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2014-09-05崔树红滕维斌

文教资料 2014年11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素质教育课文

崔树红 滕维斌

(高青县唐坊镇第一小学,山东 高青 256302)

所谓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发掘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相对应试教育来讲,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创造出使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环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的更高层次的教育。

小学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完成的,只有优化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如何搞好课堂教学,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培养兴趣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

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培养的。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使之转化为行动乃至产生积极的影响呢?

1.明确学习目的是培养兴趣的首要条件。

只有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继续学习、不断攀登的决心,使之成为学习的驱动力,才能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才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课)时,是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在讲到“鸟多”这一特点时,投影出示“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两句话,让学生总结大榕树的特点,想一想作者抓住“鸟多”这一特点从哪几个方面写的,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当学生说出作者是从鸟的数量、颜色、活动三个方面表达时,我立即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用“数量、颜色、活动”这三个词语口述一段话表现学校课间活动时的场面,学生的积极性立即被调动起来了。经过同学们的讨论补充,一段精彩的话讲出来了。为了强化教学效果,我立即把上面口述的内容让学生整理下来并形成书面文字,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作文中灵活运用。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他们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2.不断总结,享受成功的喜悦,保持兴趣的持久性。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适时并适度地结合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并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学生共享成功的喜悦,注意培植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就一定能够使学生的兴趣持久地保持下去。

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结构与课堂教学效率密切相关,因此,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要花大气力确定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是本着“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整体提高语文素养”的精神,以训练组为单位编排的。所谓“训练组”,实质上就是一个反映学习规律的相对完整的知识模块。它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语文学习规律,围绕某一种语文能力的训练构成一个个有机整体,从而形成了整体性、有序性、目标性和整合性特点。我们只有从它的整体出发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才能发挥其“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相加之和”的整体效应。

目前,小学语文按组教学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只有科学合理地编排课堂教学结构,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训练组教学”基本过程大致为:导读·发现→讲读课例·领悟→阅读课例·验证→读写例话·整理→基拙训练·发展,简单地说,就是:发现→领悟→验证→整理→发展。我在按组教学中,运用了“总—分—总”结构,即从语言文字入手了解内容,通过内容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哪些材料安排内容的,这些内容又是通过哪些语言文字表达的。具体做法如下:

1.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整体了解内容。

学习目标的确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学生意志。例如,鲁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组教材,安排了《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四篇课文。本组教材导读部分明确指出,通过学习,要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遭受屈辱和奋力抗争的历史,并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通过导读部分确立学习总目标,再导读课文,这样就比较容易弄清课例分别介绍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从整体上让学生对本组内容形成了整体的感知。

2.掌握各课例分目标及目标的知识结构,精心设计教学形式,强化教学效果。

教师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具体的教学步骤,启发学生思考什么问题,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应围绕教学目标落实。同时,教师还应熟悉各种教学模式,熟悉各种课型的教法,了解它们的功能,这样才能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规律,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形式等,恰当设计出一节课的教学步骤。

例如,我用“以读代讲法”教学《草原》(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第17课)一课的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精读课文,了解哪些部分表现了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3)通读课文,整体理解,弄清本文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样安排教学过程,既围绕本组总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又照顾到本节课教学的分目标,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读书声中理解课文并受到教育。

这样的“讲读课例”教学,“由思想感情到主要内容再到语言文字”的教学环节总体来看比较薄弱,往往被“由语言文字到主要内容再到思想感情”的“半个”过程挤掉了。“训练组”有的侧重于理解方面的训练,有的侧重于表达方面的训练,当然只是“侧重”而已。不管侧重哪个方面,“讲读课例”都肩负着理解和表达这两大方面的语文能力训练。一般来说,“由思想感情到主要内容再到语言文字”这半个过程,主要担负着学习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因此,“讲读课例”教学要有“前半个过程”,也要有并必须有“后半个过程”,虽然有时间长短的差异。中年级的第二课时,前半时原则要完成“由主要内容到语言文字”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课文是怎样表达主要内容的。高年级的前期,第二课时的前半时完成“由主要内容到思想感情”的过程之后,就进行“由思想感情到主要内容再到语言文字”的过程。高年级的中、后期,第二课时的前半时重点进行 “由思想感情到主要内容再到语言文字”的过程。当然,侧重于理解方面的,后“半个”过程可适当用时少些,以保证其训练重点;侧重于表达方面的,可适当用时多些,以加强训练。

3.形成性测试,小结课文,整体深化教材内容。

形成性检测是为获得学生对课时目标实现度这一信息而设计的教学环节。检测题应紧紧围绕目标和面向全体,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认识。课堂小结是检测掌握的信息及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再现,对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举足轻重,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三、课堂教学中强化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大纲强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目前,小学语文按组教学的研究非常符合以上大纲要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强化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呢?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着重谈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分配时间,保证训练的“量”。

小学高年级学生对课文内容能在阅读中理解,所以,第一课时的前半时完成语言文字的阅读和主要内容的理解,后半时要深入到内容蕴含的情感中,至少使学生产生出对某种情感的认同;第二课时则有了充足时间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结合课文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训练的“量”。

2.确定教学目标,保证训练的“质”。

现行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都是按训练组编排的,每组大都安排了重点读写训练项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语文课教学的实际要求,确定语言文字表达训练目标,如果侧重于读的方面的训练,就应该把语言文字训练目标调整到偏重阅读、朗读或背诵方面上,反之,则调整到写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语言文字训练的“质”。

总之,小学语文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优化课堂结构。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才能使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科书.山东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素质教育课文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背课文的小偷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语言文字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