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建设不能一蹴而就

2014-09-05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4年2期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技术建设

即使企业一蹴而就实施了信息化,用的最好的技术,用的最好的机房,用的最好的系统,那么这就足够了吗?这就能为企业带来持久的优势吗?很多企业寄予信息化太多的期望,总是希望企业在实施信息化之后就能够解决企业若干管理问题,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只要有了知名的软件,先进的技术,良好的培训就能够取得莫大的成功,对信息化只进行一次投入,就能够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为企业带来一劳永逸的收获,然而实际中信息化真的是这样吗?

建筑企业实施信息化,从如火如荼到现在趋于平静。在同许多企业接触的过程中,许多从事企业信息化方面的负责人,甚至是一把手总会认为信息化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当然,也有企业实施信息化是为了过某些资质或者是应付检查。那么,信息化真的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吗?在经历了特级考评之后,企业实施信息化一蹴而就,那么然后呢?

即使企业一蹴而就实施了信息化,用的最好的技术,用的最好的机房,用的最好的系统,那么这就足够了吗?这就能为企业带来持久的优势吗?很多企业寄予信息化太多的期望,总是希望企业在实施信息化之后就能够解决企业若干管理问题,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只要有了知名的软件,先进的技术,良好的培训就能够取得莫大的成功,对信息化只进行一次投入,就能够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为企业带来一劳永逸的收获,然而实际中信息化真的是这样吗?

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成败因素也相当多。信息化战略与规划是信息化建设的纲领与导向,是信息系统设计和实施的前提与依据。在企业信息化没有进行很好规划的前提下,匆匆上马,直接进入具体功能的实施,是导致企业信息化失败的众多原因之一。

企业信息化不是万能的,但没有信息化是万万不能的。施工企业为什么要实施信息化?是为了过资质还是为了拿项目?无疑,这两个都不是企业能够持续快速发展的正确途径。有些企业甚至是为了应付考评,实施信息化之后,就束之高阁,企业日常工作还是手工状态。

美国Kearney咨询公司曾对40家最成功的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只有11%的公司没有企业战略计划,而7o%的公司既有企业战略计划、又有企业信息系统计划,其余的公司至少有其中之一。对于成功的企业来说,企业战略规划和企业信息战略规划几乎是同等重要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企业战略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美国管理战略专家、哈佛大学教授波特曾经指出:一个企业所面临的基本竞争势力有五种:一是来自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二是来自于客户的竞价能力;三是来自于供应商的竞价能力;四是来自于潜在的竞争者;五是来自于替代商品。而信息技术正可以在企业与这些外部环境因素的竞争活动中发挥作用。正因为信息技术对企业战略的影响关系重大,因此企业应当有明确的信息战略。

因此,保持正确的信息化建设目的是信息化成功的关键。企业信息化是实施国民经济信息化战略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也是支撑企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只有对信息化的认识持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建设具有效益的信息化。

信息化规划与制度应与时俱进

信息化要能支撑企业的战略,信息化不仅是技术支撑,同时也是促进企业管理发生变革的重要因素,信息化是与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息息相关的。因此,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前提是编制科学、合理的信息化规划,没有规划的信息化是不可能成功的,这将导致企业信息化后续建成紊乱,无法发挥信息化应有的作用。

信息化不能一蹴而就、一化就灵,必须要靠制度去保障、去规范使用者的操作行为,才能使信息技术带来的变革固化下来,发挥长效作用。CIO在信息化管理和建设中,往往忽略信息制度的建设,长此以往,会使硬件和软件系统运行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人们在操作中随心所欲、无章可循,从而导致信息化系统在运行过程常常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问题。

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在构建信息化工程时,拥有一套完整的保障体系,是保障信息化实施成功的前提条件。《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企业信息化保障体系建设:

1.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组织建设,设立专职的信息化管理部门,推进企业信息化主管(CIO)制度。

2.加强企业信息化人才建设,建立和完善多渠道、多层次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和考核制度,制定吸引与稳定信息化人才的措施。

3.加大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每年应编制独立的信息化预算,保障信息化建设资金需要。

4.重视企业信息化标准建设工作,重点进行业务流程与信息的标准化。

5.建立企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企业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制度就是使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和推广应用公司正规化文件发布的规章制度,换一句话说,就是要用严格的制度去约束人的行为、杜绝随意性,实现成果共享,数据共享,信息共享。加强制度建设和科学规范的管理,是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转和有效应用和推广的保证。

信息综合资源管理和建设是关键

健全的信息化组织体系是信息化项目工作开展的基础,组织体系中合理的工作定位和分工协作机制是信息化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完整、高效的信息化组织保障体系,是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化组织保障体系一般由信息化领导小组、信息化分管领导、信息化常设机构——信息管理室以及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专项工作小组构成。

