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范围
2014-09-05李孝文
文|李孝文
企业信息化关注的内容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它与企业的管控模式,企业的规模,企业人员分工的明细,企业人员素质,企业执行力等,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企业实施信息化,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自己的管理软件,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并且企业是在不断发展之中的,因此信息化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自己才是硬道理。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帮助企业提升管理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赢利能力的有力武器。目前已经被广大企业所接受,特别是制造业更是应用广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起步稍晚,但从200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启动特级资质信息化考评制度以来,经过几年的发展,施工企业信息化发展也进步很大。特级资质企业已基本实施信息化,大部分一级资质企业也已经实施信息化。一部分尚未实施信息化的施工企业,也正在考虑要上信息化。但即使这样,对于大多数施工企业而言,信息化到底管什么,信息化到底能带来什么,还不是很清晰。本文抛砖引玉,试图系统地阐述一下这个问题。希望给大家一些借鉴。
企业的目标是什么?
最简单的答案是:赢利!是的,任何企业的终极目标就是创造利润。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同时反哺社会,为员工谋福利。但如果企业不赢利,那就将面临倒闭的命运。所以,追求利润,是任何企业的最终目的。
企业如何才能赢利?
从最简单的财务公式:利润=收入- 成本我们可以看到,对施工企业而言,要想赢利,就要增加收入,减少成本。如何增加收入?那就是多投标,高中标,中高价标。所以,就需要能快速、有效地提高中标率,减少废标率,控制好投标价格,以期获取较高的市场经营效率。从信息化角度而言,就需要有高效的辅助决策系统,有效的投标管理系统。
一旦项目中标,合同签订,预期的收入就确定下来了。为了追求利润,企业接下来的事情必定是降低成本。
众所周知,施工企业的成本构成主要由工、料、机等直接成本,以及管理费、税金等间接成本组成。其中直接成本接近90%,而直接成本中,材料成本更是占到50%至70%之间。从这里面可以看出,成本核心中的核心就是材料成本。只要将材料成本控制好了,那项目成本就基本控制好了。如果每个项目都管理好了,那企业的成本就管理好了。所以,以信息化手段提供物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周转材料是一个特色,所以,根据需要,将材料分为主材与周材也是可以的,从而周材管理也可能需要。
除了材料成本占比较大,对于一些路桥、铁路、轨道、安装等施工企业,机械设备使用成本也会占到10%至15%,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设备的闲置率,对这类企业就显得重要了。所以,设备管理系统也就需要了。
直接成本中的“工”是指人工,即劳务人员的工资。这个比例一般在25%以下,主要是通过劳务分包合同来进行控制的。从而,分包合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谈到了分包合同,不能不提业主合同。业主合同也就是原承包合同,是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签订的最原始的施工合同,也是施工企业主要的收入合同。
当然,在施工过程中,采购材料,租赁设备,或者出租材料、设备等,也会签订合同,这叫机材购销合同,或者机材租赁合同。
分包合同,业主合同,机材购销,机材租赁合同,加在一起就是合同管理。合同是从业务角度管理施工企业资金的主要手段。除业主合同,销售合同是收入合同外,其他都是付款类合同。
谈到合同,就不得不谈到供应商。因为分包合同也好,材料采购合同也好,都是与供应商签订的。而供应商供货的稳定性,质量的好坏,供应商本身的信誉等,都直接或间接影响施工企业的工程进度、质量。所以,仔细甑别供应商,选择高质量的供应商,以及合作之后对供应商进行评价,都是非常重要的。从而对于管理比较细致的公司,用信息化手段提供供应商管理,就成为必要了。
分包合同签订,材料采购,设备采购,周材租赁,设备租赁等,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施工企业经常会采用集中招标的方式,以期获得更低的价格,更好的质量,从而为企业节约成本。所以,对一些管理规范的公司,招标管理也是需要的。
既然谈赢利,谈节约成本,那对工、料、机等直接成本的汇总,对预算与实际成本的对比分析就是成本管理的重要关注点,所以,成本管理最终是核心。
施工企业承接了项目之后,根据合同约定,必须按业主的要求,按期、按时、按质、按量、交付项目。所以,进度管理,质量管理也就是必须的了。而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保护环境,注意安全也是必须的,从而环境管理,安全管理也是需要的。施工过程中的用料,劳务用工,机械租赁等,都是随着项目进度的推进而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实时的安全、质量监控,也可以通过视频监控手段来进行。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从而风险不断,比如合同风险,资金风险,质量风险,安全风险,人员用工风险,缺货风险等等,所以风险管控也是很重要的。当然,业务上风险管控很重要,但从信息化角度,则必须先建立在相应的基础上之后,才能做到风险管控,否则就是空中楼阁。
施工企业承接的是工程,势必与图纸打交道。同时,使用哪种施工技术,施工工艺,也是很有考究的。技术的推陈出新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某些工艺可能节约很大的成本。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来,技术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将成为必要。
当项目最终完成后,就需要向业主提出竣工验收申请,而作为施工企业本身,则需要准备妥当与竣工相关的各项资料,因此平时的资料管理就比较重要的,这些资料将最终应用到竣工管理过程当中。
项目竣工之后,则将作为历史档案资料,保存到档案系统之中,供后来的人借阅、学习、参考。这也是企业重要的知识资产之一。
企业都是由人组成,并且有相应的组织划分,不同的人,分工不同,所处的组织不同。从而,组织与组织之间,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协调。这就需要协同平台类似的工具来增加企业的协作能力,需要有企业微博类似的工具来加强沟通。
到底哪些才是企业管控的核心?
