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谢瑞初:智慧城市,绿色交通

2014-09-07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4年13期
关键词:服务系统建设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缘起何方?有哪些好处?在我国发展情况如何?有哪些建设模式?这些建设模式又各有哪些特点?其核心技术是什么?且听宏溥董事长谢瑞初一一道来……

江苏宏溥科技有限公司是集智能交通系统及其产品的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市场销售及项目营运与管理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拥有全套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完善的技术研发基地和大型产品生产基地,公司实力雄厚、精英荟萃,与国家211重点高校江南大学物联网学院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公司自2002年起,就开始致力于公共自行车系统前沿技术的研发工作,凭借十余年的研发经验和技术沉淀,成功开发了自有品牌产品——“3Q公共自行车智能服务系统”。智能技术与低碳设计,如何开启“智慧城市,绿色交通”?宏溥董事长谢瑞初日前接受记者专访。

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是指在城市某个区域内,隔一定距离规划出一些停放自行车的租赁点,一个租赁点放置20~50辆左右的自行车,很多的租赁点共同组成一个网络,并通过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来管理这些自行车,向广大市民提供自助式的自行车出行服务。

宏溥董事长谢瑞初介绍说,城市公共自行车起源于国外,1995年,丹麦哥本哈根推出“城市自行车”短期租赁计划,一场“自行车回归城市”的运动在全球兴起;2005年,法国里昂首先推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拉开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的序幕;2007年,法国巴黎、西班牙巴塞罗那设立公共自行车系统,正式掀起公共自行车的全球化热潮;2008年,中国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全国各地;截止2013年底,世界上超过49个国家的535个城市建立了公共自行车系统。

谢瑞初表示,中国的公共自行车系统虽然起步较晚,但从技术、使用规模、自行车使用周转率和人性化部件设计上都远远超过了巴黎、丹麦等欧洲公共自行车发起国。截止2013年底,我国建设有公共自行车的城市共计139个。地域发展方面的特征显示,沿海地区城市推广的强度和程度大于内陆地区,呈现由长江沿线向南、北两方延伸发展的态势,其中江浙两省的城市公共自行车已发展到普及阶段。

“公共自行车具有使用便捷、绿色环保、休闲健身、价格低廉及具备良好的群众基础等众多优点,是对现有公交系统的延伸和补充,可有效解决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谢瑞初乐观地估计,未来3至5年,我国将迎来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黄金发展期。预计到2017年,我国设立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城市将超过500个。

低碳环保,节能减排

说到公共自行车的好处,谢瑞初给记者算了笔账:

从节能减排来讲,按照每辆自行车日均被使用6人次计算,每投放1万辆自行车,一天可替代公共交通1000辆次,可直接节省燃油4万升,减少碳排放100多吨。

从政府的角度来讲,作为民生服务,以免费或低偿的形式为市民提供高效、便捷的短距离出行服务,无缝接驳公交,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作为公益服务,可催生一批公益性岗位,促进再就业或解决弱势群体的生计问题。

从当前反腐倡廉的形势来讲,有利于对“出行难、出行贵”的公务用车进行改革,降低政务成本,提高通勤、办事效率,防止公车私用等腐败现象的发生。

从城市形象的角度来讲,公共自行车系统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可提高人居环境舒适度,打造城市名片,提升智慧形象,彰显宜居宜游的城市新形象,提升城市魅力。

从城市交通的角度来看,健康、有序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可分担城市交通压力、打通微循环、对非机动车的有序管制能起到引导作用;公共自行车的推广会助推有关部门对交通道路系统规划作出修改与调整。

从市民的角度来看,自行车体积小、骑行方便,没有堵车和停车难的烦恼,具有娱乐休闲、强身健体的作用。

“总之,公共自行车既能达到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的目的,又能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交通,促进市民身体健康,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谢瑞初说。

多样化的建设模式

公共自行车有这么多好处,那么一般该如何建设这类项目呢?

谢瑞初介绍说,公共自行车项目大体可分为施工建设和服务运营两大部分。施工建设包括站点设备建设、管理后台建设、控制机房建设和运营中心建设;服务运营包括客服办卡、保洁维护、车辆调度、巡检维修和应急处理等。

在建设模式上又可分为:

服务外包模式,即政府集中采购设备,委托企业建设与运营,产权归属政府。其特点是:前期采购投资较大,但产权归政府,且后期运营费用可用广告资源进行补贴;专业公司进行建设和运营,经验丰富、建设期短,服务具有稳定、可靠性;政府行使监督权,由主管部门制定专门的监管考核体系,与企业的运营费用挂钩,服务质量更有保障。

购买服务模式,即企业负责设备投建和运营服务,政府向企业购买公共服务。其特点是:产权和管理都归企业,为节约成本,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设备和运营质量;政府的财政支出难于买到高质量的服务,易于让公共自行车流于形式;企业一旦投建运作,政府的再选择权很小,若服务出现质量问题,政府会被置于风口浪尖,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商业运作模式,即企业负责设备投建和运营服务,通过服务收费和商业广告自负盈亏。其特点是:政府无需花钱,就可让市民享受到公共自行车服务;若企业经营不善、运作亏损,会严重影响服务质量,风险很高;公共自行车服务采用收费方式,或收费标准不合理,易造成民怨;政府无从监管,企业缺乏约束,服务提供的公信力不足。

谢瑞初分析指出,服务外包模式是目前我国公共自行车城市推广最多、成功指数最高的模式,如长兴、昆山、苏州、太原等城市的公共自行车项目都采用的此模式;购买服务模式在我国少数的城市也有尝试,但效果不佳,相关城市有徐州、黑河等;商业运作模式在我国最开始尝试的是武汉,但并不成功,实践证明,该模式不适用于城市,但在旅游区作为旅游产品的开发应用案例却很成功,例如无锡的吴文化博览园、宜兴龙池山风景区的自行车公园。

核心技术:3Q智能服务系统

谢瑞初表示,目前,国内外运行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主要是采用公共交通与自行车换乘(B+R)及自驾车与自行车换乘(P+R)组合交通模式。宏溥自主研发应用的3Q公共自行车智能服务系统区别于国内外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是国内研发最早、最智能和最为人性化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也是世界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行业先驱。

3Q公共自行车智能服务系统市场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系列,即应用于开放式环境中的城市公共自行车和应用于半封闭或封闭环境下的区域公共自行车(如景区、社区、园区、校区、工厂等)。

该系统相关软硬件设计获得17项国家发明专利和2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专利,拥有软件著作权,获国家权威部门认可,是物联网技术在“感知交通”领域的典型应用。

谢瑞初介绍说,目前,宏溥已在全国多个省市成功建立了公共自行车示范项目,用户体验和市场口碑良好。

“便捷出行,快乐生活,守护蓝天,保护环境,关爱地球,这是宏溥为之不断奋斗的博远使命,”谢瑞初表示,“宏溥将以先进的科技成果和专业的服务,不断为社会营造一个低碳、便捷、自由的共用车体系,为城市创新出更加绿色、环保、经济的生活方式和出行选择,同步前沿科技脉搏,引领城市智能交通领域的发展潮流。”

【链接】我国倡导城市发展公共自行车服务的相关政策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 号):“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

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推广智能交通管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加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

交通运输部《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交政法发[2013]323号):“合理布局公共自行车配置站点,方便公众使用,减少公众机动化出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工作的通知》(城建[2013]181号):“到2015年,建成100个左右城市(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分担率逐步提高,力争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10%,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城市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明显改善。”

猜你喜欢

服务系统建设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WJ-700无人机系统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