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栽培新技术、新成果推介——“2013成都伏季水果产业(葡萄)成果及集成技术推介会”专题(二)
2014-09-06成都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活动简介:2 0 1 3年7月1 0日,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局主办,成都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承办的“2 0 1 3成都伏季水果产业(葡萄)成果及集成技术推介会在双流永安举行。四川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区域服务平台、国家葡萄产业体系成都试验站、四川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等代表、成都市科技信息服务站,以及成都、重庆、南充、攀枝花、绵阳等地葡萄产业园区、专业合作社代表等1 0 0余人参加了本次推介会。推介会上,国家葡萄产业体系成都试验站站长刘晓研究员做《葡萄栽培新品种新技术介绍与质量安全标准》的报告,成都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相关水果产业站点进行了新技术、新成果等的发布。
本次推介会重点围绕葡萄“避雨栽培”模式、“T型架和V型架”新型栽培架式等5项葡萄种植栽培新技术,以及巨玫瑰、夏黑、美人指、醉金香等1 0种新品种进行推介和示范,旨在通过引进先进葡萄生产模式,促进成都伏季水果(葡萄)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升成都区域葡萄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区域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本刊将陆续介绍,以飨读者。同时,读者还可在成都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网站(w w w.c d a a s.c o m)进行专题搜索。
新品种及优良品种
一、京亚
1.推介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品种简介 京亚属于欧美杂交品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从1 9 8 1年播种的黑奥林实生苗中选出;1 9 9 0年通过鉴定,为纪念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召开,取名为京亚。果穗圆锥形或圆柱形,平均穗重4 0 0 g,果粒着生紧密,果粒椭圆形,平均粒重1 0.8 g;果皮紫黑色或蓝黑色,果粉厚,肉质较软,汁多,味酸甜,微有草莓得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 3.5%~1 8%,品质中上等。在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一般7月下旬成熟。抗病力强,上色容易,耐运输,适应性强,适宜露地及保护地栽培。
二、藤稔
1.推介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品种简介 藤稔葡萄是日本民间育种家青木一直在1 9 7 8年用井川6 8 2×先锋杂交育成,1 9 8 5年登记,1 9 8 6年引入我国。引入我国后,在各地栽培表现比巨峰生长势弱,坐果率高;其植株外部形态与巨峰相似,明显区别为:巨峰叶片3~5裂,裂刻较浅;藤稔叶片5裂,极少3裂,且上裂刻深,叶片大、较粗糙、较厚、网状皱纹较明显。巨峰冬芽鳞片为红色,藤稔冬芽鳞片为绿色,巨蜂果粒平均重1 1~1 2 g,个别粒重可达1 7~1 8 g;藤稔果粒平均重1 5~3 5 g,每穗中通常可见2 0 g以上的大果,因此又称为“乒乓葡萄”。近几年由于果实膨大技术的普及以及贝达等嫁接苗的培育,藤稔葡萄的粒重也在不断增大,产量也进一步提高。藤稔葡萄成熟期稍早于巨峰,因此栽培效益与巨峰相当。
三、醉金香
1.推介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品种简介 本品为欧美杂交种,四倍体,辽宁省农科院于1 9 8 1年用沈阳玫瑰与巨峰杂交育成,1 9 9 7年命名。果穗圆锥形,平均穗重8 0 0 g,果粒倒卵圆形,自然粒重1 2 g,经无核化处理后平均粒重可达1 5 g,最大2 5 g。果粒黄绿色,果脐明显,果皮中厚,果皮与果肉易分离,果汁多,有浓郁的茉莉香味。品质极上,充分成熟含糖量可达2 2%。丰产性好,一般在7月中下旬成熟。
四、红地球
