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培育措施对南方红豆杉人工幼林生长量的影响

2014-09-05徐玉梅唐红燕刘庆云许林红杨德军

江苏林业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幼林红豆杉侧枝

徐玉梅,唐红燕,胥 佳,刘庆云,许林红,杨德军

(1.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云南 普文 666102;2.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云南 普洱 665000; 3.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 云南 普洱 665000)

不同培育措施对南方红豆杉人工幼林生长量的影响

徐玉梅1,唐红燕2*,胥 佳3,刘庆云2,许林红1,杨德军1

(1.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云南 普文 666102;2.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云南 普洱 665000; 3.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 云南 普洱 665000)

对南方红豆杉8种不同密度、17种不同基肥和3种不同遮阴的27个月幼林的生长量进行观测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①南方红豆杉不同密度的树高、地径、侧枝发枝数和生物量各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较有利于其生长的造林密度是50 cm×100 cm、100 cm×100 cm、75 cm×75 cm,最不利于其生长的造林密度是25 cm×25 cm;②17种不同基肥对南方红豆杉的树高、地径、侧枝发枝数和生物量各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较有利于幼树生长的基肥处理是:碎柴皮2.64 kg/株、锯末3 kg/株、锯末2.2 kg/株、碎柴皮2.0 kg/株;③3种不同遮阴对南方红豆杉的树高、地径、侧枝发枝数和生物量各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遮阴度为50%的遮阴条件最有利于幼林的生长。

南方红豆杉人工幼林;培育措施;生长量;密度;基肥;遮阴度

南方红豆杉(Taxuschinesisvarmairei)是红豆杉科红豆杉属喜马拉雅红豆杉的变种,属国家一级濒危保护树种[1],为红豆杉属植物在中国分布最广泛的一种,是我国珍贵的观赏、用材树种及药用植物[2]。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资源遭到毁灭性的掠夺,现存资源很少,处于濒危状态[3]。由于南方红豆杉的根、皮、树叶中均可提取出抗癌特效物质——紫杉醇( Taxol),因此不同学科学者对其研究一直非常活跃[4],但因此也遭到毁灭性的掠夺。营建红豆杉人工原料林,是目前解决紫杉醇原料短缺的有效途径。规模化营建红豆杉人工原料林,即能促进紫杉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红豆杉资源的天然保护,是解决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关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5]。本文利用普洱中芬热带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培育的南方红豆杉2年生苗研究8种不同密度、17种不同基肥和3种不同遮阴的3种不同培育措施对南方红豆杉人工幼林生长量的影响,旨在为南方红豆杉短期药用林的幼林培育选出一种适宜的种植密度、适宜的基肥处理和适宜的遮阴的最佳种植模式。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云南省普洱中芬热带林木良种繁育有限公司苗圃地内,地处东经102°19′,北纬22°02′,海拔1 300 m,气侯属热带北缘季风类型。1 a中受潮湿的西南季风和干暖的西风南支急流交替控制, 11月~次年4月为干季, 5~10月为雨季。年均温为15.3~20.2 ℃,≥10 ℃积温6 000~7 500 ℃,最热月(7月)均温23.9 ℃,最冷月(1月)均温13.9 ℃,极端最高气温38.6 ℃,极端最低气温-3.4 ℃(1974年1月)。年降水量1 700 mm,年日照1 900 ~2 200 h。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不同密度对南方红豆杉幼林生长量的影响

为探求不同初植密度对南方红豆杉幼林生长量的影响,旨在选出一种适宜的种植密度,本文于2006年9月进行了南方红豆杉8种不同密度试验,分别为①25 cm×25 cm;②25 cm×50 cm;③50 cm×50 cm;④50 cm×75 cm;⑤75 cm×75 cm;⑥50 cm×100 cm;⑦75 cm×100 cm;⑧100 cm×100 cm共8个处理,每个处理1个小区,除去边际效应,从每个小区内任意抽取,重复3次,每个重复固定测苗30株,定植成活后观测苗高、地径和侧枝发枝数。终测时苗龄为27个月,观测苗木的苗高、地径、侧枝发枝数和生物量。

2.2 不同基肥种类及施肥量对南方红豆杉人工幼林生长量的影响

本文设计了南方红豆杉的基肥试验,为南方红豆杉人工林发展过程中确定适宜的基肥种类和适宜的用量提供依据。2006年9月进行了南方红豆杉的不同基肥试验,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分17个处理(见表1),即16个肥料及用量组合,并以不施肥作为对照 ,每个处理1个小区,除去边际效应,从每个小区内任意抽取,重复3次,每个重复固定测苗30株,定植成活后观测苗高、地径和侧枝发枝数,终测时的苗龄为27个月,调查指标为苗高、地径、侧枝发枝数和生物量。

