量影响研究综述[J]. 森林工程,2014,30(2):6-9.

[3]王毅勇,郑循华,宋长春,等.三江平原湿地CH4、N2O的地-气交换特征[J].地理研究,2006,25(3):457-467.

[4]黄初龙,郑伟民.我国薇甘菊危害的研究进展[J].湿地科学,2004,2(4):303-308.

[5]曾宪光.惠州林区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6):55-57.

[6]沈范珠,赵大生. 吉林省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分析[J]. 吉林林业科技,2013,42(3):21-23,50.

[7]李伟东. 吉林长白泥粒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评价及发展建议[J]. 吉林林业科技,2013,42,(5):47-48.

[8]钟晓青,黄玉源,张宏达.薇甘菊的结构及初级生产力数量参数研究[J].林业科学,1999,35(2):29-33.

[9]陈学梅,缪绅裕,罗志祥.广东省植物群落分析[J].植物学通报,1998,15(4):55-58.

[10]刘红玉,李兆富.清除薇甘菊的方法[J].地理研究,2006,25(4):606-616.

猜你喜欢

甘菊惠州市危害
薇甘菊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薇甘菊光能利用及叶绿素合成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响应
一道三元分式最小值问题的求解与推广
药+酒 危害大
薇甘菊的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
可爱的德国甘菊
惠州市区黄标车全部淘汰
惠州市海岸带优化开发的思路和对策
酗酒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