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延安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
2014-09-05白永秀
刘 盼,白永秀
(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大力推动农村发展,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和趋势。而县城作为连结城乡的枢纽,在繁荣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城市与农村、农业与非农产业、农民与市民的集合体,是经济社会功能较为完善的综合性区域经济单元。所以只有实现县域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才能从根本上改造传统农业、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实现农民生活方式转型,破除城乡二元结构[1]。
近年来,延安市加快化工园区、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建成一批重大能源化工、轻工业和新兴产业项目;同时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加快,城市建设也日新月异。但各县城乡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也不容忽视。此外,各县城乡之间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延安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为准确考察2011年延安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本文构建了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2011年延安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加以测度分析,为延安市各县更好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提供依据。
一、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及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基础上,在保持城乡发展特色和功能分工的前提下,依托城乡生产要素集聚和发展成果共享机制,打破城乡分割对立状态,促进城镇与农村在空间布局上的优化、要素流通上的顺畅、资源配置上的均衡、居民权利上的平等、功能特色上的互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互动融合发展,它是一种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城乡关系演进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1]。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城乡空间、经济、社会等多个维度的高度融合,内容较为丰富,因此本文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2],对延安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进行评价,这一方法要求我们在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必须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操性原则,使得指标体系能反映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各个方面及其本质特征。
根据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及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与方法,本文构建了包括空间、经济、社会三维度的、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目标指数的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城乡空间一体化是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础,与城乡交通状况及信息化水平密切相关,是实现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重要条件,反映城乡空间联系的紧密性与协调性。主要表现在城乡空间集聚、城乡往来便利性、城乡信息化3方面,具体包括城镇化水平、公路交通网密度等4个基础指标。
城乡经济一体化主要反映城乡部门经济活动的协调性,表现在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城乡产业结构、城乡就业结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4个方面,具体包括人均GDP、非农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非农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等8个基础指标。
城乡社会一体化主要反映城乡居民在享受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生活环境等公共服务方面的均衡程度,表现在城乡教育、城乡医疗、城乡社会保障、城乡生活环境4个方面,具体包括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每万人卫生机构床位数、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城乡安全饮用水普及率比等6个基础指标。
二、数据来源及评价方法选择
(一)数据来源与指标处理
1.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延安12县2011年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各县原始数据来源于《延安统计年鉴2012》、《陕西统计年鉴2012》、《陕西区域统计年鉴2012》、《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2012》以及《陕西县域经济监测排行榜2011》。其中,我们假定各县城镇安全饮用水覆盖率为100%,以此来计算城乡安全饮用水普及率比。
2.指标处理
在城乡发展一体化总指数的计算过程中,由于各基础指标属性及量纲的差异,无法直接计算,需要先对基础指标进行变化处理。
第一,趋同化处理。主要解决指标属性差异的问题,根据不同的属性可将指标分为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不同属性的指标对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数的作用方面不同,所以不能进行直接加总,要先对指标进行趋同化处理。本文采用取倒数的方法对逆向指标进行正向化处理,使得所有指标对城乡发展一体化均呈正向作用。