表1 不同基肥试验设计

2.3 不同遮阴对南方红豆杉幼林生长量的影响

为探求南方红豆杉人工幼林对光照的适应性,掌握不同光照强度对南方红豆杉幼林生长量的影响,为南方红豆杉原料林培育确定适宜的光照强度,本文进行了不同遮阴对南方红豆杉幼林生长量的影响研究,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3个处理,即遮阴度为80%(用A代表)、遮阴度为50%(用B代表)和不遮阴(用C代表),每个处理1个小区,除去边际效应,从每个小区内任意抽取,重复3次,每个重复固定测苗30株。待苗定植成活后观测苗高、地径和侧枝发枝数,终测时苗龄为27月,调查指标为苗高、地径、侧枝发枝数和生物量。

2.4 培育方法

2.4.1 试验地清理及整理 试验地经过多次翻挖、捡除残杂草,使土壤充分细碎、疏松。为防止积水,整理成宽15 cm、长250 cm的高床。

2.4.2 定植 根据不同密度的株行距要求挖塘定植,不同基肥和不同遮阴按 50 cm×75 cm株行距定植。

2.4.3 抚育 每年除草6次,雨季1月1次,其他时间3月1次,松土3次。

2.4.4 追肥 定植成活动后第1 a每月施清粪水1次,以后每2个月施清粪水1次,但浓度是第1 a的2倍。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定植密度对南方红豆杉幼林生长量的影响

对南方红豆杉不同密度试验幼林培育27个月,8个处理的树高、地径、侧枝发枝数和生物量4个生长指标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树高生长各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区组间差异不显著;地径生长各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区组间差异不显著;侧枝发枝数各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区组间差异不显著;生物量各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区组间差异不显著,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看出,8种不同密度的南方红豆杉树高生长最好的是处理⑥,地径生长最好的是处理⑧,侧枝发枝数最多的是处理⑤,生物量最好的是处理⑤,树高、地径、侧枝发枝数和生物量表现最差的均是处理①。多重比较的结果是,树高:③处理与其他处理在0.05水平差异显著,⑦处理与其他处理在0.05水平和0.01水平差异均显著,①处理与其他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地径:④处理与其他处理在0.05水平差异显著,③处理与其他处理在0.05水平和0.01水平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②处理与其他处理在0.05水平差异显著。②处理与③处理在0.05水平差异显著,在0.01水平间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侧枝发枝数:⑦处理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②处理与⑥处理在0.05水平差异显著,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①处理与其他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生物量:⑧处理与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这2个处理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②处理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①处理与其他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生长量从大到小处理的顺序是⑥>④>⑤>②>⑧>③>⑦>①;地径生长量从大到小⑧>⑦>⑥>⑤>④>③>②>①;侧枝发枝数从大到小处理的顺序是⑤>④>⑧>⑦>②>⑥>③>①;生物量从大到小⑤>④>③>⑥>⑧>⑦>②>①。

表2 南方红豆杉不同密度的多重比较分析

同列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P<0.05)显示差异,不同大写字母表示(P<0.01)极显著差异。

3.2 不同基肥处理对南方红豆杉生长量的影响

对17种不同基肥培育27个月的南方红豆杉树高、地径、侧枝发枝数和生物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树高生长各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区组间差异不显著;地径生长各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区组间差异不显著;侧枝发枝数各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区组间差异不显著;生长量各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区组间差异不显著,多重比较,结果见表3。

表3 南方红豆杉不同基肥的多重比较分析

同列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P<0.05)显示差异,不同大写字母表示(P<0.01)极显著差异。

从表3可看出,树高处理15在0.05水平间存在差异,处理8与处理7与其他处理在0.05水平间存在差异,2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处理17在0.05水平与其他处理间存在差异,处理3和处理1与其他处理在0.05水平存在差异,处理2和处理5在0.05水平和0.01水平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4在0.01水平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17在0.01水平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3和处理1在0.01水平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6与其他处理在0.05水平与0.01水平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地径处理9和处理16在0.05水平与其他处理间存在差异,处理6与处理5在0.05水平与其他处理间存在差异,处理15和处理13在0.05水平与其他处理间存在差异,处理4在0.05水平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处理9,16,10,8在0.01水平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侧枝发枝数处理17和处理15在0.05水平与其他处理间存在差异,处理13和处理5在0.05水平和平0.01水平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4和处理3在0.05水平和平0.01水平与其他处理间存在差异,处理6在0.05水平与其他处理间存在差异,处理16在0.05水平与其他处理间存在差异;处理6和处理16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1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2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生物量处理13和处理17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2和处理12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1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11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3和处理5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在0.05水平间差异不显著。处理14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树高生长量从大到小的处理顺序是14>9>13>10>11>16>12>15>8>7>4>17>3>1>2>5>6。

