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评价与培养
2014-09-07胡继承
胡继承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1 高职学生的特点与创业选择
1.1 高职学生入学途径多样化
高职学校入学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高中毕业生通过普通高考进入高职。高职的录取批次为第四批,录取批次线低于本科,但由于高职办学特色鲜明,部分优秀高职学校录取实际分数高于一些三本甚至是二本学校。这是高职的主要生源;二是单独招生,为提升高职教育生源质量,国家试点由部分高职院校在高考前组织命题、考试、评卷、划定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确定录取名单,直接报省教育考试部门核准备案录取。单独招生院校生源范围主要为其所在省、区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也可试点招收部分中职毕业生;三是自主招生,高校自主招生一般要求考生在某些方面具备突出的能力和特长,例如,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等,是高校多元录取的重要方式;四是技能高考,是湖北省2012年在全国首创并推行的一项重要高考改革,高职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以技能操作考试为主、文化考试为辅。
这些举措为不同生源学生进入高等学校提供了新途径,同时也使高职学生成分发生了改变,较以往更为复杂。高职学生成分差异的表现之一为择业的不拘一格,与本科学校相对单一的全职就业模式相比,高职学生选择创业的比例更高。
1.2 家庭经济背景与就业选择
高职学院生源来自农村的比例较大,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困难。原因之一是部分达到本科分数线的贫困家庭学生放弃收费较贵的三本而选择学费相对较低、学制短、就业率高的高职学校;另外高职学生录取线较低,侧面反映其享有的教育资源普遍较差,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差。由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出具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也显示农民与农民工、产业与服务业员工子女就读高职院校的较多,而管理阶层子女就读“211”大学的较多。家庭经济困难使得高职学生的就业意识强烈,就业率高,就业适应性强,有强烈变革的意识,从而选择创业的比例较本科学生高。
1.3 动手能力强,易熟悉企业作业流程
相对较为薄弱的理论基础,高职学生显示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学习的特色。生源特点和实践为重的教学方式形成了高职学生的独特优势,部分学生在中职期间就完成了大量的实践训练,已经基本达到企业对员工的一般职业要求,高职教育继续强调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实施“顶岗实习”、“教学做一体”、“订单班”、“工学交替”等诸多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式,这些方式对形成“纳于言而敏于行”的学生行为特点有直接的影响作用,体现在熟悉岗位工作任务,了解企业业务流程,避免对企业存在模糊认识和恐惧心理。这些因素也使高职学生更容易选择创业。
1.4 选择创业的比例大
高职学生有不同的升学经历,择业目标也形成了多样化,较之本科毕业生,他们首次择业定位较低,能够摒弃“一次就业定终生”的观念,毕业时或毕业一段时间后选择创业的高职生比例也较高。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1届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6%,其中,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2.2%)远远高于本科毕业生(1.0%)。
报告还显示,2008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有1.0%的人自主创业(本科为0.8%,高职高专为1.4%),三年后有4.4%的人自主创业(本科为2.4%,高职高专为6.4%),都说明高职学生更愿意选择自主创业。①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2年6月
2 创业能力的评价
创业能力培养的前提之一是明确创业能力评价因素。创业能力的体现有一定的综合性,麦可思研究提出10条自主创业要求的基本工作能力,重要性依次为:有效的口头沟通;说服他人;判断和决策;谈判技巧;积极学习;理解他人;时间管理;服务他人;技术设计;新产品构思等。②《麦可思研究》2010年8月上旬刊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创业能力,不甚全面,亦有重叠,缺乏权重,忽视了创业意识和行为习惯对创业的影响。经过调查、检索和研究,我们列出创业能力主要评价因素及其权重如表一所示。
表1 创业能力评价指标
2.1 创业意识与动机
强烈的创业意识是成功创业的起点,行动才有成功的机会。尽管创业者不一定都能成功,但没有创业行动是一定不会成功。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与教育密切相关,例如成功创业事例的影响,对创业成功过程的理解等。调查还发现,选择创业还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例如就业与收入压力,家庭经济模式和状况等。经过这些因素一定过程的作用,创业意识和动机就会逐渐形成。除此之外,学生个人的行为习惯也会影响创业行为的发生,如具有不拖拉、决策后立即行动的行为习惯的学生创业成功概率更大。
2.2 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
社会交往是拓展人脉关系、寻找创业机会的重要途径,社会交往的一个重要能力是与人沟通。沟通是一门艺术,沟通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后天勤奋地练习,还需要一定的天赋,如口头沟通的艺术包含由衷地赞美、倾听与应答、理解对方真实意图、引起对方的注意与兴趣、简明准确地表达、巧妙地说服他人等诸方面的内容。通过良好的沟通,容易获得他人的理解,能够结识更多的合作伙伴,发现和创造更多的创业机会。另外,现代社会其它交往的能力也同样重要,养成良好的电话、网络交往习惯,遵循社会交往的文化、避免网络交往陷阱等都能使你获得更多的人脉和创业机会。
2.3 环境分析与判断力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国家的政治、经济、人口、社会、科技和文化等宏观内容,也包括创业者个人面临的人际关系、行业的市场状况、产品研发、竞争等微观内容。环境分析与判断能力包含察觉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对环境变化带来机遇或挑战的识别,创业者利用优势、规避劣势来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环境变化是渐进的,量变达成质变,能否在每天微小的环境变化中察觉到质变的到来需要很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这种能力与创业时机和行业的选择密切相关。我国当前出台了许多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例如,对大学生创业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的可分期到位;咨询类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2年;提供小额贷款;减免毕业生人事档案保管费等,能否知晓、利用好这些政策,也是创业能力的体现。
2.4 机会把握与决策