第二,无量纲化处理。由于各指标量纲的差异,数据之间不具有可比性。本文采用均值化的方法对所有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消除量纲对最终评价结果的影响。均值化的无量纲处理方法,不仅可以反映原始数据中各指标变异程度上的差异,而且可以反映包含各指标相互影响程度差异的信息。
(二)评价方法
为避免权重确定的机械性,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均方差决策法相结合的扩展构权方法。因为,从方面指数到目标指数和从分项指标到方面指数的层次结构明显,且在每个指标层内部能够较为主观地判断相对重要性,因而适合采用层次分析法。而基础指标是对分项指标的具体解释,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无法主观判断,采用均方差决策法能够体现原始信息的变异情况对评价权重的影响,客观保留基础指标本身的原始信息和解释能力,由此得到各县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数。为了更详细的了解延安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特点,本文在得到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数的基础上进行K-means聚类分析,以准确把握各个县的城乡发展一体化特点。
第一,层次分析法。本文构建了包括目标指标、方面指标、分项指标、基础指标的四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应层次分析中的目标层、子目标层、准则层、措施层。通过对准则层、子目标层指标的两两比较,得出它们对于上级指标的重要性,构造出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并对判断矩阵进行了一致性检验,最后得到同一层次相应指标对于上级指标的权重。
第二,均方差决策法。用于确定各基础指标的权重系数。而各基础指标权重系数的大小取决于该指标属性值的相对离散程度。该指标离散程度越大,则其权重系数越大。
第三,K-means聚类分析法。它是一种在没有先验性知识的情况下进行分类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它能够将多维度的样本(或变量)按照其特征划分为几个类别,各类数据内部具有高度相似性,不同类数据间个体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本文运用欧式距离法确定个体之间的“亲疏程度”,将较为亲近的聚为一类,从而对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较为相近的县化为同一类[3]。
(三)权重生成
基于上述的层次分析法方法,确定了方面指标和分项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基础指标本身所包含的数据信息,运用均方差决策法计算出各基础指标对所属分项指标的权重大小;其次,将此权重大小与该分项指标对所属方面指数的权重值相乘,得到该基础指标对所属方面指数的权重;最后,将基础指标对方面指数的权重值与该方面指数对目标指数权重值相乘,得到该基础指标对目标指数的权重[4],所有指标权重如表1所示。
表1 延安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标赋权结果
三、2011年延安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差异分析
(一)2011年延安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
1.总体评价
把处理过的延安县域基础指标值与基础指标权重相乘,可以得到延安各县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数及其排名,测度结果见表2。
通过表2可以发现,2011年延安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数分布在0.717-1.575之间,跨幅为0.858;在城乡空间、经济、社会一体化三个方面指数中,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跨幅最大,达1.690,各县得分在0.592-2.282之间波动;城乡社会一体化的跨幅较小,为0.413,指数在0.821-1.234之间分布;城乡空间一体化的跨幅最小,为0.342,指数分布范围是0.608-0.950。
在延安12县中,城乡发展一体化得分最高的是吴起;其次为志丹和黄陵,这三个县得分差距不大;此外,洛川和安塞城乡一体化水平也比较高,这两个县城乡发展一体化得分存在一定差异;延川、甘泉、子长、宜川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较低;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最低的三个县是黄龙、延长、富县。总体来看,延安各县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差异较大。
2.分项评价
第一,城乡空间一体化。通过表2可以发现,2011年延安县域城乡空间一体化水平得分最高的是黄陵;其次,吴起、志丹的城乡空间一体化水平比较接近;安塞和延长次之,黄龙、洛川、子长的城乡空间一体化水平较差;城乡空间一体化水平最低的四个县是宜川、延长、甘泉、富县。总体而言,对于延安12县的城乡空间一体化而言,尽管得分最高的黄陵和得分最低的富县存在一定差距,但相比其他方面指数而言,延安县域城乡空间一体化发展水平的差距不是很大。
表2 2011年延安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数及排名
城乡空间一体化中包含城乡空间集聚、城乡往来便利性、城乡信息化三个分项指标,根据层次分析法,其对方面指数的权重分别为0.444、0.333、0.222。从基础指标对方面指标的权重来看,城镇化水平对城乡空间一体化的影响最大,其权重为0.444;其次是公路交通网密度,权重为0.333;有线电视入户率和固定电话入户率对城乡空间一体化的影响相对较小,权重分别是0.121、0.101。
延安县域城乡空间一体化水平发展状况具体反映在基础指标上(见表3):第一、延安12县城镇化水平普遍较低,且县域差距大。城镇化水平超过50%的只有志丹和吴起两个县;低于30%的也有甘泉和富县两县;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是黄陵、安塞、延川;其余5县城镇化水平均在30%-40%之间,总体来看,延安县域城镇化发展较为缓慢,水平较低,各县之间的差距也比较大。第二、延安12县城乡交通往来的便利性整体较差。公路交通网密度最高的是洛川;其次,黄陵相对较高;最低的是甘泉;其余9县均在0.1-0.2公里/平方公里之间,整体而言,城乡交通往来便利性偏低严重阻碍了延安县域城乡空间一体化的推进。第三、延安12县城乡信息化水平较低且各县差异较大。从有线电视用户率来看,最高的是黄陵,远远高于其它县;其次是吴起和甘泉;次之为志丹、洛川、富县、安塞,这四县的有线电视入户率比较接近,差距不大;入户率最低的是延长,不足黄陵县的1/2。从固定电话入户率来看,最高的是黄陵;剩余的11县中,除黄龙和甘泉高于35%,其它9个县都比较低。值得注意的是志丹也比较低,仅为23.89%,而志丹在延安城乡发展一体化及方面指标中排名较靠前,可见志县城乡信息化发展不能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同步,并制约其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表3 延安12县2011年城乡空间一体化基础指标
