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瑞《沉吟楼诗选》诗歌流传与编订过程考略
2014-09-05李姝雯
李姝雯
(南通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一、金人瑞其人其作
金人瑞是明末清初文的学评论家,因小说、戏曲评点独树一帜而闻名。然而,这样一位“颖敏绝世”[1]的文学家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却长期被人们忽略,正如《晚晴簃诗汇》所云,其“诗不多观,过而存之”[2]P194,极少有诗作收录于古代文献,如袁枚在《随园诗话》中仅录其五绝《宿野庙》1首,并称其“殊清绝”[3]P4;沈德潜在《清诗别裁集》中录其七律《愁》1首,评论云:“此拟杜作似夔州以后诗。 ”[4]P247评价极少, 但都极高,其诗歌文学价值可见一斑。
金人瑞的诗歌在历史上传播至韩国、日本等其他古代汉文化圈的国家,如韩国延世大学图书馆现藏有《唱经堂集》写本7册;成均馆大学图书馆藏有《金圣叹全集》上海锦文堂清朝末至民国间刊石印本8卷8册等。其中《杜诗解》部分均有散落的诗歌,但至今并未得见其有单独的诗歌选本流传域外。
二、金人瑞《沉吟楼诗选》的流传
20 世纪中后期,金人瑞的诗集《沉吟楼诗选》终于得以发现,但一直未得到学术界应有的关注。该清抄本现藏于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书高206毫米,宽112毫米。据此抄本影印出版的主要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清人别集丛刊》版《沉吟楼诗选》(附《广阳诗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金圣叹全集》版《沉吟楼诗选》。由于《沉吟楼诗选》是一部流传范围极小的书,学术界对此书鲜有研究。
金人瑞在顺治年间因“哭庙案”被清政府所斩。其著作虽被族人金昌叙录,被列为 “唱经堂外书”、“唱经堂内书”、“唱经堂杂篇”三类,实则并未刊行,更无一部作品被收入清代《四库全书》。今日读者所见金人瑞的著述,著录于吴门诸子校订的《唱经堂才子书汇稿》及《沉吟楼诗选》唱经堂遗书总目当中。两种目录有不同之处。前者更接近现存书目,本文摘录如下:
“外书”总目:
第五才子书(《水浒传》) 已刻
第六才子书(《西厢记》) 已刻
唐才子书 已刻
必读才子书 已刻
杜诗解四卷 已刻
左传释 已刻
古诗二十首 已刻
释小雅七首 已刻
孟子释 嗣刻
《汇稿》实录:
《杜诗解》四卷,附金昌《才子书小引》,《叙第四才子书》落款“顺治己亥春同学矍斋法记圣瑷书”。
《古诗解》(二十首)
《左传释》
《释小雅》
《释孟子》(四章)
《欧阳永叔词》(十二首)
《唱经堂随手通》圣叹杂篇
《沉吟楼借杜诗》
《语录纂》
《杂华林》
《圣人千案》[5]
后者所附目录较为完备,摘录如下:
“外书”:
第一才子书庄子七篇是经外篇,杂篇分配未竟。
第二才子书离骚亦有经有传,未竟。
第三才子书史记未竟。
第四才子书杜诗。
第五才子书水浒传。
第六才子书西厢记。
批左传。
才子古文。
唐才子诗。
程墨才子。
小题才子。
杂批未竟书。
诗文全集[6]。
所谓“外书”,是金人瑞关于文艺书籍的评解。由上文中两种目录的“外书”摘录可见,两者均无对《沉吟楼诗选》一书的直接记载。由此可以得出,《沉吟楼诗选》并非一次成书,编录者并非金人瑞本人。
比照流传至今的清抄本《沉吟楼诗选》,上面两种目录中,金人瑞的诗歌相对集中附于其所著的《杜诗解》之后,名为《沉吟楼借杜诗》,即全部诗作均借杜甫诗题创作。清人丁仁所撰《八千卷楼书目》卷十七集部收录《沉吟楼借杜诗》一卷国朝金麟振撰汇解本,金麟振即为金昌。但此书中仅附有诗二十六首,另外若干篇孤章分别见于金昌《叙第四才子书》、刘献廷《广阳杂记》、袁枚《随园诗话》及金人瑞自己的批文所引之中。
在清钞本《沉吟楼诗选》被发现以前,所见的金圣叹诗歌作品仅有这些零散孤篇。直至一部完整的《沉吟楼诗选》编订完成,期间经历的过程从《沉吟楼诗选》前后所附的序言和读后记中可以获取重要信息。
一方面,《诗选》前有吴江人李重华在清雍正五年所作的《沉吟楼遗诗序》,其中交代有这部《诗选》成书的经过:世徒见金先生偶近游戏,知为滑稽之流,顾其人实心学佛人。其读书千古如面要,于诗道甚深。论古人则曰庄、骚、马、杜。夫南华、楚辞、太史之书间有所发,已足流示……及见《沉吟楼遗诗》若干篇,乃知先生于少陵寝卧言笑,才弥高而用心盖弥笃也。平生吟咏极多,不自惜。此为女婿沈君六书所抄,什佰之一。外孙元一、元景,慧而博,有先生风,幼受书母夫人。与余酬唱,相厚无间,故得悉徵其残书是刻也[6]。
由此可知,《沉吟楼诗选》经沈六书抄存得以传世。其间经过刘献廷选录,故又称“诗选”,流传至今的《沉吟楼诗选》自此完成。金人瑞原本“于诗道甚深”,然而其“平生吟咏极多,不自惜”,可见其诗歌散佚数量之多,《诗选》亦只是“什佰之一”,并非全璧,但这并不能掩盖其诗歌成就的光芒。
