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拓展助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2014-09-05徐瑛
徐 瑛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湖北 十堰 442000)
素质拓展作为当代社会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体验式培训、外展训练,是现代组织和群体的全新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尤其对参训者潜能的激发和团队凝聚力的提升有着其他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效果。而高职院校的心理素质拓展作为提升学生心理品质与素养,提高综合能力与素质的一种行动导向式教育模式,不仅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教育的创新和完善,更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拓展的需求
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文凭在社会上不再具有绝对的强势竞争力,考量更多的是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针对不同的专业、专业群,其相关要求也不尽相同,这时需要的就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我国高职的十二五规划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目前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逐级转型,工作重点已由面向少数学生的障碍性咨询和危机干预逐步转入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预防性、发展性和成长性教育。除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外,更多的是开发实用性强、见效快、通识性高、应用范围广,并有一定后延性,终生受用的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和心理行为训练项目。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学生焦点问题为核心,逐年对在校学生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心理问题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56%的学生有意愿得到应对压力的相关指导、有43%的学生希望得到有关人际关系的指导,对于就业、学习、恋爱等方面,也是学生的关注焦点。
对于指导形式,42%的学生愿意接受素质拓展训练,38%的学生喜欢参加灵活多样的活动,38%的学生想要进行心理行为体验式训练,这些方式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同时也不排斥传统的讲座,对于访谈咨询和宣传资料也有一定需求。
为有效帮助大学生成为减轻各方压力的有“能力者”,需构建经纬工作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视角、高度,采用学生喜爱的、高效的心理素质拓展项目和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只有将教育教学同各类素质拓展训练和活动进行无缝对接,才能使工作落地,让广大学生在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不断成长、自我激励,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
二、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拓展的发展与校园文化建设
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经过近五年的尝试与不断创新,学院已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氛围,形成较为成熟的一整套心理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和活动链,打造出“宣传+教育+活动”、“必修+选修+拓展”的全方位、立体化育人模式,为学生提供“主餐+自助”的菜单式营养套餐。
(一)多角度全方位宣传
强大的宣传攻势,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氛围,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就在我的身边”。从小本子、书签、活页夹小物品到学生活动集中的路口楼道的标识、标牌,再到学校内网的专用网页、QQ群、微信、微博、朋友圈等,均可明确公布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地址,说明其专业职能与服务方式,特别是大的标识性广告牌上,随处可见同学们参加心理素质拓展、心理行为训练、各类团体辅导、相关主题活动的照片,并定期更新。让同学们充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不仅仅是常规的“私人”服务,更是提升心理品质,重构自我认识,进行潜能开发的专业指导机构;而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拓展训练是一项教育教学,同时也是形式多样,让同学们跃跃欲试的体验式活动,并将陪伴整个大学生涯。与此同时,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还可以根据学生焦点和关心、关注问题设计制作成学生喜爱、富有时代气息的主题明确的宣传彩页,并将与其相关的拓展训练班、工作坊的常规开设时间、报名方式、筛选办法、参训要求等信息在画册中进行明确说明,使画册即有实质指导作用,又能让学生根据自我需求自由选择合适的体验训练班[1]。
从而形成心理健康普及与心理素质拓展并进的良性校园文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意义。
(二)立体化教育,多样化活动
教育与活动相结合,形成多元立体化的教育模式。
课程设置方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分兴趣和性别设计课程,如必修课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成长从心开始等;选修课有学习心理、成功心理、恋爱课堂等;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有人际关系ABC、交流与沟通、领导力与团队协作等。
多渠道的教育方式不局限于课堂,更多的需要课外的补充,如每年度大学生心理健康月、女生节等品牌活动,活动的落实实施则可运用户外素质拓展、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团体辅导等多种元素,为广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强化自我的舞台与空间,最大限度的提高综合素质。
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统筹安排,形成经纬式立体化工作网络,才能真正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地、普及,成为走入学生心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体系。
三、心理素质拓展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助力作用
心理素质拓展项目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传统教育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尤其对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团队意识、抗挫能力等方面教育效果显著。
(一)增强社会适应性
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是让参训的每名学生在团体中体验协作互助,共同经历成功与失败,享受快乐与艰辛,懂得“一个都不能少”的重要性,并在群体榜样的作用下,不断克服阻力与困难,学会合理的沟通表达,尝试情绪的控制转变,体验超越自我。对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团队协作性
通过心理素质拓展让高职学生懂得“木桶效应”,强化同舟共济的意识,明白“1+1>2”,充分了解自己的成功和他人的帮助和协作是密不可分的,自己的成功、目标的达成,需要在团队成员共同努力、互相协作下才能达到。在训练项目中不断反省改善,融入到许多有声有色的各项活动中,通过团队精神教育的洗礼成就自我[2]。
(三)激发个人潜能
心理素质拓展训练项目是采用行动导向式教学,将心理行为训练隐含其中。在训练中学生们需要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项目的完成有赖于训练过程的创新与挑战,因此,个人潜能就得到充分挖掘和展现。
心理素质拓展渗透并助力于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感染熏陶,具有良好的育人效果,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 瑛.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的构建[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6(2):62-65.
[2] 莫朋红.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拓展训练[J]. 教育长廊, 2009, 8(3):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