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职学困生的形成及转化对策

2014-09-05岳喜腾

文教资料 2014年11期
关键词:标兵德育工作学困生

岳喜腾

(临沂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山东 费县 273400)

本文所说的中职学困生是指那些就读于中等职业学校,智力正常但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学有困难、成绩低下,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了解他们的表现、分析其学困形成的原因、探寻转化他们的对策,把他们培养成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无论对国家、社会、学校、家庭还是对学困生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职学困生的特征表现和成因分析

(一)特征表现

2012 年秋,我们通过查阅学生档案、基础文化水平测试、和班主任及科任老师交谈、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某市地处县城一所职业学校的学困生的在校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统计结果显示:学困生除了学习成绩特别低下外,还在理想信念、道德行为和个性心理等方面存在问题。他们的特征表现如下:

1.学习方面。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基础较差,学无兴趣,一上课就瞌睡,一看书就头痛,作业抄袭,考试作弊,迟到、旷课习以为常。

2.理想信念方面。胸无大志,悲观失望,没有把自己的志向与为祖国、为家乡、为人民联系起来,没有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凡事得过且过,浑天廖日。

3.道德行为方面。道德认识幼稚,道德判断力差,衣着不整,满口脏话,行为不良。

4.个性心理方面。情感冷漠,性格怪异,思维呆板,对他人、社会存有戒心或敌意。有时内心也有要求进步和改变现状的愿望,但因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很难迈出坚实的一步。

(二)成因分析

1.学困生自身的问题。对学困生的进一步追踪调查发现,学困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总体是优良的,学困的形成始于初中。这是由于从小学生到初中生,人生步入了发展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关键期——青少年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学生已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不再把老师的话当成神圣不可侵犯的“圣旨”。部分学困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自律意识差,怕吃苦、努力不够、易受情绪情感的影响,老师对其进行批评或找其谈心,他们不仅不能虚心接受,反而产生抵触情绪。直接后果是师生情感交流不畅,更加影响了他们学习主动性的发挥。进入中职学校后,有的学生认为上中职低人一等,于是自暴自弃,厌恶学习。

2.学校教育的偏差。有的中学,至今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有的虽然也开展了一些德育工作,但方式、方法陈旧,没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个性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使德育工作流于形式。个别中职学校教师对中职生存有“刻板印象”,缺少爱心,对学习一时存有问题或表现不佳的学生,不是热情地帮助他们,而是讽刺、挖苦甚至体罚,使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了严重挫折。有些中职学校以“招一名学生不易”为由,对发生在个别学生身上的吸烟、喝酒,结交社会闲散人员,欺压同学、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不能依照校纪校规及时处理,致使其他学生担惊受怕,惶恐不安。

3.家庭教育功能的退化。有些学生家长不顾自己孩子的实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上大学作为“光宗耀祖”的唯一出路,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使他们经常处于焦虑和担忧之中;有些学生家长长年在外打工,除了春节,一年当中难得回家几次,对孩子只供花钱,不管教育,使他们处于放任状态;在有些离异家庭,孩子得不到应有的父爱、母爱,甚至会受到同伴们的歧视或虐待,心灵上的创伤,使他们产生了自卑、封闭等心理障。

4.社会上某些不良现象的引诱。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不完善,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影响到学生的成长,且各种不良音像制品及网络游戏等,极易分散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引诱他们贪玩、缺课、逃学。

二、中职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一)整体优化校园环境

“蓬生麻中,不扶自正;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一个整体优化了的校园环境对学困生的转化起着不可忽视的熏陶、教育和约束作用。因此中职学校要整体优化校园,为学困生的转化,营造一个优良的“小气候”。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为调动广大教师担任班主任的积极性,并切实肩负起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引导者和中职学困生转化者的职责。中职学校应在班主任的选拔、培养、使用和落实班主任待遇上很下工夫,把那些思想政治觉悟高、身心素质过硬和业务素质高的教师充实到班主任队伍中,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既懂教书又能育人的高素质班主任队伍。

2.增强德育工作的协同性。为了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中职学校要加强德育工作的协调力度,统一整合校内外各种人力、物力和网络等资源。从学校各“育”来说,就是要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有机地渗透到智、体、美、劳等其他各育之中,“多育”并举,协调发展。从学生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课来讲,就是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着力解决学生的各种思想认识问题和在生活遇到的实际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而言,就是要把学生的德育工作和他们的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顶岗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3.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一是实施分层教学。在班级统一授课制的前提下,针对学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层教学,通过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和分层评价等措施,促使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和提高。二是改进教学方法。在各科教学中,要坚决摒弃“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大力推广基于问题、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强化实践教学。结合专业特点和市场人才的需求,分类制定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多元化评价学生,给学生搭建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如,在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和优秀学生干部时,增加单项“标兵”的评比——遵纪守法标兵、尊敬师长标兵、文明礼貌标兵、团结友爱标兵、学习进步标兵、劳动卫生标兵、爱护公物标兵、诚实守信标兵、勤俭节约标兵、创新发明标兵、技能特长标兵,等等。在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时,增加“教师评学”,从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总体性评价。