第二,城乡经济一体化。通过表2可以发现,2011年延安县域城乡经济一体化差距较大,得分最高的是吴起;其次志丹、黄陵、洛川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也较好,这三个县的得分比较接近;安塞的城乡经济一体化在全市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和前四位的差距也比较大;此外,延川、宜川、富县、子长城乡经济一体化得分比较相近,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最后,甘泉、延长、黄龙的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水平在全市中排最后三位,这三县和发展靠前的县差距较大。
从城乡经济一体化基础指标的权重来看(表2),根据层次分析法,对四个分项指标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城乡产业结构、城乡就业结构、城乡收入差距所赋权重差异不大,分别是0.211、0.263、0.263、0.263。从基础指标对分项指标的权重来看,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包括了人均GDP、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三个基础指标,其权重分别是0.455、0.396、0.149,可见人均GDP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对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城乡产业结构包括非农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两个基础指标,这两个基础指标对其分项指标的权重分别是0.198、0.802,可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各县产业结构发展状况。城乡就业结构包括乡村从业人员非农就业比、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两个基础指标,权重分别是0.565、0.435。城乡收入差距包括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1个基础指标。从基础指标对方面指标的权重来看,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对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最大,其权重为0.263;其次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权重也比较大,为0.211;此外,乡村从业人员非农就业比和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对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也比较大,权重分别是0.149、0.114。
表4 2011年延安县域经济发展和城乡消费及收入数据
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来看(见表4),延安各县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从人均GDP来看,最高的两个县是志丹和吴起,这两个县的人均GDP远远高于其他县;洛川的人均GDP也比较高;黄陵和安塞的人均GDP也都超过了5万元;其余各县人均GDP都比较低,最低的是宜川和黄龙。从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来看,最高的是吴起和志丹;最低的是延川;宜川和黄龙也比较低。相比之下,黄陵的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也比较高;安塞、子长、延长的投资数额居中;洛川、富县、甘泉的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都在一万到两万之间。可见,吴起和志丹经济发展比较好,人均GDP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都比较高,不仅当前经济发展状况良好,而且为以后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从城乡居民消费和收入情况来看,延安12县人均消费量整体不高,城乡收入差距都比较大。从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最高的黄陵;其次是洛川、志丹、甘泉;再次之为富县、子长、安塞、延长、延川、吴起;最低的是宜川和黄陵。由此可以看出,延安12县消费量整体偏低,消费能力最高的黄陵是最低的宜川县的近2.5倍。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来看,比值分布在2.49-3.62之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排前三位的是延川、子长、延长,城乡收入差距很大。志丹、吴起、安塞的城乡收入比也较大;次之为黄龙、富县、黄陵;比值最低的是洛川,城乡收入差距相对较小。值得注意的是,吴起虽然经济发展状况好,但是城乡消费和收入水平都不能和城乡经济发展同步,说明收入分配不公平及其引起的消费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吴起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从城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来看(见表5),延安各县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不相适应,部分县产业结构极不合理,农业从业人口过多,农业技术水平差异较大。从产业结构来看,延川、子长、安塞、志丹、吴起、黄陵的非农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均高于90%,最高的两个县是吴起和志丹;其次延长、甘泉、洛川的非农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介于80%-90%之间;而宜川、黄龙、富县的非农产业比重则比较低,说明这三县二、三产业发展相对较为落后。从农业机械化水平来看,最高的是黄陵;其次是洛川;宜川和富县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也比较高;最低的是安塞,说明安塞现代农业发展比较落后。从就业结构来看,除吴起的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超过60%外,其余各县均低于60%,延安大部分县的农业从业人数比例超过了40%,说明有将近一半人口的收入依然依赖于农业发展;延川、安塞、志丹、黄陵、黄龙的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都介于50%-60%之间;较低的两县是洛川、富县,比重均低于30%,说明这两县有70%多劳动力仍然停留在农业上,这就很难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从而阻碍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从乡村从业人员非农就业比来看,除吴起和志丹的比重较高外,其余各县均不超过40%,并且延长、甘泉、富县、洛川、宜川、黄龙均低于20%,说明这些县大部分农民的收入完全依赖农业。综合来看,延安各县就业结构极不合理,农村居民过分依赖农业产业,二三产业推动就业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表5 2011年延安县域城乡产业和就业结构数据
