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X线与CT诊断对成软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2014-09-05张丙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2期
关键词:软骨特异性影像学

张丙娜

探讨X线与CT诊断对成软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张丙娜

目的 探讨X线与CT诊断对成软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38例拟诊断为成软骨细胞瘤的患者, 对其分别进行X线和CT检查诊断, 对比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有效率。结果 X线检测表明成软骨细胞瘤呈不规则或圆形局限性骨破坏区, CT检查表明病灶边界清楚, 呈现不同程度的分叶状,呈半环形钙化。依据病理结果作为判断标准, X线检查的敏感度为96.77%(30/31), 特异性为12.5%(1/8);CT扫描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7.30%(36/37)和100%(1/1)。两种方法的诊断敏感性都比较高,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诊断的特异性显著大于X线诊断方法,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X线与CT诊断成软骨细胞瘤各具特点, CT诊断比X线诊断的特异性好, 综合采用两种诊断方法, 有利于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提高诊断准确率。

X线;CT;诊断;成软骨细胞瘤:敏感度;特异度

成软骨细胞瘤又称软骨母细胞瘤, 其发病部位可为任何软骨化骨部位, 我国成软骨细胞瘤的发病率相较于欧美国家加高, 发病部位多为长管形骨的干骺端或骨骺, 其中以肱骨、胫骨和股骨发病部位最为严重[1]。临床上该病病程发展缓慢,其症状大多较轻, 其表现主要有局部肿胀、疼痛以及活动受限等, 少见病理性骨折[2]。因为成软骨细胞瘤多受软骨化骨影响, 因此该病的发病年龄多在11~30岁之间, 超过30岁的病例少见。X线影像诊断是诊断成软骨细胞瘤的传统方法,然而X线诊断方法不能提供具体的软组织肿块和血供情况,故该诊断方法的特异性较差。本文研究通过对比X线和CT诊断成软骨细胞瘤的诊断效果, 探讨了两者的诊断价值, 现就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4月~2013年5月在本院收治并拟诊断的成软骨细胞瘤患者38例, 其中男22例, 女16例;年龄13~30岁, 平均年龄(21±3.6)岁;病变部位:肱骨6例、髌骨2例、胫骨8例、肩胛骨4例、股骨18例, 部分患者具有多处病变部位。病程2个月~9年, 平均病程(2.6±1.2)年;所有患者都出现有局部疼痛、肿胀以及活动受限等情况,有3例患者可触及有坚硬、质韧大小不等的肿物, 触摸时有压痛;病灶最小尺寸为1.5 cm×1.4 cm。

1.2 诊断方法 采用X线和CT扫描对所有38例成软骨细胞瘤患者进行检查。X线诊断采用PHILIPS OPTIMUS机进行正、侧及斜位片拍取;CT扫描共10层, 每层厚1 cm, 选用优维显为造影剂, 按1.5 mg/kg的剂量用高压注射器进行静脉注射。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像学表现 ①X线影像表现:38例成软骨细胞瘤患者病灶多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 为局限性骨破坏。其中有26例患者表现为轻度偏心性膨胀, 病灶边界清晰, 呈分叶形和多房形;5例患者为软组织肿胀, 4例患者骨皮质有部分中断。病灶附近的骨质变化情况为:22例表现为轻中度膨胀性和囊性破坏;6例患者病变部位, 边界清晰, 表现为类似骨瘤的致密性骨块影像;5例患者有溶骨或不规则破坏发生,属于恶性成骨细胞瘤。②CT影像表现:所有38例患者的病灶边界均成像清晰, 硬化边厚度不均, 相邻骨皮质膨胀变薄,呈不同程度的分叶状。肿瘤内部可见点状或半环形钙化病变,其中22例患者变现为骨皮质明显中断, 9例患者经增强检查后病灶有所强化, 其CT值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2.2 两种诊断方法效果对比 经检查38例患者中36例被确诊为成软骨细胞瘤, 2例呈阴性。X线检查30例呈阳性, 8例为阴性, 1例被误诊为阴性, 6例被误诊为阳性;CT扫描诊断36例呈阳性, 1例为阴性, 1例被误诊为阴性。因此, X线检查的敏感度为96.77%(30/31), 特异性为12.5%(1/8);CT扫描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7.30%(36/37)和100% (1/1)。两种方法的诊断敏感性都比较高,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诊断的特异性显著大于X线诊断方法,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种诊断方法对成软骨细胞瘤患者的诊断效果

3 讨论

成软骨细胞瘤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 多见于青年人。发病部位多为胫骨、股骨以及四肢长管形骨的骨突和骨骺处。成软骨细胞瘤可以发生恶变, 本研究中有1例胫骨骨端的成软骨细胞瘤患者在手术1年后发生恶变。

在病理学上, 成软骨细胞瘤可长成组织小梁, 其周围边缘存在成骨细胞, 还包围着血管丰富的成骨细胞性结缔组织母质, 以及零星的破骨细胞型多核巨细胞。在组织学上, 成软骨细胞是游离的多核巨细胞和由软骨样基质包围着的软骨母细胞。因为成软骨细胞瘤缺乏明显的临床特异性, 所以该病的确诊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测分析。X线检测作为传统的诊断方法, 由于其不能清晰地反映病变部位周边组织结构被破坏的具体状况, 所以常需要CT扫描进行辅助诊断。CT扫描诊断能够清晰检测到病灶内增生硬化的边缘层和钙化的致密点, 所以临床上常将CT扫描影像学检查的主要手段, 为成软骨细胞瘤病提供可靠的鉴别诊断依据[3]。本文研究表明, 采用CT扫描诊断特异性为100.0%, 明显高于X线诊断方法的的12.5%, 因此CT扫描能够更准确地诊断成软骨细胞瘤的阳性特征。

综上所述, 采用X线与CT诊断成软骨细胞瘤各具特点, CT诊断比X线诊断的特异性好, 临床上常综合采用两种诊断方法, 以CT扫描为主并结合X线进行诊断, 这样可以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1] 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73.

[2] 陈亚玲, 王军辉, 刘玉珂, 等.软骨母细胞瘤的X线CT诊断.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1, 09(2):172-174.

[3] 序彤, 杨文杰.成软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 25(8):787-788.

2014-04-24]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昝岗乡卫生院

猜你喜欢

软骨特异性影像学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基于多模态MRI图像的耳软骨模型构建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