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的军校
——武学

2014-09-06高荣伟

少林与太极 2014年1期
关键词:武学军校军事

文/高荣伟

宋代的军校
——武学

文/高荣伟

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家开办的正规军官学校是宋朝建立的武学。武学是宋朝为武举而设的军校。

北宋武学几经兴废。第一次发生在北宋庆历三年,也即公元1043年。这一年的五月二十一日,在范仲淹等人的建议下,仁宗下诏置武学(军校)于河南开封“武成王庙”,将文事与武备并立,主管官员叫阮逸,其官职为武学谕,开始大规模培养军事人才来增强军事力量。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开办的正规军官高等专科学校。文臣曾公亮和丁度两人受命官修一部军事著作,曾公亮和丁度两人用了五年的时间编成中国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修的兵书《武经总要》。但该校只存在了不足百天,原因是无人愿意入学。

30年后,即熙宁五年(1072年),枢密院“上言请复武学”,宋神宗在经过各种考量后下诏“复置武学”。“武学生员以百人为额”,规模最大时曾达到200人,分为外舍100人、内舍70人、上舍30人,学习期限三年。入学资格有小臣、门荫子弟及庶民,学校供给食宿。这三种资格的人均需两名中高级官员做保,并经考试合格方可入学。武学教师称教授,选文武官员中知兵法者担任,学习使用的教材是《武经七书》诸家兵法、弓矢骑射等术等。有愿意学习操练阵队的,酌情量给兵伍,任其演习。

熙宁五年(1072年)六月,枢密院上书:“古者出师,受成于学,文武弛张,其道一也。将帅之任,民命是司,长养其材,安得无素?国家承平,及此闲暇,臣等欲乞复置武学,以广教育,以迫成先朝之志。”于是,武学渐兴。

元丰(1078—1085年)改制后,武学教师改教授为博士,并增设武学谕。武学课程除研习兵法、操练弓马外,还讲释“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学制仍是三年,三年后考试,及格者按等第授官,不及格者明年再试。

但此间遭到许多儒家士大夫的责难,他们认为:“古名将,如诸葛亮、羊祜、杜预、裴度等,岂尝专学《孙》、《吴》?立学无谓,故亟罢之。”于是出现了“英豪”之士耻于就学的怪象,入军校学习者寥寥无几,导致各州县竞相废武学。

南渡后,南宋因饱经战乱之苦,众多的移民背负着太多的国仇家恨,现实的残酷使宋人知道,只有保国才能治国。当此之时,国家最为需要的是统兵打仗的将帅之才。正如武状元兄弟陈鹗、陈鳌的父亲陈文教导他们所说:“世治尚文,世乱尚武,建功报国,正此时也。”所谓“宁为百夫长,不为一书生”是也。对于收失地、雪国耻,迎请二圣还朝,文人雅士的“坐而清谈”,自不如铁血之士的“起而行之”。绍兴十六年(1146年)复旧制,重置武学。

宋代兴办军校,前后历经三次,特别是熙宁和崇宁年间的武学,范围之广,数量之多,均堪称空前绝后。宋朝的武学与武举,确实培养、选拔出了不少军事人才,如许思纯、熊安上、周虎、程鸣凤、张建侯、历仲方、江伯虎、蔡必胜、华岳、薛奕等。那么,这些军校毕业生最后都分配去了哪里呢?绝大多数情况下,朝廷会安排他们担任寨主、监押、三路巡捡、经略司教押军队、准备差使等职。

寨主,职掌招收土军、阅习武艺、防盗、捕盗,由阀门祗侯(从八品)等小使臣差充,序在知寨、寨官之下。监押,主要指县、镇、城、寨、关、堡、津等所设下级兵马监押,主要掌管本部所辖屯驻、兵甲、训练、差役之事。以寨兵马监押为例,其职位尚在寨主之下,因功方可迁为寨主。巡检,为供奉官(从八品)以下小使臣所任之职,北宋中叶以后主要用来维护地方治安;经略司教押军队,为训练军队的下级教官。准备差使,则是用来安置未补正武人的职务,以供枢密院派遣临时差使之用。

这些还都是中央军校之分配情况,地方州县军校的分配则更差,毕业生们往往被授以榷酤、征商等职,以负责地方酒税、商业税等课税的征派。从中不难看出,军校毕业生不但所授官职极低,而且基本上都是当警察抓治安、当教官训练军队和专职税务员等等,根本与军事没有任何关系,很少直接统兵效命疆场。

宋朝武学本是培养军事人才最理想的场所,那里既可以研讨兵书战策、排兵布阵,又可以演练刀枪、谙熟弓马,理应成为将帅的摇篮。然而,宋朝武学培养的学生,不是抓小偷就是当教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专业不对口,难以发挥所学。难怪清代顾炎武先生说:“靖康之变,不闻武学有御侮者。”从整体上讲,宋朝的武学并没有选拔出,也没有培养、造就出十分优秀的将帅。宋朝一些优秀的军事将领,如岳飞、韩世忠、狄青等人,均非武学出身。

从整体上讲,宋朝最盛行的仍是以世袭或行伍升迁为军官的制度。与之相比,武举的分量实在是太轻。在北宋三十科武举中,武举录取的人数常常十余人,最少的仅为二人、六人。南宋录取的武进士虽然多一些,但也大多不过是三十至五十人,与文进士的录取人数相比,武举录取的人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宋朝以文制武、“将从中御”的治军原则由此可见一斑。

宋代欲“以武立国”,实际上却一直重文轻武。结果弄得将不知兵、兵不识将,致使宋军在外敌入侵时屡遭失败。宋代武学兴盛,极为重视武举的考试制度,与外敌入侵的危亡处境有关,也与王安石文武并重的教育思想不无影响,但这些皆未发生应有的作用。

宋武学作为中国古代唯一形成的军事教育制度,推行一百多年。其做法、经验以及观念,对以后的军事学校教育发生了一定影响,在军事学校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猜你喜欢

武学军校军事
这一以少胜多著名战例曾写入解放军军校教材
冀军校
健康中国背景下南怀瑾武学养生文化传承与发展
这里,有我们多彩的青春
奇葩姐妹换夫记
军事幽默:局
梦幻西游
军事
军事幽默
世界军事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