经验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对于施工企业而言,管好资金,节约成本,才是最主要的。合同是资金的载体,物资是成本的主体,所以,合同管理,物资管理,成本管理毫无疑问是核心。而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工程进度的推进而展开的,从而进度管理也是核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护环境,保证安全,保证质量,也是很重要的。至于其他内容,则是在企业管理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有时间、精力去关注的。
综上所述,不难得出,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核心思路应该为:以进度管理为主线,以成本管理为核心,以合同管理为重点,以资源管理为中心,以质量安全管理为辅助。这里资源包括工、料、机,劳务分包,专业分包等。
以上总结,只是总体而言。对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模式、业务管控重点上是有差别的,从而信息化管控重点也是有差别的。典型的项目管理模式有自营、联营与风险合作(即挂靠)三种模式。自营即施工企业承接了项目之后,自己组织施工力量进行施工。此时企业的管理重点是如何在施工过程当中作好成本的管控,特别是工、料、机的控制,以及如何组织资源,作好项目进度控制,并按业主的要求按时按质按量交付项目。此时信息化管控范围除了上面总结的核心之外,管理内容是全方位的。风险合作模式则是将项目转包给第三方公司进行施工,企业的管理重点则是关注项目资金、进度、质量、安全管理以及管理费用的收取。信息化管控内容联营则是合同、进度、质量、安全及收付款管理。联营则是企业联合一个或多个公司共同经营一个项目,或者可说将一个项目分成多个自营或风险合作项目来分别管理。企业管控重点则按分解后的项目分别管理即可。
从企业规模而言,比较小的企业人员配置通常不到位,基本上是一人多岗,一人多职,平时的日常工作非常多,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过多地关注信息化。而管理者对企业的整个状态基本上都了入指掌,此时企业最注重的是效率。所以,企业信息化的主要要求是工具类的信息化软件,如果再加上少量的管理思想,那就非常好了。因此,简单,易用是首选,然后来解决关键核心问题是主要。对于小企业的管理者,无非是关注项目资金收付,产值完成情况,进度完成情况,材料使用,库存情况,能简明快捷有效地解决之些问题,才是好的信息化软件。
对于比较大型的施工企业,特别是一级及特级资质企业,企业管理相对规范,企业更多关注的是整体绩效,关注多项目的统筹管理。所以信息化重点关注标准化,规范化,关注集团管控。至于易用性,则放到第二位。所以,一个全面满足合同、进度、成本、质安、招投标、供应商、技术、竣工、风险、财务、HR、OA、协同等各方面全面管理,同时又能帮助企业形成管理规范、标准、流程的信息化管理软件,才是这些企业所关注的。
处于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施工企业信息化,则视其管理的规范性,人员的素质,以及配置情况,介于工具与管理之间,具体的侧重则与企业本身的特征相关。
总之,企业信息化关注的内容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它与企业的管控模式,企业的规模,企业人员分工的明细,企业人员素质,企业执行力等,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企业实施信息化,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自己的管理软件,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并且企业是在不断发展之中的,从而信息化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自己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