调查中,选择什么项目开展创业是高职学生一项难以决定的选项。一般来讲,学生的创意都局限在满足市场需求的方式上,很少研究需求本身在哪里。例如,大部分学生谈到创业都会说“我要开花店”、“我要办培训班”等等,而不是研究谁?在哪里?需要买花、需要培训,也就是说他们忽视寻找市场机会——那些尚未被满足的需求,而被具体的经营方式所障眼。这两种不同的思想方法是具有市场观念与否的重要评判指标,较为成熟的市场观念对创业者寻求、评估、把握创业机会,保证创业明晰的目的是至关重要的。
2.5 组织能力与谈判技能
创业不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工作,创业项目确定后,企业的建立和运作就成为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作。包括,企业成立与人员招聘,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与定位,产品开发、定价、分销等营销组合的制定,无不需要创业者具备很强的组织能力,在任务的分解和布置过程中,谈判协调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实际上,企业管理的工作就是资源调度的过程,高效的资源配置是企业利润的源泉,也是市场经济分配原则的精髓。
2.6 资产管理与融资
资金是资源价值的货币体现,资源调配的调令就是资金和信用。在创业难点的调查中,资金问题被受访者列入首位,尽管这种认识缺乏市场意识,但也足以反应创业者经常面临的困惑和资金的重要。管理好资金以及其它形式的资产,了解资金供求状况,资金来源渠道,资金的时间成本等财务知识,对创业者融资十分重要。创业过程中,收入与支出平衡,再投入与分配平衡,资金链衔接等对创业结果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资产的流动与增值也是创业的直接目的。
除以上因素外,对国家工商、税务政策的了解,专业背景与知识,学习态度,时间管理等方面都能不同程度地左右学生的创业能力。
3 创业能力培养
尽管我们做了以上的分析研究,寻找出一些重要指标,却仍难以对创业能力进行量化与测量,因而创业能力培养效果也难以准确评估。不过我们总可以寻求到一些对创业能力培养有益的教育方法,按照黑箱理论,这些方法一定会引起创业教育效果的反馈。
3.1 建立创业教育组织
高职学校应安排专门的机构或部门负责全校的创业教育工作,与企业合作建立相应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安排一定比例的创业教育学时,编写、遴选优秀的创业实战案例和教材,落实必要的创业教育经费。只有从各方面重视和落实创业教育工作,才能取得相应成果,打造学校的特色。
3.2 开设讲座和演讲
讲座是新知识、新文化的重要传播方式,与本科学校异彩纷呈的学术氛围相比,高职学校特别需要加强对讲座的重视和投入。创业教育环节中,可以有关专业教师为主体,开设系列创业讲座,包含创业环境与政策介绍、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内容,如“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介绍”、“理财系列讲座”等;邀请有成功创业经历的校友返校演讲,请他们介绍自己的创业成功经历或体验,聆听学长鲜活的心路历程,更加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引起创业的冲动,树立创业的意识和坚定创业的决心。
3.3 开设选修课
高职学生一般要求完成一定学分的选修课程,学校可组织专业教师开设一定数量的创业选修课,利用这个阵地可以开展创业启蒙教育、树立创业理念、拓展创业知识。选修课开设可以涉及创业能力教育的各个方面,如开设“人际关系与交流技巧”、“融资与理财”、“谈判技巧”、“工商税务实务”等课程。选修课开设应有系统性和阶段性,便于学生掌握不同层次的创业技能。
3.4 开设必修课
2012年8月,教育部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高职学校亦可参考。根据《要求》的基本精神,应对大学生开设创业必修课,尤其是对部分与企业管理密切相关的专业,更应加强创业教育,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计算机等。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一般在2600学时左右,涉及创业课程的学时可根据专业的差异占总学时的10%至20%为宜。创业必修课是创业理论教育的主要方式。
3.5 加强创业基地建设
国家十分重视高校创业基地建设,教育部、科技部于2013年3月在全国认定了22家科技园区单位为大学生创业园(教技函【2013】8号)。有条件的高职学校应该投入一定资金建设或利用学校现有设施改建校内创业基地,通过招标等市场方式引导学生在校内开展创业活动。也可以在校内指定区域鼓励学生开展经营活动,要处理好校园管理与学生创业的矛盾,让位于对学生的创业教育,支持学生成长成才。
3.6 加强网络创业教育和实践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创业教育以及创业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高职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创业教学,开展模拟创业和竞赛,利用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帮助学生熟悉企业的经营流程,利用网络商城模式指导学生进行网络创业实践,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网络创业案例分析,经验交流和喜悦分享,激发学生网络创业积极性。
3.7 通过社团活动开展创业教育
高职学校的社团活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一是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来选择加入社团,二是社团重视学生自我教育,由学生自主地开展学习,教育效果更好。学校应该利用好学生社团活动,如建立、指导“学生创业社团”开展创业教育,使社团成员这部分对创业有特殊兴趣爱好的学生成为创业实践的排头兵。
4 结 语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高职学校的创业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
与本科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生源成分多样,家庭经济环境总体待改善,学生行动能力强,这些特点使高职学生更加适合接受创业教育,开展创业活动;
创业能力的表现需有一定的天赋和艺术性,对其进行精确评价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提出了从创业意识、沟通技巧、判断能力、机会把握、人员组织、融资渠道等方面及其权重提出定性以及初略定量的评价标准;
与技能培养相比,创业教育不是高职学校的主要教学内容,但创业教育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增加就业方式、提高就业质量、提升学校特色和声誉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该保证创业教育的学时和资源投入比例,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活动,保证创业教育效果,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1 王守文、解 辉.对大学生创业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04)
2 李宏飞.职业化——21世纪第一竞争力[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
3 张鹏宇.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
4 李 珂.高职学生就业网络平台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3(23)
5 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