第三,城乡社会一体化。通过表2可以发现,2011年延安各县城乡社会一体化水平相差不大。其中最高的是甘泉;其次志丹、黄陵、吴起、安塞、子长、延长、延川的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也比较好;洛川、黄龙、富县的城乡社会一体化水平较低;得分最低的是宜川。
从城乡社会一体化指标权重来看(表1),城乡社会一体化化包括了城乡教育、城乡医疗、城乡社会保障、城乡生活环境四个分项指标,对其所赋权重分别是0.263、0.263、0.211、0.263,差异不大。从基础指标对方面指标的权重来看,城乡安全饮用水普及率比和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对城乡社会一体化的影响较大,权重分别为0.263、0.211;其次,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基础教育师生人数比、每万人卫生机构床位数和每万人卫生技术人员数对城乡社会一体化的影响差异不大,权重分别为0.131、0.132、0.137、0.127。综合来看,城乡在生活环境、社会保障方面的差异是影响延安县域城乡社会一体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
从城乡教育指标来看,延安市各县教育质量差异不大,教育条件有待提高。如表6所示,从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来看,延安市除子长县外,其余县的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均高于85%,说明延安各县能基本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初中毕业后继续接受教育。其中,宜川的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了100%,说明宜川的教育质量较高;延川和安塞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也相对较好。从基础教育师生人数比来看,延安各县的基础教育师生人数比均不超过0.1。这说明其师生比的结构越合理,但延安各县普遍较低,说明延安市整体基础教育条件有待提高。
表6 2011年延安县域城乡社会一体化基础数据
从城乡医疗指标来看,各县医疗卫生条件差异较大,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平衡。如表6所示,从每万人卫生机构床位数来看,黄陵最高;其次是志丹;其余10个县均低于35张/万人,这10县中,有6县低于30张/万人,最低的是洛川。从每万人卫生技术人员数来看,情况大致和每万人卫生机构床位数相似,最高的也是黄陵;甘泉和志丹相对较高;其余各县均低于40人/万人;最低的是宜川。综合从这两个基础指标来看,黄陵的城乡医疗条件发展最好,志丹县城乡医疗发展也比较好,宜川城乡医疗发展最差,城乡医疗在各个县的差异较大。
从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来看,延安各县差别不大,普遍较高。12县中安塞、志丹、吴起、甘泉、宜川、黄龙的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均达到100%,最低的是黄陵,剩余的5县也都在90%以上,其中延长和子长接近100%,说明延安市近年来社会保障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从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比来看,延安各县差异较大,最高的甘泉达到100%,志丹和吴起的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比都接近100%;安塞、延川、子长、延长、洛川也比较高,都在80%上下;最低的是黄龙。此外,黄陵、富县、宜川的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偏低,这些县的城乡生活环境有待提高,特别是在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方面。
3.聚类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延安各县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延安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进行K-means聚类,结果见表7:
表7 2011年延安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聚类结果
由表7可知,延安12县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分属于四个梯队:第一梯队以1.652为聚类中心,包括吴起、志丹、黄陵、洛川;第二梯队的聚类中心是1.069,包括安塞;第三梯队以0.889为聚类中心,包括延川、甘泉、子长、宜川;第四梯队中包括富县、延长、黄龙3县,聚类中心是0.784。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梯队包括吴起、志丹、黄陵、洛川,这四县在2011年延安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排名居前四位。从方面指数来看,吴起排名最靠前的是城乡经济一体化维度,排名第一;排名最靠后的是城乡社会一体化,为第四名;城乡空间一体化排名第二。志丹城乡发展一体化排名第二,并且其城乡空间、经济、社会一体化三方面排名也比较平衡,分别居第三、二、二位。黄陵在2011年延安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排名中居第三。从方面指数来看,黄陵2011年城乡空间一体化发展水平最高,城乡经济一体化和城乡社会一体化得分排名均居第三位。洛川在2011年延安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中总排名居第四位,其城乡经济一体化也排第四名,城乡空间一体化和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相对较差,分别排第七、九位。
第二梯队包括安塞。该县在2011年延安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中总排名第五,其中城乡经济一体化和城乡社会一体化排名均为第五,城乡空间一体化水平相对高一些,排第四位。
