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与问题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

2014-09-07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民主型平均分教养

苏 雯

(昆明理工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011)

随着竞争的加剧,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塑造和培养,其中心理健康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钱铭怡、肖广兰的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子女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将揭示心理健康和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他们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差异,以便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从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选取在校大学生351人,其中,男生225人,女生126;大一202人,大二78人,大三71人。年龄范围17-23岁。

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量表中因子分≥3(中等以上严重程度)作为判断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依据,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7.10%。采用由C.Perrsi等人编制,岳东梅等人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测查被试的父母教养方式。所有量表、问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无记名、集体施测,测量数据输入电脑,采用SPSS19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心理健康组与问题组在父母教养行为上的差异

症状自评量表中因子分≥3的被试共59人,定义为问题组,其余为健康组。健康组292人,问题组59人。健康组与问题组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的比较结果见表1,健康组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上得分显著高于问题组,在父母惩罚严厉、父母拒绝否认、父过度保护、母过度干涉得分显著低于问题组。问题组的父母在教养子女时更多地采用拒绝、否认、惩罚、干涉,对子女缺乏温暖的情感支持、理解、鼓励。

2.2 健康组和问题组在父母教养类型上的差异比较

对父母教养方式的11个维度进行快速聚类,聚为四类比较合理,以聚类所得分变量为自变量,父母教养方式11个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类别的主效应显著,结果见表2。父母教养方式中,民主型占总人数的36.5%,在情感温暖理解上得分最高,在惩罚、拒绝否认维度得分最低,在干涉保护维度得分较低,表现为高卷入支持、低控制惩罚;权威型占12.8%,在情感温暖理解上得分较高,在过分干涉维度得分最高,在拒绝否认、惩罚维度得分较高,表现为高卷入支持、高控制惩罚;专制型占10.8%,在情感温暖理解上得分最低,在惩罚、拒绝否认维度得分最高,在过分干涉维度得分较高,表现为低卷入支持、高控制惩罚;忽视型占39.9%,在情感温暖理解上得分较低,在干涉、过度保护上得分最低,在惩罚、拒绝否认上得分较低,表现为低卷入支持、低控制惩罚。

表1 心理健康组与问题组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的比较

注:***p<0.001;**p<0.01;*p<0.05。下同。

以聚类所得变量为自变量,以scl-90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见下表3。心理健康各维度平均分差异显著。进一步多重比较显示,专制型教养方式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的所有维度的平均分都显著高于忽视型、民主型;权威型教养方式的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敌对、恐怖、偏执、SCL-90总分的平均分显著高于忽视型、民主型;忽视型教养方式的大学生在人际敏感、抑郁、精神病性、SCL-90总分的平均分显著高于民主型。说明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最好,然后依次为忽视型、权威型、专制型。

从表4可知,问题组的父母更多地采用专制型、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健康组的父母更多民主型、忽视型的教养方式。对问题组的父母教养类型进行卡方检验,发现问题组的父母教养类型与总体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表2 不同父母教养类型各维度平均分差异检验(M/SD)

表3 不同父母教养类型的大学生scl-90、AMS各维度平均分差异检验(M/SD)

注:a、b、c、d是多重比较的结果,字母相同,说明没有发现平均分存在显著差异;字母不同,说明存在显著差异;平均分高低排序为a>b>c>d.

表4 健康组和问题组不同父母教养类型分布情况(人数/百分比%)

2.3 健康组和问题组父母教养方式因素分析的结果比较

为了进一步了解健康组和问题组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对父母教养方式进行因素分析(KMO及Barelett球形检验都表明可以做因素分析),结果见表5和表6。因素分析时,以特征值大于1作为抽取标准,以因素负荷绝对值大于等于0.45作为命名归类界限。结果发现,健康组的父母教养方式是严慈相济的。健康组的主成分1可命名为严厉,表现为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保护;主成分2可命名为慈爱,表现为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健康组父亲与母亲的教养方式一致。问题组父亲的教养方式与健康组父亲的相似,也是严慈相济,主成分1和2也相同。问题组母亲的教养方式表现为对孩子过多的保护、干涉,严厉与慈爱的界限不够分明,主成分1表现为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命名为严厉-冷漠,主成分2表现为情感温暖理解的同时又过分干涉、保护,命名为温暖-保护,并且问题组父亲和母亲的教养方式不一致。

表5 健康组父母教养方式主成分

表6 问题组父母教养方式主成分

3 讨论

问题组的父母在教养子女时更多地采用专制型、权威型的教养方式,表现为过多地拒绝、否认、惩罚、干涉,这两种教养方式的共同特点是:高控制惩罚。健康组的父母更多采用民主型、忽视型的教养方式,这两种教养方式的共同特点是:低控制惩罚,并且这两种教养方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专制型、权威型。忽视型教养方式,虽然父母很少给予孩子温暖、支持、鼓励,但也很少有干涉、否认、惩罚等消极控制行为,给予孩子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反而有利于心理健康。说明拒绝、否认、惩罚、干涉等教养行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利,与答会明等人(2000)的研究结果一致。

健康组的父母教养方式是严慈相济的,且父亲与母亲的教养方式存在一致性。问题组父母的教养方式存在矛盾,母亲对子女过于溺爱,没有像健康组的父母一样做到严慈相济、严慈分明、严慈适度。要想通过改变父母教养方式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仅仅告诉父母不要简单粗暴地对孩子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让父母们学习什么样的行为是严慈相济、严慈分明、严慈适度的行为。

参考文献:

[1]Baumrind,D.(1991).The influence of parenting style on adolescent competence and substance use[J].The Journal of Early Adolescence,11(1):56.

[2]钱铭怡,肖广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1998,21(6):553-555.

[3]汪向东,岳冬梅,陈昌惠.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1993(增刊):122.

[4]左志宏,席居哲,桑标.健康儿童与问题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结构的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1371-1375.

[5]答会明,李梦月.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4):385-387.

猜你喜欢

民主型平均分教养
这样做合理吗
教你学会平均分
教养方程式
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
平均分一半
论"向师性"在授课中的作用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新课程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