1.推介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品种简介 红地球又名红提,欧亚种。原产于美国加州,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研究人员于2 0世纪7 0年代进行杂交试验培育而成的一个葡萄品种。自我国1 9 8 7年引入该品种以来,目前各省都进行了引种及栽培,在东北地区的南部,华北及西北大部分地区栽培表现极好,但抗病性较差。因此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主要采取避雨方式栽培。果实品质优,晚熟,耐贮运,丰产,是发展葡萄的首选优质高效品种。
该品种果穗大,长圆锥形,平均穗重6 5 0 g,最大穗重可达25 0 0 g。果粒圆形或卵圆形,平均粒重1 1~1 4 g,最大可达2 3 g,果粒着生松紧适度,整齐均匀;果皮中厚,果实呈红色;果肉硬脆,能削成薄片,味甜可口,风味纯正,可溶性固形物大于1 6.5%,刀切无汁,品质极上。果柄长,与果实结合紧密,不易裂口;果刷粗大,着生极牢固,耐拉力极强,不脱粒,故称之为“提子”;果实可远途运输和长期贮藏,可贮藏到翌年3月份。果实生育期1 0 0天,从萌芽到果实完全成熟1 3 5天,成熟期在8月中下旬。
五、美人指
1.推介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品种简介 美人指属于欧亚种,日本植原葡萄研究所1 9 8 4年杂交育成。亲本为尤尼坤×巴拉迪2号,1 9 9 8年引入中国。果穗中大,初结果树果穗较小,穗重 2 0 0~3 0 0 g;盛果期穗重4 0 0 g,果粒大,粒重 1 1~1 2 g,穗重 4 0 0~7 0 0 g,平均粒重1 2 g。果粒细长形,尖端呈紫红色,近根部呈黄色至浅粉红色,宛如染红指甲油美女的指甲一样美丽,外观极奇艳丽,故此得名。果肉脆,果实皮肉不易剥离,皮薄而韧,不易裂果;果肉紧脆呈半透明状,可切片,无香味;含糖量为1 8%~2 1%,甜酸适宜,食味清爽,口感爽脆,具有典型的欧亚种品系风味,品质极上。抗病弱,产量中等,较耐储运。在南方地区着色略差,且必须避雨栽培,一般在7月下旬成熟。
六、蜀葡一号
1.推介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品种简介 蜀葡1号是2 0 0 9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葡萄新品种,录入农业部农作物新品种目录。该品种属美国红提芽变品种,无核、抗病、早熟、丰产、果实完全成熟后呈红色。新梢生长量大,结果枝占新梢总数的7 0%左右,果粒长椭圆形,平均穗重7 4 0 g。果皮亮红色,果肉浅黄色,半透明,肉质较硬,无种子,耐贮运。
新型葡萄栽培技术
一、避雨栽培模式与促成栽培技术
1.技术推介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
①避雨栽培技术 采用连栋大棚、单体大棚、简易大棚等方式进行避雨栽培。
②促成栽培技术 采用日光温室或大棚,通过早期覆盖和温光水调控及葡萄破眠技术,提早葡萄发芽、开花和成熟时间,提早上市。
③先促成后避雨栽培技术 在连栋大棚、单体大棚中,早春全覆膜增温,使葡萄早发芽早开花。4月中下旬,揭裙膜进入避雨栽培模式,可使葡萄成熟期提早1 5~2 0天,栽培效益明显提高。
(2)配套技术
①H型整形修剪技术 葡萄园稀植,亩栽 1 2株,主蔓间距 2~2.5 m,主蔓长 5~7 m,每株占面积 5 0 m2,整形成H或双H型,短枝或极短枝修剪。
②限根栽培技术 将葡萄的根域封闭在一定的空间内,限制其无序生长,从而提升葡萄品质。常有堆垄式、箱框式、坑穴式3种限根方式。
③全园套袋栽培技术 采用葡萄专用袋实行全园套袋,减少葡萄农药残留,改善外观品质,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3)技术组装
①避雨栽培技术+H型整形修剪+限根栽培+全园套袋。
②避雨栽培技术+全园套袋。
③先促成后避雨栽培技术+H型整形修剪+限根栽培+全园套袋。
④促成栽培技术+H型整形修剪+限根栽培+全园套袋。
(4)适宜地区 日光温室促成栽培技术适宜淮北地区,其他模式适宜全省。
(成都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作者更正及致歉
本刊2 0 1 3年 1 1期第 1 8~1 9页《农村土地闲置情况与利用对策》一文中,因作者未参与实地调研,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误将农户非本人种植的耕地统计为闲置地,造成原文表2至表5的数据有误。经向调研组核实,实际情况是农户非本人种植的耕地多由他人代耕种,而并非闲置。经核实后,原文中表2至表5更正为下表:
原文中所涉及的相关数据以此表为准。对此造成的影响,作者深表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