根据调研,各企业信息化工作部门设置情况,41.5%的企业未设置信息化工作部门;38.8%的企业设置了专门的信息化工作部门;19.7%的企业暂由其他部门代理其职能。其中大部分企业信息化工作部门职能包括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占71.0%;包括信息化项目管理的企业占65.6%;包括信息化规划(计划)的企业占61.6%;包括软件采购权的企业占47.1%;包括组织落实信息化资金的占42.4%;包括硬件采购权的,占41.7%;有6.2%的企业信息工作部门还包括其他职能。

笔者在很多企业做过调研,发现企业的绝大部分的IT综合资源都采用分散式的、非流程化的、随意式的人工管理,综合资源管理效率低,对所属的IT 综合资源缺乏有效的管控手段,最直接后果就是,IT资产混乱,人浮于事,设备的维护和系统和数据安全性都存在问题。

因此,做好信息综合资源管理和建设非常重要。信息综合资源管理和基础建设是对涉及公司业务的所有相关信息资源,包括基础数据、信息设施、流程、技术文档、数据安全、人等的管理措施和手段。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涉及到并积累的大量的信息资源,对于这些资源管理是保障信息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关键。而这些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企业不断改进。

管理因时而异,信息化应跟随

信息化是为了解决一段时间内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然而企业的管理随着市场经营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那么作为支撑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手段也应随着管理的侧重而改变。很有可能当前信息化能够解决企业当前突出问题,而企业之前存在的并不突出的问题,又呈现出来,此时再用原来的解决方式就无法支持新呈现的问题。企业信息化不是信息化盲目地追求系统的知名度和先进性,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信息化要取得成功则首先是要服从于企业管理的需要并随着管理关注重点的变化而做相应信息化工作调整,使之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因势利导。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系统不能固守成规

信息技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网络、计算机、系统软件每过一段时间就有一次大的发展,今天适度先进或是非常先进的系统可能第二年就是一般的系统了;信息化的技术基础是信息技术,众所周知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网络架构也从集中式到分布式,软件结构也从C/S结构到B/S结构转变,其价格也从以前的数千万到现的的几百万,因此在建设信息化时,如果一味地追求技术上的先进性,则一方面上将投入不菲,今天先进的技术,可能第二年就只能给信息化建设加大成本;另一方面,如果管理业务上对系统的运算要求不高,则先进的技术设施只能形成信息化建设的极大浪费。而信息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BIM、虚拟化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为建筑业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因此如果仅仅想着信息化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那么必然会与这些技术失之交臂。

如大数据的发展对传统产业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传统产业也已经在做大数据市场分析方面的研究。在市场预测方面,建筑施工企业会关注原材料会不会降价,对于生产建造环节来说,之前是依靠一些专业人士的经验,现在,大数据的应用方法可以采集相关信息,让建造变得更智能。而新技术也对企业的战略决策产生影响,之前企业是依靠一些图纸、政策指标、数据指标来做决策,未来企业会考虑通过分析系统来影响决策。因此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企业也不能把信息化当成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信息化不同阶段,人员素质要求不同

曾有人这样评价信息化与人员关系:“如果没有一批既有信息化知识技能又有管理业务技能的人才使用系统,那么可能在企业内形成一种有好的系统但没有好的使用和维护,最终结果是使信息化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使企业陷入IT黑洞;如果不能提高员工或组织能力对信息的理解力,或者没有考虑到员工或组织对信息化的理解力的话,信息化投资最后结果是没有对应信息素质的人员去进行信息化的运用创新。”

如笔者曾走访某大型制造企业,该企业曾投入2千多万元进行信息化建设,该企业选择的是国外某知名软件产品,但是信息系统建完之后,这些设施与软件在实施人员走后竟然沦落到没有使用的摆设,数千万元的投入就这样打了水漂,流进IT黑洞无声无息,这样的例子并非个案,在全国还有很多。可见,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与企业内部员工信息化认识与企业信息化层次的匹配过程。

一般来讲企业信息化有三个基本层次,第一个基本层次是取代传统的手工操作,提高事务处理效率;第二个基本层次是注重管理数据的统计分析,并找出一般性的管理规律;第三个层次是将找出的一般性规律上升到组织层面的对应管理制度,最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不同的企业由于其管理基础不一,信息化程度不一,因此其所处的信息化层次出就不一样,最终在进行信息化时对企业人的信息化素质要求也相应不一致;第一个层次要求的是手工操作技巧,第二个层次要求的是分析建模能力,第三个层次要求的是组织应变能力、员工执行能力,但在传统的信息化过程中,信息化实施方只注重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对建模能力与决策能力、执行能力的培养上注重不够,企业信息化中需要企业人员对信息化的认知程度、态度及人员所必需的信息技能,是决定一个企业信息化能否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之一。

由此可见,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持续的优化,改进的过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因此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没有捷径可走,只能是总体规划,略有领先的步伐与时代保持同步方能驶上信息化的快车道,若不顾企业自身资源条件一味强调最优、最新,要么是揠苗助长,要么是无法跟上企业与时代步伐的“老爷车”。

猜你喜欢

信息化信息技术建设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