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呈现复苏迹象

2014-09-05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航运交易公报 2014年20期
关键词:海工造船订单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一季度,受全球经济触底回暖,国家支持船舶行业的各项政策逐项落实,航运企业为优化船型加大拆旧造新力度等因素影响,中国船舶工业逐步走出困境,出现复苏迹象。新承接和手持船舶订单在去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增长,船舶出口企稳回升,各项经济指标止跌企稳,实现同比增长。

基本情况

三大指标两升一降

一季度,全国造船完工74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1.4%。承接新船订单258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70%。截至3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486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9%,较去年年底增长13.5%(见图)。

出口船舶占比继续提高

一季度,全国完工出口船舶69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1.4%;承接出口船舶订单247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3%。截至3月底,手持出口船舶订单1396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2.6%。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93.4%、95.9%和93.9%,同比分别提高10.5、4.3和8.4个百分点。

运行特点

航运市场渐出低谷

3月份,国际航运市场运价综合指数月初为11798美元/日,月末跌至11553美元/日,小幅下跌2.1%。波罗的海干散货运费指数经过1、2月份的大幅调整之后,3月底重新回到1522点,较月初上涨6.7%。

去年6月以来,克拉克森新船价格指数止跌企稳呈现上涨趋势,3月份,克拉克森新船价格指数连续10个月持续上涨,月底报于137点,比月初上涨1点。

航运企业竞相下单

2月以来,国家相关部委相继出台《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报废更新中央财政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两项政策的出台增强了航运企业的信心,加大了拆旧造新的力度。一季度,中远集团订造新船147万载重吨、中外运长航订造新船67万载重吨、山东岚桥订造新船32万载重吨、招商局重工订造新船25万载重吨。主要船型有14000TEU、9400TEU型船,32万吨级矿砂船和6.4万吨级散货船等。随着《实施方案》各项政策的逐渐落实和市场逐步回暖,船舶产业有望走出低谷,海洋装备产业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船舶出口企稳回升

虽然去年以来,船舶行业出口产值始终处于下降区间,但今年1月开始出现回升,且与去年6月以来新承接出口船舶订单指数相一致,表明船舶行业出口需求企稳回升。统计显示,一季度,船舶行业87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出口产值368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船舶制造产值242亿元,同比增长8.4%;船舶配套产值9.8亿元,同比下降18.9%;船舶修理产值14.6亿元,同比增长9.3%。

重点企业开局良好

一季度,54家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除造船完工69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1.7%以外,新接船订单和手持订单分别为2436万和14342万载重吨,同比分别大幅增长158%和42.9%。

一季度,船舶行业87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61亿元,同比增长8.7%。分行业看,受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及出口增速加快影响,船舶制造产值421亿元,同比增长6.6%;船舶配套产值68亿元,同比增长6.8%;受修船市场回暖影响,船舶修理产值回升明显,为29.4亿元,同比增长12.6%。87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4亿元,同比增长0.8%;利润总额14亿元,同比下降18.6%,降幅收窄50.3个百分点。

船企加快兼并重组

今年,为贯彻《实施方案》调整优化船舶产业生产力布局的精神,一些船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兼并重组资源整合,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船舶行业转型升级。

中船澄西与江苏宏强、华泰重工,上海外高桥造船与舟山长宏分别签订租赁船台协议,推进行业资产优化重组。

振华重工以增资入股方式持有道达重工67%股份,成为道达重工第一大股东,整合其造船资产,调整海工布局,并在2月份获得2+2座自升式钻井平台订单。太平洋造船先后通过整合、利用、盘活周边船舶企业的富余造船设施等,扩大刚性和弹性产能,形成刚性产能与弹性产能之间的合理配置。

行业融资环境改善

去年下半年以来,以希腊和德国为代表的欧洲金融机构对船舶融资市场的风险评估态度出现转变,国际船舶融资市场出现回暖,资金紧张局面开始缓解,同时美国一些基金公司也开始抄底船舶市场。与此同时,极低的船价、大船东所需的市场份额、国家的战略需求、适合环保要求的绿色船舶不断推出、大量老旧船舶提前淘汰、对未来船市回暖的预期等也坚定了主要航运企业下单决心,新订船舶的首期预付款比例和船价均有所提高。中国主要金融机构开始调整船舶融资策略,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骨干造船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与一些大型造船企业签订银团协议。但行业的总体融资形势仍不乐观,特别是中小企业困难更大。期盼中国金融机构能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大对骨干造船企业的融资力度,促进船舶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

