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发展:新业态+新形态

2014-09-07刘亭

浙江经济 2014年13期
关键词:业态城乡农产品

如何看待乡村生态经济的发展,还就是一个“融合发展”的路子:“产业融合”、“城乡融合”、“三生融合”

闲来无事,翻阅《浙江日报》,读到一篇关于杭州农村八大新业态的系列报道:农家乐、乡村休闲观光、现代民宿、运动休闲、农村电子商务、来料加工、养老养生产业、用益物权业。

说是八大新业态,不免夸张了一些。其实,在我来看,无非是一个“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人居”,也即省委省政府早在“十一五”规划开始就大力倡导的“生态经济优先”。所谓生态农业就是有机农业,好好出产那些少用乃至不用化肥农药的“本塘”的、安全的、新鲜的农产品;或是观光农业和精品农业,譬如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选料考究、传统技艺的特色农产品。生态旅游涵盖面就宽了去了:休闲运动、养老养生、民俗文化、民宿经济、农家乐,都是大旅游可以包容进去的“物件”。生态人居其实就是农村的房地产业。啥叫用益物权业?不就是农民有权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有效处置他拥有用益物权的宅基地以及依附于其上的私有住宅!只要改革到位,这些房子出租可以,出售也可以。至于来料加工,就一般而言,不宜多加提倡。千千万万不要为了几个现钱,去搞什么乌七八糟的低端加工业,那不但是农村工业化的“老路回头”,更可能是对生态环境和乡村风貌的一笔“得不偿失”的蚀本生意。

怎么看待这些乡村生态经济的发展?我思来想去,还就是一个“融合发展”的路子:一是“产业融合”,二是“城乡融合”,三是“三生融合”。

产业融合是指一、二、三产业融合。你看,种植业和养殖业是农业、第一产业,谁都点头承认。但以这些种植和养殖的农产品为对象的加工工业叫什么?叫它农业不是不可以,毕竟万变不离其宗,加工的都是农产品。但准确地说,当然还得是工业:上了建在厂房里的生产流水线,有着明确的加工工艺和技术标准,这样出来的制成品,其实就是农产品的“工业化”。至于流向接待旅游者的餐桌,流向农产品市场或超市百货,通过流转和销售到达更多的城市居民手中,那农产品早已进入到贸易流通也即服务业的范畴了。所以,当农业和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单纯的农业荡然无存的时候,农业反而搞活了、赚钱了。否则,就只能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而和所谓的现代农业“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城乡融合是指城市和乡村融合。无论城市化如何推进,就两大地理空间的产业、形态和风貌来说,城市还是城市、乡村还是乡村。城市是人口和二三产业高密度集聚的狭小空间,而乡村则是居住分散、专事农业、拥有大片绿野和山川的广袤地域。正因为城乡落差所形成的势能,方才造就了城乡之间人流的涌动。在更多的农民奔向城市的同时,也会有不少的市民来到乡村,这也正是乡村生态旅游和生态人居蓬勃兴盛最深厚的需求动因。

“三生融合”是指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即“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语出2001年江泽民总书记纪念建党80周年的“七一”讲话,后又写入了党的十六大报告。“三生融合”体现了中国特色的文明发展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中国化表达。乡村作为农业人口和农业产业的空间载体,其发展有其特定的规律和要求,不能照搬城市的模式和形态。城乡一体化,是指城乡要素流动的体制贯通,而不是城乡产业、形态和风貌的“一样化”。正因为有了城乡一体化,人才能在城乡间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自由迁徙,而不必因体制分割不得不对资源进行低效的重复配置。

记得上世纪末,我在参与省里城市化战略的最初谋划时,曾讲到城市化不但是一个人口迁徙、文明融合、社会进步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国土重整、河山再造、家园改建的过程。城市化真正搞好了,我们的国土面貌和形态一定会呈现出“两个一边”的愿景:“一边”是人口和二三产业高度集聚的城市及其连绵带(即今天讲的城市群),“另外一边”是适合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大片绿野良田和景色怡人的秀美山川。如今杭州农村的“八大新业态”,难道不正是这个美好愿景的生动展示吗?这种建设性的“融合发展”,难道不正是我们要建设的美丽浙江、要打造的美好生活吗?

猜你喜欢

业态城乡农产品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谢先文:面对新常态 开创新业态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