5.加强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学生管理制度是学校规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遵循中职教育、教学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建立、健全以《中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职学生守则》为统领的,涉及学生政治、思想、学习、纪律、卫生、活动、生活等诸方面的管理制度,并组织起由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全体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的联合检查督导小组,督促学生严格执行,违纪必究。

6.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除了要组织各种艺术社团、开展各种有益文体活动,举办知识竞赛、科普讲座、团课等外,更要突出中职特点,经常组织一系列具有专业特色的、能促进学生技艺和技能提高的职业实践活动、科技作品制作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诸如,“专业技能大赛”、“模拟岗位练兵”、“艺术作品展示”、“毕业汇报表演”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职业道德感。

(二)转化学困生的具体对策

1.引导正确归因,激发学困生成就期待。归因理论认为,任何人都有探索自己行为成败原因的倾向。学困生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把自己学习上的失败归因为能力低下,因而影响了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按照韦纳的观点,“能力是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原因,因此将失败归因于它将特别有害”[1]。因此,转化学困生第一要务就是和他们一道回顾从小学到中职的学习历程,分析影响学习的种种因素,引导他们把学业上的不成功归因到不是因为能力低下,而是努力程度不够和学习方法不当等人为可控的因素上。这样学困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期待成功,从而促使他们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2.发现优势智能,增强学困生自信。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且“这些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不同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2]。学困生也不例外,尽管他们学习吃力、成绩不佳,但他们也有相对的优势智能。巧妙地组织一系列活动,从中发现他们的优势智能,引导他们把优势智能迁移到学习上来,就会增强自信,唤起自强,从而取得理想效果。

3.分析就业形势,振奋学困生精神。一方面,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的经济社会转型期,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技工荒”的日趋凸显,为中职生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现代企业用人,看重的已不再是工作经验,而是人的综合素质,如人际交往,沟通协调能力,反应能力,学习和接受能力,等等。知识和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今日只有勤奋学习,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做好准备,就业时才能挑选到自己满意的单位。当学困生明白了这些道理后,就会振作精神,为自己的前途而努力学习。

4.成立小组互助,帮扶学困生脱“困”。根据学困生形成学困的具体原因,教学班都要由班主任牵头,建立起科任教师参与、学习成绩优秀学生和学困生自愿结合的互助学习小组,针对性地帮扶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如,对因学习习惯不良而造成学困的,要在改进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上着力帮扶。科任教师在课堂上对他们要多关注,课下辅导时要多走近;互助小组的同学则要在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实践等学习环节给予具体示范和督促。对因各种心理问题造成学困的,心理学老师要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训练、开展个别心理辅导;互助小组的同学则要积极带领他们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让他们“阳光”起来学习和生活。

5.运用正负强化,调控学困生行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的转化也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有时会出现反复或暂时的倒退现象,这就要求运用行为强化理论,对他们的行为及时进行调控。当学困生的行为符合要求并取得成绩时要及时运用正强化,给予肯定、表扬、奖赏,确保这种行为能够保持重复和连续;当不良行为重现时,要运用负强化,给予否定、批评和纠正,必要时,在尊重学困生的人格、维护学困生的尊严的前提下采取行政手段给予惩罚,以避免这些不良行为继续重复出现。

6.密切联系家长,共做学困生工作。平时,要主动与学困生家长通过电话、短信、或邮箱保持联系,必要时请家长到校或去学困生家中家访,以便让家长随时掌握孩子的在校表现。学期结束和开始时,要给学困生家长寄 “学生在校情况报告书”,或让学生带给家长学校的“学生在家表现汇报书”。目的是听取家长意见,共商教育对策,改进教育方式,形成转化合力。

三、转化效果

以该校2011级的学困生为例。经过两个学期的努力,该级192名学困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改观,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基本能做到不迟到、不旷课、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经过一个学期的转化工作,他们的期末平均成绩由原来的全部在及格线以下,且集中分布在36~48分,变成80人达及格线以上,67人接近及格线,8人达到良好水平;经过两个学期的转化工作,他们的期末平均成绩在及格线以上的有174人,13人达到优良水平。虽然成绩仍处在偏低水平,但及格率明显提高。

[1]张文新.高等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145.

[2]山东省教育厅师范处组编.山东省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丛书·当代教育新理念[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243-250.

猜你喜欢

标兵德育工作学困生
“标兵、能手”如此练就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五老”标兵:刘应启
一位技术标兵的自学成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