人民币兑美元单边升值趋势有所扭转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快速升值是制约中国出口船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2月开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接连下跌,终止了持续单边升值的趋势。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下跌1641个基点,贬值2.64%。人民币贬值有利于提高造船企业在营销接单中的价格竞争,增加建造出口船舶企业的汇兑收益。但是汇率传导机制存在一定滞后性,造船企业因人民币贬值受益仍然有限。

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新船订单向优势企业集中的趋势明显,中国骨干企业抓住市场复苏的有利时机,通过自主创新,积极开拓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去年,中国前20家企业新承接订单总计5586万载重吨,占全国总量的80%。在世界新接订单前10家企业中,中国由2家变为4家;前20家中,中国达到10家。一季度,中国新承接订单超过10万吨的企业有18家,新接量占比超过96%,同比分别提高7家和3个百分点。endprint

不利因素

“双高船型”接单不足

一季度,虽然中国承接新船订单超过2500万载重吨,但仍以三大主流船型占比最大,而受益于美国批准LNG出口项目的落实及美国“页岩气革命”影响的LPG造船市场,大多数订单均为韩国、日本企业获得。一季度,全球新船市场总计有6艘大型LNG船、28艘超大型气体船订单,中国造船企业仅江南造船承接了1艘8.3万立方米超大型气体船。中国造船企业在“双高船型”的研发和接单方面面临挑战和困难。

配套升级迫在眉睫

国际造船新规的频繁出台,对船舶海工配套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国际上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安全可靠、智能化、集成化的船舶和海工配套产品不断出现,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加快。日韩、欧盟等发达国家调整发展战略,加大技术研发,加强对中国技术封锁,中国船舶配套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关键设备、系统长期依赖进口,与日韩相比,本土化率处于较低水平。国际造船配套业的发展趋势和优势国家的竞争策略,给处于不利地位的中国船舶配套业带来严峻挑战,建设造船、海工强国,配套业的发展迫在眉睫。

海工企业风险加大

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在经历前三四年的兴旺后,近两年进入市场调整期。在这样的背景下,钻井平台租赁市场面临压力,租金和利用率均呈下行趋势。同时,由于油轮公司减少新租约数量,有租约的深水钻井平台建造订单也大幅下降。海工装备产业是具有多学科知识密集、高投入、高风险、单件生产的行业,进入门槛很高。最近几年,由于船市萧条,中国不少造船企业转型进入海工市场,但所接订单过分集中于自升式钻井平台,当海工装备市场有调整压力的时候,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企业面临风险加大。

重视市场策略调整

随着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由兴旺进入调整期,一些造船强国今年以来开始调整市场经营策略,由过去主要承接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调整为同时在“双高船舶”、三大主流船舶领域争夺市场。数据显示,前3月韩国散货船、油轮的接单量明显高于往年,给中国造船企业接单带来更大压力。

行情预测

市场

专家预计,今年航运市场供需失衡将缓解。从手持订单交付时间来看,今明两年世界造船完工量仍会有所减少,有助于缓解航运供给压力。全球淘汰更新老旧船舶政策逐项落实,预计全球新船成交量仍保持在1亿载重吨。

产能

中国船舶行业的造船产能利用率已由2011年的约85%,下降至2012年、2013年的约75%和65%,预计今明两年产能利用率不会有大改善。随着近两年新接订单的大幅增长,工信部《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的实施、国家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政策的逐项落实,未来两三年后,产能利用率有望提高到80%,进入行业发展较为正常的状态。endprint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海工造船订单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高性能海工结构钢API2W的研发
新产品订单纷至沓来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海工装备用Q390E钢表面腐蚀防护实验研究
造船技术2016年(总第329期~334期)总索引
造船出海 扬帆启航
怎样做到日订单10万?
沿海电站海工工程的造价控制
惠生海工与VGS就浮式LNG再气化装置签署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