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你的衣橱变好了
2014-09-04张跃
张跃
对于很多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而言,《说穿》是那种翻一翻目录就会想要买下来的书,因为,书中有足够多勾起你好奇心和阅读兴趣的标题,例如,《奥特莱斯的秘密》《Made in China还是Made in Italy?》《时装秀上看什么?》等。
说出秘密的人是于晓丹,她曾是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英美文学译者,译作包括《洛丽塔》《你在圣弗兰西斯科做什么》等。上世纪90年代去纽约却转而学起了时装设计,从纽约时装学院毕业后一直以内衣设计为生,曾供职于纽约最顶尖的内衣设计公司,十余年的纽约时尚圈经验,再加上曾经的文学功底似乎注定了她就是那个最适合来诉说时尚圈秘密的人。
所谓“说穿”,被于晓丹赋予了两层含义:一为本意—穿着,一为动词—穿透,合二为一便是将“穿”说穿。其中,被说穿的一个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奥特莱斯,尽管它有着“工厂直销店”的名声,打着超值折扣的旗号,但事实并非如此。
准确地说,奥特莱斯最初出现时的确可以被称为“工厂直销店”,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向本品牌员工销售有破损或积压的产品,直到上世纪末,这个模式一直没有改变,只是卖场面积和顾客范围在不断扩大。新旧世纪之交,全球奢侈品品牌掀起了一个“民主化复兴”的浪潮,即让人人都有享受奢侈品的权利和可能,而奥特莱斯则成了“民主化”实现的绝佳土壤。“直销品”越来越少,很多品牌都专门针对奥特莱斯组建了生产线—用更便宜的人工和原料生产出差异化的商品。同一品牌、同一款式,出现在纽约上城高档百货店的那件用的是两元一米的德国蕾丝,而出现在奥特莱斯的用的则是五六角一米的泰国蕾丝,因此,在奥特莱斯买的LV不能在LV专卖店退货,因为此LV非彼LV。
说穿了一个秘密的同时,于晓丹也告诉了你另一个秘密—同质同量的“工厂直销品”并非无处可寻,如今在欧美风靡的“样品售”正在充当着奥特莱斯曾经扮演的角色。出现在“样品售”中的商品主要是正式进入销售环节之前的试衣或展示样品。只是,不同于奥特莱斯小镇化的购物环境,“样品售”通常都在城市中举办,环境简单到甚至简陋,看上去就是“清仓甩卖”。如今,从零售店退下的大量库存商品则成了“样品售”的主角。
除了讲述这些带有实用性质的秘密,《说穿》讲述的更是时尚业光鲜外表下、随着全球化而加剧的衰落、残酷甚至血腥。
“全球供应链”带来的低成本已经让LV的生产地从巴黎郊区塞纳河畔的手工作坊转移到了第三世界国家某个偏僻之处、机器轰鸣的工厂。无比的竞争压力使得时尚品牌越发的保守、不敢试错—“如果有人告诉你她穿的是今年的agnès b,那它则意味着,在某第三世界国家生产、棉质轻了至少三分之一,最重要的,多半是黑色或灰色,而不是十年前万种风情的、鲜艳的橙或妩媚的粉了。”
年轻设计师的处境变得更加不堪一击。Flora Nikrooz曾经是纽约最有名气的天才婚纱内衣设计师,但却没有熬过时装业向海外加工转型的过渡期,卖掉公司后在一家中等规模的公司为自己的品牌打工。这还不是最糟糕的状况,曾被称为“从未见过成功来得如此之快”的天才泳衣设计师希尔薇·卡雀在2008年因为投资人撤资而跌入谷底,两年后,她被男友杀害,“著名泳装设计师溺毙浴缸”的新闻随即登上纽约的各大报纸,其中也包括《纽约时报》,只不过标题的“著名”一词后多了个括号—“她还没到这个程度”。
尽管是将“穿”说穿,但于晓丹的话题也并非全部关于“穿”,纽约各大百货公司的买手制度、商业街的格调,以及情人节与巧克力都在“说穿”范围之内,而所有的“说穿”最终都有一个明确的参照—你的衣橱,它是否真的越变越好,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当价格决定一切时,牺牲质量就是牺牲想象力,我们的衣橱比十年前不知平庸了多少倍。”