地径生长量从大到小的处理顺序是9>16>10>8>17>11>3>2>7>12>1>14>6>5>15>13>4。

侧枝发枝数从大到小的处理顺序是8>11>14>12>7>9>10>17>15>13>5>4>3>6>16>1>2。

生物量从大到小的处理顺序是13>17>2>12>7>4>8>6>16>9>15>10>1>11>3>5>14。

3.3 不同遮阴处理对南方红豆杉生长量的影响

对3种不同遮阴度的南方红豆杉的树高、地径和侧枝发枝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是:树高生长各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区组间差异不显著;地径生长各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区组间差异不显著;侧枝发枝数各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区组间差异不显著;生长量各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区组间差异不显著。多重比较,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遮荫度对南方红豆杉生长量的多重比较分析

同列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P<0.05)显示差异,不同大写字母表示(P<0.01)极显著差异。

从表4可看出,树高3个处理在0.05水平存在差异,在0.01水平C处理与其他2个处理间存在差异,A、B处理间无差异;地径3个处理在0.05水平存在差异,在0.01水平A处理与其他2个处理间存在差异,C、B处理间无差异;侧枝发枝数3个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生物量B处理与其他2个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A、C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4 结语

(1)南方红豆杉不同密度对幼树生长的影响较大,其树高生长、地径生长、侧枝发枝数和生物量各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生长最好的处理是⑥,即50 cm×100 cm;地径生长最好的处理是⑧,即100 cm×100 cm;侧枝发枝数和生物量生长最好的处理均是⑤,即75 cm×75 cm,树高、地径、侧枝发枝数和生物量生长最差的处理均是①即25 cm×25 cm。随着时间的变化和幼林的不断生长,密度对树木生长的影响将会越来越明显,因此选择合理的造林密度不仅可降低造林成本,还能促进人工林的生长,由于本试验时间短,不同密度对定植后苗木生长的影响还没有全部表现出来,单位面积的产量也没有体现出来,预计随着时间变长,不同密度间林木的生长量差距将会越来越大,产量的差距也将会越来越大。本试验最不宜采用的密度是处理①,即25 cm×25 cm。

(2)施用不同基肥对南方红豆杉的树高、地径、侧枝发枝数各处理间均有极显著差异,树高生长最好的处理14(碎柴皮2.64 kg/株),最差的处理是6(复合肥150 g/株);地径生长最好的处理是9(锯末3 kg/株),最差的处理是4(复合肥50 g/株 );侧枝发枝数生长最好的处理是8(锯末2.2 kg/株),最差的处理是2(牛粪3.6 kg/株 );生物量最好的处理是13(碎柴皮2.0 kg/株),最差的处理是14(碎柴皮2.64 kg/株)。

(3)在3种不同的遮阴度下,南方红豆杉的树高、地径、侧枝发枝数和生物量各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地径、侧枝发枝数和生物量生长最好的处理均是遮阴度为50%的处理。

(4)本试验仅为南方红豆杉定植27个月的前期生长量比较分析,为南方红豆杉不同密度、不同基肥和不同遮阴的后期培养提供依据,对其后期更长时间幼林的不断生长和单位面积的产量比较,还有待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

[1] Fu L G, Li N, Mill R R.Taxaceae[M]//Wu Z Y,Raven P H.Flora of China 4.Beijing Science Press & St Louis,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1999.

[2] 曾余力,林新春,桂仁意.等,南方红豆杉离体胚培养诱导不定芽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2010,27(4):614-619.

[3] 傅瑞树,朱建华.福建南方红豆杉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 2003, 30(1):53 - 56.

[4] 张艳杰,高捍东,鲁顺保.等,南方红豆杉种子透性及甲醇浸提液的生物测定[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29(3):383-388.

[5] 袁瑞玲,杨文忠.不同育苗基质对须弥红豆杉移栽后生长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40(1):16-19.

1001-7380(2014)04-0033-04

2014-05-06;

2014-06-10

云南省创新人才培养项目(2012HB090)

徐玉梅(1975- ),女,云南宣威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方面的研究。

*

唐红燕(1976- ),女,云南普洱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方面的研究。

S791.49

A

10.3969/j.issn.1001-7380.2014.04.008

猜你喜欢

幼林红豆杉侧枝
快乐佳县人
红豆杉
西红柿侧枝什么时候疏除好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西红柿侧枝什么时候疏除好
着着寸进 洋洋万里 漫谈郑幼林寿山石雕刻
南方红豆杉濒危原因及保育技术
阮明舒的红豆杉王国
青花菜侧花球留几个为宜
TACE联合复方红豆杉胶囊对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