第三梯队包括延川、甘泉、子长、宜川四县。延川在2011年延安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中总排名居第六位,城乡经济一体化也排第六位,城乡空间一体化发展相对较好,排第五位,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较差,排第八位。甘泉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最高,在全市排名第一位,城乡经济一体化和城乡空间一体化排名都比较靠后,分别是第十、十一名,城乡社会一体化的高水平使得其城乡发展一体化排名也比较靠前,位居第七位。子长在延安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总排名中位列第八位,城乡空间一体化得分排名第八位,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排名第九位,城乡社会一体化排名第六位。宜川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相对最好,排名第七位,城乡空间一体化排第九位,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最差,在全市中排最后一位,城乡发展一体化总体排名第九位。
第四梯队包括富县、延长、黄龙三县,这三县是延安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最低的县。富县的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排名相对靠前,为第八位;城乡空间一体化发展最差,排最后一位;城乡社会一体化排倒数第二位,这两个方面指数的落后导致富县城乡发展一体化排第十位。延长城乡发展一体化排第十一位,其中城乡空间一体化和城乡经济一体化分别排第十、十一位;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较好,排第七位。黄龙县城乡发展一体化排最后一位,其中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最差,排最后一位;城乡空间一体化发展相对较好,排第六位;城乡社会一体化化排第十位。
五、结论与对策
本文通过对延安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进行测度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总体而言,延安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内部差异较为明显,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综合前文结论,我们结合延安各县实际情况,从空间、经济、社会三方面为更好的推动延安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提出对策:
第一,在加强城乡空间联系方面,一是加快城镇化建设,做美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提高城乡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承载能力;二是推进城乡交通建设,争取实现出境公路高速化、县乡公路二级化、通村公路等级化,破解交通瓶颈,提高城乡往来的便利性,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注重提高城乡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进宽带进村、网络入户,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网,推广相关农业技术,使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以及时解决。
第二,在加快城乡经济融合方面,坚持一县一策,充分发挥县域资源优势,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一是把园区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发展吴起天然气液化、黄陵两条煤焦化生产线和高温煤焦油深加工、安塞天然气液化、延长盐气化工、子长煤气盐综合利用、洛川轻烃裂解、富县能源综合利用、延川明珠集团精细化工、黄龙太阳能光伏和风力发电等项目,提高资源利用率,使工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依托特色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稳步扩大苹果、温室大棚蔬菜、红枣、核桃等的种植面积,实行规模化生产和经营;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苹果、核桃、红枣、大棚蔬菜的生产水平,进一步做大洛川苹果品牌,打造延川红枣、黄龙核桃等品牌,提高市场影响力,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三是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大力开发民族圣地、革命圣地和黄土、黄河风情文化,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带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第三,在促进城乡社会均衡方面,继续加强民生建设,解决城乡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不均衡问题。在教育方面,要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整合县域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在医疗卫生方面,继续推进县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着力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质量,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城乡社会保障方面,提高农村养老保险覆盖水平,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在改善城乡生活环境方面,各县要加强石油煤炭污染防治、饮用水源保护和中小河流治理,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和生产用水。
参考文献:
[1]白永秀,王颂吉,等.陕西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报告(2013)[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2013.
[2]苏为华.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D].福建:厦门大学,2000(9).
[3]薛薇.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王明涛.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权数确定的离差、均方差决策方法[J].中国软科学,1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