序言作者李重华与金人瑞外孙元一、元慧交好,所得材料可信度较高,因此所述成书过程应较为客观真实。沈六书即吴江沈重熙,金人瑞第三女金法筵的丈夫。刘献廷其人因政治立场、哲学观念、为人作风和文学思想与金人瑞多有相似之处,故“生平极许可金圣叹”,在《广阳诗集》中就有《题唱经先生像》一诗云:“忽有仙人在别峰,通身香气似芙蓉。碧天明月一千里,独上瑶台十二重。”[6]对金人瑞风度赞许极高。金人瑞去世后,刘献廷“寓吴江者三十年”,与金人瑞的儿子有来往,并了解金人瑞的有关情况,诗选出自其手实为可能。沈、刘二人分别作为金人瑞的女婿和旧友,在距金去世不久时编集《沉吟楼诗选》,可以说所搜集的材料是全面可信的。
另一方面,影印版《诗选》书后附有一篇“虞山俞鸿筹”所撰的《〈沉吟楼诗选〉读后记》:《唱经堂著述总目》,见于金昌所刻《第四才子书杜诗解》四卷附页。其中诗文全集列入内书,据陈登原谓并未刊行。此《沉吟楼诗选》一册,录古今体诗三百八十四首。有雍正五年吴江李重华序,云系圣叹之婿沈六书录出,大兴刘继庄处士选订。以抄胥字迹及纸色番之,应为乾隆初年抄本。并从李序中知,圣叹尚有外孙元一、元景,二人“慧且博,有先生风,幼受书母夫人”一节,为各家记载所未及,则此《诗选》流传必不甚广也[6]。
其中描述与陈登原所撰《金圣叹传》中所载大致相同,对《诗选》的体例及辑抄编订过程有简要介绍,并明确指出:现今可见的清抄本《沉吟楼诗选》为康熙年间刘献廷编选、乾隆初年沈六书抄本。
三、《沉吟楼诗选》的重要文献价值
对其诗歌流传与编订过程进行梳理和研究,无疑能进一步揭示其学术意义,以期在相关学术研究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运用。具体而言,其价值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其一,《沉吟楼诗选》中收录的诗歌可补金人瑞别集的文献阙失。金人瑞生前著述颇多,然而由于其因罪被清廷问斩,家产藉没,因此诗文作品存世极少,其诗名一直被埋没。《诗选》收诗280题,共384首,全编按诗体分类,依次为:古乐府、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五言排律、五言古诗、六言绝句、七言绝句、七言律诗、七言古诗。每体中又按写作时间先后排列。每体中未标明“逸诗”者为刘氏所选中之篇什,标明“逸诗”者乃沈六书所增辑,这无疑是对《唱经堂才子书汇稿》中《沉吟楼借杜诗》载录的有限的诗歌作品的补充。
其二,研究《沉吟楼诗选》有助于了解、归纳金人瑞的诗学理念。李重华曾论金人瑞“于诗道甚深”,这从其批点《唐才子诗》约600首、评解杜诗201首的成就中可以看出,透露着其独特的诗学思想,反映其在诗歌创作方面有系统而深刻的理论总结,尤其主张宗唐学杜。除诗歌评点外,实际诗歌创作无疑是其诗歌理论的最佳体现与实践,可惜一直以来难以见到,而《沉吟楼诗选》无疑弥补了这一缺憾,与其诗歌评点一起,完整地向后世呈现了金人瑞的诗学成就,有益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其诗歌美学。
其三,研究《沉吟楼诗选》有助于更全面地研究金人瑞其人,从文本回归人本。金人瑞一生狂放不羁,最终命丧于封建统治者的刀下。其情感与思想是丰富、复杂的,这种个性在文学观念上,表现为强调去伪存真,主张个性解放和真情抒发,可以说是与李贽“童心说”一脉相承并大胆变革。金人瑞在小说、戏曲评点中有不少抨击封建君主专制的离经叛道的惊世之语,主观色彩极其浓厚,如果说此为其借古人之事寄托思想与抱负的话,那么诗歌则是反映其思想感情和生平交游的最直接、最准确的形式,与其自身的人生际遇与文化背景有密切关系。关于诗歌创作,金人瑞在《与家兄长文昌》中云:“诗非异物,只是人人心头舌尖所万不获己,必欲说出一句说话耳。”这既是其对自己诗歌创作实践的总结,体现其说真话、抒真情的诗学主张,又从侧面反映其诗歌的内容价值,真实地反映金人瑞政治立场、社会思想和人生观念,从中可以分析其复杂思想的成因。因此,金人瑞研究中要想对一些问题研究得具体和深入,必然会依靠对这些诗歌的正确阐释。《沉吟楼诗选》无疑可为金人瑞生平史实的研究提供第一手的基础性材料。
[1][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三[M].清借月山房汇钞本.
[2][民国]徐世昌著、傅卜棠编校.晚晴簃诗话:卷三十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4][清]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卷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5][清]金圣叹.唱经堂才子书汇稿[A].中国文学珍本丛书[M].上海:上海杂志公司,1935.
[6][清]金圣叹撰.刘献廷编.沉吟楼诗选(附《广阳诗集》)[A].清人别集丛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