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心脏超声分析
2014-09-05白皓
白皓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心脏超声分析
白皓
目的 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超声表现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1年4月~2013年10月诊治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46例作观察组, 选取同期诊治单纯高血压患者42例为对照组, 均展开心脏超声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左房内径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 两组室间隔/左室后壁、E/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经超声检查可发现, 除高血压所致心脏结构形态改变之外, 还存在左心房扩大形态学重构现象及其他生理指标改变。
高血压;阵发性心房颤动;心脏超声
高血压可致使人体心脏结构与血流动力学改变, 是心房颤动主要发病原因[1], 而患者心房颤动现象可促使高血压患者血栓栓塞形成及血流动力学紊乱的风险大幅增加, 对患者生命安全有严重威胁[2], 因此, 对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症状予以有效预防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为深入了解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机制[3], 作者选取46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与42例单纯性高血压患者, 对其心脏超声表现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1年4月~2013年10月诊治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46例作观察组, 其中男27例, 女19例, 患者年龄为34~75岁, 平均为(58.3±5.3)岁;选取同期诊治单纯高血压患者42例为对照组, 其中男25例,女17例, 患者年龄为36~73岁, 平均为(57.±4.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展开对比。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患者高血压判断依据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于2004年所制高血压诊断标准, 阵发性心房颤动根据心电图检查证实, 且患者窦性心律均可于7 d内恢复。排除标准:将有肺心病伴发心律失常者、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史、心脏瓣膜病、风心病、继发性高血压、心肌病、严重肝肾疾病患者排除。
1.3 方法 利用西门子X-300超声诊断仪器与P4-2胸探头展开诊断, 设定扫描速度为50mm/s, 频率为2.5~3.6MHz。检查时在患者胸骨旁边沿左心室长轴方向按照M型展开连续扫描, 对左房内径、室间隔、左室后壁、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予以测定, 通过心尖四腔对二尖瓣血流情况展开多普勒检测, 对二尖瓣舒张早期时心室快速充盈峰值速度(E)与舒张晚期时心房收缩峰值速度(A)进行测定, 并对E/A比值进行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展开统计学分析, 用(±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对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组内数据展开t检验, 当P<0.05时, 二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左房内径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 两组室间隔/左室后壁、E/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脏超声检测情况分析 (±s)
表1 两组患者心脏超声检测情况分析 (±s)
组别例数左房内径(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m)室间隔/左室后壁E/A对照组4230.6±3.240.9±10.71.0±0.40.6±0.1观察组4641.7±4.546.3±12.81.2±0.20.7±0.3
3 讨论
在现代社会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及生活节奏逐渐加快背景下, 心脏疾病发病率逐渐上升, 尤其是在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下, 高血压并发心房颤动患者数量越来越多, 这不仅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同时会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
心房颤动在心内科中较为常见, 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相对较高。已有研究证实, 高血压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几率远比血压正常人群高, 这可能和高血压造成的生理学及形态学改变密切相关。本次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心脏供血功能进行分析, 可知两组患者E/A均不足1, 说明两组患者心脏舒张功能均发生明显减退, 揭示高血压可致使患者心脏形态结构发生一定改变。通过对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心脏超声表现进行分析, 发现两组患者心内结构中只有左心房内径出现明显改变, 而其他指标未见明显改变, 且观察组左房内径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由此可见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除高血压病本身造成的心脏形态结构改变之外, 还可引发左心房扩大这一形态学结构重建与生理指标不同程度的改变。人体内体循环中动脉压力长期处于持续增高状态, 可致使左心室发生代偿性增厚, 导致舒张能力下降,致使左房容量负荷显著升高, 同时内部压力增大, 最终会引发左心房形态学重建和电生理学重构;当左心房发生改变时,必会导致心房电活动出现异常, 患者临床表现为除极异质性明显增加、心房肌细胞不应期显著缩短、心房各部位的传导过程延缓等, 导致心房活动空间弥散度和空间向量发生差异, 引发折返现象, 由此可见心房扩大是心房颤动的主要表现, 这说明左心房扩大既是心房颤动发生的原因, 也是心房颤动的主要结果。另一方面, 心房颤动发病原因之一即为折返, 胶原是细胞外基质最主要成分, 胶原生成和降解速度平衡是确保患者心房稳定的关键。若心肌间质中有过多胶原生成则会引发心肌纤维化, 而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均有局部或全身RAAS激活现象, RAAS激活对心肌间质胶原合成过程有促进作用, 而醛固酮及血管紧张素Ⅱ是RAAS的效应因子。
本次研究证实, 左房扩大与左室舒张能力降低是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超声主要表现, 同时也是这二者相关因素。因此, 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尽早展开血压严格控制并使之达标, 对有阵发性心房颤动伴随发生患者应合理给予血管紧张素Ⅲ转换酶抑制剂, 从而降低房颤发生率, 延缓阵发性房颤向慢性持续性房颤的转换进程。
[1] 郭彦平.老年高血压患者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3,30(1):37-38.
[2] 尹卫华.应变率成像评价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心肌功能.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1,22(4):234-235.
[3] 戴家欢.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94例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3,11(19):133-134.
457000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